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若驚風雨,詩成泣鬼神這首詩的作者是

時間 2021-10-25 04:37:36

1樓:龍之騰必潛乃翔

正確詩句為「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出自《寄李十二白二十韻》,作者杜甫。

一、原文

寄李十二白二十韻

唐代:杜甫

昔年有狂客,號爾謫仙人。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聲名從此大,汩沒一朝伸。

文采承殊渥,流傳必絕倫。

龍舟移棹晚,獸錦奪袍新。

白日來深殿,青雲滿後塵。

乞歸優詔許,遇我宿心親。

未負幽棲志,兼全寵辱身。

劇談憐野逸,嗜酒見天真。

醉舞梁園夜,行歌泗水春。

才高心不展,道屈善無鄰。

處士禰衡俊,諸生原憲貧。

稻粱求未足,薏苡謗何頻。

五嶺炎蒸地,三危放逐臣。

幾年遭鵩鳥,獨泣向麒麟。

蘇武先還漢,黃公豈事秦。

楚筵辭醴日,梁獄上書辰。

已用當時法,誰將此義陳。

老吟秋月下,病起暮江濱。

莫怪恩波隔,乘槎與問津。

二、譯文

當年有位灑脫狂放之人名叫李白,人稱謫仙。

看到他落筆,風雨為之感嘆;看到他的詩,鬼神都為之感動哭泣。

從此李白之名震動京師,以前的困頓失意自此一併掃除,並被玄宗召入朝廷任翰林;

他那驚天地、泣鬼神的詩篇必將萬古流傳。

他陪玄宗泛舟,一直到很晚,最後被皇帝賞賜錦袍。

玄宗經常召見李白,李白頗受寵信。

後來他因受奸人誣陷而被賜金放還,途中與我相遇。

李白既沒有隱藏自己的遠大志向,又能在受寵和被放逐的不同境遇中自保。

我與他相遇後,李白非常理解我的灑脫不羈,我也十分欣賞他的坦蕩胸懷。

我們夜裡在梁園飲酒起舞,春季則在泗水縱情吟唱。

雖然才華超群卻無用武之地,雖然道德崇高卻無人理解。

雖然才智堪比東漢禰衡,但命運卻如窮困失意的原憲。

李白投靠永王肯定是生活所迫,有人傳說他收了永王的重金,這實屬造謠。

但是他卻因此被流放,長期漂泊。

幾年之間屢遭禍患,心中必然悲傷。

蘇武最終返回漢廷,夏黃公難道會為暴秦做事嗎?

遭受君主冷遇,李白也曾上書為自己辯護。

如果當時事理難明,就讓李白服罪,那麼,現在誰又能將此事上報朝廷呢?

晚年時,李白猶自吟詩不輟,希望他早日**,多作好詩。

不要埋怨皇帝寡恩,而要上書朝廷,瞭解事情的真相。

三、註釋

⑴狂客:指賀知章。賀知章是唐越州永興人,晚年自號四明狂客。謫仙:被貶謫的神仙。賀知章第一次讀李白詩時,如是讚道。

⑵「詩成」句:據《本事詩》記載,賀知章見了李白的《烏棲曲》,「歎賞苦吟曰:『此詩可以泣麼神矣。』」說明李白才華超絕,滿朝為之傾倒。

⑶汩(gǔ)沒:埋沒。

⑷承殊渥(wò):受到特別的恩惠。這裡指唐玄宗召李白為供奉翰林。

⑸「龍舟」句:指唐玄宗泛白蓮池,在飲宴高興的時候召李白作序。「獸錦」句:

《唐詩紀事》載:「武后游龍門,命群官賦詩,先成者賜以錦袍。左史東方虯詩成,拜賜。

坐未安,之問詩後成,文理兼美,左右莫不稱善,乃就奪錦袍衣之。」這裡是說李白在皇家賽詩會上奪魁。

⑹「禰(mí)衡」句:才能像禰衡一樣好。禰衡:

東漢時人,少有才辯。孔融稱讚他「淑質貞亮,英才卓躒」。「原憲」句:

家境像原憲一樣貧困。原憲:春秋時人,孔子**,家裡十分貧窮。

⑺「薏苡」句:馬援徵交趾載薏苡種還,人謗之,以為明珠大貝。這裡指當時一些人誣陷李白參與永王李璘謀反。

⑻三危:山名,在今甘肅敦煌縣南,乃帝舜竄三苗之處。

⑼「幾年」句:耽心李白處境危險。鵩(fú)鳥:古代認為是不祥之鳥。「獨泣」句:嘆道窮。

⑽楚筵(yán)辭醴(lǐ):漢代穆生仕楚元王劉交為中大夫。穆生不喜歡飲酒,元王置酒,常為穆生設醴。

元王死,子戊嗣位,初常設醴以待。後忘設醴。穆生說:

「醴酒不設,王之意怠。」遂稱病謝去。這裡是指李白在永王璘邀請他參加幕府時辭官不受賞之事。

李白在《經亂離後天恩流夜郎憶舊遊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詩中說:「半夜水軍來,尋陽滿旌旃。空名適自誤,迫脅上樓船。

徒賜五百金,棄之若浮煙。辭官不受賞,翻謫夜郎天。」「樑獄」句:

漢代鄒陽事樑孝王,被讒毀下獄。鄒陽在獄中上書樑孝王,力辯自己遭受冤屈。後獲釋,併成為樑孝王的上客。

這裡是指李白因永王璘事坐系潯陽後力辯己冤。

⑾「老吟」二句:老病秋江,說明李白已遇赦還潯陽。

⑿槎(chá):木筏。

四、創作背景

杜甫和李白友情甚篤,他聞聽李白被朝廷放逐的訊息後,十分嘆惋,便創作了一些思念、稱頌李白的詩篇,《寄李十二白二十韻》便為其中一首。寶應元年(762年)七月,杜甫自成都送嚴武入朝,至綿州(今四川綿陽市),正值劍南兵馬使徐知道作亂。於是轉赴梓州(今四川三臺縣)。

此時才獲悉李白正在當塗養病,於是寫了這首詩寄給他。

五、賞析

此詩旨在為李白晚年不幸的遭遇辯護申冤,併為他不平凡的一生寫照。 王嗣奭說:「此詩分明為李白作傳,其生平履歷備矣。

」盧世傕認為這是「天壤間維持公道,保護元氣文字」(《杜詩詳註》)。詩歌本身也是一篇「驚風雨」,「泣鬼神」的傳世傑作。李白同輩排行第十二,所以稱「李十二白」。

此詩分三大段,一個結尾。第一段從「昔年有狂客」到「青雲滿後塵」,追述李白於公元730年(開元十八年)和742年(天寶元年)兩入長安的經歷,對李白的前半生作了高度的概括,同時,對李白詩歌的藝術成就進行了熱情的讚頌。前六句記敘李白初遊長安事。

唐人孟棨《本事詩·高逸》記載:李白初至長安,賀知章「聞其名,首訪之。既奇其姿,復請其為文。

白出《蜀道難》以示之。讀未竟,稱歎者數四,號為謫仙。」書中還記載,賀知章讀李白的《烏棲曲》後說:

「此詩可以泣鬼神矣!」賀知章號「四明狂客」。詩人根據這些史實,讚揚李白妙筆生花,連風雨也為之感到驚歎,連鬼神也為之感動哭泣。

李白經賀知章的宣揚,於是名震京師。汨沒:埋沒。

三十年來默默無聞,此後就名滿天下了。此詩一開頭就顯得筆鋒突兀,氣勢不凡。非「狂客之譽」,無以彰「謫仙」之名。

而「謫仙」這一美譽出自久負盛名的大詩人賀知章之口,更增加了它的份量。李白初出茅廬,一鳴驚人,恰如演員登臺亮相,光彩照人,贏得滿堂喝彩。「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這兩句歷來被人們看成是描寫李白的佳句。

詩人以高度誇張的手法,盛讚了李白詩歌強大的藝術魅力。落筆能驚動狂風暴雨,說明李白的詩歌氣勢磅礴;詩成能使鬼神哭泣,說明李白的詩歌感人肺腑。詩人用精妙的語言讚美了李白的曠世才華,而「詩仙」李白也確實有資格接受這一讚譽。

從這裡可以看出杜甫對李白的推崇和欽敬。

後六句敘寫李白二遊長安事。「文彩」二句是說李白因擅長詩賦被玄宗召入京,供奉翰林;他那些無與倫比的詩篇必將流傳千古。以下四句記敘的是李白供奉翰林期間的事。

「龍舟」句見唐人範傳正《李公新墓碑》:玄宗「泛白蓮池,公不在宴,皇歡既洽,召公作序。時公已被酒於翰苑中,仍命高將軍扶以登舟。

」「獸錦」句見李白《溫泉侍從歸逢故人》:「激賞搖天筆,承恩賜御衣。」蔡夢弼《杜詩注》引《李白外傳》雲:

「白作樂章賜錦袍。」李白常被召入宮中為皇帝草擬文告和樂章,因為身受寵待,一些文士慕名追隨左右。這時李白意得志滿,盛極一時,詩人亦不惜濃墨重彩,加以渲染。

詩人通過對李白兩入長安的描寫,用極為洗煉的筆觸就勾勒出一個風流倜儻、飄逸豪放的詩人形象。

第二段從「乞歸優詔許」到「諸生原憲貧」,追敘李白於公元744年(天寶三年)春被賜金放還後,南北漫遊、潦倒落魄的情景,並回憶自己在與李白相識交往中建立起來的親如兄弟的深厚感情。「乞歸」句,這既是對李白的迴護,也是對玄宗的隱諱。李白離京,實際上是遭到張垍、高力士等人的誹謗而被玄宗放逐的。

李白離開長安後於這年夏天來到樑宋(今河南開封、商丘一帶),與杜甫一見如故,情同手足。「未負幽棲志,兼全寵辱身」是說李白既沒有辜負隱幽之志,又能在受寵被重用和遭讒被逐的不同境遇中善自保全自己。這仍是那種迴護心情的繼續。

「劇談憐野逸,嗜酒見天真」指兩人相遇後,李白很能理解自己的「野逸」,即放達不羈,自己也很欣賞李白的「天真」即胸懷坦蕩。「醉舞」句指李白的樑宋之遊;「行歌」句指李白回到寓家之處山東兗州。這兩句在時間上和空間上都是一次跳躍,李白從此開始南北漫遊。

接著四句,筆鋒一轉,專寫李白懷才不遇。雖才華橫溢,但巨集圖未展;仕途受挫,雖道德高尚卻無人理解。雖如東漢文士禰衡一樣才智卓群,但卻難逃像孔子**原憲那樣窮愁潦倒的命運。

這一段,詩人巧妙地運用了多層對比的手法。首先,李白奉詔入京與賜金放還,通過「寵」與「辱」的對比,說明「乞歸」出於被迫,暗諷「優詔許」的虛偽性。其次,才高而命蹇,空有禰衡之俊卻難免原憲之貧,詩人通過這一對比控訴了人間的不平。

第三,「醉舞」、「行歌」,似乎是一派歡樂氣氛,但緊接著寫李白的遭遇坎坷、窮愁潦倒,這又形成鮮明對比,原來那不過是苦中作樂。

第三段從「稻粱求未足」到「誰將此義陳」,著重記述李白長流夜郎前後的經歷,篇幅寄慨最深,為全篇重點。安史之亂起,李白求仕不得,報國無門,於公元756年(至德元年)秋隱居廬山。正值永王李璘奉玄宗詔節度江陵,率軍東下,路過尋陽。

李白心懷「掃胡塵」、「救河南」的願望入了永王幕,卻不自覺地捲入了肅宗和永王爭權奪位的矛盾漩渦之中。次年一月,永王敗死。李白入獄,繼而長流夜郎(今貴州正安縣)。

「稻粱」二句,是說李白受聘不過是為生活所迫,有人說他得了永王的重賂,純屬誹謗。詩人極力將李白入永王幕的政治色彩沖淡,力圖在為李白開脫。李白於公元757年(至德二年)冬開始流放,還沒到夜郎,於公元759年(乾元二年)夏曆三月在渝州遇赦,還憩江夏。

因取道岳陽,南赴蒼梧避禍。蒼梧指湖南零陵、九疑山一帶,其地與五嶺接壤。「五嶺」二句,因格律關係,將時序倒置。

前一句指避禍蒼梧,後一句指長流夜郎。「三危」,山名,在今甘肅敦煌縣南,乃帝舜竄三苗之處。

「幾年遭鵩鳥」。西漢賈誼謫居長沙,屋中飛來鵩鳥(即鵩鳥),自認為交了惡運,憂鬱而死。李白當時作《放後遇恩不沾》:

「獨棄長沙國,三年未許回。何時入宣室,更問賈生才?」自比賈生,詩人因此亦以賈生比之。

李白臥病當塗以手稿付李陽冰時,作《古風·大雅久不作》壓卷,詩中說:「我志在刪述,垂輝映千春。希聖如有立,絕筆於獲麟。

」自比孔子,自傷道窮。「獨泣向麒麟」,用的就是這句詩意。

以上六句敘寫李白晚年悲慘的遭遇和悽楚的心境。以下六句則是發議論,抒感慨,極力為李白鳴不平。借蘇武終於歸漢和夏黃公不事暴秦的故事,說明李白不會真心附逆。

借穆生辭別楚王劉戊的故事,說明李白能夠自重,永王也並未任用他。樑「獄」句,是說李白曾象鄒陽那樣上書為自己辯護。「已用」二句,是說如果當時因事理難明,李白服了流刑,那麼,如今又有誰能夠將這些道理去向朝廷陳述呢?

一個反問句,把無人仗義執言的感慨表達得深沉幽怒。

而這一段,因為涉及極為敏感的政治問題和微妙的皇室矛盾,須委婉含蓄,故在十二句中有七句用典。本來,詩不貴用事,以防晦澀板滯。但「若能自出己意,借事以相發明,**錯出,則用事雖多,亦何所妨!

」(《詩人玉屑》)「薏苡」句,是借題發揮。「幾年」二句,是以事比人。「蘇武」二句,是以人喻事(「元還漢」是正寫,「不事秦」是反說)。

「楚筵」句,以彼事喻此事;「樑獄」句,借前人譬今人。這一連串的用典,準確貼切。所以後人評曰:

「詩家使事難,若子美,所謂不為事使者也。」(《察寬夫詩話》)最後四句是結束語。詩人稱讚李白在垂老之年,仍吟詠不輟,祝願他早日「病起」,為人間多作好詩。

勸李白不要抱怨沒有得到皇帝的恩澤,表示自己要設法向朝廷探明究竟。這是在無可奈何中的安慰之詞,讓老朋友在困境中感到一點人間的溫暖。

此詩對仗工穩,辭藻富麗,用典精當。在杜甫的一百二十多首五言排律中,此詩無論在思想性和藝術性方面,均不失為上乘之作。

六、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

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出自哪裡?

唐代詩人杜甫所做的五言古詩 寄李太白二十韻 滿意。出自唐代杜甫的五言古詩 寄李太白二十韻 開頭四句是這樣的 昔年有狂客,號爾謫仙人。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出自杜甫哪首詩?譯文是什麼?出自唐代杜甫 寄李十二白二十韻 譯文 看到他落筆,風雨為之感嘆 看到他的詩,鬼神都為之感動哭泣。昔年有狂客,號爾謫仙...

風雨不動安如山的全詩

茹淑珍哈丙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杜甫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脣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俄頃風定雲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裡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喪...

倚樓聽風雨 淡看江湖路 這首詩的全詩是什麼

全詩出自 風雲雄霸天下 第二夢為聶風寫的四句詩 思念是種痛,倚樓聽風雨,淡看江湖路。但見淚痕溼,不知心恨誰 雪無蹤,情亦無蹤,雪無形,情亦無形。冬來,雪傾城,愛來,情傾城,冬過,雪化水,愛過,情化淚 倚樓聽風雨,淡看江湖路意思是依靠在小樓的窗前,靜靜地聽著風雨聲,看淡江湖的恩怨情仇。表現出人到了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