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解釋一下為什麼老是糾結過去

時間 2021-10-14 23:39:35

1樓:匿名使用者

老是糾結過去是因為完美主義陷阱。毫無意義的糾結是內耗效應(internal friction effect)的一種表現形式,它會使一個人辦事效率低下甚至失去決策能力,同時又會消耗大量的精力,最後往往得不償失。

調查表明,大多數完美主義者(perfectionist)都具有選擇困難傾向,他們最大的特點是最求完美,不能容忍自己認為“有缺陷”的東西。

事實上,宇宙中的一個重要法則便是沒有絕對完美的事物,無論多麼光滑的鏡面在放大無數倍後也會凹凸不平。然而,完美主義者卻對於追逐他們心中的“完美”異常執著。

他們總是對自己的成果或者成績不滿意,並沉浸於不斷修改、完善的過程中,最終會因為失去耐心放棄原本能夠完成的任務。

他們一般工作認真,但是他們一旦發現了“不完美”的情況,對這件事物的熱情就會大大降低。在很多時候,完美主義者也表現出一定的強迫性思維。

難以做出抉擇也是完美主義者的重要表現

俗話說“有舍必有得”,面臨很多事情時如何取捨?正常的想法是捨棄那個相對不重要的或者難以獲得的東西,選擇更重要的、更具有實際意義的事情。

然而,在完美主義者的眼中,任何的捨棄行為都是不完美的象徵,因此他們在面臨選擇時會感到糾結與焦慮。當然,完美主義者並不是沒有優點,專注的注意力和高效率是他們的優勢,“選擇困難症”只是部分“完美主義”的外在表現罷了,可以認為是屬於完美主義的陷阱。

2樓:熊玲心理諮詢師

沒有今天的生活

若問,煩惱是什麼?總有雞湯說:煩惱是活在過去;再問,快樂是什麼?

總有雞湯說:快樂是活在當下。可是,人為什麼要活在過去,不活在當下?

人又怎麼才能從過去走出,而站立當下?或許也有眾說紛紜的的雞湯學問。

但,學問歸學問,再多的道理都抵不過事情:人就喜歡“明知不可為偏為之”的自我折磨。總是糾結過去的人,他也知道這樣不好,知道要放下過去,才能活在當下,但他偏要揪住過去,似乎很享受痛苦。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現象,是人的情感已陷深淵、身不由己,再理智也無濟於事。人,糾結於過去而出不來,他意識上想“放過自己,放下過去”,但他的潛意識不幹。潛意識為何不幹呢?

可能性的緣由一:過往的傷太深重。當然指的是心靈的傷,無論這份傷痛來自何人、何事、是誰之過,但凡走不出過去,這過去就像他的囚籠,而組成囚籠的有兩要素:

一是傷情太重,二是未得到及時與合情的處理。例,患強迫症的某高三女孩,在她的童年受過兩次**,要命的是第一次父母得知後,不但沒有保護性處理,反而責罵孩子,第二次孩子被**,只好忍著,不敢再告訴父母。她從高一開始被強迫性思維、強迫性洗漱困擾,成天控制不住的想著莫名的各種怪想法,也總是擔心未來有各種不測;她形容自己,像是活在鋼絲繩上的驚弓之鳥。

這或許是個極端例子,但可以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有些過去,不是你揪住不放,而是它像魔鬼如影隨形。放下過去,或是走出過去的陰影,是需要時間、需要生長勇氣和力量的。

緣由二:未了情結。我們從許多拖延症,或是開心不起、做事沒動力的人身上,發現他們正是“糾結過去,迷茫未來“的”一撥人,還發現他們症狀的背後,有著不同的未了情結。

未了情結,多指過去未滿足的夙願,有些是未完成的心願,有些是被挫敗的願望。例,某中年男人,在別人眼裡是高富帥的成功人士, 可在他自己心裡,一直覺得自己不如人,沒有活出他本來的自己。原來是,他從小有個當歌唱演員的夢想,上初一時的一次演出,被北京某藝術團選中,當時他自己不知情,母親卻堅決不答應。

待他考上大學時,母親告訴了那件事,但他從此陷入了一種鬱悶、悔恨、懊惱的情緒中。用他的話說,他的人生在13歲時給錯誤地改寫了,命運弄人,無可奈何,得過且過吧。

我們從中年男士的感嘆裡,不難看出:有些過去(未了情結),不是你纏住不放,是它默默的**著你。

佛學講到:人心底有啥,眼裡就看見啥。當人的潛意識裝載了過重的情結,感覺就揹負了幾重包袱。我們快樂不起、行動不了,正是內心塞滿的往事,擋住了眼前,也看不到將來。

糾結過去,和迷茫未來,實際是一體兩面的心理現實:要麼在追悔昨天、要麼在幻想明天,就像是一條迷路,前半段為過去,後半段為未來。總是糾結過去的人,感覺上無疑是活在過去,他在回憶、悔恨、揪住過去的同時,也感覺未來很迷茫,甚至很絕望。

所以,有未來有希望的生活,意味著卸下了過去的包袱,人才可能一身輕鬆。唯有身心鬆弛了,才談得上落地現實,活在當下。

3樓:今晚看啥

對於已經發生的事情總是後悔當初所做的決定或者為什麼當初會那樣去想,其實自己可以做的更好呢。因此總會陷入對於過去的糾結。建議再次做事情的時候,一定要想清楚再去做,並且做得時候,告訴自己,目前只想到了這些,做完以後,不再去糾結,不再去後悔。

4樓:清韻如斯丶

人們總是需要依靠一些記憶來取暖。它可以及時補足當下的意義,和行進中的事件的動力。

思維、記憶和態度都是同時在兩個水平上運作的。一個是有意識的和有意圖的,一個是無意識的和自動的。心理學家稱之為“雙重加工”。

回憶,或許是無意識所趨;通常說,上了年紀的人經常進行有意識的懷念行為。年輕人也需要不定時的在一個時間點上停頓一下,沉澱一些時間和心情。懷念過去是很正常的現象。

作為社會性動物,我們會對周圍環境作出反應。可能也是你最近所經歷的事情、見到的人等導致你對過去的緬懷吧。

你有一顆柔軟的心臟,它會帶給你溫暖。

一個人為什麼一直糾結於過去的事情之中,一直在懊悔之中渡過啊?

5樓:匿名使用者

並不完全因為太追求完美,一個有自信的人,即使再追求完全,但是會有自己的判斷標準,生活的事比較吹毛求疵,但事情結束後,過去就不會再一直回想,一直糾結。

不自信,太在乎結果,太在乎別人的感受,心情和情緒,容易受別人感染牽動。這種性格的形成原因,大多因為小時候,生長環境不太好,比如,父母一直誇別人家孩子好,或者身邊環境中,那麼,你漸漸對自身不夠自信,但是人潛意識裡,還是積極的,希望自己可以表現優秀,希望可以讓別人改變對自己的看法,特別是,這是一種偏向壓抑的心情,時間久,很多人會變得沉默寡言,還有一部分人,會愛幻想,幻想一些積極的事情;但是,對現實生活中的事和人,沒自信,思維通常會往壞的方向去延伸。

你最艱難的一步,是建立自信心,這點非常重要,一方面,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建設自己的心靈,建立一個最擅長的技能,不管是什麼,一定要建立,是人總有一長,而且,你的優點一定非常的多,因為,這種性格的人,平時會特別的善解人意,為別人考慮,做事情認真仔細,但,凡事太過,就會錯,最後苦的是自己。

比較關鍵的是:如何克服,怕自己做錯或做不好,恐懼的本身,並不是害怕做這件事情,你害怕面對事情最後的結果,這一點,很多類似的朋友,都會有心理形成的陰影,比如,小時候在家庭中成長時,做錯事情,會捱打,非常重的懲罰;一部分人,自我心理調節能力強些,會變成無所謂;但有一部分人,會有心理陰影,不敢說出來,也沒有傾訴的物件,憋在心理,這個陰影會隨著時間推移,不斷的擴大,最後,變成害怕面對所有事情的結果;你統計一下,每天必須面對的事情,有多少?大小輕重程度。

所有事情,後果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嚴重,誰沒做過錯事,不管是偉人還是凡人,誰都做過,只不過,而且通常是,不管是家庭中,學校,還是,都是做的越多,錯的越多。

突破吧,對自己說:放手三天,放手七天,所有做過的事情,只確認一兩次,然後隨他去了,一個人新習慣形成,僅僅需要一週;再講一個剝香蕉的故事,香蕉是可以從兩對剝的,有兩個戒菸,同樣度過第一天;第一個人說,太好了,俗話說,萬事開頭難,第一天能熬過,以後絕對不是問題;第二個人說,不行,第一天這麼痛苦,那以後還要痛苦多久啊?

所以,如果你能做到一件事放手,只要認真做,已經盡力,就不要再多想,很快著手做第二件事情,一週可以,就能堅持一個月

還有,一個是思維轉移,你要讓自己事情多一些,和一些開朗的朋友說笑,去運動,流汗,當你忙起來,根本沒有時間去想太多,可當你一閒下來,才會猛的想起,原那些煩心事,自己也可以淡忘 ,

還有關鍵的一點:不要過多去事先設想,每件事情的結果,會怎麼樣,你只要一下,那個人的性格,事情的合理性,相信自己做的已經很不錯。

關於體質調理:平時多吃些健脾的食物,栗子,小米什麼,中醫上,脾主意(思維和意念),脾虛肝火旺的時候,大腦思維會無法控制的去想一些亂七八糟的事情。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人為什麼會特別想回到過去,想回到昨天,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這是為什麼?

6樓:

將時間軸定位在昨天,有很多因素,可能是不滿意現在的環境(指內外)而回憶懷念過去。

7樓:九月寒山

本來都寫的差不多了 媽的 怎麼還有字限制 鬱悶了

就從 精神分析的人格結構矛盾開始答 然後再說本我對無意識慾望的合理化的過程就差不多了

8樓:三糖化二醋

因人而異,如果昨天非美好,還想回到昨天嗎?每個人都向往美好的事物,有些人的昨天是美好的,所以他們想回到過去。關鍵在於,人都是嚮往美好的事物

幼兒心理學,請問「幼兒心理學」具體解釋一下?

眾所周知,人腦的左半部是抽象思維,右半部處理形象資訊。而目前部分家長和教師過度重視的文字丶數字相關的教學內容,令幼兒左腦負擔過重,右腦鍛鍊不足。而不同的研究都表明,遊戲 藝術,都可促進右腦開發,擴充套件幼兒的感官經驗,幫助他們以視覺丶聽覺丶觸覺和身體動態等,表達個人情緒。感受及欣賞不同的事物,樂於與...

解釋一下佛洛依德的泛性論,關於心理學!我想知道弗洛伊德的泛性倫是什麼意思!

不曾閱讀,敬請指教。弗洛伊德的泛性論內容是什麼,這種理論有沒有科學依據 性 德語 力比多 是推動人發展的根本動力。心理理論本身也是主觀的產物 弗洛伊德所提出的性本能是怎麼回事?性本能就是性是一種本能,樓上的兩位講的太複雜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知識有哪些錯誤,泛性論和俄狄浦斯情結是真的嗎?關於心理...

幫忙解釋一下為什麼要選B,謝謝嘍

b選項的意思是 前面500米就到了。c選項沒有這個用法,far只是形容詞遠,farther是其比較級,表示更遠的地方。比較能翻譯的通。因此選b更好點吧。首先 是要有個比較的 句意是比這裡還要遠500米。其次farther 是far抽象意義上的比較級。解釋下為什麼選b 翻譯哪一個是你的姐姐?那個帶眼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