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九夏侯山
春種一粒粟, 秋收萬棵種。
四海無閒田, 農夫尤餓死。
註釋:粟:泛指穀物。 四海:指全國各地。 閒田:荒蕪了的田地。
詩景:春天裡種下一粒種子,秋天就能收穫一萬顆種果實。全國都沒有閒置的田地,可是農民還會被餓死。
簡析:作者用「一粒粟」和「萬棵種」描寫農民的辛勤勞動和果實豐收,接下來陳述全國到處長滿莊稼,農民勞動的事實。隨後點出農民沒有因為辛勤勞動和豐收而富足,相反的事情是「農夫尤餓死」的悲慘景況。
2樓:李雲龍飛
【年代】:唐
【作者】:李紳
【作品】:憫農
【內容】: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3樓:獅子
春種一粒粟, 秋收萬棵種。
四海無閒田, 農夫尤餓死。
4樓:匿名使用者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春種一粒慄,
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
農夫猶餓死
5樓:匿名使用者
春種一粒li粟秋收萬棵種四海無閒田農夫尤餓死
6樓:匿名使用者
第一個:
鋤禾日當午,
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
第二個:
春種一粒慄,
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
農夫猶餓死。
7樓:初驕摩夜
結果--秋收萬顆子
原因--地主的剝削
憫農李紳全詩解釋
8樓:love毓晴
憫農二首⑴
其一春種一粒粟⑵,秋收萬顆子⑶。
四海無閒田⑷,農夫猶餓死⑸。
其二鋤禾日當午⑹,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⑺,粒粒皆辛苦?[1] [2]
2註釋譯文編輯
詞句註釋
⑴憫:憐憫。這裡有同情的意思。詩一作《古風二首》。這兩首詩的排序各版本有所不同。
⑵粟:泛指穀類。
⑶秋收:一作「秋成」。子:指糧食顆粒。
⑷四海:指全國。閒田:沒有耕種的田。
⑸猶:仍然。
⑹禾:穀類植物的統稱。
⑺餐:一作「飧」。熟食的通稱。[2] [3] [4]白話譯文
其一春天播種下一粒種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穫很多的糧食。
天下沒有一塊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種田的農夫餓死。
其二農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鋤禾,汗水從身上滴在禾苗生長的土地上。
又有誰知道盤中的飯食,每顆每粒都是農民用辛勤的勞動換來的呢?
《憫農》全詩
9樓:喜腦弓子
在上學時,我們很多人都學過《憫農》這首詩。
10樓:小白家裡小白
《憫農二首》唐代:李紳
其一: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其二: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釋義:其一:
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種子,秋天就可收穫很多糧食。
普天之下,沒有荒廢不種的田地,勞苦農民,仍然要餓死。
其二:盛夏中午,烈日炎炎,農民還在勞作,汗珠滴入泥土。
有誰想到,我們碗中的米飯,粒粒飽含著農民的血汗?
11樓:慧慧的網盤
宋代楊萬里《憫農》:
稻雲不雨不多黃,蕎麥空花早著霜。
已分忍飢度殘歲,更堪歲裡閏添長。
釋義:稻田因天氣大旱而沒有多少成熟的,蕎麥也因為寒霜來得太早而沒了收成。農民們早就料到今年要忍飢挨餓過日子了,卻偏偏又趕上今年閏了一個月,捱餓的日子就更長了。
12樓:匿名使用者
李紳《憫農》其一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憫農》其二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13樓:衡水游龍
《憫農》共有兩首,是唐代詩人李紳的組詩作品。內容如下:
其一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其二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14樓:匿名使用者
李紳《憫農》一
鋤 禾 日 當 午 ,
汗 滴 禾 下 土 。
誰 知 盤 中 餐 ,
粒 粒 皆 辛 苦 。
【註釋】 1.憫:憐憫。 2.鋤禾:
用鋤頭鬆禾苗周圍土。 3.誰知盤中餐,在臺灣,香港等地寫為誰知盤中飧(sun), 國內由於飧字用的很少,是個冷僻字,當初為了讓詩歌更通俗易懂,改為餐了。
【譯文】 農民在中午的時候在田地裡除草,一滴滴的汗掉在了土地裡。又有誰能知道這飯菜的來歷,每一粒都是那麼的辛苦。
李紳《憫農》二
春 種 一 粒 粟 ,
秋 收 萬 顆 子 。
四 海 無 閒 田 ,
農 夫 猶 餓 死 。
【註釋】 1.憫:憐憫。 2.粟:(sù)穀子;慄粟。 3. 猶:還。 4:四海:泛指全國各地。
【譯文】 春天,農民把一粒粒穀子種下,秋天就可以收到很多糧食。雖然全國各地的土地都被農民耕種,但農民還是因為沒有飯吃而餓死。
15樓:繁華yjc落幕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16樓:匿名使用者
李紳的《憫農二首》,又叫《古風二首》:
其一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念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其二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17樓:搖擺的奶瓶
鋤禾日當午 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
18樓:dh隆林
憫農其二唐李紳。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19樓:心吃心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念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20樓:匿名使用者
一直以來我以為他家門口等方面取得的成績打破了
21樓:匿名使用者
其一: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其二: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22樓:匿名使用者
健健康康快快樂樂開開心心過大年
從憫農》李紳是在什麼時候寫?的
23樓:橘子不如橙子
根據唐代範攄《云溪友議》和《舊唐書·呂渭傳》等書的記載,大致可推定這組詩為李紳於唐德宗貞元十五年(799年)所作。
歷史專家請進:寫《憫農·》的李紳是個怎樣的人?
24樓:匿名使用者
唐朝詩人李紳雖然寫出了兩首題為《憫農》的詩,可是,他不是個節儉的人,還非常奢侈。人是會變化的,他在寫這兩首詩的時候,他做官的父親去世了,母子生活很苦,親眼看到農民種地的不容易。寫下了「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的詩句,表現了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對統治者不關心勞動人民的疾苦的鞭撻;「鋤禾日當午,……粒粒皆辛苦」表現了他不僅同情勞動人民的疾苦,還反映了他對勞動果實的珍惜,啟示人們當思一粥一飯來之不易,每一粒糧食都是農民用辛苦換來的。
當他做了官以後,這樣的語言風格就沒有了,還有什麼珍惜糧食可談?看看他得中以後的詩,如《答章孝標》:假金只用真金鍍,若是真金不鍍金。
十年長安得一第,何須空腹用高心。可以說,他的變化從這時就開始了,不言而喻,他是塊真金,應當享受榮華富貴。他的《琪樹》:
石橋峰上棲玄鶴,碧闕巖邊蔭羽人。冰葉萬條垂碧實,玉珠千日保青春。日中泣露應同浥,澗底侵雲尚有塵。
徒使茯苓成琥珀,不為鬆老化龍鱗。《憶漢月》:花開花落無時節,春去春來有底憑。
燕子不藏雷不蟄,燭煙昏霧暗騰騰。這些詩都是做官之後寫的,大都失去了先前的風格。哪還有什麼同情勞動人民的疾苦?
他吃飯還非常講究,傳說他愛吃雞舌頭,吃一盤雞舌頭,需殺多少雞?在後來的詩中,哪有鞭撻時弊同情勞動人民疾苦的?哪有白居易、孟浩然等詩人針貶時弊的語言風格?
說他的心思都放在貪圖享受上絕不為過。現在的中小學課本中他的詩入選的也只是《憫農》,別的詩未選,原因可能就在這裡。
25樓:王孚牛
好吃雞舌
據史書記載,李紳在為官後「漸次豪奢」,一餐的耗費多達幾百貫,甚至上千貫,並且他特別喜歡吃雞舌,每餐一盤,耗費活雞三百多隻,院後宰殺的雞堆積如山。全然沒有「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簡樸與珍惜的意識。與李紳同一時代的韓愈、賈島、劉禹錫、李賀等人,無不對其嗤之以鼻。
費思量,頗讓人費思量——一個對農民生產的不易、生活的艱辛,感同身受,充滿人文關懷的人,怎麼又一盤耗雞三百隻?這不是「吃農」、「啃農」麼?前後判若兩人呀!
26樓:
李紳是一個天資聰明,又十分好學的人。
憫農一詩的內容是什麼? 5
27樓:牙牙的弟弟
《憫農》是唐代詩人李紳的組詩作品,一共兩首。
一、《憫農·其一》
1、原文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2、翻譯
春天播種下一粒種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穫很多的糧食。
天下沒有一塊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種田的農夫餓死。
二、《憫農·其二》
1、原文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2、翻譯
農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鋤禾,汗水從身上滴在禾苗生長的土地上。
又有誰知道盤中的飯食,每顆每粒都是農民用辛勤的勞動換來的呢?
28樓:匿名使用者
李紳憫農詩
憫農(唐)李紳
鋤 禾 日 當 午,
汗 滴 禾 下 土。
誰 知 盤 中 餐,
粒 粒 皆 辛 苦。
[註釋]
1.憫:憐憫。
2.鋤禾:用鋤頭鬆禾苗周圍的土。
[簡析]
這首詩是寫勞動的艱辛,勞動果實來之不易。第
一、二句「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描繪出在烈日當空的正午,農民仍然在田裡勞動,這兩句詩選擇特定的場景,形象生動地寫出勞動的艱辛。有了這兩句具體的描寫,就使得第
三、四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嘆和告誡免於空洞抽象的說教,而成為有血有肉、意蘊深遠的格言。
這首詩沒有從具體人、事落筆,它所反映的不是個別人的遭遇,而是整個農民的生活和命運。詩人選擇比較典型的生活細節和人們熟知的事實,深刻揭露了不合理的社會制度。
在表現手法上,作者採用相互對比,前後映襯的方法,不僅給人以鮮明強烈的印象,而且發人深省,將問題留給讀者自己去思考,從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作者簡介:李紳(772-846),字公垂,泣州無錫(今江蘇無錫)人。唐代詩人。
憫 農1
唐 李 紳
春 種 一 粒 粟,
秋 收 萬 顆 子。
四 海 無 閒 田,
農 夫 猶 餓 死。
[註釋]
1.憫:憐憫。
2.粟:(sù)
[簡析]
這是一首揭露社會不平、同情農民疾苦的詩,著重寫舊社會農民所受的殘酷剝削。
第一、二句「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以「春種」「秋收」,概寫農民的勞動。從「一粒粟」化為「萬顆子」,形象地寫出豐收的景象。第三句「四海無閒田」,更寫出全國的土地都已開墾,沒有一處田地閒置著。
此句與前兩句的語意互相補充,進而展現出碩果累累,遍地金黃的豐收景象。勞動人民辛勤勞動創造出如此巨大的財富,在豐收的年頭,照理該豐衣足食了吧?誰知結句卻是「農夫猶餓死」。
這真是觸目驚心!一個「猶」字,發人深思:到底是誰剝奪了勞動成果,陷農民於死地呢?
「猶餓死」三字極為深刻地揭露了社會不平,凝聚著詩人強烈的憤慨和真摯的同情。
作者簡介:李紳(772-846),字公垂,泣州無錫(今江蘇無錫)人。唐代詩人。
29樓:匿名使用者
憫農鋤禾日當午,
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
30樓:憂傷的季節
chūn zhǒnɡ yī lì sù , 春 種 一 粒 粟 , qiū shōu wàn kē zǐ 。 秋 收 萬 顆 子 。 sì hǎi wú xián tián , 四 海 無 閒 田 , nónɡ fū yóu è sǐ 。
農 夫 猶 餓 死 。
以上原文一
李紳為什麼寫《憫農》,李紳寫《憫農》是因為 。他寫《憫農》是為了 ,從中可以看出李紳
李紳想反映當時殘酷的社會現實,農民辛勤耕作,糧食豐收,但遭重重壓榨剝削,最後自己吃不到自己種的米,活活餓死,秋收萬顆子 而 農夫猶餓 死 的強烈對比,給讀者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全詩分析 第一 二句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以 春種 秋收 概寫農民的勞動。從 一粒粟 化為 萬顆子 形象地寫出豐收的景象...
李紳為什麼要寫憫農,李紳為什麼寫《憫農》
徭添初聽筠 李紳想反映當時殘酷的社會現實,農民辛勤耕作,糧食豐收,但遭重重壓榨剝削,最後自己吃不到自己種的米,活活餓死,秋收萬顆子 而 農夫猶餓 死 的強烈對比,給讀者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全詩分析 第一 二句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以 春種 秋收 概寫農民的勞動。從 一粒粟 化為 萬顆子 形象地寫...
《憫農》作者李紳,經歷了什麼,從“憫農”到窮奢極欲,成為自己
北巷遠人 青年時期憫農的李紳到了他飛黃騰達之後也變成了一個窮奢極欲之人,畢竟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隨著李紳一步步的高升,飛黃騰達的李紳逐漸忘了最初那個淳樸的自己,取而代之的是一個花天酒地 濫施淫威的腐官。一首 憫農 讓大家認識了李紳,這首詩中用淺顯易懂的詩句道盡了廣大農民的辛苦,警示每一個人要珍惜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