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有一天,杜甫又纏著姑母講故事。姑母說:
“咱們杜家出過許多名人,晉朝著名大將杜預(他的故事,請看本全書第12集)就是我們的第十三代遠祖。他打仗有勇有謀,為朝廷立過大功。百姓們還編歌謠稱讚過他呢!”
“真了不起!”杜甫翹起大拇指稱讚道。
“你爺爺(杜審言)是個有名的詩人,他寫的詩,受到過皇上的獎賞,人們都誇他是個才子。”
這些故事給杜甫很大鼓舞。他刻苦讀書,好學苦練,七歲的時候,寫出了自己的第一首詩《詠鳳凰》。有一天,他把自己寫的一篇文章拿給父親看,正巧有兩位客人來訪。他們也很有興致地看起來。
“如此佳作,就像出自班固、揚雄(都是漢朝著名的文學家)的手筆呀!”客人們看完後說。
從這以後,這兩位客人經常向人們誇獎杜甫,還帶他到精通音律的人家做客,聽當時著名的宮廷樂師李龜年的絕妙**。這對他的影響很大。杜甫一生寫詩都十分講究技巧,反覆推敲,“語不驚人死不休”。
有一天,杜甫對妻子說:
“聽說老皇上到蜀地去了,太子登了基,我打算到他那兒去為國效力。”
第二天凌晨,杜甫上路了。沒走多遠,就被叛軍抓住。叛軍把他押到長安,見他是個頭髮斑白的讀書人,盤問了一番,又把他放了,但是又不讓他離開長安。
杜甫只能在長安流浪。不過幾個月,這座雄偉的京城已經完全變了樣。過去皇帝的宮殿和王侯的住所,有的成了一堆破磚碎瓦,有的住滿了叛軍。
街上橫七豎八地倒著屍體,不時還有一隊隊叛軍的騎兵耀武揚威地通過,揚起漫天塵霧。
杜甫親眼看到這悲慘景象,為國家前途擔憂。他在長安期間寫下不少優秀的詩篇,《春望》就是其中一首: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2樓:常如作客
杜甫的坎坷一生
3樓:打醬油的布布熊
1.杜甫先在長安應試,落第。後來向皇帝獻賦,向貴人投贈,過著“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的生活,最後才得到右衛率府胄曹參軍(主要是看守兵甲仗器,庫府鎖匙)的小官。
這期間他寫了《兵車行》、《麗人行》等批評時政、諷刺權貴的詩篇。而《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尤為著名,標誌著他經歷十年長安困苦生活後對朝廷政治、社會現實的認識達到了新的高度。
2.安史之亂爆發,潼關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獨自去投肅宗,中途為安史叛軍俘獲,押到長安。他面對混亂的長安,聽到官軍一再敗退的訊息,寫成《月夜》、《春望》、《哀江頭》、《悲陳陶》等詩。
後來他潛逃到鳳翔行在,做左拾遺。由於忠言直諫,上疏為宰相房琯事被貶華州司功參軍(房琯善慷慨陳詞,為典型的知識分子,但不切實際,與叛軍戰,採用春秋陣法,結果大敗,肅宗問罪。杜甫始為左拾遺,上疏言房琯無罪,肅宗怒,欲問罪,幸得脫)。
其後,他用詩的形式把他的見聞真實地記錄下來,成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別”。
“三吏”:為“石壕吏”,“新安吏”,“潼關吏”;“三別”:為“新婚別”,“無家別”,“垂老別”。
3. 隨著九節度官軍在相州大敗和關輔饑荒,杜甫棄官,攜家隨人民逃難,經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過了一段比較安定的生活。嚴武入朝,蜀中軍閥作亂,他漂流到梓州、閬州。
後嚴武為劍南節度使攝成都,杜甫投往投,嚴武死,他再度飄泊,在夔州住兩年,繼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帶,病死在湘江上。這時期,其作品有《水檻遣心》、《春夜喜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病橘》、《登樓》、《蜀相》、《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又呈吳郎》、《登高》、《秋興》、《三絕句》、《歲晏行》等大量名作。
4樓:秋天一片寒
杜甫(712-770),字子美,我國歷史上最著名的詩人之一,被人們稱為“詩聖”。“安史之亂”後於唐幹元二年(759年)流亡到成都,瀕澆花溪築茅屋而居,杜甫草堂是杜甫的故居,坐落在成都市西郊的浣花溪畔。杜甫在顛沛流離中到了成都,靠了友人的幫助在城西浣花溪畔營建了草堂。
他在這裡居住了將近4年,寫下了240多首詩篇。《春夜喜雨》、《茅屋為秋風所破》
一、 年少狂傲
杜甫和李白於洛陽相遇,點染了中國文學史上的濃墨重彩。他們漫遊山東,訪道士獵鷹炊,痛飲狂歌,堪稱狂放不羈——此乃杜甫的青年時期。處於盛唐時代的人們胸襟巨集闊,生氣勃發,因此人們認為狂放是信念之美,於是李杜的灑脫頗為人們景仰。
他們登高臺慨懷古、縱論天下,令人豔羨!李白的《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記載了當年他與杜甫的浪漫生活:醉別復幾日,登臨遍池臺。
何時石門路,重有金樽開。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徠。飛蓬個自遠,且盡手中杯。
杜甫和李白一樣,也是滿懷治國平天下的雄心壯志。所不同的是,那時李白已從長安鎩羽而歸,可杜甫卻深懷一腔夢想,準備赴長安踏仕途。”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其高傲之心可窺見一斑!
然而,杜甫實未想到,在長安求官連連碰壁。可初露鋒芒的他依然持有幾分狂傲,在給唐明皇的上書中,他毫不謙虛地說自己的才華不遜漢代文學大家楊雄、枚皋。今日曆史證明杜甫聲名遠遠高於楊雄、枚皋。
可當時,杜甫的狂傲,令唐明皇十分厭惡。從這一點看杜甫和李白真是旗鼓相當!
人至中年的杜甫生活在四川,這一時期是杜甫一生為數不多的祥和歲月。劍南節度使嚴武崇拜杜甫的才學,所以全面接濟他的生活。可是,杜甫生性傲漫,對嚴武的關照常顯得無動於衷。
於嚴武會面不戴冠不施禮。有一次,杜甫酒醉竟坐到嚴武的座位上,久視嚴武說:“嚴挺之還有這樣的兒子!
”如此直呼對方父親的名諱,此謂大忌,可杜甫借酒撒瘋全然不顧。
儘管嚴武崇敬杜甫,但身為軍閥的他性情暴烈,常因小事殺人那更是眾所周知。杜甫競敢如此狂妄,使嚴武產生了殺掉杜甫的想法。某日,嚴武派人準備去殺了杜甫,幸虧嚴母阻攔,杜甫才逃過此劫!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避天下寒士俱歡顏” 杜詩洋溢著關心民眾疾苦、悲憫蒼生的情懷,因此後人很難把他和輕狂關連,這也恰恰是杜甫生性複雜的一面!
二、中年消極
安史之亂爆發後,杜甫任左拾遺[負責進諫的的事物] ,此時,宰相率兵與叛軍大戰失利,被朝廷罷官。為此,杜甫向登基不久的唐肅宗上書,認為房沒有大罪,應予重任。並以此事與唐肅宗糾纏不休。
杜甫態度堅決且說話不計君臣之禮,終於惹惱了唐肅宗,他降旨提審杜甫,好在宰相和御史多次求情,求萬歲看在杜甫工作盡職盡責份上,才免了杜甫的刑罰之災。 可杜甫居然不屈不撓,再次上書為房的事情討個說法。這種脾氣和唐初名臣魏徵一樣,不達目的決不罷休。
可人家魏徵生逢明主唐太宗這樣罕見的明君,留下了一代諫臣的美名。既便這樣,唐太宗也不免生氣的說,要殺了魏徵這個不知進退的傢伙。而杜甫遇到的是唐肅宗可就沒那麼幸運了,不久便藉口把他降在了嚴武手下當差。
可孰料,杜甫和嚴武的同僚不和,提出辭官,被嚴武拒絕!此後,杜甫又多次要求辭官,嚴武實屬無奈,準允杜甫回草堂脫下朝服為民。此事乃杜甫人生的轉折,他由一位積極進取的諫臣,到消極辭官的草民,他的思想經歷了痛苦而殘忍的折磨。
三、飢寒晚年
人常說:人生最大的不幸是懷才不遇,而杜甫曾得到了相遇的機會,可終因他的耿直而錯失良機。我們不能說這是杜甫的悲哀,因為這是無數文人政治上的一種不幸,杜甫一生的悲慘不是他政治上的不幸,而是他後半生難以忍受的飢餓。
杜甫初入長安,他的父親就去世了,使他的經濟失去了**,生活立既就陷入困境。這一時期,他靠採草藥艱難餬口,經常出現幾天沒米下鍋的情形,無奈他乞於豪門和親友,得到暫時的接濟。最可憐的是他為了蹭一頓飯,常到長安的一個晚輩家奉承討好。
而這個晚輩生活也一般,時間長了,表面上不便說什麼,可心裡十分討厭杜甫。入長安十年,杜甫才謀了個小官。上任不久,他便急迫的回鄉探親,可聽到的競是小兒子餓死的噩耗。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可想而知,杜甫寫下這千古詩句時,是何等的痛苦啊!
安史之亂爆發後,杜甫和廣大饑民一樣拾橡慄、挖野芋,在飢餓中掙扎,輾轉到四川以後,他已經是疾病纏身了。他的《石壕吏》足以體現出對戰爭的憤恨,對廣大人民的深切同情,詩中流露出的哀憐,又何嘗不是他自身的寫照啊!
杜甫離開四川后客居湖南,由於洪水突漲,他被困湘江9天,忍飢挨餓。耒陽縣令派人用小船把杜甫救了上來,以牛肉白酒招待他,飢餓難當的杜甫饕餮醉飲,當晚飫食而死,在醉飽中度過了坎坷多舛的餘生!
杜甫的生平經歷
5樓:百度文庫精選
內容來自使用者:神仙姐姐
杜甫出身於京兆杜氏,乃北方的大士族。其遠祖為漢武帝有名的酷吏杜周,祖父杜審言。杜甫與唐代另一大詩人即“小李杜”的杜牧同為晉代大學者、名將杜預之後。
不過兩支派甚遠,杜甫出自杜預次子杜耽,而杜牧出自杜預少子杜尹。杜甫青少年時因家庭環境優越,因此過著較為安定富足的生活。他自小好學,七歲能作詩,“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有志於“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
他少年時也很頑皮,“憶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黃犢走復來。庭前八月梨棗熟,一日上樹能千回”。
開元十九(731年)年十九歲時,杜甫出遊郇瑕(今山東臨沂)。二十歲時,漫遊吳越,歷時數年。開元二十三年(735年),回故鄉參加“鄉貢”。
二十四年在洛陽參加進士考試,結果落第。杜甫的父親時任兗州司馬一職,杜甫於是赴兗州省親,開始齊趙之遊。天寶三年(744年)四月,杜甫在洛陽與被唐玄宗賜金放還的李白相遇,兩人相約同遊樑、宋(今河南開封、商丘一帶)。
之後,杜甫又到齊州(今山東濟南)。過了4年,秋天轉赴兗州與李白相會,二人一同尋仙訪道,談詩**,結下了“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的友誼。秋末,二人握手相別,杜甫結束了“放蕩齊趙間,裘馬頗清狂”的漫遊生活,回到長安。
杜甫生活於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杜甫出身在一個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學淵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現理想抱負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則表現他“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政治理想,期間許多作品反映當時的民生
6樓:遊雨石
三十五歲以前
所謂“放蕩齊趙間,裘馬頗清狂”。
開元19(時20歲)年始漫遊吳越,5年之後歸洛陽應舉,不第。再漫遊齊趙。以後在洛陽遇李白,二人結下深厚友誼,繼而又遇高適,三人同遊樑、宋(今開封、商丘)。
後來李杜又到齊州,分手後又遇於東魯,再次分別,就沒有機會再見面了。
三十五至四十四歲
這一時期,杜甫先在長安應試,落第。後來向皇帝獻賦,向貴人投贈,過著“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的生活,最後才得到右衛率府胄曹參軍(主要是看守兵甲仗器,庫府鎖匙)的小官。這期間他寫了《兵車行》、《麗人行》等批評時政、諷刺權貴的詩篇。
而《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尤為著名,標誌著他經歷十年長安困苦生活後對朝廷政治、社會現實的認識達到了新的高度。
四十五至四十八歲
安史之亂爆發,潼關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獨自去投肅宗,中途為安史叛軍俘獲,押到長安。他面對混亂的長安,聽到官軍一再敗退的訊息,寫成《月夜》、《春望》、《哀江頭》、《悲陳陶》等詩。後來他潛逃到鳳翔行在,做左拾遺。
由於忠言直諫,上疏為宰相房琯事被貶華州司功參軍(房琯善慷慨陳詞,為典型的知識分子,但不切實際,與叛軍戰,採用春秋陣法,結果大敗,肅宗問罪。杜甫始為左拾遺,上疏言房琯無罪,肅宗怒,欲問罪,幸得脫)。其後,他用詩的形式把他的見聞真實地記錄下來,成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別”。
“三吏”:為“石壕吏”,“新安吏”,“潼關吏”;“三別”:為“新婚別”,“無家別”,“垂老別”。
四十八至五十八歲
隨著九節度官軍在相州大敗和關輔饑荒,杜甫棄官,攜家隨人民逃難,經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過了一段比較安定的生活。嚴武入朝,蜀中軍閥作亂,他漂流到梓州、閬州。後嚴武為劍南節度使攝成都,杜甫投往投,嚴武死,他再度飄泊,在夔州住兩年,繼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帶,病死在湘江上。
這時期,其作品有《水檻遣心》、《春夜喜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病橘》、《登樓》、《蜀相》、《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又呈吳郎》、《登高》、《秋興》、《三絕句》、《歲晏行》等大量名作。
杜甫是做官好還是不做官好,杜甫的從官經歷和他為什麼不做官了
不做官,原因是作為一個正直而心憂天下的人,一般難以在官場生存,而據當時情況是處於唐朝安史之亂後,堂朝處於衰落期,所以,當時的官大多不能為民請命,所以,作為一個清官定難以生存。不做。做官就有太多的黑暗。杜甫的性格註定他不能做官!所以他的詩才是那麼憂國憂民 杜甫的從官經歷和他為什麼不做官了 一個是內因 ...
杜甫故里的介紹,杜甫故里的杜甫簡介
杜甫故里位於河南鄭州鞏義市站街鎮南瑤灣村,背依筆架山,是詩聖杜甫出生和少年時期生活的地方,現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故鄉的水土怡養了詩人高尚的性情,深厚的文化底蘊啟迪了詩人寬廣的文學情懷,為了使更多的人瞭解杜甫卓越的詩歌成就,學習杜甫高尚的人格情操,2007年,鞏義市 按照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標...
杜甫的簡介,杜甫的個人簡介
杜甫 712 770 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一號杜陵野老 杜陵布衣,世稱杜少陵,杜工部。漢族,祖籍湖北襄陽 今湖北省襄樊市 生於中國河南省鞏縣 今鞏義市 死於耒陽市。今耒陽有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杜甫墓 杜工部祠 杜陵橋 杜陵書院等遺址,在杜甫遺址的基礎上闢有杜甫公園。歷代僅杜甫墓 杜公祠題詠多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