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銳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強調了什麼

時間 2022-03-11 01:25:18

1樓:

這兩句話指的是如果一味讀書而不思考,就會被書本牽著鼻子走,而失去主見,所謂盡信書不如無書,即指此意。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進行實實在在地學習和鑽研,則終究是沙上建塔,一無所得。告誡我們只有把學習和思考結合起來,才能學到切實有用的知識,否則就會收效甚微。

2樓:橋曼

強調學習與思考相結合的重要性

3樓:使命踐行者焦竣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49)「學」與「思」,當下地糾纏一起不可分。「學」與「思」所隱含的前提。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楊伯峻:孔子說:「只是讀書,卻不思考,就會受騙;只是空想,卻不讀書,就會缺乏信心。」

錢穆:先生說:「僅從外面學,不知用思想,終於迷惘了。僅知用思想,不向外面學,那又危殆了。」

李澤厚:孔子說:「學習而不思考,迷惘;思考而不學習,危險。」

詳解:這是比康德「感性無知性則盲,知性無感性則空」更徹底窮源的一章。「學」,聞「聖人之道」、見「聖人之道」、「對照」「聖人」、在現實社會中不斷地「校對」,這是以差異性為前提的;而「思」,《說文》有「思,容也」,「容」,離不開一定的正規化,例如一個篩子,對水來說就不是「容」的,還有所謂不可思議,相應的潛臺詞就是「可思」有一個潛在的標準,超過這標準的,就被當成不可思議了。

「思」的前提在於同一性,例如,能被歐氏幾何所「思」,那其潛臺詞就是物件運動的剛體性在所「思」的物件中具有同一性,因此才會有把所有邊長相等的正方形當成一樣的可能。如果沒有「同一性」,一切科學都是不可思的,例如物理,一個最簡單的同一性例子就是在狹義相對論裡,任何慣性系都被看成同一的,如果沒有這同一性的要求,狹義相對論根本無法。在哲學裡,就算是以重整形而上學為己任的海德格爾,其存在之「思」,也擺脫不了某種「同一性」的潛臺詞。

對於以差異性為前提的「學」與以同一性為前提的「思」,孔子的見解與德里達有相通的地方。德里達那裡,差異性與同一性糾纏在延異(延緩的蹤跡)之中,同時在場或缺席,在延異中不可能純粹地分解或確立差異性與同一性,也不可能由差異性與同一性構造或結構出延異,這與「合二為一」或「一分為二」的胡謅辯證法沒任何關係。「合二為一」或「一分為二」這類垃圾命題,只能是那些毫無哲學素養的野鴨店哲學家才可能當成寶來忽悠。

上面三家與通常的解釋,都不知道何謂「學」何謂「思」,更不知道「學」與「思」所隱含的前提。「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是典型的互文,求所謂「學而不思」、「思而不學」,都只能迷惘、疲怠而無所得。「學」與「思」,當下地糾纏一起不可分。

任何的「學」,都以同一性的「思」為前提,這一點,連康德都很清楚,如果沒有「思」的某種前提性結構,「學」是不可能的;而任何的「思」,都以差異性的「學」為前提,這一點就不是康德所能知道的,德里達說「我呈現給自己,是在語言之後」,這就有點靠譜了。

白話直譯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孔子說:將差異性的「學」與同一性的「思」分開,都只能迷惘、疲怠而無所得。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第一章語錄強調的是什麼 ? 第

4樓:匿名使用者

第一章強調的是溫習的重要性。

學習和思考之間的關係

5樓:匿名使用者

複習的重要性。學習和思考的關係

6樓:匿名使用者

第一章講學習方法,強調溫故知新

7樓:匿名使用者

1、學習以後要經常複習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告訴我們什麼

8樓:迪迪的小迷妹兒

要善於理論聯絡實際,歸納總結,理解性記憶。一味讀書而不思考,就會因為不能深刻理解書本的意義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書本的知識,甚至會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進行實實在在地學習和鑽研,則終究是沙上建塔,一無所得。

告誡我們只有把學習和思考結合起來,才能學到切實有用的知識,否則就會收效甚微。也就是說學習知識不理解,不面對現實問題則知識無用,面對現實問題不總結,不學習知識則問題不能解決。

出處:此書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與《大學》《中庸》《孟子》並稱「四書」,再加上《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總稱「四書五經」。

9樓:手機使用者

(我在小學時,也寫過這樣的問題!!感嘆:這樣的問題還真是不過期呀!

)意思是,光學習不思考,會使自己迷惑!,光思考,不學習,會使自己停置不前.它告訴了我們,學習和思考要相互結合的

希望採納

10樓:邊養測樣

光思考,不學習,會使自己停置不前.它告訴了我們,學習和思考要相互結合的

11樓:勾念雲

只學習而不思考,就會迷惑不解;只空想而不學習,就會對自己有害 這句話告訴我們,只有把學習和思考結合起來,才能學以致用。

12樓:嵐蝶霓裳羽衣舞

把學習和思考結合起來

13樓:使命踐行者焦竣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49)「學」與「思」,當下地糾纏一起不可分。「學」與「思」所隱含的前提。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楊伯峻:孔子說:「只是讀書,卻不思考,就會受騙;只是空想,卻不讀書,就會缺乏信心。」

錢穆:先生說:「僅從外面學,不知用思想,終於迷惘了。僅知用思想,不向外面學,那又危殆了。」

李澤厚:孔子說:「學習而不思考,迷惘;思考而不學習,危險。」

詳解:這是比康德「感性無知性則盲,知性無感性則空」更徹底窮源的一章。「學」,聞「聖人之道」、見「聖人之道」、「對照」「聖人」、在現實社會中不斷地「校對」,這是以差異性為前提的;而「思」,《說文》有「思,容也」,「容」,離不開一定的正規化,例如一個篩子,對水來說就不是「容」的,還有所謂不可思議,相應的潛臺詞就是「可思」有一個潛在的標準,超過這標準的,就被當成不可思議了。

「思」的前提在於同一性,例如,能被歐氏幾何所「思」,那其潛臺詞就是物件運動的剛體性在所「思」的物件中具有同一性,因此才會有把所有邊長相等的正方形當成一樣的可能。如果沒有「同一性」,一切科學都是不可思的,例如物理,一個最簡單的同一性例子就是在狹義相對論裡,任何慣性系都被看成同一的,如果沒有這同一性的要求,狹義相對論根本無法。在哲學裡,就算是以重整形而上學為己任的海德格爾,其存在之「思」,也擺脫不了某種「同一性」的潛臺詞。

對於以差異性為前提的「學」與以同一性為前提的「思」,孔子的見解與德里達有相通的地方。德里達那裡,差異性與同一性糾纏在延異(延緩的蹤跡)之中,同時在場或缺席,在延異中不可能純粹地分解或確立差異性與同一性,也不可能由差異性與同一性構造或結構出延異,這與「合二為一」或「一分為二」的胡謅辯證法沒任何關係。「合二為一」或「一分為二」這類垃圾命題,只能是那些毫無哲學素養的野鴨店哲學家才可能當成寶來忽悠。

上面三家與通常的解釋,都不知道何謂「學」何謂「思」,更不知道「學」與「思」所隱含的前提。「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是典型的互文,求所謂「學而不思」、「思而不學」,都只能迷惘、疲怠而無所得。「學」與「思」,當下地糾纏一起不可分。

任何的「學」,都以同一性的「思」為前提,這一點,連康德都很清楚,如果沒有「思」的某種前提性結構,「學」是不可能的;而任何的「思」,都以差異性的「學」為前提,這一點就不是康德所能知道的,德里達說「我呈現給自己,是在語言之後」,這就有點靠譜了。

白話直譯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孔子說:將差異性的「學」與同一性的「思」分開,都只能迷惘、疲怠而無所得。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告訴我們什麼

14樓:匿名使用者

表面意思

學習而不思考,人會被知識的表象所矇蔽;思考而不學習,則會因為疑惑而更加危險. 朱子雲:不求諸心,故緡而無得。

不習其事,故危而不安。 程子云: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五者,廢其一,非學也。

編輯本段深入瞭解

這句話,我們可以看做是孔子所提倡的學習方法。一味的讀書,而不思考,只能被書本牽著鼻子走,就 會被書本所累,從而受到書本表象的迷惑而不得其解。所謂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而只是一味的埋頭苦思 而不進行一定的書本知識的積累,進而對知識進行研究推敲,也只能是流於空想,問題仍然不會得到解 決,也就會產生更多的疑惑而更加危險。只有把學習和思考結合起來,才能學到有用的真知。 孔子說:

「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子夏說:「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 這些都是強調學習與思考相結合的重要性。 西方的哲人康德說過「感性無知性則盲,知性無感性則空。與孔子的這句「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可以說是驚人的一致。

可見人類在知識的認知和獲取上,不論地域、種族如何差異,其根本性的原則往往是一致的。學與思想結合 ,只重於學習而不注重思考,就有可能遭到矇蔽,陷於迷惑;只重思考而不注重學習,就有可能因誤入歧途而導致疲乏及危險。專靠學習、取法前人,而不加上自己的分辨、判斷就容易遭到前人的思想矇蔽及限制。

前人的思想固然有很多是珍貴正確的,但也可能有一些不正確的,另外還有一些問題可能是前人尚未有解答的,因此如果受到前人的思想的矇蔽及限制,就難免陷入迷惑之中了。相反地,有許多問題前人已有解答,然而他們在解答的過程中,曾誤入歧途,歷經千辛萬苦才得到正確的解答。如果專靠自行思索而不知取法前人,則有可能像前人一樣誤入歧途,導致虛擲精力的危險。

說明學習與思考結合的重要性。

出處:《論語·學而》——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迷惑而無所得);

殆:指精神懈怠

而:卻(但是)。

朱子雲:不求諸心,故緡而無得。不習其事,故危而不安。

程子云: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五者,廢其一,非學也。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編輯本段啟示

只學習卻不思考,就會迷茫;只思考卻不學習,就會精神疲倦而無所得。

詞條圖冊更多圖冊

擴充套件閱讀:

《論語》

15樓:白髮病尉遲

這句話,我們可以看做是孔子所提倡的學習方法。一味的讀書,而不思考,只能被書本牽著鼻子走,就 會被書本所累,從而受到書本表象的迷惑而不得其解。所謂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而只是一味的埋頭苦思 而不進行一定的書本知識的積累,進而對知識進行研究推敲,也只能是流於空想,問題仍然不會得到解 決,也就會產生更多的疑惑而更加危險。只有把學習和思考結合起來,才能學到有用的真知。 孔子說:

「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子夏說:「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 這些都是強調學習與思考相結合的重要性。 西方的哲人康德說過「感性無知性則盲,知性無感性則空。與孔子的這句「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可以說是驚人的一致。

可見人類在知識的認知和獲取上,不論地域、種族如何差異,其根本性的原則往往是一致的。    學與思想結合   只重於學習而不注重思考,就有可能遭到矇蔽,陷於迷惑;只重思考而不注重學習,就有可能因誤入歧途而導致疲乏及危險。   專靠學習、取法前人,而不加上自己的分辨、判斷就容易遭到前人的思想矇蔽及限制。

前人的思想固然有很多是珍貴正確的,但也可能有一些不正確的,另外還有一些問題可能是前人尚未有解答的,因此如果受到前人的思想的矇蔽及限制,就難免陷入迷惑之中了。相反地,有許多問題前人已有解答,然而他們在解答的過程中,曾誤入歧途,歷經千辛萬苦才得到正確的解答。如果專靠自行思索而不知取法前人,則有可能像前人一樣誤入歧途,導致虛擲精力的危險。

說明學習與思考結合的重要性。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意思

學習而不思考,人會被知識的表象所矇蔽 思考而不學習,則會因為疑惑而更加危險。這句話,我們可以看做是孔子所提倡的學習方法。一味的讀書,而不思考,只能被書本牽著鼻子走,就會被書本所累,從而受到書本表象的迷惑而不得其解。所謂盡信書則不如無書。而只是一味的埋頭苦思而不進行一定的書本知識的積累,進而對知識進行...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是什麼意思

指的是一味讀書而不思考,就會因為不能深刻理解書本的意義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書本的知識,甚至會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進行實實在在地學習和鑽研,則終究是沙上建塔,一無所得。句解釋孔子說 只是學習卻不思考就會迷惑不解,只是思考卻不學習就會有危險。詞解釋罔 迷惑不解。通 惘 殆 危險。這裡是 學業上陷...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運用什麼哲學原理

對立和統一的辯證關係,一分為二的關係,矛盾的關係原理。答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怠體現了認識和實踐的辯證關係原理 實踐是認識 動力和目的,實踐又是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這一原理要求我們把認識和實踐結合起來,在實踐中提高認識水平,在認識指導下提高實踐水平。學習是思想的 思想又指導我們進一步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