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隨我走遍世界
道不同不相為謀
有人說,孔子周遊列國就是為了當官,或許我們應該反思一下,以孔子的學識到哪個國家還謀不到一官半職,優哉遊哉的過完自己的一生呢?他之所以要不畏艱險的周遊列國,用他的學生子路的話來說,其目的就是「尋其義」,即推廣道義。也就是說,他要做官的前提是,他要找到一個能夠認同他的治國理念的國家,然後才有做官的意義。
他之所以周遊列國十幾年沒有得到重用,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這些國家的國君不能推廣他的道 義,那麼他也就沒有理由停留在那個國家。
小國活著已經很累,除了儲存實力便是擴張,哪有心思治國
他為了推行自己的主張,周遊列國,四處遊說,可謂四處碰壁,顛沛流離。從55歲走到68歲,帶著若干**,用了十幾年的時間在魯國周邊遊歷,說起來不算少,但是我們看一下,他所走過的這些國家大多是春秋時期的小國,衛國、宋國、齊國、鄭國、晉國、陳國、蔡國和楚國等地,只有楚算是大國,但是據說,孔子只到了楚國的邊境,並未深入其中心。
這些小國只關心如何奪取更多的地盤,重心都在軍事上,哪有心思聽孔子講治國之道呢?比如說這個衛國,孔子離開魯國,第一個去的就是衛國,這衛國的國君聽說孔子來了,親自出城來迎接,可見孔子在當時的影響力已經很大了。
孔子在衛國拿得月薪和魯國一樣,但是孔子卻沒有選擇繼續待在那裡。因為衛國的國君並不關心老百姓的死活,每天只想著打仗,而且還讓孔子給他講一下打仗的事兒。孔子並不是沒有軍事才能,只是他志在搞國內政治和經濟,因此無心戀戰。
強國為什麼也不重用孔子
我們再看當時最實力的國家是齊國、楚國、燕國、秦國、韓國、趙國和魏國,史稱戰國七雄。孔子只走訪過一個國家,就是齊國。那麼齊國為什麼也不重用孔子呢?
如果沒有晏嬰,孔子也許在齊國會有一席之地,也就是因為晏嬰的存在,孔子沒有得到機會。晏嬰是齊國重臣,他對於孔子所推行的禮樂之制和為政之道嗤之以鼻,並不遺餘力地將孔子排擠出了齊國的權力核心。
齊國曾在管仲提出的尊王攘夷,仁臣賢士等治國理念下,齊國曾一度登上了春秋霸主的巔峰,但是隨著管仲等名臣的死亡,齊國仍舊是一個缺乏完整治國體系的國家,這樣的現實曾導致了齊國迅速衰落。因為「人治」的一個重大缺陷就是,一旦手握重權的臣子失去自我約束的能力,那麼國家機器對於整個政治系統的掌控力就會嚴重下降。
而孔子的理念顯然是要齊景公再重建一個類似的體系,如果齊景公一旦重用孔子,也就意味齊國仍舊有著潛在的危機,齊國有可能再一次回到管仲死後那個難以控制的局面。一旦孔子死後,他的繼任者不能嚴苛的約束自己,那些看似高貴的禮制就會成為套在齊國身上的沉重枷鎖。
現實的情況是,在那個紛亂群狼環傷心事的危險環境之下,沒有人會因為齊國的高貴禮儀而放下屠刀,利益至上的現實情況遠比道德約束的治國理念要有可行性。
在和平年代,一支階級分明禮樂高雅的軍隊是國家的榮耀,但在各方諸侯殺氣騰騰的虎狼這師面前,顯然高貴是無法生存的。
孔子走的是雍容典雅光明正義的路線,而晏嬰認為,這條路線完全不適合當前齊國所面臨的形勢。當晏嬰面見齊景王並勸諫他遠離孔子的時候,這位經歷了人生坎坷的君王便明白了,孔子和晏嬰對於國家的不同作用,顯然齊景王也是利益至上的。
孔子在與晏嬰的交手中一敗塗地,不但沒有得到重用,而且還影響到了之後遊說魯國。這也從側面說明,孔子的學說在當時確實不受歡迎。
交通上的制約
如果孔子生活的年代有飛機、高鐵,輪船、火車也行,那麼不僅可以提高他周遊列國的效率,而且還可以訪問更多的國家。交通工具不發達也是導致孔子沒有得到重用的一個因素。
孔子在周遊列國的過程中,有幾次都陷入危機,差點送了性命。在名義上,孔子的行程甚為遠大,實際上孔子的周遊之地不出今天的河南省和山東省。在那個交通當達,而且小國眾多的時代,對於孔子的團隊來說,已經相當不容易了。
孔子還有很多地方想去,但是沒有去成,比如他想去晉國,據說走到黃河邊,面對著滔滔黃河水,只能望洋興嘆了。
一生負救世濟民之志的孔子,生時不顯於世,死後被尊為「素王」,他的學說被奉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指導理論,再後來被尊奉為「至聖先師」。他的學說之所以被後世認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於,他在有生之年培養了三千**,**們對他學說的繼承和傳播,最終把他推上了萬聖之師的地位。
2樓:小張遊戲快報
還是因為他的理論不利於統治者統治百姓,管理國家,所以孔子一直沒有得到重用。
3樓:一隻路過瓜地的蝸牛
當時各國都忙著爭奪地盤,沒有什麼心思聽孔子的治國之道,還有就是當時孔子周遊的時候路不是很好走,速度太慢,所以導致他沒有受到重用。
4樓:風逸安
因為孔子的那套思想不符合當時的社會發展現狀,另外就是當時其他學說種類也很多,競爭激烈。
三皇五帝,孔子,秦始皇,皆出於此段歷史時期 ,文學作品有?
5樓:匿名使用者
先秦時期文學作品有很多呀,除了諸子散文(諸子百家宣揚各自主張的著作),還有一些代表性的文學作品。諸如《詩經》《楚辭》《山海經》《呂氏春秋》等
孔子生活在什麼歷史時代?
6樓:匿名使用者
春秋戰國時期
前551年9月28日《農曆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農曆二月十一》
7樓:王老師來休閒
孔丘 (前551年9月28日《農曆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農曆二月十一》),字仲尼。排行老二, 漢族人,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學名人之一。
編撰了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春秋》。據有關記載,孔子出生於魯國陬邑昌平鄉(今山東省曲阜市東南的南辛鎮魯源村);孔子逝世時,享年73歲,葬於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載於語錄體散文集《論語》及先秦和秦漢儲存下的《史記·孔子世家》。
8樓:
春秋時代,
因著有春秋這本書而著名
9樓:匿名使用者
孔子所處的春秋時代,西周社會以血緣氏族為基礎的政治制度崩潰瓦解,而基於文化認同的「諸夏」民族共同體正在形成。這是中國人的文化自覺最初發生的年代,古典成為時尚,一些人開始思考天道、人生和世界秩序等方面的問題,原先由貴族所壟斷的文化教育也正逐漸流入民間。孔子正是這時代精神的代表人物與集大成者,遂開戰國諸子百家之先河。
10樓:喬曄第五震軒
你好!春秋時期
打字不易,採納哦!
歷史上孔子多大年齡死的~?
11樓:咪浠w眯兮
孔子七十三歲時去世的。
魯哀公十六年二月十一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孔子患病不愈而卒,終年七十三歲,葬於魯城北泗水岸邊。不少**為之守墓三年,唯獨子貢為孔子守墓六年。**及魯國人從墓而家者上百家,得名孔裡。
孔子的故居改為廟堂,孔子受到人們的奉祀。
孔子,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祖籍宋國慄邑(今河南夏邑),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他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倡導仁、義、禮、智、信。
孔子曾帶領部分**周遊列國前後達十三年,晚年修訂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相傳孔子曾問禮於老子,有**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後,其**及其再傳**把孔子及其**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儒家經典《論語》。
孔子還鄉祠位於河南省商丘市夏邑縣城北六公里王公樓村。孔子祖先為春秋時期宋國人,其祖居地及祖墳仍在此地。
孔子還鄉祠始建於唐初,其形制仿文廟,坐北朝南,有一壁、一罈、兩殿、四門及碑林等。宋真宗時,孔子四十五代孫孔良輔、孔彥輔由曲阜到此定居,對孔子還鄉祠修復擴建。金代,又立杏壇碑於大成殿之前。
清道光元年,增建崇聖祠。
孔廟即孔子廟,是紀念祭祀孔子的祠廟建築。在中國古代建築型別中,堪稱是最為突出的一種,是中國古代文化遺產中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在中國、朝鮮、日本、越南、印度尼西亞、新加坡、美國等國家分佈著2000多座孔廟,其中中國國內1600多座,而國內儲存較好的孔廟只有300餘座,列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有21座。
12樓:大道教育
孔子是73歲去世。孟子是84歲去世。
給後人留下了「73,84,閻王不叫自己去」的說法。
13樓:匿名使用者
孔子逝世,享年73歲,
14樓:匿名使用者
73歲,民間有「73、84,閻王不請自己去」的說法,就是因為孔子逝於73,孟子逝於84.
15樓:獨船白狐
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73歲
16樓:匿名使用者
孔子(公園前551年一公園前476年),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生於春秋時期魯國人。中國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與**周遊列國十四年,晚年修訂六經,即《詩》 《書》 《禮》 《易》 《樂》 《春秋》。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
世界十大文化名:之首。
孔子在歷史上被神話的現象
17樓:大朗
西漢中期,天災頻發,社會動亂。儒者梅福認為,這是由於未能妥善安排對於孔子的祭祀,因而上天發怒。當時的國家政權接受了梅福的提議,封孔子為商湯的後代,接續先王的祭祀。
到東漢,國家才正式把孔子作為國家的公神,其地位和社稷神同等。唐代,命令每個縣都要建廟祭祀孔子。每年春秋兩次大祭,每月初一和十五兩次小祭。
大的祭祀起初由學官主持,後來改由地方官主持。唐代以後,孔子的地位不斷提高,對孔子的封號也不斷增加。清代,孔子祭祀一度成為和上帝、和國家的祖宗神同等級別的「大祀」。
孔子成為國家公神以後,儒者們的宗教地位也相應提高。唐代為孔子設立「從祀」即陪同享受祭祀的制度(如道家四大真人)。最早選中陪同孔子的,是22位對於註釋儒經有重大貢獻的儒者,後來擴大到孔子的所有**和歷代著名的儒者。
宋代,從祀制度逐漸完備起來。其最高的有四位,被稱為「四配」,他們是顏回、曾參、子思和孟軻。其次是「十哲」,孔子的十個優秀**。
「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
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
文學:子游,子夏。」再次是「先賢」,祭祀那些親自接受孔子教導的**們。
最後是「先儒」,祭祀孔子**以後歷代最優秀的儒者。而後來的儒者,也以死後能夠進入孔廟成為先儒為最高的榮譽。請採納
孔子周遊列國,為什麼沒有被搶劫,孔子周遊列國,為什麼未去秦國
鵬哥談情感 孔子出門周遊列國,他還帶了門徒。具體人數不詳,可像子路也在其中。子路的典故我來解釋下,子路在魯國國內的鬥爭中,與敵人搏鬥中,冠掉落了,作為孔子的得意門生,君子不冠。所以急忙停下搏鬥,先要把自己的冠扶正戴好,結果就被敵人砍成肉泥。所以孔子聞訊後不僅悲傷,也從此不再吃肉泥。可見其隨同出遊的 ...
孔子周遊列國,孔子周遊列國講述的是怎樣的故事?
樓主你好 首先看一下背景,通俗化的 公元前501年,魯定公派孔子做中都 今山東汶上縣 宰,第二年,做了司空 管理工程的長官 又從司空調做了司寇。魯定公同意孔子的主張,又派了兩員大將帶了一些人馬,隨同他上夾谷去。在夾谷會議上,由於孔子的相禮,魯國取得了外交上的勝利。會後,齊景公決定把從魯國侵佔過來的汶...
孔子孟子周遊列國的經過,孔子周遊列國有哪些意義?
孔子周遊列國是從魯國出發,大致走了衛國 宋國 齊國 鄭國 晉國 陳國 蔡國 楚國 等地。現如今大致路線曲阜 濮陽 長垣 商丘 夏邑 淮陽 周口 上蔡 羅山,然後原路返回。孔子周遊列國有哪些意義?傳播自己的思想和文化,給予當地人教育和信仰,這是非常重要的一些意義,另外,孔子周遊列國還是去學習別的地方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