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伯家的孩子稱呼大伯為伯,老二的孩子也喊伯,這是為什麼

時間 2021-06-27 22:19:37

1樓:好姑娘不善良

說實話,這個問題實在是沒有討論的意義,這不過是一些地方的語言風俗而已,又不是全國性的,當地人自然是遵從當地風俗,關鍵是每個地方的文化風俗都不同,或許你換個地方又會出現另外不同的稱呼,要是每個地方風俗都要拿來討論為什麼,誰能說出來,難道要從遠古時代開始討論嗎?

據個人瞭解,比如說在河南的某些地方,確實有這樣的稱謂,大伯家的孩子喊自己的父親為伯,但是所表達的意思卻不是我們平時所說的大伯,而是對自己父親的另外一種表述,但是老二家的孩子管自己的父親稱為叔,這個似乎沒有這樣的說法。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對於稱謂也是相當注重的,自然是不會隨意,但是目前很多的稱謂都已經無從考究了,比如說爺爺奶奶,很難得知具體的歷史演變是如何,再比如說外公外婆據傳是曹操和漢獻帝之間的故事,本來原意是魏婆,但是隨著歷史的前進,逐步演變成了外婆。

再來說風俗,無論是語言風俗還是文化風俗,當一個風俗可以在一個形成並且流傳下來,那必定是已經經過很長時間的演變和沉澱了,或許當地人都不一定能夠很準確的說出這些風俗的起源和意義,更何況是對這些風俗沒有考究的其他的人,所以說這個問題,真正能說出意義的人又有多少。

2樓:哆來a夢的零食

我覺得現在稱呼其實已經沒有以前那麼古板了。北京人很多都不喊自己的父母“爸媽”的,而是喊全名。而且有時候孩子也不太懂輩分,就像我如果忘了喊親戚什麼,我就會跟著表姐喊,道理上講是錯的,可是伯伯們也不會指出來,只要表達出親暱就行了。

3樓:2王若冰

伯是老大的意思,所以家中排行老大的。以伯為稱表示尊敬。而管父親叫伯的說法屬於地方性的,如湖南,不是普遍稱法。

4樓:淺巷陌璃

其實我覺得現在稱呼並沒有什麼太大的意義,而且只要是同輩分的,叫法基本上都是一樣的,不用太過在意具體是什麼。

5樓:烏塔的花園

顯得親切啊,都是同一血脈的,如果真的分的那麼清楚,就顯得疏遠了許多,現在已經不像以前分的那麼清楚了。

6樓:金南俊的

這種說法一定很偏,起碼中國大範圍上沒有流行這種叫法,這大概和當地的文化有關係,老大會有個固定的稱謂較伯,老二有固定的稱謂叫叔,和年齡順序有關,與其他的無關。

7樓:冀鑲桃

我們這地方的風俗是,為了孩子長大**,喊父親叫大爺、叔的都有!

8樓:匿名使用者

這樣看,伯應該是對年齡順序的一種稱為,比如伯代表老大,叔代表老二,不只是根據父子關係來決定,某些地方也許會有這樣的風俗也未可知。

9樓:搐貓腑盈獎

有吧,說明時代在變化,已經沒有以前分了那麼明顯了,我覺得這樣可能親戚之間的關係會淡化,慢慢的就疏遠了。

10樓:

好像在河南才是這麼喊的,我聽說過,在他們那裡統一的“大”是對父輩的親暱稱呼,無論父親,伯伯,叔叔都喊一樣的。

11樓:彷彿一切都索然無味

因為現在社會對這種等級分的越來越模糊了,其實這樣也挺好的,證明社會在進步嘛。

12樓:唐秀洋

現在都是這叫的呀,沒有以前分的那麼細的,這樣叫也挺好的,可以更加的增進感情,打破階級感。

問大家一個稱呼問題,在沒有輩分之間。5歲的小孩稱呼45歲的人為大伯大媽嗎?可是有的人說稱呼女性年輕

13樓:匿名使用者

比自己大20歲以內可以稱大姐,大30歲左右可以稱阿姨,四十歲可以成大媽!

14樓:淺唱那_小默

一般來說都是往年輕裡稱呼 能喊大姐就不喊阿姨

15樓:舊灬顔

可以啊 這只是禮貌 某些地區的稱呼不一樣

古代兄弟排行的稱呼?

16樓:小啊飄吖

分別稱呼為伯、仲、叔、季。如果有第五個兄弟,則成為少或者幼。少或幼並非排行第五的專稱,而是最末的代稱,如司馬懿8個兄弟,被譽為“司馬八達”,其排序分別是伯達、仲達、叔達、季達、顯達、惠達、雅達、幼達——這裡的幼並非指排名老五。

古代有伯、仲、叔、季之分,分別指代家中兒子的長幼順序,也就是現代的老大、老

二、老三和老四。

17樓:love美美的春天

古代以伯、仲、叔、季表示兄弟間的排行順序,伯為老大,仲為老二,叔為老

三、季排最小。古人字前常加排行次序,如“伯禽”、“仲尼”、“叔向”、“季路”等。因此,父之兄稱“伯父”,父之次弟稱“仲父”,仲父之弟稱“叔父”,最小的叔父稱“季父”。

後來你之弟統稱“叔父”。《史記•項羽本紀》:“其(項羽)季父樑。

”這裡的“季父”泛指叔父,而季父通常專指最小的叔父.

18樓:胡說大本營

孫伯符:孫老大;

董仲穎:董老二;

劉叔向:劉老三;

左季高:左老四;

馬幼常:馬老五。

19樓:匿名使用者

緯書所記傳說中還有“皇氏五龍”的“伯、仲、叔、季、少”的叫法。老五叫少

20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有伯、仲、叔、季之分,分別指代家中兒子的長幼順序,也就是現代的老大、老

二、老三和老四。

“伯,把也,把持家政也”。——按宗法社會裡常以長子繼承父位當家,當國者則一樣把持國政。如春秋五霸,“霸”亦可作“伯”,即指盟國奉為把持朝政的長兄,“伯”、“霸”通用。

“仲,中也,位在中也。”——這個叫法還留在雲南白語(漢語最親的兄弟語)裡,讀 zv 陽去(第6調),在白語裡,“仲子”是二兒子,“仲女”是二女兒。

親戚的稱呼?

21樓:匿名使用者

按風俗來說的話,你稱呼他們中間年紀最大的女性為:大姑(媽)、其次為二姑(媽)、再次是三姑(媽),男性則分別為:四伯(爹)或老爹、爸爸(可以喊爹)、六叔或小叔。

此類問題要看家庭稱呼習慣來稱呼。以免給後代造成誤解!

22樓:匿名使用者

按你當地的習俗來決定稱謂吧,有的地方是分別將家中男女各自排序,那麼你家父輩的稱謂就是:大姑,二姑,三姑;大伯,二伯。如果按順序排稱謂即是:

大姑,二姑,三姑,四伯,小伯。這個問題可能還需要徵求家長的意見比較好。

23樓:匿名使用者

按全國情況來說,父親的四哥叫四大爺或簡稱大爺;父親的大姐為大姑或姑姑。

24樓:匿名使用者

跟我差不多情況!我外婆先生六個舅舅後兩個姨媽,我媽是最小的!我叫大的叫大舅和大姨媽,我問過外婆,她說女兒是外嫁女,應有男女之分。

在大城市沒有輩份關係,怎樣稱呼自己認識的人啊。例如:5歲的小孩稱呼55歲的中年人為大伯大媽,那麼當 20

25樓:小旭丶

稱呼60歲之前的叫大爺, 60歲之後一般都叫爺爺奶奶了。

26樓:

看著像阿姨的叫姐姐。看著像奶奶的叫阿姨準沒錯。

27樓:手機使用者

yaorenzixiguanc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