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2014阿土
我們都急功近利,酷愛攀比,一定要出人頭地,自己又做不到,孩子就成了我們實現願望的工具。在這種環境下,孩子們不光要健康成長,還要讓家長揚眉吐氣,孩子的負擔就重了。十分成功,又具人文意識的家長他們到比較坦然,我是我,孩子是孩子,他們不需要孩子證明什麼,這樣的家長自己輕鬆,孩子也不承擔重負。
2樓:森涵蓄
中國家長普遍存在的現象,虛榮攀比的心理在做怪,所以中國家長不能接受自己的孩子做一個普通的人,曾經去給孩子開家長會,一位老師說所有家長都盼子女成龍成鳳,那有那麼多龍鳳,你自己咋沒成呢?你自己沒完成的事為何要強加在孩孑身上,無論孩子成為一個優秀的人也好做一個普通人也好,他在父母心中永遠是優秀的。
3樓:
我們中國家長和西方家長相比最大不同點就是我們接受自己的孩子將來可能是一個普通人,然而,對絕大多數家庭來說,這就是現實。
人生並不是終點既定的比賽,普通人也可以幸福快樂。只是我們「搶跑」式的家庭教育,是不是正在剝奪普通人的樂觀和幸福?
4樓:東北小可愛
其實不覺得不是不接受,只是在基礎上能更好,所以儘自己的可能創造條件,讓孩子得到更多,人都有攀比心理嘛,希望很好跟有面子,這個也正常,誰不希望孩子好呢
5樓:快樂宅神
中國家長普遍存在急功近利,愛攀比,自己實現不了的願望,都寄託在孩子身上。所以孩子從小就被寄予了太高的期望。
6樓:深夜月
不是不能接受,只是太希望自己的兒女可以成功。但是他們忽略了除非成為最頂部的人,不然在別人眼裡都是普通人。就像你知道第一高的山是珠穆朗瑪,但卻記不住第二高的山
7樓:咪咕閱讀撒了吧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是中國式家長的願望,但能有幾個成龍鳳的,中國有幾個馬雲呢,哎!都是事與願違,
8樓:匿名使用者
人多競爭壓力大,擔心孩子將來不幸福。
9樓:時波峻
並非家長不接受,而是社會不接受――父母都希望孩子在社會上不尷尬。
10樓:小張你好
望子成龍,人之常情!不要誤解父母良苦用心!
11樓:果猛
中國家長文化層次不**值觀不同。其實人只要人品好,在平凡的崗位上也能幹出崇高偉大事來。
12樓:
望子戍龍,出人投地,光宗耀祖的思在作怪。達不到只認了。
13樓:
自己沒有成功把所有希望寄託在下一代身上,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過年過節攀比的談資,最主要的是希望兒女有個比較物質的生活吧……
家長是不是很難接受自己的小孩很平庸?
14樓:不是所有的認真都對
很多家長都是讓孩子揹負著自己的夢想前行的,接受孩子的普通就等於承認自己的普通。一個孩子的成長,肩負著家長們的期望,作為家長沒有不希望孩子變好的,所以很多家長無法接受孩子特別普通。
1、孩子是替家長圓夢的
在人生成長的路上,大多數成年人都是會在成長的路上留下遺憾的。彌補遺憾的唯一機會,就是通過自己的孩子來完成自己的夢想。不少孩子都說自己覺得累,因為自己肩負著父母的圓夢使命。
做父母的覺得自己沒有完成的事,就讓自己的孩子來替自己完成,所以孩子累,家長也會很累。既然肩負著家長圓夢的使命,那麼孩子特別的普通,也就不可能幫助家長圓夢,家長就會很失望,也不能夠接受。這就是一個心態的問題,在成年人的世界裡面,有時候讓未成年人揹負了很多的壓力,這樣做就會讓大人和孩子都覺得很累。
2、投入了,得不到收穫,會覺得遺憾
培養一個孩子從小到大家長付出了很多的精力和財力,所以家長不能夠接受孩子太過於普通。自己投入了太多,得不到收穫,當然會覺得非常的遺憾。在這個世界上還有一個**的敵人,就是別人家的孩子,一直都在家長的心中存在著,因為有對比,所以就有傷害,作為家長就不能夠接受孩子太過於普通。
我也是做父母的人,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如果和別人家的孩子比較起來,如果我的孩子特別的普通,我在內心裡也會無法接受。可能會給我會給孩子一些壓力,有些時候自己不想這樣做,就是無形中產生的一種負擔逼迫我們這麼去做。
因為希望有多大,所以失望就會有多大,家長無法接受孩子的普通,如果接受了,就等於承認自己也是一個非常普通的人。每個人都會說一說,但是做起來接受自己是普通的,是很難的,在心理上就需要一個很大的認知度,說白了就是認清一個人的真實面目挺難的。
15樓:匿名使用者
不出意外,你的孩子終將平庸
bbc的紀錄片《人生七年》(日本版),用28年跟蹤調查了13個孩子,大部分都是出自中間階層的普通家庭。首次播出於2023年,這些孩子7歲,往後每隔七年,節目組會採訪他們一次。
在第一次參訪中,孩子中有人想當明星、職棒運動員、檢察官、去出版社工作……他們中有學習優秀的,父母都有給報補習班、興趣班。但兩個7年過去,他們分別放棄了夢想,成為了普通辦公室職員、咖啡店員工、自助餐廳的營養師、去印刷廠工作……
很多家長都不願意面對一個事實:你的孩子,或許會在某一段時間彷彿走的很遠,但走著走著,他只是換一個城市、換一份工作,但過的生活,將和你的現在差不多。
孩子的競爭對手是過去的他自己
這些現象讓在二三線城市中生活,本來覺得歲月靜好,沒有教孩子任何東西,秉持「快樂教育」的家長們對孩子的未來隱隱擔憂:以後我的孩子有可能追上他們嗎?
其實大家不必有這樣的憂慮,上面我們也說了,大多數人都難逃平庸的命運。孩子的競爭對手是過去的他自己,自己和自己的縱向比較機制就叫做成長,理應獲得巨大的成就感激勵,但橫向比較機制更受到家長們的青睞——和別人比。
當一個孩子的縱向比較機制被橫向比較機制壓制甚至摧毀,同時在橫向比較中表現不佳,他逐漸就會失去自尊心,容易失去自我,一直比同齡人更加焦慮,最後把孩子當成重拾自尊心的工具。
克里斯托弗·莫利曾說:只有一種成功——能以你自己的生活方式度過你的一生。
可以對孩子抱有期待,但要接受平庸的現實
我們不甘平凡,但仍然難逃平庸的命運,孩子亦是如此。作為家長,我們不能拖著孩子走我們的路,需得站到他們的立場、他們的角度,為孩子找一條適合他自己的路出來,這種做法才比較合理。
每個父母都認為自己是最愛孩子的人,但最不接納孩子的還是父母。而如何跟自己和現實妥協,接受孩子終將平凡,接受孩子躲不開磨礪,是父母必修的一堂成長課。
16樓:阿森森森
世界上90%的孩子都是平庸的,你家孩子也例外,其實咱們為人父母的也不例外。能成為平庸的大多數,好好享受生活其實也不錯。我的小孩可以默默無聞,但是他要知道自己的生活目標。
你可以成就一般,但是這並不是你自暴自棄,碌碌無為的理由和藉口。不管是孩子還是大人,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在優秀的範圍裡,如果過猶不及那麼就不是一件好事了。
17樓:匿名使用者
對於這個問題我覺得你大多數一開始肯定就是不能接受,但是時間久了就不會這樣就,因為這個也是自己的孩子,當然還是要關心的,所以,久了之後習慣了自然就會接受了。
作為父母,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平凡嗎?
看看假期穿梭在各大培訓班的中國家長,看看因為給孩子輔導作業心臟病發作的那些個真實的段子。大多數中國父母是不能接受孩子將來變成平凡的人的,他們不僅要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還要孩子出人頭地,站在「最高領獎臺」上。
清華大學格非教授在一次讓學生們寫《平凡的世界》讀後感時,有個學生提出了一個問題 :「我們這些人其實都生活在對平凡的恐懼之中,這個恐懼是怎麼來的呢?」。這個問題讓格教授感受頗多。
這恐懼是怎麼來的呢?大千世界,芸芸眾生,本來大家就是一個腦袋兩隻眼的平凡人,但我們今天為什麼又會對平凡有如此的恐懼呢?
格非教授說:
這個東西不是原來就有的,在以前的那個年代,大家都平凡,都沒有那麼多的恐懼,大家就做一個平凡的人特別自在,而且社會在倡導做一個平凡的人,做一個普通的螺絲釘。
而到了今天,一談到平凡,就好像是非常沒用的、可恥的。
大家都生活在對平凡的恐懼裡面,就說明這個東西不是原來就有的,是強加的,是被髮明出來的,被某種社會形態或者話語,發明出來的一個東西,然後根深蒂固的教育我們,我們就變成了一種恐懼,我們覺得平凡我們就白活了。
現代社會對成功的定義是什麼?有錢?有權?有地位?
父母們往往希望自己的孩子在社會競爭中「出類拔萃」,社會為了迎合父母們的這種價值標準,各種課外補習班應運而生。
當然,報各種課外班以提高成績,這情有可原,無可厚非。所以,我們不用去**這是出於什麼心理,也不用去爭辯這種做法的對錯。
課外補習班到底為什麼這麼火?教育部一直在喊減負,減負減到現在,家長們好像更累了,不僅需要大筆的金錢支出,還需要花很多時間輾轉於各個課外補習班。學校減負了,但競爭依然激烈,資源依然有限。
也許這種矛盾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無法消減。
說起課外培訓班,想起前不久的量子波動閱讀,聲稱能讓孩子在1-5分鐘,讀一本10萬字左右的書,我看提高的不應該是孩子的閱讀能力,是需要父母交智商稅了,或者父母需要多讀書多閱讀了。所以,這個就是一些意見。
為什麼大家不能接受雙性戀,為什麼中國人不能接受並且還辱罵同性戀呢?
我覺得可以接受吧!因為每個人都是不同的,性格不同,想法不同,看問題的角度也不同。有些想法雖然只有少數人有,但也是正常現象啊!也許這就是我們所謂的另類吧!因為文化意識 種族意識 以及政策 為什麼中國人不能接受並且還辱罵同性戀呢?因為有些中國人真的很愛面子,我思考了幾個月才發現這是最深的原因。我的一個日...
為什麼有些人不能接受別人批評自己的國家
世界上幾乎任何一個國家都是這個樣子的!自己批評可以 別人就不行 因為說白了 一個是外人 一個是家裡人 記得看過一邊文章寫的就是一個德國人 在國外努力的宣傳自己的國家多麼多麼的好 一回國就批評祖國怎麼怎麼不好 就好比是自己的孩子一樣 自己怎麼打都可以 要是別人罵幾句 估計你就該急了 人都是自私的,都是...
為什麼中國家長認為自己有權知道孩子的隱私
你去看了他們的隱私,沒問題的時候你有問題,他們隱私有問題的時候你就沒有問題,這就是中國的法律 有可能是因為封建思想 我認為家長還是應該尊重孩子的個人隱私,那不是你一個人的事。父母應該怎樣對待孩子的隱私呢?1 尊重孩子的隱私物件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獨立人格逐漸形成,媽媽不要隨便翻看他們的日記或私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