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土高原上中下游分別怎樣治理

時間 2025-04-20 21:26:01

1樓:匿名使用者

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發生的原因、危害及治理要與南方低山丘陵區水土流失的治理進行比較。 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形成:自然原因有黃土疏鬆易侵蝕和崩塌;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植被稀疏,侵蝕作用較強。

人為原因有植被的破壞;不合理的耕作制度;露天採礦,形成水土流失新的物源和觸發機制。產生的危害:造成河道淤積,黃河下游形成「地上河」。

降低土地生產力,造成環境惡化,使得黃土高原生態系統十分脆弱,抵抗自然災害的能力降低。

治理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措施包括水土保持和綜合治理。水土保持的原則:調整土地利用結構與佈局,治理和開發相結合。

基本措施有:壓縮農業用地,採用現代農業技術,建設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的基本農田。擴大林、草種植面積。

保護和改善天然草場,規定合理的載畜量。露天採礦,及時回填復墾。目的:

改善環境,提高植被的覆蓋率,防止水土流失。小流域綜合治理的重點:保持水土,建立高效的農林牧業生產體系。

意義:水土保持,脫貧致富。措施:

工程、生物和農業技術等措施並用,有機結合,效益互補。

2樓:匿名使用者

主要是水土流失,生物措施,擴大林草種植面積,因地制宜。營造防風林。工程措施:

壓縮農業用地,抓好川,塬坎坡建設,實行保塬,護坡固溝,興修水庫,修建梯田。管理措施:運用農林牧,水利等措施,退耕還林還草,改善和保護草場!

礦區開展覆蓋工作!

3樓:肆無忌憚的掙錢

一般就是防止水土流失。、

黃土高原治理措施

4樓:網友

一方面,採取植樹種草等生物措施與建梯田、修擋土壩等工程相結合,治理水土流失。

另一方面,合理安排消費活動,如陡坡地退耕還林、還草,過度放牧的地方減少放牧的家畜陪羨數量等。

一方面,採取植樹種草等生物措施與笑豎建梯田、修擋土壩等工程相結合,治理水土流失。

另一方面,合理安排消費活動,如陡坡地退耕還林、還草,過度放牧的地方減少放牧的家畜數量等。

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植樹種草,增加植被覆蓋率;打壩淤地,修建梯田;保塬、護坡、固溝;平整土地,修建水庫碰亂大;小流域綜合治理等。黃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措施:

主要有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耕作措施。

治理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措施?

5樓:網友

治理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措施主要有:調理農業生產結構,合理安排農、林、牧各業生產;採取植樹種草等生物措施,恢復地表植被;合理放牧;陡坡退耕還林還草,合理安排生產生活;採取打壩淤地,修築梯田等工程措施,減少水土流失。

1、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的原因:植被稀少,夏季多暴雨,土壤疏鬆、易容,地表千溝萬壑,破面水土易流失;加之,人們開墾、採礦修路毀林毀草,破壞植被、地表。

2、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帶走地表肥土,使農作物產量下降;使溝谷增多、擴大、加深,從而導致耕地面積減少;向黃河輸送大量的泥沙,給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的困難。

黃土高原是如何治理的?

6樓:中原小象

不是黃泥鋪路,而是黃土鋪路、清水灑道

古代皇宮中可以用石板、青磚硬化路面,但是皇宮外,除了極少數富裕的地方,平常的普通道路絕大多數沒有條件硬化,時間一久就坑坑窪窪、汙水橫流、垃圾滿地,甚至隨處可見人和牲畜的屎尿,我們今天習慣水泥、柏油等硬化路面的人是無法忍受的。

大概就是這個樣子。

貴族出行時,需要大規模打掃衛生,其中乙個重要的標準就是「黃土鋪路、清水灑道」,黃土取材方便、便宜、施工難度也小,可以把路面弄得很平整,唯一的麻煩就是一旦起風就會汙染嚴重,所以需要清水灑道。

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7樓:岩心七

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有生州滾態工程治理、綜合治理和農業防治等。

黃土高原是中國重要的生態屏障,但近年來水土流失問題日益嚴重。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需要採取一系列的治理措施。首先,採用生態工程治理,如造林、固沙、綠化荒山等,促進土地和地表水資源的保持和可持續利用。

其次,需要進行綜合治理,包括工程措施、政策措施和社會措施等方面,綜合強化治理效果。最後,農業防治也是有效的治理手段之一,如建立植被覆蓋、實行農林牧結合冊猜餘、科學耕種等,來減緩水土流失現象。這些措施可從根本上改善黃土高原生態環境,保護當地的生態系統和農業生產。

不僅在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現象在全球範圍內也是乙個嚴重的問題。有效的措施是需要綜合考慮的,同時也兆碧需要**、企業和公民等多方協作。

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8樓:得書文化

一方面,擾巖取植樹種草等洞御生物措施與建梯田、修擋土壩等工程相結合,治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合理安李仿排生產活動,如陡坡地退耕還林、還草,過度放牧的地方減少放牧的牲畜數量等。

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植樹種草,增加植被覆蓋率;打壩淤地,修建梯田;保塬、護坡、固溝;平整土地,修建水庫;小流域綜合治理等。黃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措施:

主要有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耕作措施。

它們在治理水土流失中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但它們是乙個統一體,在實施過程中不可分割,缺一不可。

於自然或人為因素的影響、雨水不能就地消納、順勢下流、沖刷土壤,造成水分和土壤同時流失的現象。主要原因是地面坡度大、土地利用不當、地面植被遭破壞、耕作技術不合理、土質鬆散、濫伐森林、過度放牧等。

黃土高原怎麼治理

9樓:阿天賜

1.壓縮農業用地,重點抓好川地、塬地、壩地、緩坡梯田的建設,充分挖掘水資源,採用現代農業技術措施,提高土地生產率,逐步建成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的基本農田。(基本前提)

2.擴大林草種植面積。

3.改善天然草場的植被,超載過牧的地方應適當壓縮牲畜數量,提高牲畜質量,實行輪封輪牧。

4.復墾回填。

實踐:小流域綜合治理。

重點:保持水土,開發利用水土資源,建立有機高效的農林牧業生產體系。

方針:保塬,護坡,固溝。

模式:工程措施(打壩建庫,平整土地,修建基本農田,抽引水灌溉)生物措施。農業技術措施(深耕改土,科學施肥,選育良種,地膜覆蓋,輪作複種)

10樓:牛君博

治理黃土高原的根本需進是通過工程測試和生物措施最大限度的控制水土流失,杜絕陡坡開墾,陡坡種植退耕還林,讓黃土高原得以休養生息,長出茂盛的青草和森林。

黃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怎麼樣了

11樓:砂粒

目前,黃土高原地區總面積64×104km2,水土流失面積達到,其中年侵蝕模數大於5000t/km2的強度水蝕面積為,佔全國同類面積的;年侵蝕模數大於15000t/km2的劇烈水蝕面積為,佔全國同類面積的89%。嚴重的水土流失,形成了黃土高原千溝萬壑、光山禿嶺的景象。黃土高原輸入黃河下游的泥沙多年平均為16億t,其中有4億噸淤積在黃河下游的河道上,平均每年淤高10cm,造成下游河床高出兩岸地面3~10cm,最高處達15cm,成為舉世聞名的「地上懸河」,使1億多人口受到洪水的嚴重威脅。

黃土高原地區範圍廣,面積大,而且水蝕、風蝕強度十分嚴重。每年進入黃河的泥沙相當於尼羅河、密西西比河、亞馬孫河和長江4條大河輸沙量的總和。

黃土高原目前每年流失土層1cm,流失速度比形成速度快100多倍至400倍。黃土高原在240萬年前形成時,每100年沉積1cm,黃土最厚處達400m。水土保持專家說,土壤基本上是一種不可再生資源。

據科學研究推算,在自然狀態下要形成1m厚的土壤,需要萬年至4萬年,即形成1cm厚的土層需要120年至400年。

經過多年實踐探索,探索出了由分散小規模治理向集中連片大規模治理、由單一小片治理向以小流域為單元治理、由單純治理向開發、保護和封育治理和由以常規手段為主的低層次治理嚮應用新技術為主要治理措施轉變的工作思路,使黃土高原水土保持工作走上了協調、可持續的發展道路。

12樓:藍拓愛女

比以前好多了,因為坡度大的退耕了。

山西屬於黃土高原嗎,山西是黃土高原嗎?

山西在黃土高原。黃土高原 英文 loess plateau 是世界最大的黃土沉積區,位於中國中部偏北,東西千餘千米,南北700千米,包括太行山以西 青海省日月山以東,秦嶺以北 長城以南廣大地區。跨山西省 陝西省 甘肅省 青海省 寧夏回族自治區及河南省等省區,面積約40萬平方千米。黃土厚度在50 80...

黃土高原區域自然資源有,黃土高原最為豐富的自然資源是

北大青鳥培訓 黃土高原,是世界上黃土覆蓋面積最大的高原,又稱烏金高原。位於中國中部偏北。北緯34 40 東經103 114 東西千餘公里,南北750千米。包括太行山以西 青海省日月山以東,關中平原以北 長城以南廣大地區。跨山西省 陝西省北部 甘肅省 青海省 寧夏回族自治區及河南省等省區,位於我國第二...

黃土高原是怎樣形成的,黃土高原是怎麼形成的?

易書科技 我國是世界上黃土分佈最廣的國家,而黃土最集中 最典型的分佈區就在黃土高原。黃土高原東起太行山脈,西至祁連山東麓的日月山,北抵長城,南達秦嶺山脈,面積約40萬平方公里,包括山西 陝西和寧夏的大部分地區,甘肅 青海和河南的一部分地區,黃土厚度一般為80 120米,最大厚度可達180 22米。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