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詩人李坤的資料?唐朝詩人李坤的詩句

時間 2025-04-16 00:00:19

1樓:塵心之素

是李紳吧。李紳(772年—846年),字公垂,亳州譙縣古城人(今安徽省亳州市。

譙城區古城鎮)人。唐朝宰相、詩人,中書令李敬玄曾孫。生平捲入牛李黨爭,為李(德裕)黨重要人物。

出身趙郡李氏南祖。李紳六歲喪父,隨母遷無錫(今江蘇無錫)。唐和元年(806年),進士及第,補國子助教,歷任江、滁、壽、汴等州刺史及宣武軍節度使、宋亳汴穎觀察使,入朝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擢尚書右僕射,改門下侍郎,封趙國公,為相四年。

出為淮南節度使。唐會昌六年(846年),病逝於揚州,追贈太尉,諡號「文肅」。

李紳,字公垂,亳州譙縣古城人。六歲喪父,隨母遷居無錫(今屬江蘇省)。唐憲宗元和元年(806年)中進士第,補國子助教,歷任江州刺史、滁州刺史、壽州刺史、汴州。

刺史、宣武軍節度使、宋亳汴穎觀察使、淮南節度使、中書侍郎、右僕射、門下侍郎、司空公等職,冊封趙國公。為李(德裕)黨重要人物。唐會昌六年(846年)病逝於揚州,追贈太尉,諡號「文肅」。

李紳與元稹、白居易交遊甚密,為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和參與者。有《樂府新題》二十首,已佚。青年時目睹農民終日勞作而不得溫飽,以同情和憤慨的心情,寫出《憫農二首》

流傳甚廣,千古傳誦,被譽為憫農詩人。《全唐詩》

錄其《追昔遊詩》三卷、《雜詩》一卷,今編為四卷。另有《鶯鶯歌》

儲存在《西廂記諸宮調》中。

2樓:少年的愛被擱淺

詩人李坤 772-846,字公垂,排行二十,無錫(今屬江蘇)人。元和元年(806)進士。 穆宗時為左拾遺,徙江西觀察使。

武宗時拜相,出為淮南節度使。早歲以歌行自負,作《新題樂府》二十首,元稹、白居易和而廣之,惜已失傳。《全唐詩》存《追昔遊詩》三卷、《雜詩》一卷。

3樓:

李紳(772年-846年)陪羨,字公垂,出生於湖州烏程縣(今浙江省湖州市),唐朝宰相、詩人,中書令李敬玄曾孫。李紳善詩歌,與元稹巨集亂侍、白居易交遊甚密,他們共倡新樂府詩體。其代表作《憫農二首》,流傳甚廣。

李紳的詩歌創作,以52歲貶謫端州司馬為分界線,大致可分為兩個時期:(1)前期詩歌關注社會,反映現實,語言亦通俗易懂,表現出通俗淺切的風格特徵;(2)後期隨著社會政治形勢的改蔽吵變,以及個人宦海沉浮,重在抒發一己之私,表現個人情感詩歌也表現出典雅繁豔的風格特徵。

唐朝詩人李坤的詩句

4樓:閒擲葡萄

一、唐朝詩人李紳。

二、李紳(772—846),漢族,字公垂,亳州譙(今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人,生於烏程縣(今浙江省湖州市),中書令李敬玄曾孫。青年時曾在潤州無錫(今屬江蘇)惠山寺讀書。27歲考中進士,補國子助教。

與元稹、白居易交遊甚密,他一生最閃光的部分在於詩歌,他是在文學史上產生過巨大影響的新樂府運動的參與者。作有《樂府新題》20首,已佚。著有《憫農》詩兩首: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膾炙人口,婦孺皆知,千古傳誦。《全唐詩》存其詩四卷。

5樓:網友

今有《憫農》詩二首,其一:鋤 禾 日 當 午,汗 滴 禾 下 土。誰 知 盤 中 餐,粒 粒 皆 辛 苦 。

其二:春種一粒粟 , 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 農夫猶餓死。

6樓:好學生

《憫農》

鋤 禾 日 當 午,汗 滴 禾 下 土。

誰 知 盤 中 餐,粒 粒 皆 辛 苦 。

李坤的詩句有哪些

7樓:資深錦衣衛

1、憫農二首其一。

唐 李坤。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2、憫農二首其二。

唐 李坤。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譯文:盛夏中午,烈日炎炎,農民還在勞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誰想到,我們碗中的公尺飯,粒粒飽含著農民的血汗?

8樓:呆橘黛兒

憫農。

一、鋤禾日當午,汗滴和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憫農二》春種一粒栗,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唐朝詩人李坤代表作有哪些

9樓:網友

【主要詩作】

憫農二首·其一。

憫農二首·其二。

憫農二首·其一。

李坤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①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註釋】子:指糧食顆粒。

評析】農夫春種、秋收,種一粒種,收萬顆子,誇張地表現了收成的豐碩,也歌頌了農失的辛勤勞動。如果耕種面積不廣,那麼即使豐收,也所獲有限。可是「四海無閒。

田」,所有能開墾、能耕種的土地都種了糧食,又都獲得了好收成。這就進一步歌頌農夫用自已的辛勤勞動創造了巨大財富。前三句層層鋪墊,第四句突然麼跌:

農夫猶餓死!」那麼,農夫提供的那麼多糧食到**去了?

憫農二首·其二。

李坤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飧,①

粒粒皆辛苦?

註釋】飧(音孫):熟食的通稱。飧。一作餐。

評析】前兩句既是對第一首的補充描寫,表明那廣種、豐收,都灑滿農夫的汗水;又以「汗滴」與公尺粒相似為契機,引出後兩句:「盤中」的「粒粒」公尺,來自農夫的滴滴汗,可是又有誰知道呢?

10樓:網友

是李紳吧,比較出名的就《憫農二首》,大家耳熟能詳。

11樓:丶喬治先生

《樂府新題》《全唐詩》《憫農》

唐朝詩人李坤代表作有哪些

12樓:

【主要詩作】

憫農二首·其一。

憫農二首·其二。

憫農二首·其一。

李坤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①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註釋】子:指糧食顆粒。

唐朝詩人李坤的詩句。

13樓:網友

憫農 春種一粒粟, 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 農夫猶餓死。

唐朝詩人李橋的詩《風》的詩句,唐朝詩人李橋的詩《風》的詩句是什麼?

娛樂智多星星 詩 風 李橋,朗誦唐詩欣賞 牙牙的弟弟 風 是唐代詩人李嶠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全文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翻譯 可以吹落秋天金黃的樹葉,可以催開春天美麗的鮮花。刮過江面能掀起千尺巨浪,吹進竹林能使萬竿竹傾斜。 美食者也 唐朝詩人李嶠 風 古詩講解 風露立中宵 ...

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的李白,他最後是怎麼死的

李白逝於上元三年 公元762年 終年62歲。關於李白之死,歷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總體可以概括為三種死法 其一是醉死,其二是病死,其三是溺死。第一種死法見諸 舊唐書 說李白 以飲酒過度,醉死於宣城 第二種死法亦見諸其他正史或專家學者的考證之說。說當李光弼東鎮臨淮時,李白不顧61歲的高齡,聞訊前往請纓...

為什麼李季蘭被稱為唐朝最風流的女詩人

因為當時李季蘭在她很小的時候寫了一首詩,她父親就覺得李季蘭這首詩寫的不詳,所以後面就送李季蘭到玉真觀出家。在玉清觀的那段日子李季蘭覺得很無聊,所以很向往外面的生活,後來她慢慢長成一個少女的時候,面對來自觀中游覽的文人雅士都是秋波暗送,所以別人都說她是 風情女子 更何況李季蘭的詩文也是很大膽的,所以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