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的那邊和山民給我們的啟示是什麼

時間 2022-11-27 06:30:13

1樓:說法度

童年時代,誰沒有過美好而朦朧的「夢」,在追尋「夢」的過程中,誰又沒有遇到過艱難和挫折?這兩首詩意象壯闊、意蘊豐富,富有哲理,借用「山」和「海」作為意象,分別敘述了「我」和「他」(山民)對大海的嚮往與追求,以及在追求過程中的困惑和彷徨。

《在山的那邊》寫一個山區孩子童年的幻想對大海的熱烈嚮往,長大後依然不停地追尋它。他真的是在尋找大海嗎?這很顯然是用了象徵的手法,海,一個賦於想象的全新世界,開闊、敞亮、自由。

山,一個現實生活的世界,封閉、灰暗、壓抑。這裡的山不是一座山,而是無數座,爬上一座山是非常吃力的,爬上無數座山,更需要歷盡艱險突破重重阻力;詩人告訴我們:通往理想之路要翻越無數座山,要不怕艱苦跋涉。

只要心中懷著堅定的信念,執著追尋,終將會達到完美理想的境地。

《山民》是一首帶有某種哲理和探索性的詩作,如同一篇簡史,或是一則寓言。詩人用近乎原生態的敘事方式(民間寫作和口語表達),給我們描述了山民渴望走出大山的心理歷程。品讀這樣的詩,會讓我們自然而然想起兒時的某種體驗:

坐在村頭的草垛旁,歪著頭,託著腮,呆望著夕照下的天邊,內心潮湧起不可名狀的衝動——遠方是什麼?天外還有天嗎?

該詩以散淡的語言、深刻的思想、原生態的生活、類寓言的形式取勝。通過山民「他」的「惑」「想」「憾」,真切地表達了生息於狹隘、封閉、傳統、禁錮狀態中的人們「走出大山」、走向開放的願望。

與《在山的那一邊》中的「我」相同的是,詩中的山民不安分於「山」,總嚮往著「海」。不滿足於現實生活,但是,面對重重的群山,卻又只是沉迷於想象,他「疲倦」了,他知難而退了,因為他覺得在他這一代實現不了這個願望。慶幸的是,詩中的「山民」畢竟不同於他的父親、他的祖先,他「想」了,這本身就是邁出了一大步!

雖然「疲倦」,但他把希望寄託在「兒子和兒子的兒子」身上,雖然「只是遺憾」,但這「遺憾」本身也是一種進步。有了「遺憾」,就有了邁向「大海」的「想法」,有了「想法」就不會再給「兒子的兒子」留下遺憾。

讀罷這兩首詩,在喚起童年的「夢」的記憶的同時,也給了我們深刻的啟示:我們的「夢」不能失去,在尋「夢」的征程中,我們要不畏艱險、奮然前行,去追尋我們理想的大海!

2樓:郝郝夢真

山民 詩所揭示的是社會由僵穩狀態轉入變革開放過程中人們普遍的複雜心態。詩人把握了變革時代的整體真實,表現了一個民族艱難起飛時急欲改變現狀的躁動不安。

詩的認識價值並不止於此,還在於表現了正視現實的清醒和改變現實的韌性與信心。

還說明了長江後浪推前浪,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規律。樹立起理想就能產生實現理想的精神力量,則是一條真理。

3樓:匿名使用者

雖然爬山的路非常艱辛,但是我們要堅持不懈,奮戰到底。

讀「在山的那邊」有感,《在山的那邊》的讀後感

山那邊是海,這 山 不是一座山,而是無數座山。爬上一座山是非常吃力的,爬無數座山,那就更要歷盡艱險。這就是說,理想的實現是要歷盡千辛萬苦的。一方面因為渴望早日實現理想,一方面因為對實現理想的艱鉅性估計不足,以為爬上一座山就能看見大海,就能達到理想境界,可事實並非如此,就不免失望 沮喪。小時候,我常伏...

袁隆平的故事給我們什麼啟示,袁隆平給我們的啟示

袁隆平的故事 主要內容包括 愛聽故事的孩子 中流擊水 勤學好問的少年 立志人 農門 邁向三尺講臺 卓越,從懷疑開始等。通過袁隆平的日常生活,如對理想的執著追求,對生活的積極態度等,表現他們作為一個普通人的喜怒哀樂,於真實處打動人心。袁隆平的故事 注重英雄偶像人物的榜樣化,同時區別於其他同類圖書,注重...

在山的那邊 讀後感 500字,在山的那邊讀後感

理想的實現是要歷盡千辛萬苦,無數的艱難險阻都在等著我們去戰勝,才能達到自己的理想目標。今天,我讀了 在山的那邊 這篇課文,我受益匪淺。對於王家新的童年生活,而感到十分的羨慕。小時候,我對人生道路這幾個字不是很瞭解。認為是道路嗎!總會有人領著我們走過的。然而,由今天看來,這個令人深思的話題有了新的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