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真的可以做心平氣和嗎

時間 2025-04-19 05:35:51

1樓:網友

修行有很多層次,剛學習佛法並不能減少「我」受到的痛苦。

第一步:普通的讀佛經、禮佛、持戒,可以消除大的煩惱,讓心稍微平靜一些,可以塑造,之後可以修定。

第二步:修習禪定,不管是安止定還是剎那定,都可以使心暫時遠離五蓋,身心清淨,開始有法喜,但是一遇事情,由於短暫的平靜和日常衝突的強烈對比,反而可能讓情緒爆發。

第三步:有一定定力基礎後,開始修觀,達到一定程度後,某一剎那會看到名色生滅的實相,證得生滅觀智,對無常苦無我有了初步的認識,這時價值觀開始受到巨大沖擊,會放下很多執著,雖然還沒有消除「我」的邪見,日常生活中遇事也會比以前沒那麼多煩惱。

第四步:繼續修觀,某一剎那,心不攀援任何名色法,身心生滅現象暫停,這時會體證到無我的實相,證得須陀洹果,永遠消除了「我」的邪見,並沒有乙個「我」在受苦,由於有強大的正念支撐,日常生活中雖然還會對外境起煩惱,但是永遠不會被煩惱牽著走,煩惱公升起後一覺知到就會馬上滅去。

第五步:雖然拔出了「我」的邪見,但是心中仍有執著,就像我們明白某樣東西是借的,需要還給別人,但是還是很捨不得一樣,這是需要繼續修觀,讓心慢慢的接受無常苦無我的實相,最終證得阿羅漢果,心中永遠不會再公升起煩惱。

你可以對照看看你現在在哪一步,距離目標還有多遠。想要生活中受用,至少需要到第三步的生滅觀智,在這之前只算是學佛的學前班,還不算入門。

2樓:匿名使用者

可以的。其實深入佛學的人都會發現,其實佛學並不是迷信,很多人誤解了佛學的含義。佛學只是給人以信仰,使人找到靈魂的安靜。

信佛為什麼可以讓人心平氣和?

3樓:華芙頻癸

佛教講因緣法。

如果種下惡因,因緣成熟就有惡報。

佛陀說:「諸比庫,我說思即是業。因思而造作身、語、意之業。」巴利三藏、增支部、第六集、63經)

不是心平氣和的話,一般來說都是貪嗔痴,因此是不善的。

信佛要避免未來不善的果報,需要從因上入手,因此真正信佛學到位的,必然說話是心平氣和的。

問佛友們學佛的可以有時幽默嗎,是不是學佛的就要一直不笑,沒有幽默感不歡笑不改友一點絲毫的樂受,那這

隨愛無涯 佛講見心見性,只要心裡有佛,一心向佛,可以不必拘泥形式。去佛坦然一樣坦然面對重生,可以像彌勒佛一樣天天笑呵呵,普度眾生 學佛和幽默是兩碼事。學佛是世上最快樂的事,只是世人誤解或者見識不夠,自誤誤人。你沒看見一些大德學得好,笑容滿面,令人歡喜。釋迦牟尼佛在世時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讓人一見就生...

女人學佛能改變面相嗎,學佛改變面相真的有道理嗎

8萬4千法門 淨空法師答 這個事情也不能一定這個說法,因為一個人的相貌,與他前生所修的福報有關係。有人這樣說過 四十歲之前,相貌好壞是前生註定的,是你過去生中的福報,四十歲以後相貌好壞要自己負責任。你想想這個話裡頭有些什麼道理?你一出生這四十年,你自己心行的善惡決定影響你的相貌,所以年輕的時候相貌很...

學做麵包真的沒前途嗎,學做麵包真的沒前途嗎?

安徽新東方烹飪學院 有,主要它成本低,高。再加上你是否有能力 美國速爾 不是啊。但是你要知道你學做麵包以後打算做什麼。是給別人打工還是自己當老闆。有了目標就去努力,做麵包也是一門手藝,做得好就是一份高薪職業。所以你要規劃好,給自己定一個目標。 360行 行行出狀元 安徽新東方烹飪學校 隨著西點行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