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亦夢之城
1、詩句中描繪了一位蒼顏白髮、愁緒滿懷、為國為民為個人飄零身世而憂心忡忡的老詩人形象。
2、出處:杜甫煩人《春望》。
3、全詩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4、註釋
國都已被攻破,只有山河依舊存在,春天的長安城滿目淒涼,到處草木叢生。
繁花也傷感國事,難禁涕淚四濺,親人離散鳥鳴驚心,反增離恨。
多個月戰火連續不斷,長久不息,家書珍貴,一信難得,足矣抵得上萬兩**。
愁白了頭髮,越搔越稀少,少得連簪子都插不上了。
5、創作背景
這是一首五言律詩,作於唐肅宗至德二年(757)。當時長安被安史叛軍焚掠一空,滿目淒涼。杜甫眼見山河依舊而國破家亡,春回大地卻滿城荒涼,在此身歷逆境、思家情切之際,不禁觸景傷情,發出深重的憂傷和無限的感慨。
詩人在這首詩中表現了愛國之情。
6、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
2樓:群舞佳人
一個"搔"的動作(細節)將一位白髮稀疏、孤立於長安城頭的老詩人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
渾欲不勝簪是指頭髮少,用簪子都挽不住了。
我老師是這樣講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刻畫了一個什麼樣的形象,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3樓:匿名使用者
見證了唐朝最繁榮的一面,而他同時又經歷了唐朝由盛轉衰的過程,國仇家恨困擾著他。但是杜甫雖然想要改變這種局面,卻無可奈何,因此表達了一種悲傷和無奈的憂愁。
4樓:手機使用者
一個"搔"的動作(細節)將一位白髮稀疏、孤立於長安城頭的老詩人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
渾欲不勝簪是指頭髮少,用簪子都挽不住了。
5樓:愛小溪喲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是詩人杜甫的一種悲傷,杜甫生於盛唐時期,這一年45歲,見證了唐朝最繁榮的一面,而他同時又經歷了唐朝由盛轉衰的過程,國仇家恨困擾著他。但是杜甫雖然想要改變這種局面,卻無可奈何,因此表達了一種悲傷和無奈的憂愁。
6樓:星星丨愛戀我
將一位白髮稀疏、孤立於長安城頭的老詩人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
表達了作者濃烈的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
7樓:蘇尛莫
表達了作者濃烈的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
8樓:匿名使用者
scratch a more short, to be hairpin muddy
描述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所展現的畫面,並揭示詩句的含義 10
9樓:匿名使用者
面對淪陷的山河,一位滿頭白髮的老人因焦慮憂愁不停地撓頭嘆息。老人昔日那長長的頭髮,如今紛紛斷落,已經短得無法梳髻插簪。詩句含蓄而深刻地表現了詩人憂國思家的情懷。
10樓:甘自珍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烽火遍地,家長通知你
11樓:滄海半杯
白髮愈搔愈希,簪子簡直插不上.
詩題「春望」,就是望春.作者面對大地回春的自然季節而觸景生情,企盼恢復國家安定繁榮的局面.
開頭兩句承接題目,寫春日遠望所見的總印象.國都淪陷,山河依舊,人事全非.「城春」,承「山河在」,都城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春天.
「草木深」則接「國破」而言,人民逃難離散,草木任其瘋長,一片荒涼.這兩句都用了轉折法,但上句是逆折,下句是順折,章法顯出變化.「國破」的斷垣殘壁與「城春」的生機蓬勃構成鮮明的對比.
這一對比,突出勾畫了長安城淪陷後的破敗景象,寄寓了詩人感時憂國的深沉感慨.
描述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所展現的畫面,並揭示詩句的含義
面對淪陷的山河,一位滿頭白髮的老人因焦慮憂愁不停地撓頭嘆息。老人昔日那長長的頭髮,如今紛紛斷落,已經短得無法梳髻插簪。詩句含蓄而深刻地表現了詩人憂國思家的情懷。 甘自珍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烽火遍地,家長通知你 滄海半杯 白髮愈搔愈希,簪子簡直插不上.詩題 春望 就是望春.作者面對大地回春的自然...
後人化用《代悲白頭翁》中詩句
1全部原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花前人是去年身,去年來比今年老。花下酌酒歌 唐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題都城南莊 崔護 原 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落誰覆在?今日花開又一枝,明日來者知是誰?明年今日花開否,今日明年誰得知?花下酌酒歌 唐寅 今年花似去年好,去年人到今年老。始知人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