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答案是【既往不咎】 釋義既:已經;往:過去;咎:
責備。已經過去的事不再追究責任。 語出《論語·八佾》:
「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正音往;不能讀作「wànɡ」;咎;不能讀作「jiū」。 辨形既;不能寫作「即」;咎;不能寫作「究」。
用法多指對以往的錯不再責備。也作「不咎既往」。多用於書面語。
常作謂語;也作定語。結構主謂式。例句1.
既然他已承認並改正了錯誤;我們就可以~了。
2樓:龍之騰必潛乃翔
既往不咎
jì wǎng bù jiù
[釋義] 既:已經;往:過去;咎:責備。已經過去的事不再追究責任。
[語出] 《論語·八佾》:「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正音] 往;不能讀作「wànɡ」;咎;不能讀作「jiū」。
[辨形] 既;不能寫作「即」;咎;不能寫作「究」。
[近義] 過往不咎
[反義] 賞罰分明 信賞必罰
[用法] 多指對以往的錯不再責備。也作「不咎既往」。多用於書面語。常作謂語;也作定語。
[結構] 主謂式。
[例句] 既然他已承認並改正了錯誤;我們就可以~了。
[英譯] let the past be forgotten
論語中的成語 以及原文
出自論語的成語
3樓:勵新霽萊湛
1、不恥下問;不以向學問比自己差的或職位比自己低的人請教為可恥。《論語·公治長》:"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2、不得其死;指人不得善終。《論語·先進》:"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3、不亦樂乎;《論語·學而》:"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現在常用以表示事態發展到極頂的程度,也表示"淋漓盡致"的意思。
4、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不擔任那種職務,就不考慮那方面的事情,語出《論語·泰伯》
5、從心所欲;隨自己的心意,想怎麼樣就怎麼樣。《論語·為政》:"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6、當仁不讓;語本《論語·衛靈公》"當仁不讓於師"朱熹注:"當仁,以仁為之任也;雖師亦無所遜。言當勇往而必為也。
"後來泛用"當仁不讓"表示遇到應該做的事,就要積極主動地去做,不應該推委。
7、惡衣惡食;粗劣的衣食。《論語·里仁》:"士致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8、發憤忘食;用功學習,努力工作,忘記了吃飯。《論語·述而》:"葉公問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對。
子曰:"女爰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女,同"汝",你;爰,何。)後泛用以形容十分勤奮。
9、犯上作亂;犯上:觸犯長上;作亂:指造反。《論語·學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
10、割雞焉用牛刀;宰雞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做小事情不必費大力氣或大材不能不用。《論語·陽貨》:
"子之武城,聞弦之聲。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
』"也作"殺雞焉用牛刀"。
1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匠要把活兒做好,首先要使工具精良,語出《論語·衛靈公》。
12、好行小惠;惠:同"慧",聰明。原指好耍小聰明。《論語·衛靈公》:"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惠,難矣哉!"後也指愛施小恩惠。
13、後生可畏;後生;年輕人,後輩;畏:這裡指敬服。年輕人很容易超過老一輩,他們是可敬畏的。
《論語·子罕》:"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後多用此稱讚有志氣有作為的年輕人。
14、誨人不倦;誨:教導。教人時不嫌疲勞。形容教導特別耐心。《論語·述而》:"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15、惠而不費;惠:施惠,給人以好處;費,耗費。施惠於人,自己又無所耗費。《論語·堯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後來常用以形容有實利而不多費錢財。
16、家喻戶曉;家家戶戶都知道。形容人人皆知。《論語·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程注"聖人設教,非不欲人家喻而戶曉也。"
17、見義勇為;看到了爭議的事情就奮勇地去做。語本《論語·為政》:"見義不為,無勇也。"
18、舉一反三;比喻從懂得的一點,類推而知道其他的,形容善於類推,能觸類旁通。語本《論語·述而》:"舉一隅不以三隅反。"
19、理屈詞窮;利用站不住腳,無話可說。《論語·先進》:"是故惡夫佞者"朱注"子路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詞窮,而取辯於口以御人耳。
4樓:鮮于璣僑攸
【成語】:敏而好學
【注音】:mǐn
érhào
xué【釋義】:敏:聰明;好:喜好。天資聰明而又好學。
【成語】:溫故知新
【注音】:wēn
gùzhī
xīn【釋義】:溫:溫習;故:舊的。溫習舊的知識,得到新的理解和體會。也指回憶過去,能更好地認識現在。
【成語】:不恥下問
【注音】:bù
chǐxià
wèn【釋義】:樂於向學問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學習,而不覺得不好意思。
【成語】:三人行,必有我師
【注音】:sān
rénxíng,bì
yǒuwǒ
shī【釋義】:三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為我的老師。指應該不恥下問,虛心向別人學習。
【成語】:任重道遠
【注音】:rèn
zhòng
dàoyuǎn
【釋義】:任:負擔;道:路途。擔子很重,路很遠。比喻責任重大,要經歷長期的奮鬥。
【成語】:擇善而從
【注音】:zé
shàn
ércóng
【釋義】:從:追隨,引伸為學習。指選擇好的學,按照好的做。
【成語】:不亦樂乎
【注音】:bù
yìlè
hū【釋義】:乎:文言中用為疑問或反問的語氣助詞,這裡相當於「嗎」。用來表示極度、非常、淋漓盡致地意思。
【成語】:見賢思齊
【注音】:jiàn
xián
sīqí
【釋義】:賢:德才兼備的人;齊:相等。見到德才兼備的人就想趕上他。
從論語中摘錄六個成語
5樓:歐米伽
【不亦樂乎】、【擇善而從】、【見賢思齊】、【從心所欲】、【一簞一瓢】、【逝者如斯】
建議提問的朋友遇到正確答案時,能夠及時將最快回答正確的答案採納,免得其他朋友以為前面還沒正確的答案而費盡腦筋。
採納他人的答案,既是對他人勞動成果的肯定,對答題者也是一種鼓勵,且提問者和答題者雙方都能獲得財富值,正所謂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
如果覺得我的回答未徹底解決你的問題或有其它疑難,儘可向我發起追問,亦可求助於我的團隊。
6樓:泣同光
撲朔迷離、刮目相看、
論語中的所有成語
一本書寫著論語打一成語
7樓:瀛洲煙雨
一本書寫著論語復打一成制語是:
四書五bai經
四書五經:[ sìdu shū wǔ jīng ]
詳細解釋zhi
1. 【解釋】:四書:亦稱四dao子書,即《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詩》、《書》、《禮》、《易》、《春秋》。指儒家經典。
2. 【出自】:漢·班固《白虎通·五經》:「五經何謂?謂《易》、《尚書》、《詩》、《禮》、《春秋》也。」宋·朱熹著有《四書集註》。
3. 【示例】:君子是隻讀~,做八股,非常規矩的。 ◎魯迅《二心集·上海文藝之一瞥》
造句:1、四書和五經的權威書籍,儒家思想在我國公元前300年前寫。
2、小學的課程還是四書五經那一套。由於祖父早先的訓誨,趙樹理在班上總是名列前茅。
3、「四書五經」及後來在此基礎上繁衍的學說,都是制約每一箇中國人包括皇帝、領袖在內的經書。
4、明清時代,秀才專指府(或直隸州)學、縣學的生員,是讀四書五經而進學者的專稱。
5、本書含《四書五經》,包括繁體中文和簡體中文版。
8樓:美秀時尚
答案是四書五經。
【解釋】:四書:亦稱四子書,即《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詩》、《書》、《禮》、《易》、《春秋》。指儒家經典。
論語中的所有的成語
形容責怪的成語有哪些
9樓:匿名使用者
責備責怪自己的有
反躬自問,反求諸己,捫心自問,自作自受,作繭自縛,作法自斃,自討苦吃。
形容責怪別人前先反省自己的一句成語是
反求諸己
10樓:白
不咎既往 咎:責bai怪。對以du往的錯誤或罪責zhi不再追究dao。
出處:《論語·版八佾》:「成事不說權,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既往不咎 咎:責怪。原指已經做完或做過的事,就不必再責怪了。現指對以往的過錯不再責備。
出處:《論語·八佾》:「成事不說,逐事不諫,既往不咎。」
怨氣沖天 怨憤之氣衝到天空。形容怨恨情緒極大。
出處: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七十六回:「員一見其屍,怨氣沖天,手持九節銅鞭,鞭之三百,肉爛骨折。」
怨天憂人 怨:怨恨;天:命運;憂:責怪。怨恨天命,責怪別人。形容遇到不稱心的事情一味歸咎客觀,埋怨別人。
出處:先秦·孔子《論語·憲問》:「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
怨天尤人 天:天命,命運;尤:怨恨,歸咎。指遇到挫折或出了問題,一味報怨天,責怪別人。
出處:《論語·憲問》:「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
怨天怨地 抱怨天又抱怨地。形容埋怨不休。
出處:元·高文秀《遇上皇》第三折:「到今日,悔,悔,悔。也是我前世前緣,自作自受,怨天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