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的夜空引起熱議,你知道除夕的晚上有哪些傳統習俗呢?

時間 2025-02-15 19:55:08

1樓:仙人掌大佬

除夕,又稱大年夜。農曆一年的最後一天叫「歲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自古就有通宵不眠、守歲、貼門神、貼春聯、貼年畫、掛燈籠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受漢文化的影響,除夕也是漢字文化圈國家以及世界各地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

除夕是最後一天,我們應該把家裡家外都打掃一遍,只有乾乾淨淨的房屋,福祿壽星才會喜歡。掃屋子要從屋內往外少,比如從大門進入,最裡面的屋子最先打掃,然後依次到大門口,再把垃圾全部拿出去丟到。要注意:

除夕當天的垃圾或者是一些沒用破損的物件,一定要丟掉,不能留在家裡過夜。除夕當天晚上過了11點則進入初一,那麼就不能再動掃把了。

祭祀祖先是除夕的第一件大事。在我國很多地方,這一天,民眾都會在家中擺上豐厚的飯菜,點燃香燭,家長率領子孫們叩拜。北方一些地方的農村還會在家中焚燒紙錢。

大年三十傍晚時分,在祖宗像前點上香燭,倒上美酒,擺上菜餚,全家人舉行隆重的祭祀儀式,表達「慎終追遠」的感情。等各位先人用過年夜飯之後,人們才開始享用。

年夜飯講究「四平八穩」,也就是做十二道菜,四個冷盤,八個熱菜。四個冷盤叫四平,八個熱菜叫八穩,所以寓意為「四平八穩」。不過,現在家庭規模變小,選擇十道菜的家庭越來越多了,可做成六熱四涼,取「六六大順」「四季平安」之寓意。

吃點寓意吉祥的食物,比如元寶(水餃),湯圓(寓意團團圓圓),桂圓,大棗,花生等等。並且在除夕的晚上,我們最好是在凌晨00點後休息,不建議提前休息。要熬過晚上00點,才為吉祥。

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惜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壽命。

2樓:網友

祭祀祖先是除夕的第一件事。在我國許多地方,這一天,人們會在家裡擺豐盛的飯菜,點上香燭,父母會帶著兒孫們去朝拜。北方一些農村在家裡燒紙錢。

除夕之夜,祖先雕像前點燃蠟燭,澆上酒,擺上盤子。全家人舉行盛大的祭祀儀式,表達「謹慎追求遙遠未來」的心情。人們直到祖先使用過除夕晚餐後才開始享受它。

3樓:acg肯君

放鞭炮,點紅燈籠等等一些活動,活動表明了人們對一年的熱愛,充滿對新年的期盼,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4樓:初月夢夢

常見的有吃年夜飯,餃子,放煙花,以及守歲,這些都是傳統春節的必有的習俗。這些習俗都有著很多很好的寓意。

5樓:網友

除夕夜晚上閤家吃團圓飯,在跨年的夜晚,許多家庭會**春晚,到夜晚11點,各家各戶會點一長串的鞭炮,迎接新年的到來。

除夕夜的傳統習俗有哪些

6樓:懂視生活

1、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這一習俗起於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編寫的春聯專著《檻聯叢話》對楹聯的起源及各類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論述。

2、貼窗花。

在中國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剪紙在我國是一種銀知旅很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也被稱其為「窗花」。

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誇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願望表現得淋漓盡致,將節日裝點得紅火富麗。

3、掛燈籠。

中國的燈籠又統稱為燈綵。起源於1800多年前的西漢時期,每年的除夕節前後,人們都掛起象徵團圓意義的紅燈籠,來營造一種喜慶的氛圍。除夕之夜守歲,門口掛著紅燈籠,堂屋燃著熊熊的紅火,點著蠟燭或油燈,一家人圍桌而談。

4、壓歲錢。

壓歲錢是由長輩發給晚輩的,有的家裡是吃完年夜飯後,人人坐在桌旁不許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長輩發給晚輩,並勉勵兒孫在在新的一年裡學習長進,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後,放在他們的枕頭下,更多的人家是小孩子們齊集正廳,高呼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新年快猛冊樂,列隊跪拜;而後伸手要紅包。甚而追討到爺爺奶奶的臥房,一齊跑到床沿,大嚷特嚷:

壓歲錢,壓歲錢!」老人家還嫌不夠熱鬧,故作小氣,由討價還價到圍攻摸索,最後把老祖宗的紅包挖掘出來,大家搶掠一空,才呼嘯而散。鋒凳老人家逢此情景卻樂不可支,認為這是新年事事順利的好兆頭。

過年給壓歲錢,體現出長輩對晚輩的關愛,和晚輩對長輩的尊敬,是一項整合家庭倫理關係的民俗活動。

除夕夜都有哪些習俗

7樓:教育小百科是我

除夕夜習俗:

1、年夜飯。

除夕這一天對華人來說是極為重要的。這一天人們準備辭舊迎新,吃團圓飯。家庭是華人社會的基石,一年一度的團圓飯充分表現出中華族家庭成員的互敬互愛,這種互敬互愛使一家人之間的關係更為緊密。

家人的團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與滿足,老人家眼看兒孫滿堂,一家大小共敘天倫,過去的關懷與撫養子女所付出的心血總算沒有白費,這是何等的幸福。而年輕一輩,也正可以藉此機會向父母的養育之恩表達感激之情。

2、貼年紅。

年紅,是春聯、門神、窗花、年畫、福字等過年時所貼的紅色喜慶元素統稱。過年貼年紅(揮春),是中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

3、燃爆竹。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

4、祭祖。古時,這種禮俗很盛。因各地禮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異,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將祖先牌位依次擺在正廳,陳列供品,然後祭拜者按長幼的順序上香跪拜。

古人祭祖,多半做魚肉碗菜,盛以高碗,頗有鐘鳴鼎食之意。

除夕夜的風俗有哪些

8樓:關於愛情

除夕夜的風俗有吃年夜飯、燃爆竹、守歲等。

除夕這一天對華人來說是極為重要的,這一天人們準備辭舊迎新、吃團圓飯。家庭是華人社會的基石,一年一度的團圓飯充分表現出中華民族家庭乎清成員的互敬歲頃旅互愛,這種互敬互愛使一家人之間的關係更為緊密。

爆竹是中國特產,亦稱「爆仗」、「炮仗」,唐代時寫作「爆竿」,南方各地又稱之為「紙炮」、「響炮」。如果把許多單個的爆竹聯結成串,則叫作「鞭炮」、「響鞭」、「鞭」。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

除夕守歲是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守歲的民俗主要表現為所有房子都點燃歲火,閤家歡聚,並守著「歲火」不讓熄滅,等著辭舊迎新的時刻,迎接新年到來。除夕夜燈火通宵不滅,曰「燃燈照歲」或「點歲火」,所有房子都點上燈燭,還要專門在床底點燈燭,遍燃燈燭,謂之「照虛耗」,據說如此照過之後,就會使來年家中財富充實。

除夕淵源

除夕,為歲末的最後一天夜晚,乎凳歲末的最後一天稱為「歲除」,意為舊歲至此而除,另換新歲。除即去除之意,夕指夜晚。「除夕」是歲除之夜的意思,又稱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時值年尾的最後乙個晚上。

除夕是除舊佈新、闔家團圓、祭祀祖先的日子,與清明節、七月半、重陽節同是中國民間傳統的祭祖大節。除夕,在國人心中是具有特殊意義的,這個年尾最重要的日子,漂泊再遠的遊子也是要趕著回家去和家人團聚,在除夕辭舊歲、迎新春。它與新歲首尾相連,謂之「歲窮月盡、挨年近晚」,是新一歲的前夕,是除舊迎新的重要時間交界點。

你的家鄉除夕夜有哪些習俗,除夕之夜,你的家鄉有什麼習俗,並說說你對這種習俗的看法

起風 小時候最期盼的時候就是過年了,過年的時候年味最濃的就是除夕了,我家鄉除夕有著不小的習俗。按照我們的習俗除夕夜是不能在十二點以前睡覺的,因為我們要要守歲。如果十二點之前就睡覺的話就會給新的一年帶來不幸。因此除夕那天晚上我們都會一家人一起看春節晚會,或者是一起聊天等等。初一的第一天是不能夠掃地的,...

除夕你最想念的是誰

枕書齋主 俺爹年三十走的!二十年了。 徐尚華還好還好 最想見的愛找以前童年時著急朝夕相處的老同學 小知04239燙刺 作為朝九晚五一組,迎來了假期。隨著年味兒一天天的變濃,思鄉的心情也越來越迫切。一直牽掛著我的父母,也正是我最想念的人!俗話說,可憐天下父母心,他們靠著幾畝田地供我讀完了大學,留在了城...

交換家鄉菜計劃引起網友熱議,你的家鄉菜是什麼菜呢?

我們這屬於北方,我們這裡的家鄉菜是白菜炒豆皮,豆皮是屬於我們家這裡的特產,人們都喜歡吃,畢竟它有家鄉的味道。我的家鄉在河北,河北省有好多個城市,家鄉菜也有不少,我第乙個想到的是驢肉火燒,很有名的火燒。我的家鄉菜應該是炸酥肉,用肉和紅薯粉等混合均勻後油雜,即可再次過油炸熟幹吃也可煮湯吃。我的家鄉菜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