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為什麼被稱為至聖先師

時間 2021-11-04 21:21:41

1樓:貞觀之風

因為孔子首開儒傢俬人講學的學風,垂範後世。自從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儒生有意無意都會附會為孔子的門生,奉孔子的學說,自認為是儒學正宗,所以孔子被稱為至聖先師。

孔子集其大成,是我國教育史上第一個將畢生精力貢獻給教育事業的人,他對後世的教育活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孔子的思想學說和他的事蹟,**們各有記錄,後來彙編成一本書,名為《論語》,這是研究孔子教育思想最重要的材料。

所以後來歷代帝王對孔子都有追封他的職位,追封他為王。我們知道孔子雖然沒有當王,但他是素王,追封他為聖,歷代帝王不斷地為他追封。

2樓:匿名使用者

大成至聖先師」之名,不是對孔子的撥高,而是名副其實。

所謂「大成」,是指集「三皇、五帝、三王、五伯」之「大成」。孔子的學說,在《詩經》、《書經》、《禮經》、《樂經》、《易經》、《春秋經》這「六經」之中;孔子的部分言行在「四書」等著作之中。《漢書·藝文志》中把「六經」單列為「六藝略」,而在《諸子略》中說「儒家」是「宗師仲尼」,也就是說,「儒家」只是把孔子當作老師,而孔子學說不屬於「諸子」之中的「儒家」。

北宋邵雍說:「《易》始於三皇,《書》始於二帝,《詩》始於三王,《春秋》始於五霸。所謂皇帝王霸者,非獨謂三皇五帝、三王五霸而已,但用無為則皇也,用恩信則帝也,用公正則王也,用智力則霸也。

」(《皇極經世書·卷十三·觀物外篇上》)又說:「孔子贊《易》,自羲軒而下;序《書》自堯舜而下;刪《詩》自文武而下;修《春秋》自桓文而下。自羲軒而下,祖三皇也;自堯舜而下,宗五帝也;自文武而下,子三王也;自桓文而下,孫五伯也。

祖三皇,尚賢也;宗五帝,亦尚賢也;三皇商賢以道,五帝尚賢以德。子三王,尚親也;孫五伯,亦尚親也;三王尚親以功,五伯尚親以力。」(同上,卷十一·觀物篇五十六))柳詒徵說:

「孔子者,中國文化之中心也。無孔子則無中國文化。自孔子以前數千年之文化,賴孔子而傳,自孔子以後數千年之文化,賴孔子而開。

」(《中國文化史》,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23年版,第231頁)熊十力先生說:「孟子謂孔子集大成,蓋深知學術源流者。即就《左傳》而徵,春秋時卿大夫士,無不深於儒學者,惟古籍散亡,罕克考耳。

」(《讀經示要》第52頁)。

所謂「至聖先師」,是因為孔子「信而好古,述而不作」。孔子之前的歷代聖人之言行,由孔子述之,而且以「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來踐行。《中庸》中說:

「仲尼祖述堯舜,憲章文武,上律天時,下襲水土,闢如天地之無不持載,無不覆幬,闢如四時之錯行,如日月之代明。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為大也。」《論語》中說:

「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門者或寡矣!

」「仲尼不可毀也。他人之賢者,丘陵也,猶可逾也;仲尼,日月也,無得而逾焉。人雖欲自絕,其何傷於日月乎?

多見其不知量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猶天之不可階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謂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綏之斯來,動之斯和。

其生也榮,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所以,孔子之前的聖人言行由孔子集其大成,孔子之後的聖人,無超越孔子之上的。

「四書」、「六經」,過去是中華民族的文化主體,現在與未來的中華民族也將以它為文化主體。為什麼孔子學說可以超越時代和地域的侷限?因為一個人的思想、一個時代的思想,必然受到各種各樣的侷限和制約,但是,孔子把以前幾千年的聖賢言論精選再精選,就這樣,從幾千年中彙集出十幾萬字的「經」,其中還有多少侷限性呢?

還有多少不穩定性呢? 「大成至聖先師」之名,不是要「神化」孔子,而是要學習孔子學說,弘揚中國文化。 **教膜拜耶和華、耶穌,信徒可以「得救」、「上天堂」,但是,卻永遠不能成為「上帝」、「耶穌」,東方的佛教、道教,人人可以見性成佛,人人可以修行得道,儒學教化更是「人人可以成堯舜」、「途之人可以成大禹」,我們也可以說人人可以成君子、聖賢。

這是東西方行教的極大不同。孔子說:「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

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聖人之言。」所以,我們尊敬孔子,是為了學習聖賢君子之道,提高我們個人的道德修養,使天下能「國泰民安」。把孔子當作神靈,而向孔子膜拜求名利福祿,不符合儒學原則;把孔子當作神靈供奉著,卻不卻學習,更不符合儒學原則。

3樓:流血的王冠

孔子被稱為聖人的原因:

一、是由於他的思想主張順應了統治者鞏固統治的需要,他提出的「仁」、「德」和「禮」,有利於穩定封建統治秩序,這樣的思想自然能受到統治者的重視;

二、是後代儒家學者在發揚儒學中提出了適應君主**制度發展的需要的主張,不斷提高了儒學的地位;

三是歷史政治秩序穩定,統治鞏固後,孔子受到重視,社會動亂時,孔子首當其衝受到批判。

補充:西漢起,歷代不斷給孔子加封追諡,漢平帝追封孔子為公爵,稱「褒成宣尼公」。

唐玄宗李隆基加給孔子諡號「文宣」,始稱「文宣王」。

元武宗年間加封為「大成至聖文宣王」,後又稱「至聖先師」、「大成至聖先師」等等。同時孟子被尊為亞聖,顏回被尊為復聖,子思被尊為述聖。

4樓:

孔子小傳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生於魯國。他的祖先是宋國貴族,後來逐漸衰落而遷到魯國。孔子幼年喪父,家境貧寒,年少時作過許多卑賤的工作:

「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孔子語)。據孔子自述,他十五歲時就以學為志,學習的內容自然非常廣泛,但首先不能離開先代的禮樂典章制度。到三十歲時,所學已頗有成就。

據《史記》載,齊景公當時來到魯國,曾特別向孔子請教政事。五十歲左右,孔子逐漸受到當政者的重視,擔任要職,由中都宰為司空,由司空為大司寇,直到以大司寇行攝相事。其間,為人稱道的政績有,墮魯權臣季孫、孟孫、叔孫三家城邑,誅魯國亂政大夫少正卯。

後來,因不滿於魯君接受齊人饋贈的女樂而憤然出走,開始了長達十幾年的飄泊生涯。孔子周遊列國,始終希望找到一個能夠實現其政治理想的地方,非但未受到各諸侯國當權者的歡迎,且時常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威脅,畏於匡、困於陳蔡,形容狼狽。年近七十,在失望中返回魯國,沒過幾年,就帶著遺憾死去了。

從現在流傳下來的一些畫像上看來,孔子始終是一幅溫文爾雅、一團和氣的樣子,這裡自然有許多理想化的儒家至聖先師的成分,至於真實情況如何,我們就不得而知了。不過,孔子應該有其威武的一面。他的學生顏回稱其「威而不猛」,且孔子身材魁偉,當時被稱為「長人」。

關於孔子的形象,我們所能得到的資訊大致如此。從《論語》和《史記》的記載中,我們還可以知道孔子是一個情感非常豐富的人,有這樣一些故事,足以展示一個活生生的「聖人」:

孔子之喜:孔子在魯國以大司寇行攝相事,面露喜色,門人責問:「君子禍至不喜,福至不憂」,孔子稱是,對自己的態度如此解釋:「我喜而笑,使下人也覺得尊貴,這樣不好嗎?」

孔子之笑:孔子周遊列國,形色匆匆,流落至鄭,鄭人謂子貢孔子的神色「若喪家之狗」,子貢如實告之,孔子朗然而笑:「說我象喪家之狗,是這樣,是這樣!」

孔子之哭:孔子強調「哀而不傷」。顏回死,孔子哀哭而至於慟,門人開導,孔子曰:「不為這樣的人哀傷而慟哭,又能為誰哀傷而慟哭呢?」

後人有這樣一種說法,聖人「情順萬物而無情」,也許這些故事是這句話的很好的註腳。起碼,我們在這裡能夠比較清楚地看到聖人面對我們普通所經常面臨的情感波動時是怎樣一種態度,聖人說「敬鬼神而遠之」、「未知生焉知死」時是怎樣一種想法。

孔子對於當時「禮壞樂崩」的時代有深切的感受,他自認為「斯文(即先朝的禮樂典章制度)在我」,所以始終在為恢復其理想中的社會秩序而奮鬥,這就是孔子所行之「道」。孔子以自己為「述而不作」--只是在紹述先代的禮樂典章制度,其實並非如此,在紹述的同時,他為舊的禮樂制度找到了內在的情感依據,即「仁」。「仁」首先指示一種情感,即「愛人」,首先從父子、兄弟間的親情出發:

「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歟?」,由此推己及人,即所謂「忠恕之道」,以此達到人與人之間的普遍和諧。孔子對於仁,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認為實現了仁,也就實現了完滿的自我人生。

孔子關於仁的學說,對後世儒學發生了關鍵性的影響,甚至可以說,正是在此意義上,儒學尊之為鼻祖。同時,孔子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私人教師,據《史記》載,孔子**三千,比較有成就的有七十二人。孔子提倡「有教無類」,他招收的學生從事各種職業的都有,教育的內容首先是怎樣作一個正當的「人」,教授的方式多是啟發式的,鼓勵學生談論自己的觀點。

上述情況,也許多少能為孔子被尊奉為「至聖先師」提供一些理由吧。

孔子**根據孔子的言行編成《論語》一書,是我們今天認識孔子最直接、最可靠的資料。另外,《史記》中有《孔子世家》,可供參考。

5樓:無夜軒

至聖,意思是聖人中的聖人,在他在世的時候,就已經有「天縱之聖」、「天之木鐸」、「千古聖人」等稱呼,而從漢武帝獨尊儒術開始,儒家學說成為封建統治學說,因而儒家創始人孔子就被之後所有的儒生尊為先師。而至聖先師的稱號,是到2023年,明世宗追封的。

6樓:單影無人依偎

一些文學家對於他的吹捧,他的三千**為他的成名鋪平了道路!

7樓:若木影水

等到孔子出名之後,很多人(具體是指很多皇帝),喜歡給他封上各種名號,以代表自己對他的尊敬,同時說明自己也是個聖君(如果我不是聖君,我怎麼會封你),久而久之,孔子的稱號也就越來越厲害了,後代的皇帝看到前代的皇帝對孔子的封號幾乎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了,還要想盡辦法加,就早就了這些幾近神一般的稱號

8樓:在上窯山開巡演的龐德

孔子把實踐經驗總結成了文字 並把這些文字成功的傳播了出去 和孫武差不多

要說實際的 他治理國家真不怎麼樣

9樓:張位峰是好孩子

因為他是儒家思想得創始人啊@!

10樓:

因為孔子的學派是符合漢朝統治者控制人民思想的手段,漢朝採取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創辦太學,不斷神化孔子,所以被稱為至聖先師。

聖人孔子為什麼被稱為「素王」,孔子為什麼被稱為聖人?

素王 孔子的別稱。後來儒家稱譽孔子為 素王 這是真正的王。所謂 素王 是沒有土地 沒有人民,只要人類歷史文化存在,他的王位的權勢就永遠存在。稱孔子為 素王 等於佛教中稱釋迦牟尼為 空王 是同樣的道理。不需要人民,不需要權力,而他的聲望 權威和宇宙並存。如果滿意請採納 王是儒教中人專門用來稱呼孔子的一...

孔子為什麼被稱為聖人,孔子為什麼被尊稱為聖人?

因為孔子的思想順應了歷史的潮流孔子提出的德,仁,禮,還有董仲舒提出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等 使孔子成為聖人 孔子為什麼被尊稱為聖人?因為中國人信奉儒學,而儒學的創始人就是孔子。所以被尊稱為聖人。孔子為什麼被稱為聖人?以前的聖人就是有智慧的人。說的話都是有份量有道理的,所以稱為聖人 所以都說。讀聖賢書...

孟子是繼孔子之後的儒家大師,被稱為什麼

恏乄亖 孟子是繼孔子之後的儒家大師,被稱為 亞聖 孟子 約前372年 前289年 姬姓,孟氏,名軻,字不詳 子輿 子居等字表皆出自偽書,或後人杜撰 戰國時期鄒國 今山東鄒城市 人。偉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孔子並稱 孔孟 拓展資料 孟子根據戰國時期的經驗,總結各國治亂興亡的規律,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