1樓:牙牙的弟弟
普通爵位是降到一定等級就不降了,世襲罔替是永遠不降級。
清朝爵位世襲,分為降等世襲與世襲罔替。
降等世襲,即每承襲一次要降一級,但降級若干次(親王降至鎮國公,郡王降至輔國公,貝勒降至不入八分鎮國公,貝子降至不入八分輔國公,鎮國公降至鎮國將軍,輔國公降至輔國將軍)後便不再遞降,以此爵傳世。
世襲罔替,即以原爵位承襲。例如大清十二家“鐵帽子王”。
擴充套件資料:
清代“鐵帽子王”:
所謂“鐵帽子王”, 是指世襲罔替的王爵,它源於清代的封爵制度。鐵帽子王和其他親王相比,享有的特權:
一是“世襲罔替”, 隔代不降爵;
二是俸祿優厚 ,歲俸銀1萬兩,祿米1萬斛;
三是賜予世襲罔替王府,又叫鐵帽子王府。
清代,共有12位承襲爵位無需降等的“鐵帽子王”,其中八位是在清朝開國之初立下戰功的皇親宗室:即禮親王代善、鄭親王濟爾哈朗、睿親王多爾袞、豫親王多鐸、肅親王豪格、莊親王碩塞、克勤郡王嶽託、順承郡王勒克德渾。
因為他們功勳卓絕,所以獲得世襲罔替的永久封爵,同時還享有配享太廟的殊榮。另外四位屬於恩封,他們是清代中後期在穩固江山中立功而受封的,即怡親王允祥、恭親王奕欣、醇親王奕譞、慶親王奕劻。
人民網——“鐵帽子王”什麼意思?源於清代封爵制度
2樓:匿名使用者
其他兒子命好的會被封為貝子 貝勒 當然得看老爸的功勞大小 老十三胤祥大兒子繼承了王位 還有一個兒子被封為貝勒 主要跟一把手關係好啊
3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話題太大,我只補充一點兒內容:原則上就是降到最後沒有了。
宗室封爵中,比如皇子始封親王,皇子的嫡子降襲郡王,嫡子這一系降四次而止,前面已經有人回答過了。那麼皇子的餘子酌情受封爵位,這些餘子,他們後代的爵位就是世降一等直至閒散宗室,注意是閒散宗室而不是普通旗人,區別就在於閒散宗室秩視四品,系黃帶子。
民爵中,除了世襲罔替,每一等爵位有規定的襲替次數,就是世降一等直至最後沒有了,但是最後會給予恩騎尉世襲。另外民爵中有規定,因軍功獲得爵位同時戰死疆場,所獲爵位為世襲罔替。
4樓:伽利略1號
是的 其餘的可以考爵位的
5樓:貪戀那一抹純情
關於第一個和第二個問題:
降等世襲,即每承襲一次要降一級,但降級若干次(親王降至鎮國公,郡王降至輔國公,貝勒降至不入八分鎮國公,貝子降至不入八分輔國公,鎮國公降至鎮國將軍,輔國公降至輔國將軍)後便不再遞降,以此爵傳世。
關於第三個問題:
世襲罔替,即以原爵位承襲。因此世襲罔替的爵位不會降級。比如老爸是親王,他死後由他的一個兒子繼承親王爵位,其餘的子嗣也有爵位,但要降一級或者若干級。
6樓:夢魘
清朝爵位制度
清朝依然施行王公侯伯子男爵位制度,也按照晉朝的宗王官於京師的制度。藩王不就藩地方,沒有爵土。清朝爵位分為宗室爵位、異姓功臣爵位、蒙古爵位。
宗室爵位分為十二等,每等若干級。十二等大致可分為超品、品級: 超品:
親王、郡王、貝勒、貝子、公、將軍。蒙古爵位一般按照宗室爵位例,同時保留原來的蒙古尊號,有時在親王之上依舊設立汗號世襲罔替。 異姓功臣爵位當然是封給異姓功臣的。
公、侯、伯、子、男是其中的一部分。異姓功臣爵位分為九等。 清朝的爵位分宗室、蒙古、功臣三種。
宗室爵和碩親王、世子(親王嫡子)、多羅郡王、長子(郡王嫡子)、多羅貝勒、固山貝子、鎮國公、輔國公、不入八分鎮國公、不入八分輔國公、一至三等鎮國將軍、一至三等輔國將軍、一至三等奉國將軍、奉恩將軍共十四級,輔國公之前八等稱入八分公,與之後的不入八分鎮國公、不入八分輔國公等爵位不同。
除了清初受封的禮親王代善、鄭親王濟爾哈朗、睿親王多爾袞、豫親王多鐸、肅親王豪格、和碩承澤親王碩塞、克勤郡王嶽託,和順承郡王勒克德渾、雍正時怡賢親王、同治時恭親王、光緒時醇親王、慶親王共十二個王可以世襲罔替外,其餘宗親世爵只能世襲。
功臣世爵
乾隆十六年定製,功臣世爵為以下二十七等:
公,分一至三等,超品
侯,分一等侯兼一雲騎尉,及一至三等侯.超品;
伯,分一等伯兼一雲騎尉,及一至三等伯,超品;
子,分一等子兼一雲騎尉,及—至三等子,正一品;
男,分一等男兼一雲騎尉,及一至三等男,正二品;
輕車都尉,分—等輕車都尉兼一雲騎尉,及—至三等輕車都尉,正三品;
騎都尉,分騎都尉兼一雲騎尉及騎都尉二等,正四品;
雲騎尉,正五品;
恩騎尉,正七品。
清朝封爵詳細情況
清朝的封爵,與前代不同的是,所有的封爵只加美號,不加國號、邑號,如睿親王、勇毅侯之類。
其中我們比較耳熟的清代異姓功臣中,如和珅原襲三等輕車都尉,後晉爵至一等忠襄公;曾國藩授封一等毅勇侯;李鴻章授封一等肅毅伯;左宗棠授封一等恪靖伯;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賜號驃勇巴圖魯,授封一等男爵。而且在中華**初年的軍閥、內閣重臣、封疆大吏、社會名流等人中,我們還經常見到這些人的姓名前加有爵號,這是因為他們或世襲、或實封有各種爵號,雖然已改朝換代,但歷史的印記或遺老遺少的秉性不能改變的緣故。
清代的公、侯、伯爵均分三等,地位都是在一品之上。雍正以前,爵位沒有名字,雍正之後,開始賜予封號,公爵封號最多四個字,整個清朝只有4人,而且全部都是在乾隆年間,他們是:
1、一等誠嘉毅勇公,姓富察氏,名明瑞,字筠亭,滿洲鑲黃旗人,屬於乾隆皇后富察氏外戚集團。
2、一等誠謀英勇公,姓章佳氏,名阿桂,字廣庭,滿洲正藍旗人,後改隸正白旗,其父是大學士阿克敦,阿桂本人是乾隆末年的領班軍機大臣,與和珅關係不睦,但都是乾隆寵幸之臣。
3、一等嘉勇忠銳公,姓富察氏,名富康安,字瑤林,滿洲鑲黃旗人,其父是大學士傅恆,傅恆本人是乾隆第一位皇后富察氏(孝賢皇后)的弟弟,被封為一等忠勇公,保和殿大學士(此職為三殿三閣大學士的最高等級,傅恆死後,就再無人取得過此大學士級別,原為第二的文華殿大學士就相當於最高的大學士)。傅恆有四子:富靈安(僅獲雲騎尉世職,當過總兵、副都統)、富隆安(是乾隆女兒和嘉公主的丈夫,父死後,承襲一等忠勇公)、富長安(乾隆死後,與和珅一起獲罪,嘉慶帝讓其監督和珅自盡,卻未殺他,後來任正黃旗滿洲副都統)、富康安(屢立戰功,金川平,**封三等嘉勇男,後晉封嘉勇侯;平臺灣林爽文亂,進一等嘉勇公;平廓爾喀,加賜一等輕車都尉;前往安南國平亂途中加封嘉勇忠銳公;平苗人起義,進封貝子;後病死軍中,追封郡王。
其子德麟,襲貝勒,遞降至未入八分王,世襲罔替)。
4、一等武毅謀勇公,姓吳雅氏,名兆惠,字和甫,滿洲正黃旗人,孝恭仁皇后(雍正帝母親吳雅氏)族孫。
按制是長子襲親王,但遍觀清史,真正長子承襲的很少,而且可以看出多是由比較喜歡的兒子或比較受寵的妻妾所生的兒子承襲。
親王的兒子中除了一個襲郡王外,其他兒子按出身的不同被授予不同的爵位,不過這個爵位要考封,而不是一定會封。如果考試不合格的話,就不會被授予爵位,等同閒散宗室。
按規定,親王嫡福晉所生的兒子考封為不入八分公,側福晉所生的兒子考封二等鎮國將軍,妾媵(另室所居)所生的兒子考封三等輔國將軍。無論是嫡、側福晉還是妾媵,都是要在宗人府登記的,如果與沒有登記的女子生下的孩子,那是不會被承認宗室身份,更不要說爵位。
特殊情況
不過,有幾種情況例外。一是鐵帽子王,那是世襲的王爵不降封;二是該親王比較受寵,他們的兒子經常仍然襲封為親王,再往後才降封郡王、貝勒等,比如裕親王福全、定親王永璜(他們的兒子、孫子都襲封親王),恆親王允祺、和親王弘晝(他們的兒子都襲封親王);三是不受待見甚至是得罪過皇帝的親王,兒子往往連郡王都襲不到,比如恭親王常寧(兒子襲封貝勒)
希望以上資料能對你有所幫助!
清朝前的中華文明是一直領先世界,還是只是在個別時期領先世界
麗麗我錯了 不按課本上,按我自己的給你簡單說一說吧 1 古文明時期,比如瑪雅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巴比倫文明,其實基本上都領先於世界的,他們的文明比中華文明的發展要早一些,而且其中有一些成果至今都令人讚歎。比如瑪雅人的歷法之精準,比如埃及金字塔之壯觀與神奇,等等,都是非常高超且令人折服的。2 華夏文明...
女方嫁過去時是男方父母建好的房子,一直同住,現在雙方離婚,這房子算不算一半
離婚時只能分割夫妻共同財產,如果共同居住的房產不屬於夫妻共同財產,則離婚時女方無權分割。根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 規定 第三十九條 離婚時,夫妻的共同財產由雙方協議處理 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根據財產的具體情況,照顧子女和女方權益的原則判決。夫或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經營中享有的權益等,應當依法予以保護...
電腦開機是時顯示器沒反應主機的紅燈一直閃
1,主機電源引起的故障 主機電源損壞或主機電源質量不佳引起的黑屏故障很常見。例如,當新增了一些新裝置之後,顯示器便出現了黑屏故障,排除了配件質量及相容性問題之後電源的質量不好動力不足是故障的主要起因,這時也許還可聽到機內喇叭連續報警12聲,更換大功率質優電源是這類故障的最好解決辦法。此外,有的主機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