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方式下工作的會計資訊系統與手工方式下工作的會計資訊系統有什麼不同點

時間 2021-08-30 10:00:21

1樓:匿名使用者

1、賬簿設定體系不同,計算機方式下工作的會計資訊系統即使用會計軟體處理會計業務,不需要考慮憑證數量多少,也不考慮登記明細賬、總賬的工作量。只要把稽核無誤的記賬憑證準確錄入會計軟體系統,系統會自動生成記賬憑證、明細賬、總賬和事先設計好的各種會計報表。手工方式下工作的會計資訊系統,一定會根據記賬憑證數量的多少,來設計相應的賬務處理程式。

一般說來,一個小型企業,一個月的記賬憑證在800張以下,可以採用「記賬憑證賬務處理程式」來進行賬務處理,特點是總賬、明細賬都根據每一張記賬憑證進行記賬;一個月的記賬憑證在800~1500張時,可採用「彙總記賬賬務處理程式」進行賬務處理,特點是總賬採用彙總憑證記賬,明細賬採用記賬憑證記賬;一個月的記賬憑證在1500張以上時,可採用「科目彙總表賬務處理程式」進行賬務處理,特點是總賬採用科目彙總表登記,明細賬採用記賬憑證記賬。

2、處理會計資訊的思維方式不同。使用會計軟體,一般不考慮記賬憑證的多少,不考慮賬簿設定種類的多少,不考慮會計業務處理的繁瑣程度,只考慮財務管理需要,採用最適合的方法來處理會計資訊就行了;手工處理,靠人處理。既要考慮財務管理的需要,又要考慮工作量的大小,還要考慮如何簡化會計計算繁瑣程度。

3、會計軟體自動化程度高,效率自然也高,可以勝任手工賬簿許多可以想而不敢實施的有效會計核算辦法。如會計軟體可以對管理費用同時按經濟內容分類核算、按部門核算、按個人核算,不必考慮記賬憑證的多少;手工處理對稍微繁瑣一點的會計處理方法多采取因陋就簡的方法處理。

4、會計核算不論是採用會計軟體,還是手工方式核算,最重要的是必須嚴格按照財務制度、稅收法規及國家相關經濟法規來處理經濟業務。會計軟體不可能取代人來對會計原始憑證的稽核和把關。只有在國家財經法規的框架下,靈活應用會計軟體自動化資訊處理的特點,才能高效、快捷、依法做好會計核算工作。

2樓:匿名使用者

俗話說的好,熟能生巧,不管你對哪一種都要看你是否能達到這個水平,計算機方式不是不好,也不能說手工方式慢,只能說你對它的認識和了解有多少。以我多年的經驗對計算機還是比較認可的,不知你是怎樣的,不同點在於手工方式的有點繁瑣,但計算機只要把計算機的系統做好就可以輕便的

3樓:白羊座

暈,抱歉,實在不知道,但是給我感覺是後者要比前者複雜的多,呵呵。至少我知道現在會計化軟體很方便。當然,你要是寫**的話,就多看看書和網頁

簡述電算化會計資訊系統的開發方式

4樓:匿名使用者

電算化會計與手工會計的區別

電算化會計資訊處理的特點,決定了它與手工會計必然存在明顯的區別。其區別除體現在上述各項特點外,還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系統的設計方法不同。手工會計系統一般由會計師根據會計法規、會計準則、會計制度和行業特點,針對本企業工作的需要來設計。電算化會計因資料處理實現自動化,其系統設計除要遵循手工情況下的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外,還必須遵循特定的電算化制度,如帳冊、報表設計等要符合輸出、列印要求等。

電算化會計系統一般由高階會計師、系統分析師和程式設計師在原手工系統基礎上進行電算化系統分析和設計,編制程式並除錯等一系列計算機處理過程進行開發。

2.帳戶設定和帳簿登記方法不同。電算化會計資訊處理的**化和自動化,改變了手工會計下按會計要素類別設定帳戶,並據以設定和登記總分類帳和明細分類帳的做法。電算化會計把帳戶設定定義為:

為了將來取得某種資訊,預先設定好塑造該種資訊的模型(房間),通過規定不同的科目**(房問號)來對帳戶進行分類,並據以對總帳、明細帳(日記帳)進行區分,按不同**自動進行登記。

3.帳簿記錄錯誤更正方法不同。電算化會計系統記憶體在邏輯性校驗程式,只要原始資料輸入正確,不會發生記帳憑證和帳簿記錄差錯,因而也不存在手工會計下的劃線更正法來更正差錯。對於帳簿記錄因合法性而出現的錯誤,也只是採用類似於紅字衝正法以輸入「更正憑證」予以糾正。

4.對帳、結帳及期末帳項調整的方式、方法不同。在手工會計下,為了保證帳證、帳帳、帳實相符,在結帳前往往需進行一系列對帳工作。電算化會計資訊處理則因存在邏輯性校驗程式,不會出現帳證、帳帳不符情況。

如果出現帳實不符,主要在於原始資料的稽核及相關的內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的問題上。

應計制要求在會計期末結帳時進行一系列的帳項調整,以便正確確定當期損益。手工會計的結帳和帳項調整是由人工通過編制各種轉帳憑證來進行的;在結帳時還要結出各帳戶的本期發生額和期末餘額,並將期末餘額轉抄為下期期初餘額;出現結(調)帳差錯可以在發現時隨時更改。電算化會計的帳項調整和結帳是由計算機根據結帳指令自動進行的,並在相應工作完成後生成各種有規律的機制轉帳憑證列印輸出;其結帳後餘額轉入餘額庫,供下期呼叫。

傳統記賬方式和會計資訊系統的區別,越多越好

5樓:會計島直播平臺

1、運算工具不同傳統手工會計運算工具是算盤或電子計算器等,計算過程每運

算一次要重複一次,由於不能儲存運算結果,人要邊算邊記錄,工作量大,速度

慢。電算化會計的運算工具是電子計算機,

資料處理由計算機完成,

能自動及時

的儲存運算結果,人只要輸入原始資料便能得到所希望的資訊。

2、資訊載體不同;傳統手工會計所有資訊都以紙張為載體,佔用空間大,不易

保管,查詢困難。電算化會計除了必要的會計憑證之外,均可用磁碟、磁帶做信

息載體,它佔用空間小,保管容易,查詢方便。

3、帳薄規則不同;傳統手工會計規定日記帳、總帳要用訂本式帳冊,明細帳要

用活頁式帳冊;帳薄記錄的錯誤要用化線法和紅字法更正;帳頁中的空行、

空頁要用紅線劃消。

電算化會計不採用傳統手工會計中的一套改錯方案,凡是登記過帳的資料,不得更改(當然還是要輔以技術控制),即使有錯,只能採用輸入「更改憑證」加以改正,以留下改動痕跡。對需要列印的帳頁的空行、空頁可以用手工處理。

4、帳務的處理程式(會計核算形式)

不同傳統手工會計處理帳務的程式有4種,但都避免不了重複轉抄與計算的根本弱點,

伴之而來的是人員與環節的增多和差錯的增多。

成熟的電算化會計的帳務處理程式用同一模式來處理不同企業的會計業務,成本核算程式以軟體固化形式在計算機裡,從會計憑證到會計報表的過程都由計算機處理完成後,而任何要求的輸出都能得到滿足。

5、會計工作組織體制不同;傳統手工會計的會計組織工作以會計事物的不同性

質作為制定的主要依據;電算化會計組織體制以資料的不同形態做為制定的主要

依據。6、人員結果不同;傳統手工會計中的人員均是會計專業人員,其中的權威應是

會計師;電算化會計中的人員由會計專業人員、電子計算機軟體、硬體及操作人

員組成,其中權威應為掌握電算化會計中級的會計師。

7、內部控制不同;傳統手工會計對會計憑證的正確性,一般從摘要內容、數量、

單價、金額、會計科目等專案來稽核;對帳戶的正確性一般從三套帳的相互核對

來驗證;還通過帳證相符、帳帳相符、帳實相符等內部控制方式來保證資料的正

確,堵塞漏洞。

電算化會計由於帳務處理程式和會計工作組體制的變化,除原始資料的收集、

稽核、編碼由原會計人員進行外,其餘的處理都由計算機部門負責。

內部控制方式部分被計算機技術替代,由手工控制轉為人機控制。

以上種種區別,集於一點,就是由於電算化會計資料處理方式的改變,引起了傳

統手工會計各個方面的變化,這一變化將使得系統功能更為加強,系統結構更為

合理,系統管理更為完善。

簡述會計電算化與手工會計資訊處理的關係

6樓:匿名使用者

會計電算化和手工會計的比較,可以有很多的不同,但是最後結果是一樣的,會計電算化在記帳並且複核以後,除了非會計電算化軟體人員以外,就不可以修改了。當然也不應該修改!除非要做假帳。

會計電算化的操作,需要一定的培訓,也不是很難,我做會計有30多年了,感覺是這樣,手工會計每個月結帳彙總憑證是比較麻煩的,還有結轉成本,要列表,逐項計算,也比較費時間。會計電算化以後,這兩個相對比較麻煩的事情,就簡單了。

怎麼說呢,好比你要寫封信,到底是手工寫好呢,還是用電腦寫了以後列印好呢?

會計電算化已經是大勢所趨。 它們的相同點: (1)制訂的目的和依據相同。

兩者都是在第一條中明確這個問題,制定企事業單位會計準則的目的都是為了適應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統一和規範會計核算工作,保證會計資訊質量,都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制定會計準則的。 (2)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相同。兩套會計準則在這一點上都作了四個方面的規定,即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會計分期和貨幣計量假設。

(3)採用的記賬方法相同。都採用借貸複式記賬法。 (4)記賬使用的文字相同。

都應當使用中文,少數民族地區可以同時使用少數民族文字。 電算化的好處還有就是可以減少錯誤,減少工作量(其實細化核算就是減少工作量,因為有些東西在手工賬下沒有那麼多的人力去做)。看業務的多少吧,大的話一般電算化好一點。

7樓:匿名使用者

(一)目標相同

會計工作的開展無論是會計電算化還是手工核算,其最終目標仍然是為了提供會計資訊,參與經營決策,提高經濟效益。

(二)遵守會計法規及財經制度

會計電算化和手工核算都不能置財經法規於不顧,必須嚴格地執行財經法規。

(三)會計檔案的保管

會計檔案是會計的重要的歷史資料,必須按規定妥善保管。會計電算化形成的大部分會計檔案雖然物理介質發生了變化,但其資訊資料必須同手工會計系統一樣必須加以儲存。

(四)編制會計報表

會計報表是企業財務狀況與經營成果的綜合反映,也是國家實現巨集觀經濟管理的依據之一。會計電算化應當同手工會計一樣編制出符合要求的會計報表。

(五)遵循基本的會計理論與會計方法

會計理論是會計學科的結晶,會計方法是會計工作的總結。會計電算化會引起理論與方法的變革,但是建立會計電算化系統應當遵循基本的會計理論與方法,否則將系統研製的失敗。

(六)會計資料處理技術的基本功能

從資料處理的角度來講,會計電算化與手工核算都應具備五個方面的基本功能:①資料的採集與輸入;②資料的儲存;③資料的加工;④資料的傳輸;⑤資料的輸出。

二、會計電算化與手工會計資訊處理的區別:

會計電算化與手工核算相比,不僅僅是處理工具的變化,它在賬務處理程式、方式、內部控制方式及組織機構等方面都與手工處理有許多不同之處。

(一)工具不同

手工核算使用的工具是算盤、電子計算器或一些相關的機械裝置。會計電算化使用的工具是電子計算機,資料處理過程由電子計算機完成。

(二)資訊載體不同

手工核算的所有資訊都以紙張為載體,佔用空間大,保管不易,查詢困難。會計電算化除必要的會計憑證、賬簿、報表之外,均可用光碟、磁碟、磁帶等材料作為資訊載體,佔用空間小,查詢方便,保管容易。

(三)記賬規則不同

手工核算規定日記賬、總賬要用訂本式賬冊,明細賬可用訂本式或活頁式賬冊;賬簿記錄的錯誤要用劃線法或紅字沖銷法、補充登記法更正;賬頁中的空行、空頁用紅線劃銷等。會計電算化列印輸出的賬頁是摺疊或卷帶狀的,與手工的賬簿明顯不同。會計電算化不可能完全採用手工系統改錯的方法,比如電算化環境下不存在劃線更正法。

為了保證審計的追蹤線索不致中斷,會計電算化規定:凡是已經記賬的憑證資料不能更改,只能採用紅字沖銷法和補充登記法更正,以便留下改動痕跡。

(四)賬務處理程式不同

手工核算的賬務處理程式主要有四種,但是都避免不了重複轉抄與重複計算的根本弱點,伴之而來的是人員與環節的增多和差錯的增多。會計電算化的賬務處理程式有兩種方案。按目前的經濟善與開發水平,可採取第一方案,即基本上按手工核算的方式進行移植,但過程卻發生了變化,且允許同時採用多種核算形式。

第二方案為理想化的全自動賬務處理程式,即:會計憑證磁性化(或條形碼),在規格化的會計憑證上用磁性墨水書寫(或打上條形碼),由閱讀機識別後將資料輸送到計算機;由使用者定義資料儲存形式和加工方法,由計算機對資料進行加工處理;由使用者宣言輸出形式與結果,由輸出裝置(顯示器、印表機)進行查詢與列印。

(五)會計工作組織體制不同

在手工系統下,會計部門一般分為若干會計工作,如工資、材料、固定資產、成本等崗位,進行專門的業務核算,設專人負責記賬、編制報表工作。在會計電算化中,會計工作崗位的劃分已經發生了,如設定了資料錄入、稽核、維護等崗位。

(六)人員構成不同

手工核算下的人員均是會計專業人員,會計電算化中的人員將由會計專業人員、計算機軟體、硬體及操作人員組成。

(七)內部控制方式不同

在會計電算化中,原來的內部控制方式部分地被取消或改變。如原來通過賬證核對、賬賬核對、賬表核對的控制方式,基本上已經不復存在,代之以更加嚴密的輸入控制;又如除保留了簽字、蓋章等控制外,還增設了許可權控制、時序控制等。

會計資訊系統和管理資訊系統有怎樣的區別

清溪看世界 一 性質不同 1 會計資訊系統 既是一門跨學科的課程,又是一門專業理論 方法 實踐都很強的課程 2 管理資訊系統 是一個一般用於描述企業內部電腦系統的術語。二 作用不同 1 會計資訊系統 可以從所要達到的目標出發,設計出業務流程更加合理 更適合計算機處理 效率更高 計算更精確的會計核算形...

ERP與會計資訊系統的區別有哪些

最大的差別就是erp是將企業各種資源整合在一起管理的系統,而會計資訊系統只覆蓋了企業的財務會計部分。比如一個典型的erp軟體包含了物資管理 專案管理 裝置管理 生產管理 銷售管理 財務管理等幾大模組,模組之間都是無縫整合,也就是說用一套erp軟體,就可以管理企業日常的所有業務。而會計資訊系統,只能供...

我國計算機資訊系統的主要安全法規

南環瑾的 網頁連結 可以作參考 我國第一部保護計算機資訊系統安全的專門法規是?分析計算機資訊系統面臨的主要安全威脅及其脆弱性因素,制定計算機資訊系統的技術和管理保護措施 shine戚七七 計算機資訊系統面臨的主要安全威脅及其脆弱性因素有 1 計算機外部安全 2 資訊在計算機系統儲存介質上的安全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