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湖陰先生壁二首》鑑賞,書湖陰先生壁的意思

時間 2021-10-25 02:23:53

1樓:勵曼珍

王安石茅簷長掃靜無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護田將綠繞,

兩山排闥②送青來。

註釋 ①:湖陰先生:名楊德逢,為王安石寓金陵紫金山下時的鄰居。

②:排闥:推開門。

簡析 王安石晚年退居江寧,心緒趨於平靜,吟詩學佛,創作了許多寫景抒情的絕句,為人稱譽。黃庭堅評曰:「荊公暮年作小詩,雅麗精絕,脫去流俗。

」(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三十五)。曾季狸《艇齋詩話》亦云:「荊公絕句妙天下」,「絕句之妙,唐則杜牧之,本朝則荊公,此二人而已」。

《書湖陰先生壁》共二首,這首非常有特色,大多數文學史都提到它。 湖陰先生是楊德逢的別號,王安石的鄰居。這首小詩寫出湖陰先生住處的特點,寫出一個清幽雅潔的意境,用筆精妙。

茅草房簷下,因為主人經常清掃而沒有苔蘚,顯得乾淨,整個小院則很寧靜。請留意,詩人說的是「靜無苔」,而不是「淨無苔」,這裡,「靜」與「淨」側重修飾的物件不同,前者一比後者包含的意思更加豐富。因為「淨」是修飾茅簷下的石頭的,只表明一層乾淨清潔的意思,而「靜」則是修飾了整個環境,寫出一種氣氛。

況且,既說了「長掃」,有補言「無苔」,潔淨這個意思已經表達清楚,再加一「淨」字就沒有必要了。第二句寫花木長得很好,整治成畦,全是主任自己親手栽種的。這兩句從小處落筆,寫湖陰先生的住處景物,在描寫茅簷無苔,花木成畦這些外在景物的同時,也摹寫出主人的內在性情。

這是一位心境安閒、雅好整潔的人物。 後面兩句從大處落筆,寫湖陰先生的居處環境:「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一帶流水護衛著田地,環 繞著綠色的農作物;兩座山峰面對著房屋,彷彿要推開門,給主人送上滿山的青翠。詩人運用了對偶、擬人、借代的修 辭手法,把山水描寫得有情且有趣。山水本是無情之物,可詩人說水「護田」,山「送青」,水對田有一種護措之情,山對人有一種友愛之情,這就使本來沒有生命的山水具有了人的情思,顯得柔婉可愛,生動活潑。

本來水是環繞著綠色的農作物,但詩人沒說具體的植物,而是用植物的色彩來代替,說「將綠繞」,環繞著綠意;青色,也是虛的,是沒法送的,詩人卻說山要「送青來」,這就化實為虛,詩意盎然。事實是湖陰先生的房屋與山距離很近,主人開了門,就會看見青蒼的山峰。可如果寫成開門見青山,那就全無詩味了,詩人換了個說法,從對面落筆,讓山做了主語,化靜為動,頓成佳句,這真是巧思妙想,令人拍案叫絕。

後兩句寫得這麼好,並非完全出自詩人的獨創,而是有所借鑑。據南宋吳曾《能改齋漫錄》卷八載,五代沈彬有詩句雲:「地隈一水巡城轉,天約群山附郭來」,王安石的詩句是摹仿沈詩而成。

兩相比較,沈詩大為遜色,乾枯乏味,與王句根本不可同日而語。王安石巧於點化,出於藍而遠勝於藍,因而對他的這兩句詩,人們非常熟悉,津津樂道,至於沈詩則鮮有人知。

2樓:江上柳如煙不哭

茆簷長掃靜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註釋](1)書:書寫、記載。(2)成蹊:花木一行行地分畦栽種。(3)排闥[音「踏」]:推門而入。

[譯文]茅草屋簷下經常打掃,一塵不染,更沒有青苔屋前一畦一畦的花木,都是自己親手栽種的,一條曲折的小溪緊緊地圍繞著綠油油的田地,兩座青山推門而入,送來了青翠欲滴的山色。

共 1 條

宋神宗熙寧年間,王安石因主持變法,先後兩次被罷相,晚年退居江寧(今南京),自奉儉約,縱情山水,常訪僧問禪,勤於讀書著述。因而這一時期的作品在藝術上精益求精,構思精巧,字句別緻,意境清遠自然,為世人所推崇。《書湖陰先生壁》即其中之一。

湖陰先生即楊驥,字德逢,是一位躬耕田園的隱士,是王安石晚年居江寧時的一位鄰居和好友。王安石在《元豐行示德逢》詩裡有這樣的詩句:「湖陰先生坐草室,看踏溝車望秋實。

……先生在野固不窮,擊壤至老歌元豐。」足見其交情甚篤。王安石題在湖陰先生壁上的詩共有兩首,這是其中一首。

詩的前兩句「茅簷長掃靜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寫詩中主人庭院之靜,此處只一「靜」字,表達了「潔淨」,又牽引出「清靜」,因得主人長掃,而無青苔雜蕪,造訪客人因見其「淨」而生「靜」意,「靜無苔」三字準確地表達了詩人從視覺感官到心靈感受所得到的一種愉悅和陶醉,若將「靜」改為「淨」,便頓覺索然無味。此時,詩人將目光移向園中蔥鬱繁盛的花木,因花木已「成畦」,錯落有致,故雅景自成,暢人心扉。

花木「自栽」,可見主人勤勉、興致高雅。這裡描繪的是一個靜謐而富有生機的小小院落,凸現的是一個遠離官場、富有生活情趣的人。

當詩人又將目光投向庭院外的綠水青山時,更濃的詩情被啟用了:「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一溪款款,攜碧水護繞;兩山如奔,將漫峰青翠送進堂來,山水的情韻像詩人一樣高雅,像老友一樣熱烈。

至此,詩人完全領略了山水的美此,並藉此表達了對友情的讚美。其中「護田」、「排闥」均出自《漢書》。《漢書·西域傳序》有云:

「自敦煌西至鹽澤,往往起亭,而輪臺、渠犁皆有田卒數萬人,置使者校尉領護」。《漢書·樊噲傳》雲:「高帝嘗病,惡見人,臥禁中,詔戶者無得入群臣,群臣絳、灌等莫敢入。

十餘日,噲乃排闥直入,大臣隨之。」這兩句詩擬人和描寫渾然天成,句首分著「一」、「兩」,又續「水護田」、「山排闥」,從從容容又氣勢非凡。「護田」者人而用以寫水;「排闥」者亦人而用以寫山,「將綠繞」見水之柔情;「送青來」又見山之殷勤,著以「排闥」二字,更見其情之急不可耐。

詩人亦以此二句為得意。「黃庭堅雲:『嘗見荊公於金陵,因問丞相近有何詩?

荊公指壁上所題兩句『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此近作也。』」(《苕溪漁隱叢話》前卷三十三)王安石認為(使事用典)「若能自出其意,借事以相發明,情態畢出,則用事雖多,亦何所妨」(《蔡寬夫詩話》)。即使不知其出處,仍不妨礙我們對詩意的理解,即所謂:

「用事使人不覺,若胸臆語也」(《顏氏家訓》),此乃古人用典的理想標準。

反觀此詩,詩人通過對鄰居生活的讚賞,對純真情誼的謳歌折射自身的追求,表達自己的閒適、愜意,不也是在「用事」嗎?

3樓:博達國學

這兩首詩是題寫在湖陰先生家屋壁上的,其中第一首很著名。這一首詩用典十分精妙,讀者不知典故內容,並不妨礙對詩歌大意的理解;而詩歌的深意妙趣,則需要明白典故的出處才能更深刻地體會。

第一首前兩句寫楊家庭院之景,上句寫庭院的潔淨,下句寫庭院的秀美。後兩句寫楊家周圍的自然環境。本詩描寫湖陰先生庭院和環境之美,也讚揚了湖陰先生愛勤勞、愛潔淨、愛花木和熱愛自然山水的良好品性和高尚的情趣。

本詩的特點是熔寫景寫人於一爐。全詩寫景,前兩句是庭院之景,乾淨無苔是由於主人的「長掃」,「花木成畦」是由於主人的「自栽」,寫景又寫人。

後面句寫自然環境之美,水「將綠繞」,山「送青來」,自然山水如此有情,也表現了主人愛好山水的情趣。描寫景物亦以表現人,寫景見人,人於景中,表現了客觀景物的美,又寫出了人的美,頗有一箭雙鵰的感覺。

其次運用映襯和擬人手法。如果說庭院的美是人工創造的美,那麼環境的美是天然施設的美。兩者互相映襯,組成了一幅內與外、人造與天然美結合的完美的境界。

特別是後面一聯,把山水擬人化,青山為主人送來秀麗的風光,居然闖門而入,把主人對自然景物的愛和自然景物對主人的愛融和一起,生動地表現了主人愛美的情趣,因而成了傳誦的名句。

「一水」「兩山」被轉化為富於生命感情的親切的形象,而為千古傳誦。但後二句所以廣泛傳誦,主要還在於這樣兩點:一、擬人和描寫渾然一體,交融無間。

「一水護田」加以「繞」字,正見得那小溪曲折生姿,環繞著綠油油的農田,這不恰像一位母親雙手護著小孩的情景嗎?著一「護」字,「繞」的神情明確顯示。至於「送青」之前冠以「排闥」二字,更是神來之筆。

它既寫出了山色不只是深翠欲滴,也不只是可掬,而竟似撲向庭院而來!這種描寫給予讀者的美感極為新鮮、生動。它還表明山的距離不遠,就在楊家庭院的門前,所以似乎伸手可及。

尤其動人的,是寫出了山勢若奔,彷彿剛從遠方匆匆來到,興奮而熱烈。所有這些都把握住了景物的特徵,而這種種描寫,又都和充分的擬人化結合起來那情調、那筆致,完全像在表現「有朋自遠方來」的情景:情急心切,竟顧不得敲門就闖進庭院送上禮物。

二者融合無間,相映生色,既奇崛又自然,既經錘鍊又無斧鑿之痕,清新雋永,韻味深長。二、這兩句詩也與楊德逢的形象吻合。在前聯裡,已可看到一個人品高潔、富於生活情趣的湖陰先生。

所居僅為「茅簷」,他不僅「掃」,而且「長掃」(即常掃),以至於「靜無苔」;「花木成畦」,非賴他人,而是親「手自栽」。可見他清靜脫俗,樸實勤勞。這樣一位高士,徜徉於山水之間,當然比別人更能欣賞到它們的美,更感到「一水」「兩山」的親近;詩人想象山水有情,和湖陰先生早已締結了深厚的交誼。

詩以「書湖陰先生壁」為題,處處關合,處處照應,由此也可見出詩人思致的綿密。

過去人講王安石此二詩,只注意其第一首,其實第二首亦有佳處。第二首的佳處,乃在作者眼耳自身的通體感受,都被濃縮在二十八字之中。所寫雖片刻間景象,卻見出作者體物之心細如毫髮。

「桑條索漠」猶王維《渭川田家》所謂的「蠶眠桑葉稀」i指桑葉少而顯得冷落無生氣,屬枯寂之靜態,「柳花繁」者,猶晏殊《踏莎行》所謂的「春風不解禁楊花,亂撲行人面」,屬繽紛之動態:此一句訴諸視覺。「風斂餘香暗度垣」乃寫嗅覺而兼及觸覺,不但花香入鼻,連微風送爽也寫出來了。

第三句寫午夢初醒未醒時偶然聽到鳥啼,則在寫聽覺時兼涉愈覺。最後一句點明身在何處,卻從反面說開去。這末一句不僅寫出作者同楊德逢彼此不拘形跡,而且連賓至如歸的情意也和盤托出,真是「夢裡不知身是客」了。

總之,此二詩前一首於著力處見功夫,後一首卻於平淡處見火候。必兩首連讀,始能察作者謀篇之妙。只選一首,似不無遺珠之憾。

書湖陰先生壁的意思

4樓:金牛咲

《書湖陰先生壁二首》是北宋王安石創作的七言絕句組詩作品,意思是:

其一長把茅草屋簷掃乾乾淨淨無鮮苔,花木規整成行成壠是你親手培栽。

一條流水護著田將叢綠纏繞如帶,兩山排列矗立把碧清的翠色送來。

其二郊野桑枝招展,柳絲繁花裝點春的容顏,風把香味收起悄悄的吹過牆垣。

黃鳥數聲啼叫驚起了午間的殘夢,疑疑惑惑,我還以為身在舊居半山園。

作品原文為:

其一茅簷長掃淨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其二桑條索漠楝花繁,風斂餘香暗度垣。

黃鳥數聲殘午夢,尚疑身屬半山園。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書湖陰先生壁二首》是王安石題在楊德逢屋壁上的一組詩。王安石於神宗熙寧九年(1076)二次罷相後,直到哲宗元祐元年(1086)因病逝世,在金陵郊外的半山園居住長達十年。此二詩此時所作。

思想主題:

全詩既讚美了主人樸實勤勞,又表達了詩人退休閒居的恬淡心境,從田園山水和與平民交往中領略到無窮的樂趣。

作者簡介:

王安石(2023年-2023年),字介甫,號半山,漢族,臨川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

王安石潛心研究經學,著書立說,被譽為「通儒」,創「荊公新學」,促進宋代疑經變古學風的形成。在文學上,王安石具有突出成就。

其散文簡潔峻切,有很強的說服力,充分發揮了古文的實際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詩擅長於說理與修辭,晚年詩風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遠韻的風格在北宋詩壇自成一家,世稱「王荊公體」;其詞寫物詠懷弔古,意境空闊蒼茫。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存世。

《書湖陰先生壁》題目意思,書湖陰先生壁的意思

q王小年 書湖陰先生壁 在湖陰先生家的牆壁上題詩。書湖陰先生壁二首 宋代 王安石 茅簷長掃淨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桑條索漠楝花繁,風斂餘香暗度垣。黃鳥數聲殘午夢,尚疑身屬半山園。翻譯 茅草房庭院經常打掃,潔淨得沒有一絲青苔。花草樹木成行成壟,都是主人親手栽種。庭院外一...

書湖陰先生壁譯文,《書湖陰先生壁》的詩意是什麼?

一米八的脖子 1 譯文 茅舍庭院由於經常打掃,潔淨得沒有一絲青苔,花木規整成行成壟都是主人親自栽種的。庭院外一條小河環繞著大片碧綠的禾苗,兩座山峰彷彿要推開門,給主人送上滿山的青翠。2 原文 書湖陰先生壁 宋代 王安石 茅簷長掃淨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3 註釋 書 書...

書湖陰先生壁(其一)的詩意

樂為人師 書湖陰先生壁 其一 的詩意是 既讚美了主人樸實勤勞,又表達了詩人退休閒居的恬淡心境,從田園山水和與平民交往中領略到無窮的樂趣。擴充套件資料 書湖陰先生壁 其一 宋代 王安石 茅簷長掃淨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註釋書 書寫,題詩。湖陰先生 本名楊德逢,隱居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