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京城「老炮兒
魯迅先生是一個有思想、有民族大義、思想開放進步,時代造就的偉大的文學家。年輕時看到整個民族病弱的狀態激發了他學醫救國的志向,後來在日本學習過程中認識到中國人是病在思想上,因此棄醫從文,決心用自己手中的筆改變中國人的思想。
關於魯迅先生的資料
2樓:那個閃電
魯迅(2023年9月25日-2023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後改豫才,“魯迅”是他2023年發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也是他影響最為廣泛的筆名,浙江紹興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
魯迅一生在文學創作、文學批評、思想研究、文學史研究、翻譯、美術理論引進、基礎科學介紹和古籍校勘與研究等多個領域具有重大貢獻。他對於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發展具有重大影響,蜚聲世界文壇,尤其在韓國、日本思想文化領域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佔最大領土的作家”。
魯迅的文學史思想極為豐富深刻,發出具有時代特色的熠熠光輝。他創造性地從事了文學史的編撰工作,留給後世兩部文學史專著——《中國**史略》和《漢文學史綱要》,為我國的文學史研究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3樓:ccc菜辣椒
魯迅 先生於2023年出生在浙江紹興一個官僚地主的家庭裡,13歲那年,他原來在京城做官的祖父因科舉舞弊案入獄,此後他的父親又長期患病,終至死亡,家境敗落下來也因此賣了房子。
家庭的變故對少年魯迅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他是家庭的長子,上有孤弱的母親,下有幼弱的弟妹,他不得不同母親一起承擔起生活的重擔。 天真活潑的童年生活就這樣結束了,他過早地體驗到了人生的艱難和世情的冷暖。
他經常拿著醫生為父親開的藥方到藥店去取藥,拿著東西到當鋪去變賣。在家境好的時候,周圍人是用一種羨慕的眼光看待他這個小“公子哥兒”的,話語裡包含著親切,眼光裡流露著溫存。自他家變窮了,周圍人的態度
就都變了:話語是涼涼的,眼光是冷冷的,好朋友也不和他說話了,臉上帶著鄙夷的神情。
周圍人這種態度的變化,在魯迅心靈中留下的深刻的印象,對他的心靈的打擊很大,這使他感到在當時的中國,人與人之間缺少真誠的同情和愛心。人們是用“勢利眼”看人待物的。多年以後,魯迅還非常沉痛地說:
“有誰從小康人家而墜入困頓的麼,我以為在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見世人的真面目。
”《〈吶喊〉自序》 家庭的變故和變故後的人生體驗,也使魯迅從少年時候起就親近下層人民。他的外祖母家住在農村,這使他有機會接觸和了解農民的生活。特別是在他祖父入獄的前後,他不得不到農村的親戚家避難,長時期住在農村。
在那裡,他與農村的孩子們成了朋友,與他們一起玩耍,一起划船,一起看戲,有時也一起到他們家的地裡“偷”豆子煮了吃。 在他們之間,沒有相互的歧視和仇視,而是相互關心,相互友愛。
魯迅一生都把他與農村小朋友這種樸素真誠的關係當作人與人之間最美好的關係而懷念著,描寫著。 在當時,一般的讀書人走的是三條道路:一條是讀書做官的道路。
當不上官的還可以去當某一個官僚的“幕友”,假若前兩條道路都走不通,還可以去經商。
魯迅走的則是為當時人最看不起的另一條道路:進“洋學堂”。這在當時的中國,是被一般人視為“把靈魂賣給洋鬼子”的下賤勾當的。
2023年,18歲的魯迅,懷揣著慈母多方設法籌借的8塊銀元,離開家鄉進了南京水師學堂,後來又改入南京路礦學堂。
這兩所學校都是洋務派為了富國強兵而興辦的,其中開設了數學、物理、化學等傳授自然科學知識的課程。 期間,魯迅閱讀了外國文學和社會科學方面的著作,開拓了視野。特別是嚴復翻譯的英國人赫胥黎著的《天演論》,更給予魯迅以深刻的影響。
《天演論》是介紹達爾文的進化論學說的一部著作,這使魯迅認識到現實世界並不是和諧完美的,而是充滿了激烈的競爭。一個人,一個民族,要想生存,要想發展,就要有自立、自主、自強的精神。 不能甘受命運的擺佈,不能任憑強者的欺凌。
先生在南京路礦學堂期間成績優異,使他在畢業後獲得了公費留學的機會。2023年,他東渡日本,開始在東京弘文學院補習日語,後來進入仙台醫學專門學校。他之選擇學醫,意在救治像他父親那樣被庸醫所害的病人,改善被譏為“東亞病夫”的中國人的健康狀況。
魯迅想通過醫學啟發中國人的覺悟。但他的這種夢想並沒有維持多久,就被嚴酷的現實粉碎了。在日本,作為一個弱國子民的魯迅,經常受到具有軍國主義傾向的日本人的高度歧視。
在他們的眼睛裡,凡是中國人都是“低能兒”,魯迅的解剖學成績是59分,就被他們懷疑為擔任解剖課的教師藤野嚴九郎把考題洩露給了他。
這使魯迅深感作為一個弱國子民的悲哀。有一次,在上課前放映的幻燈畫片中,魯迅看到一箇中國人被日本軍隊捉住殺頭,一群中國人卻若無其事地站在旁邊看熱鬧。魯迅受到極大的刺激。
這時他已經認識到,精神上的麻木比身體上的虛弱更加可怕。
要改變中華民族在世界上的悲劇命運,首要的是改變所有中國人的精神,而善於改變中國人的精神的,則首先是文學和藝術。 於是魯迅棄醫從文,離開仙台醫學專門學校,回到東京,翻譯外國文學作品,籌辦文學雜誌,發表文章,從事文學活動。
在當時,他與朋友們討論最多的是關於中國國民性的問題:怎樣才是理想的人性?中國國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麼?
它的病根何在?通過這種思考,魯迅把個人的人生體驗同整個中華民族的命運聯絡起來,奠定了他後來作為一個文學家、思想家的基本思想基礎。
在留學日本期間,先生初步形成了他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但是,魯迅的思想和感情不但為當時大多數的中國人所無法理解,就是在留日學生中也很難得到廣泛的響應。他翻譯的外國**只能賣出幾十冊,他籌辦的文學雜誌也因缺乏資金而未能出版。
家計的艱難使魯迅不得不回國謀職。2023年,他從日本歸國,先後在杭州浙江兩級師範學堂(今杭州高階中學)和紹興府中學堂任教員。 這個時期,是魯迅思想極其苦悶的時期。
2023年的辛亥革命也曾使他感到一時的振奮,但接著是袁世凱稱帝、張勳復辟等歷史醜劇的不斷上演,辛亥革命並沒有改變中國沉滯落後的現實,社會的昏亂、民族的災難、個人婚姻生活的不幸,都使魯迅感到苦悶、壓抑。
五四運動之後,他的壓抑已久的思想感情像熔岩一樣通過文學作品猛烈噴發出來。 在那時,他已經在教育部任職,並且隨教育部一同遷居北京。 2023年,先生在《新青年》雜誌上發表了他的第一篇白話**《狂人日記》,這是他第一次用“魯迅”這個筆名發表文章,《狂人日記》也是中國最早的現代白話**。
這篇**,凝聚了魯迅從童年時起到那時為止的全部痛苦的人生體驗和對於中華民族現代命運的全部痛苦思索。 它通過“狂人”之口,把幾千年的中國封建**的歷史痛斥為“吃人”的歷史,向沉滯落後的中國社會發出了“從來如此,便對麼?”的嚴厲質問,大聲疾呼:
“救救孩子!' 先生的**作品數量不多,意義卻十分重大。
魯迅把目光集中到社會最底層,描寫這些底層人民的日常生活狀況和精神狀況。 這是與魯迅的創作目的分不開的。魯迅說:
“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態社會的不幸的人們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
”(《南腔北調集·我怎麼做起**來》)這種表現人生、改良人生的創作目的,使他描寫的主要是孔乙己、華老栓、單四嫂子、阿q、陳士成、祥林嫂、愛姑這樣一些最普通人的最普通的悲劇命運。 這些人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最需要周圍人的同情和憐憫、關心和愛護,但在缺乏真誠愛心的當時的中國社會中,人們給予他們的卻是侮辱和歧視,冷漠和冷酷。
這樣的社會難道是一個正常的社會嗎?這樣的人際關係難道是合理的人際關係嗎?最令我們痛心的是,他們生活在無愛的人間,深受生活的折磨,但他們彼此之間也缺乏真誠的同情,對自己同類的悲劇命運採取的是一種冷漠旁觀甚至欣賞的態度,並通過欺侮比自己更弱小的人來宣洩自己受壓迫、受欺侮時鬱積的怨憤之氣。
在《孔乙己》裡,有惡意嘲弄孔乙己的短衫顧客;在《阿q正傳》中,別人欺侮阿q,阿q則欺侮比自己更弱小的小尼姑;在《祝福》中,魯鎮的村民把祥林嫂的悲劇當作有趣的故事來欣賞……所有這一切,讓人感到一股透骨的寒意。
魯迅對他們的態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魯迅愛他們,但希望他們覺悟,希望他們能夠自立、自主、自強,擁有做人原則。 。
關於魯迅全部資料
4樓:匿名使用者
魯迅(2023年9月25日~復2023年10月19日)原制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中國現代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 人稱“文教思革”.
光緒七年八月初三(2023年9月25日)生於浙江省紹興府會稽縣(今紹興市)東昌坊口,祖籍河南省汝南縣。兒時享受著少爺般的生活,慢慢家基衰敗變得貧困。青年時代受達爾文進化論和托爾斯泰博愛思想的影響,2023年魯迅從周樟壽更名為周樹人。
2023年公費至日本留學,原在仙台醫學院學醫,理想以自己的雙手去治病救人,後因戰亂奮起改行為作家,從事文藝工作,希望用以改變國民精神(見《吶喊》自序)。1905—2023年,參加革命黨人的活動,發表了《摩羅詩力說》、《文化偏至論》等**。期間曾回國奉母命結婚,夫人朱安。
2023年,與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譯《域外**集》,介紹外國文學。同年回國,先後在廣州、紹興任教
關於魯迅的資料300字
5樓:
魯迅簡介
魯迅(2023年9月25日~2023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中國現代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 人稱“文教思革”.
光緒七年八月初三(2023年9月25日)生於浙江省紹興府會稽縣(今紹興市)東昌坊口,祖籍河南省汝南縣。兒時享受著少爺般的生活,慢慢家基衰敗變得貧困。青年時代受達爾文進化論和托爾斯泰博愛思想的影響,2023年魯迅從周樟壽更名為周樹人。
2023年公費至日本留學,原在仙台醫學院學醫,理想以自己的雙手去治病救人,後因戰亂紛起改行為作家,從事文藝工作,希望用以改變國民精神(見《吶喊》自序)。1905—2023年,參加革命黨人的活動,發表了《摩羅詩力說》、《文化偏至論》等**。期間曾回國奉母命結婚,夫人朱安。
2023年,與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譯《域外**集》,介紹外國文學。同年回國,先後在廣州、紹興任教。2023年以“魯迅”為筆名,發表中國史上第一篇白話**《狂人日記》。
2023年與許廣平女士結合,生有一男名周海嬰。有3個侄女。2023年10月19日因病逝世於上海。
著作收入《魯迅全集》,作品及《魯迅書信集》,並重印魯迅編校的古籍多種。後於2023年出版《魯迅全集》(共十六卷)。2023年出版《魯迅全集》(共十八卷)。
他的著作主要以**、雜文為主,**中《祝福》、《阿q正傳》、《狂人日記》等較為知名。魯迅的**、散文、詩歌、雜文共數十篇(首)被選入中、小學語文課本,**《祝福》、《阿q正傳》、《藥》等先後被改編成電影。北京、上海、紹興、廣州、廈門等地先後建立了魯迅博物館、紀念館等,同時他的作品被譯成英、日、俄、西、法、德、阿拉伯等50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地擁有廣大的讀者
關於魯迅的簡介,關於魯迅資料
京城 老炮兒 魯迅先生是一個有思想 有民族大義 思想開放進步,時代造就的偉大的文學家。年輕時看到整個民族病弱的狀態激發了他學醫救國的志向,後來在日本學習過程中認識到中國人是病在思想上,因此棄醫從文,決心用自己手中的筆改變中國人的思想。 魯迅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新文化運動的領導人。 貓九販賣溫柔 魯...
關於魯迅急急急急,關於魯迅的資料,急急急!
魯迅 1881 1936 中國現代文學家 思想家 革命家和教育家。原名周樹人,後改為周樟壽,字豫才,浙江紹興人。他一生以筆為 戰鬥了一生,被譽為 民族魂 1881年9月25日出生。出身於落破封建家庭。青年時代受進化論 尼采超人哲學和托爾斯泰博愛思想的影響。1902年考取留日官費生,赴日本進東京的弘文...
關於魯迅的名言名句,關於魯迅的名言
側惟共和之事,重在自治,而治之良否,則以公民程度為差。故國民教育,實其本柢。兒童與國家之關係,十餘年後,皆為 國盛衰,有繫於此,則欲尋求方術,有所振策,是為研究。兒童之精神,雖以外物而有殊別 然有不可不同具者,則為中國國民應有三 德與智與美三者。所以養成之者,則有小學校與社會教育。關於魯迅的名言 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