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白居易倡導的是新樂府運動 據我所知是這樣的 所以是新樂府詩 這首詩自己背了 啥時候會學呢??現在初三
有些文化上的東西 就像我們現代漢語還是有很多古時候的東西 而詩取古題的也應該不是沒有 我的知識沒你深 因此不大清楚 但是決定性因素應該在白居易自己的新樂府運動
新樂府運動,是由唐代詩人白居易、元稹等所倡導的一場詩歌革新運動。 「新樂府」一 名, 是白居易相對漢樂府而提出的, 其含義就是以自創的新的樂府題目詠寫時事, 故又名 「新 樂府運動」 。這類詩的特點是:
自創新題,詠寫時事,體現漢樂府的現實主義精神。 確有自創新題 但是實質是將附庸風雅的樂府詩改成了更加實際的文章 就如琵琶行所表現了很多作者自己的情感
2樓:匿名使用者
新樂府詩中唐以後出現的一種樂府詩。宋朝的郭茂倩在《樂府詩集》中說:「新樂府者,皆唐世之新歌也;以其辭實樂府,而未嘗被於聲,故曰新樂府也。
」它是由杜甫開創,元稹、白居易大力提倡並創作,發揚光大而成的一種樂府體詩。其特點是「即事名篇,無所傍依」,只繼承「感於哀樂,緣事而發」的民間樂府的精神,自創新題新意而不入樂。如,杜甫的《三吏》、《三別》和白居易的《賣炭翁》。
《琵琶行》是唐朝詩人白居易的長篇樂府詩之一。作於元和十一年(816年)。此詩通過對琵琶女高超彈奏技藝和她不幸經歷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會官僚腐敗、民生凋敝、人才埋沒等不合理現象,表達了詩人對她的深切同情,也抒發了詩人對自己無辜被貶的憤懣之情。
《琵琶行》不論從寫作時間,還是寫作體裁手法上都符合新樂府詩的概念。
新樂府詩有哪些
3樓:匿名使用者
重要的「樂府詩總集」
昭明文選:南朝 樑 昭明太子 蕭統 主編,凡六十卷。選錄秦漢至齊樑的詩、賦、文、書、論等,為第一本文學總集。
玉臺新詠:南朝 徐陵。所選自漢至樑之詩,梁簡文帝為太子時,好作豔詩,晚年欲取綺羅脂粉之詞,合於溫柔敦厚之風者,後乃以纖豔之詩為「玉臺體」。
樂府詩集:宋、郭茂倩編,上起唐虞、下至五代,總括歷代之樂府詩,分為十二類。
1 、郊廟歌辭:祭祀時使用。
2、燕射歌辭:朝廷饗宴食用。
3、鼓吹曲辭:原為軍樂用後常用於朝會。
4、橫吹歌辭:軍樂用。
5、相和歌辭:原為漢代街陌謠曲後成為和俗樂主要部分。
6、清商曲辭:東晉南朝流行的新聲歌辭。
7、舞曲歌辭:舞曲用。
8、琴曲歌辭:琴曲用。
9、雜曲歌辭:上述諸曲之外皆是。
10、近代曲辭:隨唐時的雜曲歌辭。
11、雜曲謠辭:歷代歌謠諺語等。
12、新樂府辭、唐代詩人的新樂府詩。
4樓:伴你到永遠
即「新題樂府」,相對於古樂府而言。指的是一種用新題寫時事的樂府詩,不再以入樂與否作標準。新樂府詩始創於杜甫,為元結、顧況等繼承,又得到白居易、元稹大力提倡。
樂府詩的作者主要有白居易、元稹、李紳、張籍和王建等人。
白居易《琵琶行》《賣炭翁》《觀刈麥》《長恨歌》《新豐折臂翁》《縛戎人》《紅線毯》《杜陵叟》等五十首新樂府詩歌
新樂府的詩
5樓:蒹葭為誰蒼蒼
即「新題樂府」,相對於古樂府而言。指的是一種用新題寫時事的樂府詩,不再以入樂與否作標準。新樂府詩始創於杜甫,為元結、顧況等繼承,又得到白居易、元稹大力提倡。
樂府詩的作者主要有白居易、元稹、李紳、張籍和王建等人。
白居易《琵琶行》《賣炭翁》《觀刈麥》《長恨歌》《新豐折臂翁》《縛戎人》《紅線毯》《杜陵叟》等五十首新樂府詩歌,
《琵琶行》古詩
6樓:匿名使用者
唐 白居易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絃。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
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
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轉軸撥絃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盡事。
輕攏慢拈抹復挑,初為霓裳後六么。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流泉水下灘。
水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
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客。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
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
曲罷常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
鈿頭雲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汙。
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閒度。
弟弟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
門前冷落車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
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樑買茶去。
去來江口空守船,繞船明月江水寒。
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
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
潯陽地僻無**,終歲不聞絲竹聲。
住近湓江地低溼,黃廬苦竹繞宅生。
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
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難為聽。
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
莫辭更坐彈一曲,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急。
悽悽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
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溼。
作者介紹: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
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於香山。
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7樓:匿名使用者
琵琶行 / 琵琶引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絃。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
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轉軸撥絃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後六么。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
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
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鈿頭銀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汙。
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閒度。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門前冷落鞍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
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樑買茶去。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
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
潯陽地僻無**,終歲不聞絲竹聲。住近湓江地低溼,黃蘆苦竹繞宅生。其間旦暮聞何物?
杜鵑啼血猿哀鳴。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豈無山歌與村笛?
嘔啞嘲哳難為聽。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莫辭更坐彈一曲,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急。悽悽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座中泣下誰最多?
江州司馬青衫溼。
《琵琶行》常考的詩句有哪些?
8樓:匿名使用者
嘈嘈切切錯雜抄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出處:《白氏長慶集》
如何寫樂府詩? 很急,高分答謝!!!!!
9樓:匿名使用者
《長歌行》,《琵琶行》不是樂府,是七言古詩
五、七、古、律、絕的分別都在形式,樂府是題材和作風不同。
初唐陳子昂《登幽州臺歌》全首道:「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簡直沒有七言句,卻也可能算入七古裡。到了杜甫,更有意的以文為詩,但多七言到底,少用長短句。後來人作七古,多半跟著他走。
他不作舊題目的樂府而作了許多敘述時事,描寫社會生活的詩。這正是樂府的本來面目。
古文家韓愈繼承杜甫,更使詩向散文化的路上走。宋詩受他的影響極大。他的門下作詩,有詞句冷澀的,有題材詭僻的;本書裡只選了賈島一首。
另一方面有些人描寫一般的社會生活;這原是樂府精神,卻也是杜甫開的風氣。
唐以前的詩,可以說大多數是五古,極少數是七古;但那些時候並沒有體制的分類。那些時候詩的分類,大概只從內容方面看,最顯著的一組類別是五言詩和樂府詩。五言詩雖也從樂府轉變而出,但從阮籍開始,已經高度的文人化,成為獨立的抒情寫景的體制。
樂府原是民歌,敘述民間故事,描寫各社會的生活,有時也說教,東漢以來文人仿作樂府的很多,大都沒用舊題舊調,也是五言的體制。漢末舊調漸亡,文人仿作,便只沿用舊題目;但到後來詩中的話也不盡合於舊題目。這些時候有了七言樂府,不過少極;漢魏六朝間著名的只有曹丕的《燕歌行》,鮑照的《行路難》十八首等。
樂府多樸素的鋪排,跟五言詩的渾含不露有別。五言詩經過漢魏六朝的演變,作風也分化。阮籍是一期,陶淵明、謝靈運是一期,「宮體」又是一期。
阮籍抒情,「志在刺譏而文多隱避」(顏延年、沈約等注《詠懷詩》語),最是渾含不露。陶謝抒情、寫景、說理,漸趨詳切,題材是田園山水。宮體起於梁簡文帝時,以豔情為主,漸講聲調對偶。
初唐王古還是宮體餘風,陳子昂、張九齡、李白主張復古,雖標榜「建安」(漢獻帝年號,建安體的代表是曹植),實是學阮籍。本書張九齡《感遇》二首便是例子。但盛唐五古,張九齡以外,連李白所作(《古風》除外)在內,可以說都是陶謝的流派。
中唐韋應物、柳宗元也如此。陶謝的詳切本受樂府的影響。樂府的影響到唐代最為顯著。
杜甫的五古便多從樂府變化。他第一個變了五古的調子,也是創了五古的新調子。新調子的特色是散文化。
但本書裡所選他的五古還不是調子,讀他的長篇才易見出。這種新調子後來漸漸代替了舊調子。本書裡似乎只有元結《賊退示官吏》一首是新調子;可是散文化太過,不是成功之作。
至於唐人七古,卻全然從樂府變出。這又有兩派。一派學鮑照,以慷慨為主;另一派學晉《白紵(舞名)歌辭》(四首,見《樂府詩集》)等,以綺豔為主。
李白便是著名學鮑照的;盛唐人似乎已經多是這一派。七言句長,本不像五言句的易加整煉,散文化更方便些。《行路難》裡已有散文句。
李白詩裡又多些,如,「我欲因之夢吳越」(《夢遊天姥吟留別》),又如上文舉過的「棄我去者」二語。七古體夾長短句原也是散文化的一個方向。初唐陳子昂《登幽州臺歌》全首道: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簡直沒有七言句,卻也可能算入七古裡。
到了杜甫,更有意的以文為詩,但多七言到底,少用長短句。後來人作七古,多半跟著他走。他不作舊題目的樂府而作了許多敘述時事,描寫社會生活的詩。
這正是樂府的本來面目。本書據《樂府詩集》將他的《哀江頭》、《哀王孫》等都放在七言樂府裡,便是這個理。從他以後,用樂府舊題作詩的就漸漸的稀少了。
另一方面,元稹、白居易創出一種七古新調,全篇都用平仄調協的律句,但押韻隨時轉換,平仄相間,各句安排也不像七律有一定的規矩。這叫七慶體。長慶是穆宗的年號,也是元白的集名。
本書白居易的《長恨歌》、《琵琶行》都是的。古體的聲調本來比較近乎語言之自然,長慶體全用律句,反失自然,只是一種變調。但卻便於歌唱。
《長恨歌》可以唱,見於記載,可不知道是否全唱。五七古裡律句多的本可歌唱,不過似乎只唱四句,跟唱五七絕一樣。古體詩雖不像近體詩的整煉,但組織的經濟也最著重。
這也是它跟散文的一個主要的分別。前舉韋應物《送楊氏女》便是一例。又如李白《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雲》裡道,「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一方面說謝眺(小謝),一方面是比喻。
且不說喻旨,只就文義看,「蓬萊」句又有兩層比喻,全句的意旨是後漢文章首推建安詩。「中間」句說建安以後「大雅久不作」(見李白《古風》第一首),小謝清發,才重振遺緒;「中間」、「又」三個字包括多少朝代,多少詩家,多少詩,多少議論!組織有時也變換些新方式,但得出於自然。
如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七古)用夢遊和夢醒作綱領,韓愈《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用唱歌跟和歌作綱領,將兩篇歌辭穿插在裡頭。
什麼是《琵琶行》全詩的主旨,更是詩人與琵琶女感情的共鳴
本詩的詩眼 主旨 是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通過寫琵琶女生活的不幸,結合詩人自己在宦途所受到的打擊,唱琵琶行出了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的心聲。社會的動盪,世態的炎涼,對不幸者命運的同情,對自身失意的感慨,這些本來積蓄在心中的沉痛感受,都一起傾於詩中。它在藝術上的成功還在於運用了...
《琵琶行》白居易為什麼詩人說自己和琵琶女同是天涯淪落人
追夢山河 詩人遭貶謫,離鄉背井鬱郁不得志,琵琶女年長色衰委屈嫁作商人婦,不復昔日風采。兩人都有飄零江湖之苦,都有某一方面的才華卻抑鬱不得志。落魄時相逢,詩人賞識琵琶女的才華,琵琶女為詩人演奏衷腸,二人有遇知音之感。因此詩人說兩者同是天涯淪落人。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是什麼意思? 同是天涯淪落...
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最經典的是哪幾句 什麼意思
轉軸撥絃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後六麼。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灘。水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漸歇。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銀瓶乍破水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