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泊這首詩的第三句是從什麼角度描寫的?

時間 2025-02-15 20:25:08

1樓:帳號已登出

洪昇《晚泊》清、近代山水詩鑑賞。

洪昇。空江煙雨晚模糊,越嶠吳峰定有無。

宿露連拳魚潑剌①,敗蘆深處一燈孤。

洪昇,清初著名的戲劇家,也常以詩篇與朱彝尊等人唱和。洪昇一生坎壈, 孤愁縈懷, 「江湖雙淚眼,天地一窮人」 的詩句,正是他的自我寫照。這首《晚泊》描寫了他空江獨泊、孤岑無眠的心情和迷濛寂寥的夜色。

從詩中的「越嶠吳峰」、「宿露」、「敗蘆」等字樣,可知此時已是深秋,詩人正在浙江家鄉漂游。詩歌以空寂淒涼的景物描寫烘托、渲染了詩人那種無以名狀的孤獨。「空江」,已經暗示詩人漂游江上而 一無所遇; 「煙雨」濛濛,更使空闊浩渺的江面顯得無限淒涼,加深了詩人「念吾一身,漂然曠野」的悲哀 。

如果說,白日的煙雨空江上,猶有兩岸秀美的峰嶺相迎相送,使詩人孤苦無告的心情有所排遣,有所慰藉; 那麼,當夜色蒼茫之時,峰嶺只剩下隱約起伏的暗影,船邊枯敗的蘆葦更顯出這世界的荒涼,小船孤燈伴著無眠的詩人,魚躍的水聲偶而打破這無邊的寂靜,詩人心中的孤寂感便不可遏制地擴來。 「越嶠吳峰定有無」是由視線不清而生的疑問, 其心理底蘊則是詩人對現實世界的否定:如果這世界是真實的,為什麼「我」卻如此孤獨呢?

天地之間,扁舟一葉,暗夜無際,孤燈一盞。昏黃的燈光在夜風中搖曳,是那樣慘淡、孤獨、淒涼。

空江」二句出自詩中人的主觀感受。空江、煙雨、夜色是他眼中所見,故有「模糊」之感產生了「越嶠吳峰定有無」的疑問,強烈地表現了詩人孤苦悲涼的心情。「宿露」二句則變換了角度。

詩人將景物連同自己一起變成被觀照者,他寫自己蜷曲而臥的姿態(「連拳」),被露水浸溼的衣衫(「宿露」),憂思不寐的情態(唯其無眠,才聽見暗夜中魚躍出水的「潑剌」聲),映襯著敗蘆、孤燈,與茫茫天地對照,以見其孤岑寂寞的處境。詩中視點的變化,將詩人內心的孤寂感化為個人煢然立於天地之間的孤獨意識,揭示了詩人傲岸不屈的性格。

2樓:網友

第三聯入題寫晚泊,通過泊船時的一件小事及眼前的景色來表現,全詩表達了詩人漂泊無歸的淒涼,和仕途多艱的慨嘆。

3樓:網友

三個角度來看,這個廠子比較多,主要是表達的作者的乙個時間還。

《夜泊旅望》頷聯表達特色及效果是怎麼樣的?

4樓:愛知識愛教育

《夜泊旅望》頷聯表達特色及效果:「少睡多愁客,中宵起望鄉。」睡不著覺的多半是憂愁的客人,半夜起來望著家鄉的方向。「少睡」是因為「多愁」。

原本是去杭州赴任,半夜不睡覺憂愁什麼呢?詩人不說,但「望鄉」還是讓人知道,不管這「愁」是由什麼組成的,還有其他什麼樣的不痛快,最起碼此時的憂愁裡面有鄉愁的成分。

《夜泊旅望》創造背景。

本詩作於唐穆宗長慶二年(822)詩人自長安赴杭州任刺史途中。

這首詩描寫了江中夜泊的景色,詩人遙望開闊的江面,引出了鄉愁以及心中的憂患。

夜泊旅望頷聯是哪一句?

5樓:網友

夜泊旅望頷聯是:沙明連浦月,帆白滿船霜。

少睡多愁客,中宵起望鄉。

沙明連浦月,帆白滿船霜。

近海江彌闊,迎秋夜更長。

煙波三十宿,猶未到錢唐。

陸游的晚泊尾聯在全詩中有何妙處

6樓:手拋書卷夢長

詩的前兩聯是說明晚泊即乘舟出行的原因及黯然的心情,第三聯正式入題寫晚泊,通過泊船時的一件小事及眼前的景色來表現。鄰舟乞火,鄉間廟宇有船伕們祈禱順風,看似漫不經心而出,實際上以借火說明夜泊,以廟宇說明所泊處不是很荒涼的地方;由此末尾再順手帶出晚泊的地點是淮南岸,眼前是落日、啼鴉、戍樓。尾句結得很蕭索,與詩人的心情緊密相合。

瓜洲屬鎮江,陸游曾在這裡任職,當時鬥志昂揚,滿懷希望,以致他後來在詩中自豪地宣稱他這段經歷,有「樓船夜雪瓜洲渡」句。如今他舊地重到,見眼前蕭然景色,嘆仕途多艱,壯志難酬,心中感慨可想而知。

晚泊》陸游半世無歸似轉蓬,今年作夢到巴東。

身遊萬死一生地,路入千峰百嶂中。

鄰舫有時來乞火,叢祠無處不祈風。

晚潮又泊淮南岸,落日啼鴉戍堞空。

何處惹塵埃 這首詩前三句是什麼拜託各位大神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希望採納 班氣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這首詩的出處 在南北朝的時候,佛教禪宗傳到了第五祖弘忍大師,弘忍大師當時在湖北的黃梅開壇講學,手下有 五百餘人,其中翹楚者當屬大 神秀大師。神秀也是大家公認的禪宗衣缽的繼承人。弘忍漸漸的老...

楓橋夜泊這首詩的首尾是怎樣照應的

賞析。楓橋夜泊 描寫了乙個秋天的夜晚,詩人泊船蘇州城外的楓橋。江南水鄉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著這位懷著旅愁的遊子,使他領略到一種情味雋永的詩意美,寫下了這首意境深遠的小詩。表達了詩人旅途中孤寂憂愁的思想感情。為什麼詩人一夜未眠呢?首句寫了 月落 烏啼 霜滿天 這三種有密切關聯的景象。上弦月公升起得早,到...

劍門道中遇微雨第三句是問號,第四句是如何迴應的?從中

第三句是一個問號,第四句應該是個感嘆號吧 劍門道中遇微雨第三句是一個問句,第四句是如何迴應的?從文中可以看出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第四句沒有正面迴應,而是借景抒情。第三句烘托出詩人淒涼無奈的心境,表現了詩人願望不能實現的不甘和無奈,抒發了詩人壯志難酬的憤懣 泥濘羊腸倒提鞋。作者是喜悅,憂慮呵!請根據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