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江淮一楠
這兩句詩動靜結合,寫出破禪寺的環境幽靜的特點。上句寫靜,下句寫動,以動襯靜,相映成趣。
2樓:匿名使用者
這首詩題詠的是佛寺禪院,抒發的是作者忘卻世俗、寄情山水的隱逸胸懷。詩人在清晨登破山,入興福寺,旭日初昇,光照山上樹林。佛家稱僧徒聚集的處所為「叢林」,所以「高林」兼有稱頌禪院之意,在光照山林的景象中顯露著禮讚佛宇之情。
然後,詩人穿過寺中竹叢小路,走到幽深的後院,發現唱經禮佛的禪房就在後院花叢樹林深處。 這樣幽靜美妙的環境,使詩人驚歎,陶醉,忘情地欣賞起來。他舉目望見寺後的青山煥發著日照的光彩,看見鳥兒自由自在地飛鳴歡唱;走到清清的水潭旁,只見天地和自己的身影在水中湛然空明,心中的塵世雜念頓時滌除。
佛門即空門。佛家說,出家人禪定之後,「雖復飲食,而以禪悅為味」(《維摩經·方便品》),精神上極為純淨怡悅。此刻此景此情,詩人彷彿領悟到了空門禪悅的奧妙,擺脫塵世一切煩惱,像鳥兒那樣自由自在,無憂無慮。
似是大自然和人世間的所有其他聲響都寂滅了,只有鐘磬之音,這悠揚而巨集亮的佛音引導人們進入純淨怡悅的境界。顯然,詩人欣賞這禪院幽美絕世的居處,領略這空門忘情塵俗的意境,寄託自己遁世無門的情懷。
萬籟此俱寂,但餘鐘磬音 賞析
3樓:憶昔西池池上飲
悠長的鐘磬聲,在萬籟俱寂之中帶來深遠的禪意,使人的心靈愈加沉靜。
起先有絲絃竹肉,金革匏陶,到此一節,萬籟俱寂,只在那鐘磬上一擊,餘音嫋嫋,不絕如縷。如縷的金玉聲縈繞在禪院上空,與那日光相融,與那紫煙相繚,彷彿梵音入耳,滌盪盡胸間塵垢,悠遠悠長,回味無窮。
4樓:匿名使用者
《題破山寺後禪院》尾聯"萬籟此俱寂,惟聞鐘磬音 ",從聽覺感受方面來表現後禪院的幽靜。萬籟俱靜 ,實難以名狀,於是詩人採用以動顯靜的手法,以"鐘磬"的清音嫋嫋來反襯山寺後禪房的幽靜,從而以動映靜,給人以靜的感受,收到"鳥鳴山更幽"般的強烈藝術效果。
5樓:緱懌
尾聯巧妙的把全詩化為一曲淡雅的樂章。起先有絲絃竹肉,金革匏陶,到此一節,萬籟俱寂,只在那鐘磬上一擊,餘音嫋嫋,不絕如縷。如縷的金玉聲縈繞在禪院上空,與那日光相融,與那紫煙相繚,彷彿梵音入耳,滌盪盡胸間塵垢,悠遠悠長,回味無窮。
6樓:楓輝
大自然一片寂靜,只有迴盪著的鐘磬聲。
萬籟此俱寂,但餘鐘磬音兩句是否矛盾?為什麼?
7樓:
沒有矛盾,它其實是用了一種修辭手法——舛互。所謂「舛互」,是指對某一事物先全部肯定,然後部分否定,或者先全部否定,然後部分肯定,利用字面矛盾,達到突出強調作用的一種辭格。當然,這樣寫的好處就是襯托出了安靜
8樓:林珠宓盼翠
「萬籟此俱寂,但餘鐘磬音。」不矛盾,是典型的反襯手法。如同蟬噪林愈靜,正是用靜幽的環境來襯托當時鐘聲入耳的清晰與作者自然的感受
9樓:匿名使用者
不矛盾,後一句主要是用來襯托前一句,因為特別寂靜,所以鐘聲才能顯得特別空曠,通俗的說吧!就好比上小學時寫作文「教師裡特別靜,靜的連一根針掉到地上都能聽到」就是這個意思!!!
10樓:北沢秀作
不矛盾。詩人採用以動襯靜的手法,以「鐘磬」的清音嫋嫋來反襯山寺後禪房的幽靜。 求贊啊~
11樓:d_空有執念
反襯手法。用靜幽的環境來襯托當時鐘聲入耳的清晰與作者自然的感受
12樓:匿名使用者
《題破山寺後禪院》尾聯"萬籟此俱寂,惟聞鐘磬音 ",從聽覺感受方面來表現後禪院的幽靜。萬籟俱靜 ,實難以名狀,於是詩人採用以動顯靜的手法,以"鐘磬"的清音嫋嫋來反襯山寺後禪房的幽靜,從而以聲襯靜,給人以靜的感受,收到"鳥鳴山更幽"般的強烈藝術效果。
萬籟此俱寂"和"但餘鐘磬音"中否矛盾,為什麼
13樓:艾俐歐
以靜寫動,以動襯靜.詩的尾聯「萬籟此俱寂,但餘鐘磬音」看似矛盾,其實不矛盾.徦如周圍一片喧鬧,人們也不會在意鐘磬的嫋嫋餘音.
而只剩下鐘磬的聲音,其他什麼聲音也沒有,這與詩人嚮往佛門清靜的心睛是吻合的.
14樓:我誰
以靜寫動,以動襯靜.
詩的尾聯「萬籟此俱寂,但餘鐘磬音」不矛盾.
這與詩人嚮往佛門清靜的心情是吻合的.
“萬籟俱寂”的“籟”是什麼意思,萬籟俱寂的籟是什麼意思,萬籟是什麼意思,句是什麼意思系是什麼意思
夜璇宸 籟就聲音的意思。一 釋義 1 古代管樂器。屬簫類,後稱排簫。2 從孔穴裡發出的聲音。也泛指聲音 萬籟俱寂 一點聲音都沒有 二 說文解字 文言版 說文解字 籟,三孔龠也。大者謂之笙,其中謂之籟,小者謂之箹。從竹,賴聲。白話版 說文解字 籟,三孔管樂器。大管的叫 笙 中管的叫 籟 小管的叫 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