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2l的說法根據三國演義來說確實有一定道理但是按照三國志來就說法不同了
因為諸葛亮的志向非同一般。《魏略》說,諸葛亮曾經對他的三個朋友——石廣元、徐元直、孟公威說,你們從政,官可以做到刺史、郡守。朋友們反問足下呢?
只有微笑,沒有回答。其實答案早就有了——“每自比管仲、樂毅”。管仲是什麼人?
名相。樂毅是什麼人?名將。
這就再清楚不過,諸葛亮的理想,既不是稱王稱帝坐北朝南,也不是為官一任造福一方,而是輔佐賢明,廓清四海,平治天下,定鼎中原。
而要達成這個願望最基本的條件也就是天下打亂,群雄四起的年代,所以這對諸葛亮來說是一件幸事,而要完成自己的政治抱負,平治天下,定鼎中原,就要有一個平臺能讓自己大顯身手
而當時有名的軍閥,如袁紹、劉表、曹操、孫權都不能給諸葛亮一個完全展示拳腳的平臺,所以也可以說是諸葛亮選擇了劉備,因此歷史上也有一種諸葛亮登門自薦的說法
為什麼諸葛亮不選勢力基礎比較雄厚的幾個軍閥那,也是有原因的我給你一一分析分析
袁紹此人疾賢妒能,自恃甚高,因此賢才多不被其所用
劉表的後妻和諸葛亮岳母是親姐妹,都是蔡諷的女兒,劉表則是諸葛亮妻子的姨夫,也就是說諸葛亮和劉表也算是親戚,然後劉表優柔寡斷,胸無大志,一心只想守住他的一畝三分地,這跟諸葛亮的政治理想是背道而馳的所以諸葛亮也沒有選擇劉表
而曹操手下人才積極,如荀彧、郭嘉、賈詡,也都是當代名士,曹操也把郭嘉比做“吾之子房也”,因此諸葛亮就算到曹操帳下也不能完成自己的政治理想
至於孫權,劇江東以立三世,手下如張昭、周瑜,等也都是昔日輔佐孫策舊將,可謂權利鞏固,不可撼動,諸葛亮就算去了也只能當個3把手,他當然不幹了
因此唯一合適的只有劉備,劉備也正缺少一個如蕭何、張良一樣的知士,而劉備從公元201年-公元207年,在荊洲呆了七年,到公元207年才知道有諸葛亮這個人並且將其從隆中請出,可能也是在嘆息浪費的這6年的時間
但是三國志正史並沒有記載,有說過這麼一句話,可能是羅貫中在三國演義時為了看起來更精彩所以才刻意刻畫的。
而肯定的是諸葛亮是遲早會出山的,因為他要完成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負,至於諸葛亮到底是登門自薦還是三顧茅廬,也至今還沒有說法,以上僅為個人見解,可能有錯誤的地方還請見諒
2樓:marketing陳盈
孔明雖然遇到了能夠讓自己施展才的地明主,可是此時漢室已式微,儘管孔明身負雄才大略,懷抱天下,然想輔助劉備復興漢室已經無望了,可謂生不逢時,難道不可惜嗎?“臥龍雖得其主,未得其時”這句話中的“時”指的不是諸葛亮投奔劉備的時機,而是人們常說的“天時、地利、人和”中的“天時”。“臥龍雖得其主”是說諸葛亮投奔劉備是找對了人,但“未得其時”,意思是說諸葛亮不得“天時”,所以他六出祁山不勝,最後秋風五丈原,只落得一個“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結局。
實際上,這句話是**中寫的司馬徽的一句讖語,而不是說當時諸葛亮的某個情況,所以司馬徽才會為諸葛亮感到可惜。
3樓:年寄文
看完二樓,我感覺“天時”就是指當初漢室衰微,大勢已去,即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百姓心之所向了,根本無力迴天,時代更替,已不是人力所能及了
4樓:霜飛驚鴻
諸葛亮雖然找到了將要輔佐的明君,可是還不到他出山的時候!
那時的劉備雖有賢明君主之相可他還沒有自己的實力和兵權呢!諸葛亮出師無名!
5樓:獨「特」天下
我覺得是劉備當時還沒有什麼資本吧
6樓:
當時諸葛亮年齡太小了
水鏡先生說諸葛亮雖得其主不得其時什麼意思
7樓:uriel奮
釋義:諸葛亮遇到了劉備這樣的明主,但是他出生在一個亂世之中,一生操勞是在所難免的,最後諸葛亮無功而返,病死五丈原也說明了這一點。
這句話中的,孔明未得其時,並不僅僅是指諸葛亮投奔劉備的時間。未得其時中的這個“時”字指的是天時中的時,是諸葛亮出山沒有天時這一優勢。正是因為他沒有天時這一優勢,所以他六出祁山都沒有成功,最後還病死在了五丈原上,最後落得個出身未接身先死的悲壯結局。
擴充套件資料:
諸葛亮生平事蹟:
1、隆中對策
當時,劉備依附於劉表,屯兵於新野。後來司馬徽與劉備會面時,表示:“那些儒生都是見識淺陋的人,豈會了解當世的事務局勢?
能瞭解當世的事務局勢才是俊傑。此時只有臥龍(諸葛亮)、鳳雛(龐統)。”
與諸葛亮相見後,劉備便叫其他人避開,對他提問:“現今漢室衰敗,奸臣假借皇命做事,皇上失去大權。我沒有衡量自己的德行與能力,想以大義重振天下,但智慧、謀略短小、不夠,所以時常失敗,直至今日。
不過我志向仍未平抑,先生有沒有計謀可以幫助我?”
諸葛亮遂向他陳說了三分天下之計,分析了曹操不可取,孫權可作援的形勢;又詳述了荊、益二州的州牧懦弱,有機可乘,而且只有擁有此二州才可爭勝天下;更向劉備講述了攻打中原的戰略。這篇論說後世稱之為《隆中對》。劉備聽後大讚,力邀諸葛亮相助,於是諸葛亮便出山入幕。
劉備常常和他議論,關係也日漸親密。關羽、張飛等大感不悅,劉備向他們解釋道:““我有了孔明,就像魚得到水般,希望諸位不要再說了。
””關羽、張飛等便不再抱怨。諸葛亮所提出的《隆中對》是此後數十年劉備和蜀漢的基本國策。
2、赤壁大戰
建安十三年(208年),劉表之妻劉琦後母蔡氏屢進讒言,劉表對劉琦漸漸不悅。劉琦數次向諸葛亮請教自安之術,但諸葛亮每每推辭,劉琦便在一次飲宴時用上屋抽梯之計令諸葛亮說出解決辦法,諸葛亮便反問劉琦:“你不見到春秋時期申生在內而有危險,但重耳(指的是晉文公)在外卻可得安嗎?
”。當時黃祖被東吳殺害,劉琦便上薦為江夏太守外求自保。同年八月,劉表病逝,其二子劉琮繼位,聽到曹操南下的訊息,遣使投降。劉備在樊城知道後,率軍隊和百姓南逃,曹軍在當陽長阪追上並大破劉軍。
劉備敗走夏口,而孫權之前又派魯肅到來觀察情況,並向劉備建議向孫權求救,諸葛亮便自薦到柴桑作說客,與魯肅結為朋友。
到達柴桑後,諸葛亮面見孫權,先用二分法給孫權兩個選擇,“如果能以吳、越的軍力與中原之國抗衡,不如早和曹操斷交”;另一個選擇則是激將法,“如果認為不能抵擋,為何不停止軍事行動,向北方稱臣呢!”孫權卻反問諸葛亮,劉備又何解不投降。
諸葛亮便提高劉備身價,說劉備有氣節,絕不投降,以向孫權顯示劉備的決心。孫權大怒,誓言不會向曹操投降,但卻有所擔心,劉備還有多少兵力戰鬥。諸葛亮最後才分析兩軍的情況,先說出自軍散兵歸還和關羽水軍有萬人,加上劉琦凡江夏士兵亦不下萬人。
再說出曹軍遠來疲弊,追劉備時,又用輕騎一日一夜行了三百多裡,正是“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而且北方人不習水戰,荊州百姓又是被逼服從曹操,不是心服;最後肯定地說曹操必定可打敗。孫權十分高興,後又受到魯肅、周瑜的遊說,決定聯劉抗曹,派周瑜、程普、魯肅等率三萬水軍,與曹操開戰。
諸葛亮隨軍回到劉備處;十一月,曹操大軍在赤壁遭遇孫劉聯軍火攻,曹操軍遭受了非常大的損失,而此時曹操軍中又爆發瘟疫,曹操不得已引軍北還。
8樓:小超互娛樂
諸葛亮雖然遇到了能夠讓自己施展才能的明主,可是此時漢室已式微,儘管孔明身負雄才大略,懷抱天下,然而想輔助劉備復興漢室已經無望了,可謂生不逢時。
“臥龍雖得其主,未得其時”這句話中的“時”指的不是諸葛亮投奔劉備的時機,而是人們常說的“天時、地利、人和”中的“天時”。
“臥龍雖得其主”是說諸葛亮投奔劉備是找對了人,但“未得其時”,意思是說諸葛亮不得“天時”,所以他六出祁山不勝,最後秋風五丈原,只落得一個“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結局。
實際上,這句話是**中寫的司馬徽的一句讖語,而不是說當時諸葛亮的某個情況,所以司馬徽才會為諸葛亮感到可惜。
擴充套件資料:
六出祁山:
建興十年(232年),諸葛亮在黃沙休兵勸農,製作木牛流馬等,並且練兵講武,準備再次北伐。 建興十一年(233年)冬,諸葛亮為再次北出祁山派遣諸軍運米,集結大軍於斜谷口,治斜谷邸閣。
建興十二年(234年)二月,諸葛亮經過三年勸農講武的準備,率大軍出斜谷道,據武功五丈原(今陝西省岐山南),屯田於渭濱,同時派使臣到東吳,希望孫權能同時攻魏。四月,蜀軍到達郿縣,在渭水南岸的五丈原下紮營寨。司馬懿則率領魏軍背水築營,想再次以持久戰消耗蜀軍糧食,令蜀軍自行撤退。
魏將郭淮認為蜀軍必會爭奪北原,司馬懿認同,便派郭淮先前往防備。果然,蜀軍到來,但被郭淮擊退。諸葛亮考慮到前幾次北伐都因為運糧不繼,導致功敗垂成,於是開始在渭、濱的居民之間屯田生產糧食,百姓亦相安無事,一切如常。
而孫權也響應蜀漢,親率十萬大軍北上攻魏,但被魏明帝曹叡親自率軍打敗。
諸葛亮派虎步監孟琰駐武功水北,適逢水漲,阻斷了諸葛亮和孟琰的聯絡。司馬懿趁機出兵進攻孟琰。結果諸葛亮一方面派工兵架橋,一方面派弩兵向司馬懿的部隊射箭。
司馬懿看到橋快架好,只好撤退了。
魏、蜀兩軍相峙了百多日,其間諸葛亮多次派人挑戰,司馬懿軍始終堅守不出。其後諸葛亮故意讓人帶一套女人的衣服、頭巾送給司馬懿,表示司馬懿就像女人一樣。魏軍將領見此情形都火冒三丈,紛紛要求出戰,為了搪塞將領們的要求,司馬懿假意上表給魏明帝請戰。
曹睿便派衛尉辛毗為軍師,到前線節制司馬懿。
司馬懿曾向蜀漢使者詢問諸葛亮的睡眠、飲食和辦事多少,不打聽軍事情況,使者答道:“諸葛公早起晚睡,凡是二十杖以 上的責罰,都親自披閱;所吃的飯食不到幾升。”司馬懿告訴人說:
“諸葛孔明進食少而事務煩,他還能活多久呢!”
諸葛亮乃分兵屯田,在魏國境內與魏國百姓共同種糧自給自足,打算長期駐紮下去,但諸葛亮卻因過於操勞而病重。
9樓:三條橋聚星
水鏡先生說諸葛亮雖得其主不得其時,意思是雖然諸葛亮遇到了劉備這樣的明主,但是他出生在一個亂世之中,一生操勞是在所難免的,最後諸葛亮無功而返,病死五丈原也說明了這一點。
諸葛亮一心為大漢盡忠,但是他盡忠的時候,大漢其實已經是一個空殼子了,而且當時曹魏、孫吳的政權都是非常強大的,如果諸葛亮要實現自己興復漢室的目標,可以說是非常困難的,這就是所謂的未得其時。
這句話中的,孔明未得其時,並不僅僅是指諸葛亮投奔劉備的時間。未得其時中的這個“時”字指的是天時中的時,是諸葛亮出山沒有天時這一優勢。正是因為他沒有天時這一優勢,所以他六出祁山都沒有成功,最後還病死在了五丈原上,最後落得個出身未接身先死的悲壯結局。
三國演義中馬超哪一集死的,《三國演義》裡 蜀國五虎將中的馬超是怎樣死的?
三國演義中馬超哪一集死第九十一回死的。祭瀘水漢相班師 伐中原武候上表 裡有一句交待過。即趙雲見諸葛亮在 出師表 奏後要出兵了,在點將時沒有他的名,心裡不服,一定要出征,這時諸葛亮就說 吾自平南迴都,馬孟起病故,吾甚惜之,以為折一將也。今將軍年紀巳高,倘稍有參差,動搖一世英名,減卻蜀中銳氣。馬超 17...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的葬禮在哪一集,在電視劇三國演義,諸葛亮是在哪一集去世的,這一集是第幾集
戀勞 第四部 南征北戰 77集,秋風五丈原 84集電視連續劇 三國演義 根據中國古典文學四大名著之一的 三國演義 改編,由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 電視臺製作,王扶林擔任總導演,蔡曉晴 張紹林 孫光明 張中 一 沈好放任分部導演,孫彥軍 唐國強 鮑國安 吳曉東 陸樹銘 李靖飛 張光北 洪宇宙主演,總投資1...
三國演義裡,諸葛亮罵王朗是哪一集啊
在94版 三國演義 裡,諸葛亮罵死王朗是在69集收姜維的結尾處。諸葛亮罵王朗全文 我原以為你身為漢朝老臣,來到陣前,面對兩軍將士,必有高論。沒想到,竟說出如此粗鄙之語!我有一言,請諸位靜聽 昔日桓帝靈帝之時,漢統衰落,宦官釀禍,國亂歲凶,四方擾攘。黃巾之後,董卓李傕郭汜等接踵而起,劫持漢帝,殘暴生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