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曆是夏朝是建立的歷法嗎,我國農曆是夏曆?即夏朝開始的歷法?夏曆和商曆,周曆區別?

時間 2022-04-27 17:50:13

1樓:匿名使用者

首先要明確定義,你說的夏曆是指現在用的農曆陰曆嗎?要是指這個,那應該是漢代的歷法,雖說漢代名義上說是以夏的來的,但實際可能是當時的誤解.

就目前對夏小正的研究來看,夏小正的一年實際是十個月,後面寫的十一和十二月,是不明白的人給胡加上去的.

加入十一和十二月,說明加入時已經不知道原先這套曆法是十個月的了,整理文獻時他按十二個月的思維給加了兩個月,十二月的歷法是當時用的,那這就產生了一系列問題:

夏小正記錄的歷法是誰的歷法,是不是真的是夏的歷法,還是誤以為是夏的歷法.

如果是夏的歷法,那麼十二月的歷法**就值得懷疑了,因為十二月的歷法在國外很早就有了(即使沒夏小正十個月的歷法,也需要考慮十二月曆法的**),是商引進來的嗎?

夏小正的小是什麼意思,難道是相對於一年分十二個月的歷法來講,小是不常用的歷法的意思?還是10和12的比較?不管是哪樣,最終還是要回到上面1和2的兩個問題.

如果真的是夏的歷法,那是否可以印證孟子說的大禹為西羌,一般認為大禹是石紐人,就是現在的汶川那帶,這地接近西南彝族,彝歷一年就是分十個月的.也就是說這曆法有沒有可能是早期西南漢藏系民族的歷法,和西北或北部或中原或東部的並不一樣.

是否可能早期中原和東部,或者連西北,北部用的都是十個月的歷,只是後來由商人,或者是戎狄從外引進了十二個月的歷法(相當於引進了天文學,其實我們的天文上的一些詞語一看就不像漢語,如大荒落,攝提格)等等.

2樓:準維

現在被稱為夏曆的中國傳統曆法,是辛亥革命使用西曆後,一些人以為中國傳統曆法行的是夏正,所以就叫夏曆。其實現在使用的這部傳統曆法,其基本規則是沿用漢代制定的漢歷(太初曆),所以應該叫漢歷。目前稱為農曆、陰曆、古歷、舊曆等。

3樓:匿名使用者

從夏朝開始古人就有了對於天象的觀察,並誕生了曆法的概念,我國依次出現過夏曆、商曆和周曆,三種曆法的不同主要區別每年開頭的月建不同,夏曆以建寅之月為首,商曆以建醜之月為首,周曆以建子之月為首,現行的陰曆,是夏朝採用的正月建寅的太陰曆,故又名「夏曆」。

4樓:鄰家有桑

沒錯,就和陰曆(殷歷)是殷商時期搞天文的算出來的一樣。

人們把中國古老的傳統曆法叫做夏曆,它真的是起源於夏朝嗎?

5樓:妮可

夏曆是夏朝制定的歷法,這是不爭的公認的事實。

一、夏曆的制定,夏曆就是現在中國的農曆,在漫長的歷史中,農曆在指導農業生產記事中起著重要作用。這一時期有公元記年法,各朝代還用每位皇帝在位年限記錄,-般都用農曆的習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檔案記年採用公曆,民間還用農曆,說明農曆的重要和延續性。

夏曆更名農曆,是在大約3000多年前,傳說為黃帝測天定時授曆法。夏曆是夏朝制定的歷法,這是不爭的公認的事實。夏曆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裡一枚奇葩,它涵蓋了夏朝地域天文、氣象的文化底蘊,它凝聚著炎黃先祖的智慧結晶,彪炳千古史冊,萬世永存。

夏人憑藉天文觀察日、月交替,萬物生長變化,大地冷暖溫差,晝夜輪換。

尤其結合對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的農業莊稼的播種,生長髮育和成熟的規律,根據日、地、月三個星球的陰陽變化,編篡出年、月、日、24小時_晝夜、一年12個月、24個節氣,365天分春、夏、秋、冬四季,每季三個月的歷法,供人們掌握農時耕種土地,冷暖更衣,生命有序計歲,保障食宿和人體健康安居樂業!

然而,夏曆具有典型的區域性,它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歷法,它是夏朝特定地理位置,以區域性的氣候、物候的氣象特徵制定的歷法,它不適用其他區域,而以後華夏的疆土擴大,也就牽強附會地通用了夏曆法計算年、月、日,而24節氣很難吻合夏代地域春暖、夏熱、秋涼、冬寒四季分明的氣候特點,但只是保持國家政治上統一的局面就行了。

6樓:旋轉無敵

中國曆法,是中國歷史上由我國先民自己創制出來的各種曆法。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曆法的國家之一,曆法的出現對國家經濟、文化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

夏曆(農曆)、彝族太陽曆、傣歷、羌歷、和藏曆等是我國現階段在廣泛使用的幾部自有曆法。

7樓:橘子的檸檬心

中國在世界上是最早發明曆法的國家之一,曆法的出現對國家經濟、文化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

黃曆也被稱為「老黃曆」、「陰曆」、「農曆」、「古歷」、「皇曆」、「夏曆」和「舊曆」等。黃曆屬於陰陽曆,一方面以月球繞地球執行一週為一「月」,平均月長度等於「朔望月」,這一點與陰曆原則相同,所以也叫「陰曆」;

8樓:營養快

其實也算是起源夏朝吧。農曆,中國傳統曆法之一,也被稱歷"、"殷歷"、"古歷"、"黃曆"、"夏曆"和"舊曆"等。農曆屬於陰陽曆並用,一方面以月球繞地球執行一週為一"月",平均月長度等於"朔望月",這一點與陰曆原則相同,所以也叫"陰曆";

另一方面設定"閏月"以使每年的平均長度儘可能接近迴歸年,同時設定二十四節氣以反映季節的變化特徵,因此農曆集陰、陽兩歷的特點於一身,也被稱為"陰陽曆"

9樓:飛翔的豬

夏朝:奴隸社會的形成時期。奴隸制建立以王位世襲製取代禪讓制和一系列奴隸國家機器的出現為標誌。

黃曆也被稱為「老黃曆」、「陰曆」、「農曆」、「古歷」、「皇曆」、「夏曆」和「舊曆」等。黃曆屬於陰陽曆,一方面以月球繞地球執行一週為一「月」,平均月長度等於「朔望月」,這一點與陰曆原則相同,所以也叫「陰曆」;

10樓:方便麵的使命

已知的在中國境內生活的最古老的原始人類,是「元謀猿人」。在中國雲南省元謀盆地發現兩顆古人類牙齒化石,經科學鑑定,距今約有70多萬年了。

2、約70——20萬年前,「北京猿人」(簡稱「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龍骨山的洞穴裡。 3、北京人已經知道使用天然火。人類第一次取得了支配一種自然力的能力

11樓:一個電風扇

另一方面設定"閏月"以使每年的平均長度儘可能接近迴歸年,同時設定二十四節氣以反映季節的變化特徵,因此農曆集陰、陽兩歷的特點於一身,也被稱為"陰陽曆"

已知的在中國境內生活的最古老的原始人類,是「元謀猿人」。在中國雲南省元謀盆地發現兩顆古人類牙齒化石,經科學鑑定,距今約有70多萬年了。

我國農曆是夏曆?即夏朝開始的歷法?夏曆和商曆,周曆區別?

12樓:匿名使用者

農曆是中國目前與格里曆(即公曆)並行使用的一種曆法,人們習稱「陰曆」,但其實是陰陽曆的一種,即夏曆,並非真正的「陰曆」現在所有的農曆,據說我們的祖先遠在夏代(公元前17世紀以前)就使用了這種曆法。所以人們又稱它為夏曆。解放後還仍然叫做夏曆,2023年以後我國改稱為"農曆"。

至於"農曆"一名的由來,大概因為由於自古以農立國,所以制訂曆法必須為農業服務。

商代已有較完善的歷法,即為商曆。總的說來,是以干支紀日,以太陰(月)紀月,以太陽紀年,用閏月來調整季節。這是一種陰陽合曆。

平年十二個月,閏年十三個月,年終置閏,叫做十三月。月有大小,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商朝後期,也在年中置閏。

用干支紀日,就是用十干和十二支相配合,以紀日期。六十日為一個週期。在甲骨文中發現有完整的干支表,這是我國最早的干支記錄。

甲骨文中已有「今春。、「今秋」和「日至」的記載,當時已有季節的劃分,可能有了二分(春分、秋分)、二至(夏至、年至)。商代的天文學和曆法的進步,與農業生產有密切關係。

周曆,古代曆法之一,以建子之月(即夏曆的十一月)為歲首.

春秋戰國時代有所謂夏曆、殷歷和周曆,三者主要的區別在於歲首的月建不同,所以又叫做三正。周曆以通常冬至所在的建子之月(即夏曆的十一月)為歲首,殷歷以建醜之月(即夏曆的十二月)為歲首,夏曆以建寅之月(即後世通常所說的陰曆正月)為歲首。周曆比殷歷早一個月,比夏曆早兩個月。

由於三正歲首的月建不同,四季也就隨之而異。夏殷週三正是春秋戰國時代不同地區所使用的不同的歷日製度,我們閱讀先秦古籍有必要了解三正的差異,因為先秦古籍所據以紀時的歷日製度並不統一。舉例來說,《春秋》和《孟子》多用周曆,《楚辭》和《呂氏春秋》用夏曆。

《詩經》要看具體詩篇,例如《小雅·四月》用夏曆,《豳風·七月》就是夏曆和周曆並用,凡言「七月」指夏曆,「一之日」等處指周曆。

夏朝實行了什麼曆法

13樓:

夏曆。夏曆是古代漢族曆法之一,與黃帝歷、顓頊歷、殷歷、周曆、魯歷合稱古六歷。傳說是夏代創立的歷法,原曆法規則已軼失,現只從一些古籍上了解一些內容:

採用冬至之月為子月作歷算一歲開始,曆法年則採用以建寅月開始,即寅正(後來叫做夏正),其大致是採用整數366天為一歲,用減差法和正閏餘,來調整時差。

14樓:嬴遙

反映夏朝曆法的《夏小正》,編成於戰國時期,經後人整理補充,收在西漢的《大戴禮記》中。在先秦的古籍中,往往提到「夏時」。所謂「夏時」,指的就是夏朝的歷法,具體的應該就是《夏小正》一類的文獻遺存。

《夏小正》按月記錄了時令物候,對農業生產的安排有密切關係。後代的歷法,從形式到內容,都承襲《夏小正》而加以發展。如《呂氏春秋》中的十二月紀,即收在《禮記》中的《月令》,就是承襲《夏小正》的。

漢朝崔的《四民月令》,也在一定程度上承襲了《夏小正》。歷代的歷法都和《夏小正》有承襲關係。「夏曆」是根據堯舜時代「觀象授時」的原則,在觀察天象的基礎上形成的。

它根據北斗七星斗柄旋轉的規律,確定一年12個月,以斗柄指向寅的正月為一年開始的第一個月。以建寅之月為歲首。夏朝已開始使用干支記日,夏代最後幾個國王如孔甲、履癸等便是以天干命名的。

夏朝經歷了多少年夏朝時制定的歷法稱為什麼

15樓:我去月球遼

夏朝歷經五百年,曆法為《夏小正》。

夏朝(約前21世紀—約前16世紀 )是中國史書中記載的第一個世襲制朝代。一般認為夏朝是多個部落聯盟或複雜酋邦形式的國家。夏時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數量的青銅和玉製的禮器,年代約在新石器時代晚期、青銅時代初期。

16樓:教育導師張老師

夏朝歷經471年,曆法為《夏小正》。

夏朝(約前2070~前1600 )是中國史書中記載的第一個世襲制朝代。  一般認為夏朝共傳十四代,十七後 (夏統治者在位稱「後」,去世後稱「帝」),延續約471年 ,為商朝所滅。後人常以「華夏」自稱,使之成為中國的代名詞。

夏時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數量的青銅和玉製的禮器,年代約在新石器時代晚期、青銅時代初期。中國傳統文獻中關於夏朝的記載較多。

在河南省西部發現的二里頭文化具備了屬於夏文化的年代和地理位置的基本條件,但一直未能出土類似安陽殷墟甲骨卜辭的文字記載。許多中外歷史學家認為,斟鄩(河南洛陽偃師夏都二里頭遺址)的全期或第

一、二期是夏朝都城的遺蹟。

夏朝的建立意味著我國實現了大統一局面對嗎為什麼

夏商就只統一了中原和淮南的一些部族吧,西南東南東北西北都還是多國 族 林立呢,只能說夏商是這些方國和部族的第一代表罷了。 夏朝屬於華夏文明的奠基,大一統的局面是秦朝首創,兩漢徹底完成 夏朝確定了華夏九州,九州鼎 九鼎,王權的象徵 基本確定了統一的概念和王權的範圍。但悲不見九州同 可見九州在後人眼裡就...

我國近代建立的最早的大學是,中國建立最早的大學是哪一所

補充 中國近代第一所大學 大學是現代文明的產物。近代中國積貧積弱,現代教育發展起步較晚。直到109年前的1895年,中國第一所近代意義上的大學 北洋大學才宣告建立,使得天津成為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的發祥地。北洋大學就是今天天津大學的前身。天津大學是教育部直屬國家重點大學,其前身北洋大學,建立於 1895...

愛是建立在性上嗎,愛情是建立在性的基礎上嗎?

猴窩佳 當然不是 如果說愛是建立在性的地位上那人就等同退化成動物了 真正的愛是戀人間的共同相親相愛和互相尊重 希望採納 手機使用者 無性何來愛。然後,沒有性的戀情,是可以到結婚那天的,但是這個取決於雙方對性這個東西是什麼概念了。 渴侯天縱 不是,可以啊。兩個人在一起的時候有很多可以做的,性只是其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