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駱賓王的《詠鵝》為什麼第一句話是三個字?在我印象中,駱賓王的《詠鵝》是一首很奇怪的唐詩。它的奇怪就在於第一句是:
鵝 鵝 鵝,為什麼不是:鵝鵝鵝鵝鵝呢?不是這樣才是標準的五言絕句嗎?
其實不然,《詠鵝》不是五言絕句,它是屬於五言古詩的範圍。而且五言絕句,講究的是有仄起、平起二格。句數也是固定的,只有四句,每句必須五字,總共二十字。
五言古詩,就沒有這麼多的限制了。
在文學作品中,詩詞的風格、形式是最多的。三言、五言、七言、各種詞牌等種類繁多。之所以有這些形式和韻律上的要求,主要是追求一種和諧。
詩歌詩歌,詩是用來歌的。朗朗上口,才會被傳唱。但是,形式是為內容服務的。
內容是為傳達作者思想服務的。一首好的詩,如果在思想上、藝術上有一定的高度,那麼很多形式上都可以突破。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現代詩歌,更加地自由自在了。
駱賓王七歲寫了這首詩,被譽為神童。一個孩童,用他天真無邪的眼睛,對一隻普普通通的鵝,頌出如此清新美好的畫面。白毛綠水,紅掌清波。
那是一種對世界萬物怎樣的感知?我們要學習這樣的一種觀察力和情懷,而不要太過在意其表現的形式。
這些趣意盎然的詩句,我倒覺得應該多一些,多給孩子們講一些,文化需要傳承,需要孩子們在歡樂中愛上他,生活中愛上他,而不是壓一副重擔給他們。記得杜甫在《戲為六絕句》中寫道: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所以,看問題,不能用我們今天的眼光去看待,時代在更替,眼光需丈量。孤篇壓倒全唐的《春江花月夜》寫的是工整,手法是獨特,修辭造句,用典轉折是挺好,但是能夠欣賞的人真的很少,不是說不好,我們應該要有雅俗共賞的心態。
已經具備韻律美了,那麼又何必一定要按格律要求來創作呢?我們知道,格律本源自**,由於**散佚,為了讓詩歌更具韻味,才總結出指導詩歌寫作的共同規律,不單初唐的駱賓王,唐代中後期的很多大詩人都創作了很多韻味十足的古體詩,李白、杜甫、王維、李賀等人皆有古體詩傳世佳作。
駱賓王是個天才,他寫《詠鵝》時才七歲,那時唐朝剛建立不久,仔細推算,宋之問的父親宋令文或許還沒出生吧,但就是這位七歲孩子卻用神筆勾勒出一幅妙趣橫生的動態畫卷,實在令人驚歎。
2樓:我亦無淚縱橫
一,漢之前寫文章是沒有標點符號的,漢之後出現「句讀」符號,這應該是最早的語句停頓符號了。標點符號出現在古詩詞時,標點佔用一個文字的位置,也就是說在特定語境裡,一個標點充當一個漢字(不是等同於漢字)。表現在吟唱時,讀「鵝,鵝,鵝,」於「曲項向天歌。
」二,駱賓王是與父親一起休閒漫步時做的這首詩,不排除有父親的引導啟發。為啥不用嚴格意義的「五言」,卻用了三個「鵝」字,這與水中有幾隻鵝沒有任何關係。用三個「鵝」的好處:
一是適合吟唱,避免囉嗦及過多重複。二是挈領全詩,強調主題。三是起到詩歌首句「興」「賦」作用。
假如此詩首句寫成「鵝鵝鵝鵝鵝,」,則乏淡無味,也吟唱不出味道,或許這首詩也不會流傳到今天了。
三,駱賓王做這首詩時,或許也沒有特意考慮五言詩的常規『』五字『』要求,就當作普通小詩隨口唱出。但是,人們吟唱此詩時,發現它完全具備了五言詩的旋律,句讀,韻腳等要求。於是就將《詠鵝》列入「五言詩」的範疇裡了。
四,《詠鵝》不是五言絕句,只屬於五言古詩,李白就寫過多首這類詩歌。而五言絕句是詩歌中要求較高的題材,也是絕句的一種,就是指五言四句而又合乎律詩規範的小詩。有仄起、平起二格。
句數固定。只有四句,每句五字,總共二十字。
3樓:琉璃淚人呀
有兩種說法,第一種是駱賓王在七歲時寫的《詠鵝》,屬於一種兒童的想法;第二種說法是《詠鵝》在當時是被駱賓王朗誦出來的,朗朗上口,停頓時間還算是屬於五言格律的。
1.寫詩的背景
駱賓王小時候非常的聰明有智慧,寫詩的時候住在義烏,那裡有個小池塘,叫做駱家塘。當時他家裡來了一位客人,聽說了他的聰明才智,而且駱家塘每到春天就會有柳絮飄揚,水面上會有非常多的鵝遊蕩在一起,景色是非常好看的。所以客人先是提出了很多問題問他,但是令人驚訝的是,駱賓王都能回答得上來,而且答案也讓人驚歎,於是客人就提出要出去看景色,讓駱賓王作詩,所以就有了《詠鵝》。
2.這首詩的妙處
這首詩是屬於五言格律的,然而嚴格意義上講,《詠鵝》的第一句卻只有三個字。古詩中,詩要講究的就是它的規矩,比如它的押韻,字數等等。七言律詩可以有幾句不是七個字的,然而五言格律卻必須要求它每句都是五個字的。
但是《詠鵝》卻不同,用「鵝鵝鵝」就表達出了對鵝的喜愛,這種使用手法叫做反覆詠唱,可以增強它的感情效果。
3.這首詩的內容
第一句表達對鵝的強烈喜愛,特別是作為兒童的作者來說,能夠做出「鵝鵝鵝」這句詩一點也不奇怪,第二句描寫鵝當時的神態,寫出了鵝曲著脖子對天叫的樣子,十分得生動。第一句寫出了作者見到的場景,第二句則是聽到的。兩者結合,非常的有層次感。
整體來講,《詠鵝》雖然沒有按照嚴格的五言格律來寫,但毫無疑問它是一首好詩,由此可見駱賓王當時是多麼的有才華。
4樓:大蝦米影視
全詩通過對「鵝」的細節描寫和動態描寫,給我們一種圖畫感,好像讀詩都能看到鵝在水中嬉戲玩耍時的情景。而駱賓王能在7歲就能寫出如此佳句,真不愧為初唐四傑之一。
5樓:崛起的男神
首好的詩,如果在思想上、藝術上有一定的高度,那麼很多形式上都可以突破。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現代詩歌,更加地自由自在了。
6樓:cherry範
《詠鵝》不是五言絕句,它是屬於五言古詩的範圍。五言古詩,沒有這麼多的限制了。
7樓:飄逸故事匯
歌起首句「鵝、鵝、鵝」,雖然字數與後面三句不齊整,卻自有一種天然的率真在裡面。小詩人模擬鵝的叫聲,先聲奪人,讀者未見其形,先聞其聲,彷彿能見到一隻白鵝在引吭高歌;而連用三個「鵝」,一聲比一聲高昂,這反覆詠歎,也起到了強調作用。
8樓:蠟筆小新的微
開門見山,直接點明主旨;朗朗上口,膾炙人口,方便記憶。
9樓:囡歌子
因為這樣讀起來朗朗上口。所以最後就這樣形成了。
10樓:邸衣
內容是為傳達作者思想服務的。一首好的詩,如果在思想上、藝術上有一定的高度,那麼很多形式上都可以突破。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現代詩歌,更加地自由自在了。
駱賓王七歲寫了這首詩,被譽為神童。一個孩童,用他天真無邪的眼睛,對一隻普普通通的鵝,頌出如此清新美好的畫面。白毛綠水,紅掌清波。
那是一種對世界萬物怎樣的感知
11樓:來自涉故臺生氣勃勃的雪梅
《詠鵝》是屬於五言古詩的範圍,五言古詩沒有那麼多的限制。
駱賓王詠鵝的第一句為什麼只有三個字?是不是格式錯了?
12樓:淺題
這首詩是駱賓王7歲的時候寫的一首詩。用我們今天的話來說,只能算是打油詩
13樓:
古詩《詠鵝》,第一句為啥只寫了三個字,要想回答這個問題,咱們得先了解這個事件發生的背景。詠鵝,這首詩是駱賓王7歲的時候寫的一首詩,或許在當時都不能稱之為詩。用我們今天的話來說,只能算是打油詩,但是為什麼就被流傳下來了呢?
一日,它家一位友人來到了府上拜訪,看見駱賓王聰明可愛,隨即就問了幾個問題,小駱賓王都對答如流,友人當時驚訝不已,於是就想在考考和難為一下小駱賓王,走到屋前,恰巧看見一池的白鵝,就問小駱賓王能不能對著這眼前的景和物作一首詩,駱賓王稍作停頓後,便依白鵝為主寫下了《詠鵝》這首詩。駱賓王小小年紀,卻將鵝的姿態完美地給表達出來,採用「浮」和「撥」兩次前後對照,把當時那種變化之美展現到極致。友人讚歎不已。
14樓:廣州大彬
這麼生動的三個字你竟然這麼理解的?
既是說「鵝」,也是指鵝的叫聲
15樓:匿名使用者
戳我的頭像,自己拿資源哦~
“鵝鵝鵝”下一句是什麼,鵝鵝鵝的下一句是什麼
金純玄令怡 鵝 唐 駱賓王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青波。這首詩是駱賓王七歲那年在家鄉浙江義烏駱家塘時即興寫下的兒歌,表現了兒童獨特的觀察力和情趣.先寫聽到鵝的叫聲 鵝,鵝,鵝 再寫看到鵝鳴叫時的形體 彎著脖子向天歡叫 接著注視它在水中嬉戲的姿態 潔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綠澄清.這首詩採用的...
什麼詩第一句字是牧字是騎,什麼詩第一句第一個字是牧第三個字是騎
此句出自袁枚的 所見 一詩。所見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所見 是是清代詩人袁枚所作的一首五言絕句。本詩描繪了一幅林中牧童一派天真快樂的畫面,表達了作者對田園風光的喜愛之情。作者簡介 袁枚 公元1716年一公元1797年 字子才,號簡齋,晚年自號倉山居士 隨園主人 隨園老人。錢...
歌詞第一句傻傻的等待是什麼歌,歌詞第一句傻傻的等待是什麼歌
井家的露寶 應該是 我還在原地傻傻傻傻的等待 出自 苦笑 歌曲原唱 汪蘇瀧 填 詞 汪蘇瀧 譜 曲 汪蘇瀧 編 曲 汪蘇瀧 歌詞 就分開 我把車窗偷偷偷偷搖下來 看不見你臉上點點點點悲哀 後照鏡裡反射我的無奈 你不明白 還等待 我還在原地傻傻傻傻的等待 所有情緒在我臉上發呆 突然間他影子出現太快 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