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愛是中華》中講到,古代把「風箏」叫做什麼

時間 2021-10-14 22:37:25

1樓:娛樂這個feel倍爽兒

古時候風箏叫紙鳶

據古書記載:「五代李鄴於宮中作紙鳶,引線乘風為戲,後於鳶首以竹為笛,使風入竹,聲如箏鳴,故名風箏。」故而不能發出聲音的叫「紙鳶」,能發出聲音的叫「風箏」。

風箏,古時稱為「鷂」,北方謂「鳶」。

東周哲人墨翟(公元前478-392年),曾「費時三年,以木製木鳶,飛**空……」。墨子在魯山(今山東濰坊境內),「斫木為鷂,三年而成,飛一日而敗」。這是說墨子研究試製了三年,終於用木板製成了一隻木鳥,但只飛了一天就壞了。

墨子製造的這隻木鷂是最早的風箏,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風箏。(約紀元前300年左右),距今已有二千四百年。

蔡倫發明造紙術後,坊間才開始以紙做風箏,稱為「紙鳶」。

2樓:楊欣

「鷂」及「鳶」都是鷹類猛禽,中國古時南方一般把風箏叫做「紙鷂」,北方把風箏叫做「紙鳶」。這是因為風箏最早的造型是用絹或紙做成鷹,放飛時真得像一雄鷹在空中翱翔。

3樓:匿名使用者

有很多 但是在節目中提到 古代把風箏叫做鷂

4樓:guo水中望月

古代把風箏叫做「紙鳶」。

5樓:fang廣州

風箏,古時稱為「鷂」,北方謂「鳶」。大多數的人認為風箏起源於中國,而後廣傳於全世界,是一種傳統的民間工藝品。實際上,中國最早出現的風箏是用木材作的。

春秋戰國時,東周哲人墨翟(公元前478-392年),曾「費時三年,以木製木鳶,飛**空...」。墨子在魯山(今山東濰坊境內),「斫木為鷂,三年而成,飛一日而敗」。

6樓:智慧老人

古時稱為「鷂」,北方謂「鳶」。

7樓:百變墨魂

鳶,紙鳶,也被叫做鷂

《最愛是中華》中講到用來比喻「沒有本領冒充有本領,不好的冒充好的」的成語叫什麼?

8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成語是濫竽充數

濫竽充數:濫:失實的,假的。

不會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隊伍裡充數。比喻無本領的冒充有本領,次貨冒充好貨。近義詞:

名不副實、掩人耳目、魚目混珠。反義詞:貨真價實、名副其實。

出處濫竽充數:濫:失實的,假的。

不會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隊伍裡充數。比喻無本領的冒充有本領,次貨冒充好貨。近義詞:

名不副實、掩人耳目、魚目混珠。反義詞:貨真價實、名副其實。

9樓:孟菲斯

濫竽充數

希望可以幫到你,望採納,謝謝

10樓:匿名使用者

濫竽充數:

濫:失實的,假的。不會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隊伍裡充數。比喻無本領的冒充有本領,次貨冒充好貨。

近義詞:名不副實、掩人耳目、魚目混珠。

反義詞:貨真價實、名副其實。

11樓:劍信

濫竽充數

12樓:起早的風

濫竽充數,是用戰國時期時期出現的一個成語

13樓:匿名使用者

濫竽充數:濫:失實的,假的。充:冒充。意思是說:不會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隊伍裡充數。比喻無本領的冒充有本領,不好的冒充好的。

14樓:鐘磬之音

濫竽充數,希望可以幫到你

15樓:卓樂翔

濫竽充數 謝謝請採納

16樓:伊人櫻花落雪

濫竽充數 (魚目混珠不知道是否是)

17樓:北冥有魚

濫竽充數,講的是東郭先生

18樓:筱筱諼的

這個問題的答案是:濫竽充數

19樓:義色海風

濫竽充數濫竽充數濫竽充數

中國古代的風箏叫什麼

20樓:u愛浪的浪子

風箏,古時稱為「鷂」,北方謂「鳶」。大多數的人認為風箏起源於中國,而後廣傳於全世界,是一種傳統的民間工藝品。實際上,中國最早出現的風箏是用木材作的。

21樓:光弘電子商務

風箏又名紙鳶、風鳶、紙鷂、鷂子。

風箏是由古代勞動人民發明於中國東周春秋時期,至今已2000多年。相傳墨翟以木頭製成木鳥,研製三年而成,是人類最早的風箏起源。後來魯班用竹子,改進墨翟的風箏材質,更而演進成為今日多線風箏。

傳「墨子為木鷂,三年而成,飛一日而敗」。

22樓:匿名使用者

風箏,古時稱為「鷂」,北方謂「鳶」。中國最早出現的風箏是用木材作的。直至東漢期間,蔡倫發明造紙術後,坊間才開始以紙紙風箏,稱為「紙鳶」。

清代高鼎的《村居》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其中的紙鳶就是紙風箏。

23樓:匿名使用者

風箏為中國人發明,相傳墨翟以木頭製成木鳥,研製三年有成,是人類最早的風箏起源,後來其學生魯班用竹子,改進墨翟的風箏材質,更而演進成為今日多線風箏.

十三世紀時,義大利馬可·波羅自中國返歐後,始傳到世界各地.

據古書記載:「五代李鄭於宮中作紙鳶,引線乘風為戲,後於鳶首以竹為笛,使風入竹,聲如箏鳴,故名風箏.」故而不能發出聲音的叫「紙鳶」,能發出聲音的叫「風箏」.

古代風箏,曾被用於軍事上之偵察工具外,更進行測距,越險,載人的歷史記載.

南北朝-風箏曾是被作為通訊求救的工具.梁武帝時,侯景圍臺城,簡文嘗作紙鳶,飛空告急於外,結果被射落而敗,臺城淪陷,梁武帝餓死留下這一風箏求救的故事.

北齊-文宣帝高洋,將人綁上翅膀,令人從高塔跳下摔死,名為「生」.

漢朝-楚漢相爭,韓信曾令人制作大型風箏,並裝置竹哨弓弦,於夜間漂浮楚營,使其發出奇怪聲音,以瓦解楚軍士氣.

唐代-將被用於軍事上的風箏,已漸轉化為娛樂用途,並於宮庭**放風箏.

宋代-把放風箏做為鍛練身體的功能,百姓在清明節時,將風箏放的高而遠,然後將線割斷,讓風箏帶走一年所積之黴氣.

明代-以風箏載炸藥,依「風箏碰」的原理,引爆風箏上的引火線,以達成殺傷敵人之目的.

清乾隆-即有雙紙控制風箏詳圖尺寸與解說.

日據時代-因軍事的理由禁止放風箏,因為鮮豔的風箏可傳遞給敵方訊息,並提供飛機轟炸的目標.

二次世界大戰美軍曾用特技風箏做活動靶,訓練打靶.

2023年,風箏開始廣受喜愛,除原來雙線外,並演變成三線,四線的技術風箏或特技風箏.

風箏真正的考起源,現在已無法證。有些民俗學家認為,古人發明風箏主要是為了懷念世故的親友,所以在清明節鬼門短暫開放時,將慰問故人的情意寄託在風箏上,傳送給死去的親友。

公元前2023年,中國人最先放風箏。早在信史之前,傳說中國人已會放風箏。相傳公元前四世紀,中國著名工匠魯班(即公輸班)做了一隻風箏,升空三日而不墜。

還有一個故事說一名將軍包圍了王宮,利用風箏測量宮牆與己方軍隊的距離。風箏可用於送磚上屋或在風箏尾部繫上魚鉤釣魚。公元2023年,東方的風箏(菱形)由荷蘭人傳到了歐洲。

19世紀英國發明家克雷由風箏產生靈感而發明滑翔機。德克薩斯州演員科迪「上尉」,曾利用風箏拖動摺疊式小艇,橫渡英倫海峽;2023年再接再勵,乘坐雙箱形風箏飛行,使英國陸軍部大感興趣。不久,飛機取代了軍用風箏,而科迪「上尉」也在2023年駕駛他的新雙翼飛機時失事遇難。

2023年,美國太空計劃設計了各種「飛行翼」,使風箏再次成為成年人的玩意兒,例如羅格樂樂摺疊飛行翼,本是專為水星號太空船倉安全著陸而設計的,後來被降落傘取代了;但這種摺疊翼,結果成為今日懸掛式滑翔機的機翼。風箏飛上天空為飛機飛上天空提供了原理和靈感。

風箏,古時稱為「鷂」,北方謂「鳶」。大多數的人認為風箏起源於中國,而後廣傳於全世界,是一種傳統的民間工藝品。實際上,中國最早出現的風箏是用木材作的。

春秋戰國時,東周哲人墨翟(公元前478-392年),曾「費時三年,以木製木鳶,飛**空...」。墨子在魯山(今山東濰坊境內),「斫木為鷂,三年而成,飛一日而敗」。這是說墨子研究試製了三年,終於用木板製成了一隻木鳥,但只飛了一天就壞了。

墨子製造的這隻「木鷂」(或「木鳶」)就是中國最早的風箏,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風箏。(約紀元前300年左右),距今已有二千四百年。

直至東漢期間,蔡倫發明造紙術後,坊間才開始以紙做風箏,稱為「紙鳶」。因此可以推斷,中國風箏已有兩千年以上歷史了。

墨子把制風箏的事業傳給了他的學生公輸班(也稱魯班),<墨子??魯問篇>中說,魯班根據墨翟的理想和設計,用竹子做風箏。魯班把竹子劈開削光滑,用火烤彎曲,做成了喜鵲的樣子,稱為「木鵲」,在空中飛翔達三天之久。

<鴻書>上說:「公輸班制木鳶以窺宋城」。

最初風箏常被利用為軍事工具,用於三角測量訊號、天空風向測查和通訊的手段。就如春秋時期,魯班『制木鳶以窺宋城』。

公元前190年,楚漢相爭,漢將韓信攻打未央宮,利用風箏測量未央宮下面的地道的距離。而垓下之戰,項羽的軍隊被劉邦的軍隊圍困,韓信派人用牛皮作風箏,上敷竹笛,迎風作向(一說張良用風箏系人**)漢軍配合笛聲,唱起楚歌,渙散了楚軍士氣,這就是成語「四面楚歌」的故事。

在正史中也有關於風箏的記載,時間較五代更早,其一是南朝的〔侯景之亂〕,梁武帝被候景圍困,城牆被包圍。曾放風箏向外求援,據南史卷八十「候景傳」中所述,在梁武帝蕭衍大清三年(公元549年)時,候景作亂,叛軍將武帝圍困於樑都建鄴(即今南京),內外斷絕,有人獻計製作紙鴉,把皇帝詔令系在其中,當時太子簡文在太極殿外,乘西北風施放向外求援,不幸被叛軍發覺射落,不久臺城即遭攻陷,樑朝從此也衰微滅亡。這是簡文施放風箏向外求救不幸失敗的故事。

相傳在公元前五世紀時,希臘的阿爾克達斯就發明了風箏,可惜後來失傳。直到公元十三世紀,義大利人馬可波羅從中國返回歐洲後,風箏才開始在西方傳播開來。

又從其它考據證實,約第十世紀傳至韓國再至日本,十

三、四世紀才傳至歐洲。

美國也有放風箏的故事,當時的人們以為雷電與閃光,是宗教上神的怒吼而生恐懼,富蘭格林則利用風箏,證明了雷電與閃光是空中放電的現象,而發明了避雷針。

風箏的形狀主要是模仿大自然的生物,如雀鳥,昆蟲,動物及幾何立體等,而

圖案方面,主要由個人喜好而設計,有宣傳標緻,動物,蝶,飛鳥等,琳琅種種.

風箏的建造材料除了絲絹,紙張外,還有塑膠材料造的,骨杆有竹篾,木材及膠

棒來造,近來有人設計一種無骨風箏,它的結構是引入空氣於絹造的風坑之內,今風

箏形成一個輕輕飄的氣枕,然後乘風於上.中國,馬來亞,菲律賓及日本等,亦有一

種大形的風箏,每到風箏節就將它放到忍藍的天空,該等風箏之尺碼由十至二十尺不

等.骨杆則用大竹升來造,由百多人來放.

做風箏的工具:漿糊, 紙刀

做風箏的材料:竹篾,紗紙條,馬拉紙

1) 這種四方形的風箏,現在用得最多,最普遍.

2) 風箏的骨架,單單用兩支組成非常簡單.

3) 做法雖然簡單,可是樣子的變化非常多,加些工夫可以做出很 多東西.

做法:1. 首先將竹篾浸水,令竹篾軟身,再用 刀將竹篾破開,約三份之一粗度,然後修半形,因為稍後要將竹篾貼在馬拉紙上,如果太粗,竹篾會拉破紙張,同時竹篾太粗,紗紙條就貼不穩.將修好的竹篾裁成兩條長短適當的長度,約為(16吋及23吋).

下一步,就將馬拉紙裁成一個四方,長約24吋,馬拉紙是一種非常粗糙的紙張,最適合作風箏之用.

2. 到此時就可以將竹篾貼在紙上,但要記著,將長長的竹篾,用紗紙紮在短的三份之一,然後慢慢屈曲,直至長竹篾兩端觸到紙的對角之上將它貼好.

3. 最後一步就將風箏的尾巴貼在風箏的下方,較好線與風箏的角度後,就可起放.

4. 風箏的尾巴是平衡風箏的主要工具,當風箏乘風而上之時,如果一方較重,風箏就會偏向這方,而尾巴最好比較長,因為越長就會有一個重量今風箏頭部升起,使全身受風,平衡了斜的一方.

5. 風箏的絲線可以用牛皮線,棉線,玻璃線等線轆可分圓線轆及排轆將線紮在風箏上,要成一斜角.

開封風箏歷史久遠,開封和北京、天津、濰坊、南通、陽江並稱中國六大傳統風箏產地。

《最愛是中華》中司馬光除了砸缸,導師們補充了這個人物最重要的歷史貢獻是什麼

6度 司馬光字君實,號迂叟,漢族,陝州夏縣 今山西夏縣 涑水鄉人 1 世稱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 史學家 文學家,北宋名相。歷仕仁宗 英宗 神宗 哲宗四朝,卒贈太師 溫國公,諡文正,為人溫良謙恭 剛正不阿 做事用功刻苦 勤奮。司馬光離開朝廷十五年,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 資治通鑑 生平著...

歌曲愛我中華中歌詞星座,五十六朵花為什麼用星座不用民族

綠葉的生活 五十六個星座,五十六支花 兄弟姐妹是一家。你這五十六個星座,是指這首歌詞裡的五十六個星座吧!這裡的五十六個星座指的是我們國家的民族 這裡的 五十六個星座 是指代的我們國家的五十六個民族,並不是現實中的常說的天體星座。包括五十六隻花,也是同樣的含義,並不是表示只有五十六種花的意思,而是指代...

華中理工大學是幾本,華中理工大學是985大學嗎

華中理工大學是一本。華中科技大學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綜合性研究型全國重點大學 國家首批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 a類 入選 985工程 211工程 強基計劃 111計劃 卓越工程師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