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各種怪
2、《清明》-唐代,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謠指杏花村。
3、白話譯文:
清明節這天,細雨紛紛揚揚的漫天漂灑,路上的行人一個個情緒低沉,面帶憂愁之色。請問,往**去才有小酒店呢?牧童指了指遠方那杏花深處美麗的的村莊。
擴充套件資料:
文學賞析:
清明時節,天氣多變,有時春光明媚,花紅柳綠,有時卻細雨紛紛,綿綿不絕。
1、詩的首句「清明時節雨紛紛」,點明詩人置身的時間、氣象等自然條件。清明節為唐代的大節日之一,這一天 ,或閤家團聚,或上墳掃墓,或郊遊踏青,活動多樣。
但是杜牧在池州所過的清明節卻是身處異鄉。這天天不見陽光,只是「天街小雨潤如酥」,細雨紛紛。「紛紛」二字形容那春雨連綿不斷,而自己也被這連綿的春雨下得心煩意亂。
這給人們一幅江南春雨弧行的畫卷。
2、次句「路上行人慾斷魂 」,是由己推及他人,著力寫出人們的感情世界。紛紛的細雨下,自己不但彳亍孤行,見路上行人也是愁緒悲思,傷心欲絕,因為這些今天皆為悼念逝去的親人。因而詩人用了「斷魂」二字刻寫這春雨下的悲涼。
這正是我國古典詩歌裡情在景中、景即是情的一種絕藝,一種勝境。
3、第三句「借問酒家何處有」,是向別人打聽有沒有酒店。「酒家」 酒店,就像現在的「某某大酒店、大酒樓」一樣,裡面能吃飯,能喝酒。「借問」,請問。
向誰借問,詩裡沒有說,省略掉了,後來作者補上了借問的對家。
詩人為什麼問「酒家」?是避雨,抑或是「喝酒」?兩者皆有。
詩人通過問話,不但使詩歌語言簡潔,形成了詩歌的審美空間,給讀者留下了思考的餘地,而且暗示出想「借酒消愁」的思想,從而表現出了詩人憂慮重重。
「何處有?」在**、**有的意思。詩人不是自己去尋找,而是 「借問」、「 何處有?」表現詩人心情的急切,急需要想找避雨、歇腳、吃飯、喝酒的地方」,緩釋一下自己不好的心情。
4、末結句「牧童遙指杏花村」詩人終於找到了自己的去處。「牧童」,是對問路的物件的點明與補充。「遙指」,遠遠地指著,詩人要找的去處可望可及了。
牧童這一指,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韻味,已經使詩人如同看到,隱約紅杏梢頭,分明挑出一個酒帘—「酒望子」來了。
牧童遙指」把詩人與讀者帶入了一個與前面哀愁悲慘迥異的煥然一新的境界。在這裡詩人創造了一幅鮮明生動的畫面,讓人倍作振奮。《紅樓夢》裡大觀園中有一處景子題作「杏簾在望」,那「在望」的神情,正是由這裡體會脫化而來,正好為此句作註腳。
詩前抑後揚,對比交錯,相映成趣。
2樓:
所見(清代)袁枚: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翻譯:牧童騎在黃牛背上,嘹亮的歌聲在林中迴盪。忽然想要捕捉樹上鳴叫的知了,就馬上停止唱歌,一聲不響地站立在樹旁。
這是一首反映兒童生活的詩篇,詩人在詩中讚美了小牧童充滿童趣的生活畫面。詩人先寫小牧童的動態,那高坐牛背、大聲唱歌的派頭,何等散漫、放肆;後寫小牧童的靜態,那屏住呼吸,眼望鳴蟬的神情,顯得特別專注。「此時無聲勝有聲」。
這從動到靜的變化,寫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爛漫、好聽多事的形象,刻畫得活靈活現。
這首詩正是在這種起伏變化中獲得了巨大的藝術效果。詩的語言,明白如話,質樸無華,十分本色。至於下一步的動靜,小牧童怎樣捕蟬,捕到沒有,詩人沒有寫,留給讀者去體會、去遐想、去思考。
這是一首反映兒童生活的詩篇,詩人在詩中讚美了小牧童充滿童趣的生活畫面。
第一句平平而起,不著痕跡。第二句調子突然高昂,旋律突然加快,從而形成一個高潮。一二句描寫了小牧童的天真活潑、悠然自得的可愛模樣和他的愉快心情,「騎」字直接寫出了牧童的姿勢,「振」字則間接點出他的心情。
通過「騎」和「振」兩個動詞,把牧童那種悠閒自在、無憂無慮的心情和盤託了出來。他幾乎完全陶醉在大自然的美景之中,簡直不知道世間還有「憂愁」二字。正因為心中歡樂,才不禁引吭高歌,甚至於遏行雲,「振林樾」。
三四句仍然是繼續描寫神態。第三句是過渡,是作勢。寫牧童的心理活動,交代了他「閉口立」的原因,也是全詩的轉折點。
第四句,急轉直下,如千尺懸瀑墜入深潭,戛然而止。「忽然」一詞,把這個牧童發現樹上鳴蟬時的驚喜心情和機警性格栩栩如生地表現了出來。
「忽然」發生了變化:由響而靜、由行而停,把小牧童閉口注目鳴蟬的瞬間神態寫得韻味十足。而「閉」和「立」兩個動詞,則把這個牧童天真的神態和孩子式的機智刻劃得淋漓盡致。
全詩純用白描手法,緊緊抓住小牧童一剎那間的表現,逼真地寫出小牧童非常機靈的特點,讓人倍覺小牧童的純真可愛。
全詩通過對自然環境和社會生活的描寫,直接抒發生活的感受,看似閒情逸致,實則寄託情思。同時此詩不顧及格律,活潑自由,語言淺顯明瞭,形象自然生動。
綜觀全詩,它所描繪的和平、寧靜和優美如畫的田園風光,所刻劃的活潑、自在和天真無邪的牧童形象,表現了詩人的一種「真性情」。詩人曾經說過 「詩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所以,詩所描繪、所刻劃的,正是詩人畢生追求的境界,也正是他所一再強調的「真性情」。
3樓:shero涵
杜牧的《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謠指杏花村。
4樓:匿名使用者
是這個嗎?
清明唐 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一↑頑皮的小牧童騎著一頭大黃牛在林間穿越,他歡快嘹亮的歌聲在林中迴盪著。這是那首古詩,作者是誰?
5樓:戀雪娛樂
這首詩叫《所見》,作者是清代的袁枚。
原文: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譯文:牧童騎在黃牛背上,嘹亮的歌聲在樹林裡迴盪。忽然想要捕捉樹上鳴叫的知了,於是馬上停止唱歌,靜悄悄地站立在樹旁。
袁枚熱愛生活,辭官後僑居江寧。其主張抒寫性情,所寫多為士大夫的閒情逸致。詩人在旅途的路上看見一個牧童騎著牛,唱著歌,忽然聽到蟬的叫聲,於是停住歌聲跳下牛背,準備捕捉蟬。
這一幕觸發了詩人的詩興,就寫下了這一首「所見」。
牧童騎黃牛是那首詩,全詩的內容
6樓:阿沾
是清代文學家袁枚《所見》。
原文: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譯文:牧童騎在黃牛背上,嘹亮的歌聲在林中迴盪。
忽然想要捕捉樹上鳴叫的知了,就馬上停止唱歌,一聲不響地站立在樹旁。
這是一首反映兒童生活的詩篇,詩人在詩中讚美了小牧童充滿童趣的生活畫面。
第一句平平而起,不著痕跡。第二句調子突然高昂,旋律突然加快,從而形成一個高潮。一二句描寫了小牧童的天真活潑、悠然自得的可愛模樣和他的愉快心情,「騎」字直接寫出了牧童的姿勢,「振」字則間接點出他的心情。
通過「騎」和「振」兩個動詞,把牧童那種悠閒自在、無憂無慮的心情和盤託了出來。他幾乎完全陶醉在大自然的美景之中,簡直不知道世間還有「憂愁」二字。正因為心中歡樂,才不禁引吭高歌,甚至於遏行雲,「振林樾」。
三四句仍然是繼續描寫神態。第三句是過渡,是作勢。寫牧童的心理活動,交代了他「閉口立」的原因,也是全詩的轉折點。
第四句,急轉直下,如千尺懸瀑墜入深潭,戛然而止。「忽然」一詞,把這個牧童發現樹上鳴蟬時的驚喜心情和機警性格栩栩如生地表現了出來。
「忽然」發生了變化:由響而靜、由行而停,把小牧童閉口注目鳴蟬的瞬間神態寫得韻味十足。而「閉」和「立」兩個動詞,則把這個牧童天真的神態和孩子式的機智刻劃得淋漓盡致。
全詩純用白描手法,緊緊抓住小牧童一剎那間的表現,逼真地寫出小牧童非常機靈的特點,讓人倍覺小牧童的純真可愛。
全詩通過對自然環境和社會生活的描寫,直接抒發生活的感受,看似閒情逸致,實則寄託情思。同時此詩不顧及格律,活潑自由,語言淺顯明瞭,形象自然生動。
綜觀全詩,它所描繪的和平、寧靜和優美如畫的田園風光,所刻劃的活潑、自在和天真無邪的牧童形象,表現了詩人的一種「真性情」。詩人曾經說過 「詩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所以,詩所描繪、所刻劃的,正是詩人畢生追求的境界,也正是他所一再強調的「真性情」。
7樓:匿名使用者
是袁玫的所見吧。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越,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望採納!!
8樓:匿名使用者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越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9樓:匿名使用者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明月,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所然
10樓:匿名使用者
所見(清)
袁玫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越。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11樓:匿名使用者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12樓:匿名使用者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令。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這首詩的意思是什麼?
13樓:韓琴
這首詩的白話文意思是:放牛的孩子騎在黃牛背上,嘹亮的歌聲在林中迴盪。忽然想要捕捉樹上鳴叫的知了,就馬上停止唱歌,一聲不響地站立在樹旁。
該句出自清代文學家袁枚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所見》,全詩原文如下: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詩人在旅途的路上看見一個牧童騎著牛,唱著歌,忽然聽到蟬的叫聲,於是停住歌聲跳下牛背,準備捕捉蟬。作者偶然所見的一件小事,所以名曰《所見》。通過對牧童的動作神態變化的描寫,表現了牧童天真活潑機智靈活的性格和熱愛大自然情趣的特點。
擴充套件資料
這首詩的第一句平平而起,不著痕跡。第二句調子突然高昂,旋律突然加快,從而形成一個高潮。一二句描寫了小牧童的天真活潑、悠然自得的可愛模樣和他的愉快心情,「騎」字直接寫出了牧童的姿勢,「振」字則間接點出他的心情,把牧童那種悠閒自在、無憂無慮的心情和盤託了出來。
三四句仍然是繼續描寫神態。第三句是過渡,是作勢。寫牧童的心理活動,交代了他「閉口立」的原因,也是全詩的轉折點。
第四句,急轉直下,如千尺懸瀑墜入深潭,戛然而止。「忽然」一詞,把這個牧童發現樹上鳴蟬時的驚喜心情和機警性格栩栩如生地表現了出來。
「忽然」發生了變化,由響而靜、由行而停,把小牧童閉口注目鳴蟬的瞬間神態寫得韻味十足。而「閉」和「立」兩個動詞,則把這個牧童天真的神態和孩子式的機智刻劃得淋漓盡致。全詩純用白描手法,緊緊抓住小牧童一剎那間的表現,逼真地寫出小牧童非常機靈的特點,讓人倍覺小牧童的純真可愛。
這是一首反映兒童生活的詩篇,詩人在詩中讚美了小牧童充滿童趣的生活畫面。詩人先寫小牧童的動態,那高坐牛背、大聲唱歌的派頭,何等散漫、放肆;後寫小牧童的靜態,那屏住呼吸,眼望鳴蟬的神情,顯得特別專注。
從動到靜的變化,寫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爛漫、好聽多事的形象,刻畫得活靈活現。這首詩正是在這種起伏變化中獲得了巨大的藝術效果。詩的語言,明白如話,質樸無華,十分本色。
下一步的動靜,小牧童怎樣捕蟬,捕到沒有,詩人沒有寫,留給讀者去體會、去遐想、去思考。
這首詩通過對自然環境和社會生活的描寫,直接抒發生活的感受,看似閒情逸致,實則寄託情思。這首詩不顧及格律,活潑自由,語言淺顯明瞭形象自然生動。它所描繪的和平、寧靜和優美如畫的田園風光,所刻劃的活潑、自在和天真無邪的牧童形象,表現了詩人的一種「真性情」。
雞蛋為什麼一頭大一頭小,為什麼雞蛋一頭大一頭小
大長腿黑呀 正常的雞蛋都是一頭大一頭小,這是由於雞肚子的形狀導致的。大頭有一個充滿空氣的小室,叫做 氣室 當小雞快被孵化出來時,它的頭就在雞蛋的大頭裡,最後用嘴鑽入氣室,開始呼吸氣室內的空氣。蛋的形狀,與小雞在蛋中的狀態有密切的關係,小雞從蛋裡出來,是靠自己的嘴啄破蛋殼並用力掙扎出來的。啄殼時,不但...
一頭鯨重161 8噸比一頭大象體重的37倍還多13 8噸這頭大象的體重是多少噸解方
解方程過程如下 解 設大象的體重為x噸 37x 13.8 161.8 37x 161.8 13.8 x 148 37 x 4噸 答 大象的體重是4噸。因為 161.8 13.8 37 148 37 4 噸 所以,這頭大象的體重是4噸。假設一頭大象的體重是a噸,根據題意可列方程 37a 13.8 16...
加工中心鉸刀鉸出的孔一頭大一頭小,喇叭口形狀,這是什麼原因
我說你太有才啦 留0.5的餘料 13以上的鑽頭全部是錐柄鑽0.5毫米一個規格。但是我們的經驗得出4mm以下都是留0.1mm餘料。4mm以上留0.2mm餘料。幫你制定一下工藝 打中心鑽 用d8鑽頭thr貫通 13.5鑽頭擴孔 用d8銑刀繞圓加工倒13.8thr 貫穿 用d8銑刀繞圓加工dep 深度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