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e時光再燃
高情商的父母會通過言語來教育孩子。並且通過言語讓孩子明白到自己的錯誤。讓孩子主動做出改變。
2樓:難掩的喜
高情商的父母會收回一部分平常對孩子的好,讓他體會到一定程度的無助,從而就會依賴父母。
3樓:匿名使用者
高情商的父母絕對不會用棍棒教育。當孩子和父母對著幹時,他們會靜下來聽孩子的想法,做孩子最忠誠的聽眾。如果孩子的想法哪兒出錯了,他們會細心地糾正,正確地引導孩子形成好的價值觀,告訴孩子有些做法是錯誤的,是會影響今後的人生,讓孩子從自身懂得他們的行為和想法是不對的,自己就會去改正。
4樓:寶爸寶媽育兒說
人生在世,難免會犯許多錯誤,更何況處於懵懂狀態的孩子們,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犯錯是必不可少的一道程式,沒有人能夠真正的解決這一問題,但是家長能夠用強有力的語言幫助他們改善這一情況。
剛開始,小朋友表現的比較拘束,熟悉了之後便開始放飛自己,不小心把家中的杯子打碎,小朋友看到自己犯錯了,趕緊對著媽媽說:對不起,我不小心把杯子打碎了。朋友並沒有責怪孩子,而是蹲下來摸摸孩子的頭,溫柔的對孩子說:
你打碎的是誰的杯子?你不應該跟我說對不起?
聽完媽媽的話,小姑娘趕緊跑到我家兒子旁邊,認真得對兒子說:對不起,我會像媽媽借錢把給你買一個一摸一樣的杯子。生活中,很多家長在面對犯錯的時候,無法做到像朋友一樣談定,總是在其犯錯的第一時間就拉著他的手反覆的向別人說對不起,這樣的做法對於犯錯者來說無疑是在幫他承擔錯誤。
我們每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都是懵懂、試探的,尤其是孩子,世界對於單純的他們來說,無疑是新鮮的 ,他們只能一點點去摸索,而摸索的過程中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錯誤,所以孩子犯錯是必不可免的,身為父母要教給他們的不是不能犯錯,而是勇於承擔錯誤。
所以家長在面對孩子的錯誤時不要著急,利用其犯錯的機會,教會其承擔責任:
首先,父母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不要一看到孩子的錯誤就訓斥他,甚至對他又打又罵,這樣做,很可能會在無形中傷害孩子,從而產生心理陰影,之後不是不敢犯錯,而是因為害怕受罰而隱瞞自己的錯誤,這就有揹我們的初衷。
最後,正確的引導孩子,就像朋友引導他們家小姑娘一樣,讓孩子知道真正應該道歉的誰,自己應該怎樣做才能得到他人的原諒,如果他們做出令別人滿意的事情,說明他們已經知道了自己的錯誤,之後才會更好的注意。
與此同時,家長也可以給孩子定規則,讓其明白什麼是「原則」,給孩子制定好相應的規則之後,要向其表明自己的態度,讓其知道什麼是底線,做到提前預防錯誤,而不是在其犯錯之後大聲的訓斥他。
想要孩子真正的成長,就要讓其親身經歷各種麻煩與錯誤,只有自己解決了問題,才能體現其自身的價值,希望每一個父母在面對孩子犯錯的時候,都能溫柔以對,而不是抓住其錯誤,大聲的訓斥,好像只有孩子哭才能展現自己的正確。希望每一個父母都能做到真正懂孩子、理解孩子。
孩子發脾氣時,家長怎樣引導容易培養出高情商的孩子?
5樓:奧奧聊遊戲
①面對孩子發脾氣制止
作為父母,當然希望孩子時常是開心樂觀的。
一旦孩子表現出沮喪、難過、生氣等消極情緒,父母就會覺得這是不好的現象,認為孩子不該發洩情緒,應該時刻乖巧懂事。
因此,看到孩子發脾氣,便會想盡辦法壓制。
②認為孩子發脾氣是暴躁
發脾氣時表現出來的行為,通常是不太溫順的,比如摔東西、大聲吼叫,或者乾脆不理人。
這時的情緒表達會和平常不太一樣,父母看多了孩子順從的樣子,孩子發脾氣表現出了暴躁的行為時,便會覺得這是失常。
父母覺得有這種行為產生不對,因此認為孩子有「問題」。
實際上,父母不該輕易給孩子貼上問題標籤,「發脾氣」和「大笑」性質一樣,都是孩子表達情緒的一種方式。父母無法接受孩子的壞脾氣,其實大部分情況下是怕失去對孩子的掌控力,才極力阻止。
01別把孩子發脾氣「妖魔化」,也存在優勢
著名心理學家溫尼科特發現:孩子發脾氣或表現出攻擊性,可能會更有活力,心理髮展也會更加健康。
二戰期間,溫尼科特幫**做兒童疏散工作。
在戰爭環境下,他發現那些表現出「叛逆」行為的孩子,比如打架、常搞破壞,由於表達了真實的情緒,心理髮展非常健康。
而那些順從、情緒毫無波瀾的孩子,由於負面情緒沒有宣洩口,產生的問題反而更多。
兒童心理學者黛博拉·麥克納馬拉博士建議:孩子發脾氣時不要總想著阻止,這並不是壞事。
妻子搖搖頭說:「不太好,大寶早上被噩夢驚醒,我睡眼朦朧地跑到房間安慰,她哭了好久才安靜下來。姐姐和妹妹一起玩玩具時你爭我搶,最後以妹妹大哭收場,妹妹換尿布,姐姐覺得臭捂住了鼻子,還不停拍妹妹的肚子。
我才剛離開一會,姐姐又端走了桌前的蛋糕,還不小心把它摔在了地上」。
對媽媽來說,這一天煩心事就沒停過。可在大女兒眼裡,這天的感受是這樣的:「做了噩夢,媽媽很快就跑來安慰我,真開心!妹妹真的很可愛,媽媽幫她換尿布的時候,我拍了她圓鼓鼓的肚子,
太好玩了!不小心把蛋糕掉在了地上,媽媽不僅沒有責怪我,最後還把蛋糕敷在了臉上,很有趣」。
媽媽聽了女兒的話才知道,原來孩子根本沒有故意搗亂,只是自己把她想象成「壞孩子」了。
孩子的內心是純真的,也是自由的,他們沒有那麼多顧慮,想哭就哭,想笑就笑,這都是一種情緒的表達。
父母有時候真的會被孩子的任性氣到,可是孩子能任性,能發脾氣,
才代表他們是幸福的。
因為他們知道,即使行為有些過分,也能得到家人的體諒,感受到生活的寬容。
02孩子的壞脾氣在表達什麼?
孩子表現出壞脾氣的時候,作為父母,最好的應對方式是理解和體諒。
其實,每個人都會有脾氣,而且壞脾氣也實屬事出有因,那麼背後是在表達什麼呢?
1)大腦在發育
父母希望孩子能像大人一樣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遇到令人煩躁的事時,也能先冷靜思考、緩解情緒,最後再做出行動。
實際上,父母的這種要求是非常不合理的,孩子的大腦發展,決定了他們不可能像大人一樣思考。
西格爾在《全腦教養法》一書中,將人的大腦分為左腦、右腦,上層大腦和下層大腦。
孩子3歲之前沒辦法情緒自控,父母覺得孩子莫名發脾氣,就是因為此時的他們下層大腦(情緒)處於主導地位,上層大腦尚在發育中。
隨著孩子年齡增長,到成年上層大腦才會漸趨發育成熟。
因此,孩子發脾氣時,父母講大道理是沒有效果的,孩子們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
2)表達攻擊性
有些孩子大多數時候都很溫順,會讓人覺得他就是「小綿羊」,沒有脾氣。因而一旦情緒爆發,就會非常恐怖。
這種情況可能是孩子之前壓抑得太久,才會通過一時的情緒爆發,表達自己的真正感受。
溫尼科特認為,「膽大的孩子會公開表達敵意和攻擊性,由此獲得情緒上的緩解,膽小的孩子可以壓抑情緒,但也因此容易焦慮」。
3)表達挫敗感和無力感
孩子,也會有自己的想法和要求。
皮亞傑認為,2-5歲的孩子正處於道德發展的「自我中心」階段,他們自己會拼圖或堆積木,各種遊戲都會嘗試,可由於能力有限,很多事情都做不好,因而會產生挫敗感和無力感。
孩子因為事情無法按照自己的意願來而生氣、難過,這些父母從表面行為看不到,只有懂孩子的內心,才能理解他們發脾氣時為什麼會做出如此舉動。
03正確疏通和引導壞情緒,才能獲得高情商娃
孩子發脾氣都會直接表達出來,這對父母處理問題來說是好事。父母可按照以下這三個步驟,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第一步:通過共情與孩子建立聯結
事實上,孩子發脾氣時,父母也容易受到影響,表現出糟糕的情緒,這不利於解決事情。
父母首先應該做的是積極共情,與孩子建立聯結,而不是自己先失控。
父母可以安慰孩子:「你難受發脾氣可以,媽媽給你時間,只要你能舒服一點就好」,而不是告訴孩子:「你絕對不能生氣」。
用溫柔的語言安慰孩子,能使其內心滿足,情緒得到緩解。等到孩子能理性思考時,父母再適當進行引導和教育,讓孩子知道自己哪些行為有誤,以後不要再這樣做。
第二步:瞭解孩子發脾氣究竟在表達什麼
平常非常懂事的孩子,為什麼突然發脾氣呢?是對父母的行為不滿,還是覺得自己的需求沒有被滿足?或者是年紀太小,沒辦法表達內心的感受,才會控制不住發脾氣?
其實很多時候,孩子發脾氣是因為語言能力、談判能力不夠,這方面需要父母做好引導,讓孩子學會準確表達自己的需求。
在生活中,高情商的孩子都是怎樣被培養出來的?
6樓:花媽育兒觀
性格和情商培養,是教育孩子非常重要的方面,我特別希望把孩子教育成一個從內在閃著光,由內而外都讓人感到舒服的孩子。
培養一個高情商的孩子,父母一定要做好3點,很重要!
1、引導孩子提高自己的尊嚴
很多時候我們會覺得自己不會說話,很大一種程度就是因為自尊心不夠,覺得自己說的做的不夠好,缺乏客觀評價。而一個肯定自我價值的孩子能顧及他人的需要,「尊重他人」是孩子有高自尊的直接體現。
對他取得的成績表示讚賞,尊重他人的需求。所以,愛自己,才能愛別人。懂得尊重自己,是人際交往中很重要的一環。
2、教育孩子心中要有他人
通常對於孩子來說,參與遊戲並不難,而維護友誼卻不容易。因為孩子會喜歡用自己的方式來玩,而不顧及周圍人的感受。這樣做的結果要不然是她自己不高興黯然走開,要不然就是別的小朋友拒絕和她一起玩。
一般來說社交能力強的孩子能時不時地觀察留意周圍的環境,並且發現一些跡象,來指導自己的社交行為。比如以下幾點:
1: 可以專心聽別人說話,不會隨意打斷。
2:留意其他人的行為,試著理解這些行為所傳遞的資訊是什麼。
3:可以感受對方的感受,並會用恰當的方式迴應。
3、不同年齡所對應的不同引導
比如3歲以下的孩子,他想和誰玩,可能就是直接去拽著孩子就走,可能會把別的孩子弄摔,但我們要知道其本意並不是要傷害他人,只是行為能力和思維能力不匹配的表現。
所以,對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給他示範正確的行為動作更為重要。
蒙臺梭利博士認為孩子的社會規範敏感期是2.5歲—6歲。對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來說,會很容易玩到一起去,但是也很容易起矛盾。
所以教會孩子分辨一件事情的對錯,培養孩子的合作能力就非常重要。
要想有高情商,並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日常足夠的社會環境中,一點一點的懂得感受他人情緒,表達自我立場。
為什麼孩子叛逆期總是和父母對著幹
我吃的鹽比你吃的飯還多,凡事都要聽我的 這句話經常從家長們的口中脫口而出成為管教孩子的名言,但是你知道孩子的真實想法嗎?孩子叛逆期和父母對著幹?聽聽孩子們的心聲吧,該成長的或許是你 現在的父母都盼望著孩子成龍成鳳,期盼之下衍生了家庭管教。由於時代不同,父母們對孩子的穿著打扮看不順眼,經常打著 為你好...
有些孩子為什麼總是喜歡和大人對著幹
孩子今年7歲了,算起來這是我們家孩子的第二個叛逆期!他不再崇拜父親,喜歡挑戰母親的權威。面對他的叛逆,我是高興又擔心!其實,叛逆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問題,每個人都會有叛逆的傾向。對於一個人的成長來說,它也不過是暫時的,而且只有經過了這暫時的痛苦,才會慢慢成熟,真正地理解父母的用心。撫養孩子長大 是一場...
孩子總是和家長對著幹,怎麼辦,我的孩子總是跟我對著幹,怎麼辦
好好活著 多溝通吧 我也是個孩子 不過我的爸爸媽媽和我象朋友。我也不是很聽話的了 我會叫他們幫我掛qq了之類的事 我想這和小時候的教育有關係了 別對他 她太嚴厲了 現在我們正需要空間 只是別出特別大的事就好了 其實你們越管,他 她就越不聽的了 空谷足音徑情追 我父親對我很嚴厲 只要犯了錯少不了一頓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