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氏輩行字表,謝氏家譜字輩 務字輩

時間 2021-09-21 02:55:42

1樓:匿名使用者

謝姓何來

1、謝姓出自姜姓,是炎帝后裔申伯的後代。相傳炎帝居於姜水畔,便以姜為姓。至商代有後裔孤竹君的長子伯夷與叔齊一起投奔到周。

到周後反對武王伐商,武王滅商後他們又逃到首陽山,因不食周慄而死,他們的後裔仍留在商朝。成王繼位後封伯夷的後裔為申侯,稱申伯,是申氏的始祖。厲王時娶申伯之女為妃,生字為宣王,宣王繼位後,封母舅申伯於謝國,後來這儀家失去了爵位,公元前668年楚國滅掉申國。

其子孫按當時的習慣以新都之邑名為姓,稱謝氏。望出陳留、會稽,史稱謝氏正宗。是為河南謝氏。

2、出自任姓,為黃帝之後。相傳黃帝之子25宗。得其姓者14人,為12姓,其中第7姓為任姓。

任姓有10個小車,其中第一為謝國,因周宣王時使召公營謝邑,以賜申伯,蓋謝已失國,子孫亡散,以國為姓。是為河南謝氏。

3、為他姓改謝姓。據《舊唐書不文苑傳》,衛州人謝偃之本為鮮卑族人,姓直勒氏,後改為謝氏。亦為河南謝氏。

謝姓分佈

1、夏商時期謝國比較弱小,居於姜水流域(今陝西境內)。

2、西周末期,申伯被改封為謝,以加強西周對南方的統治。任姓滅謝國後,國人有一部分留在當地,大部分外逃,但都以國為姓,即謝氏。

3、西周末至春秋時期,謝氏除了大部分分佈在今河南外,還有一支遷往山東,一支遷至湖北,還有一支遷至湖南,遷至四川,後又分為三支:一支於三國時遷至蜀郡,至晉代有部分遷至陝西;一支遷至雲南永昌,後發展為當地大姓;還有一支遷至四川彭水一帶及貴州北部。隋唐時被稱為東謝蠻、西謝蠻、南謝蠻,後大多融入布依族、水族和苗族。

漢代謝氏的聚居地有增加了會稽郡、江西九江、章陵等處。其中會稽郡的謝氏人丁興旺,已相當有名望。

4、晉代,成郡謝氏發展成為名門大族,其中最著名的是陽夏謝氏,以及由此遷出的康樂謝氏。西晉末年,黃河流域戰亂頻繁,中原人大量遷往江南,陽夏人謝衡因避戰亂遷望會稽始寧東山,在此繁衍,成為謝氏最重要的一支。謝衡極其後代在東晉至南朝時期多數都很著名。

5、唐朝時,河南固始謝氏入福建泉州,同時入閩的還有一支居於福建寧化縣,後有一支自寧化遷至江西,至洪武四年(2023年)移居梅縣(廣東):還有一支自寧化遷至廣東大埔,後移居梅縣。

6、至清代,謝氏不僅遍佈中原及南方各省,而且還發展到北部及東北的一些省區。

7、謝氏移居海外,始於明代,多數是自閩粵地區先遷至臺灣,進而遠播東南亞及世界各國。

謝姓家譜

全國:謝氏族譜十卷、謝氏通譜、謝子村後裔譜系卷。

遼寧:謝氏譜冊一卷

江蘇:鎮江潤州謝氏九修族譜十卷、江蘇當陽西州謝氏族譜十卷、常州謝氏寶樹堂創修族譜三卷、常州謝氏族譜二十二卷

浙江:紹興謝氏族譜不分卷、紹興狀元橋謝氏族譜不分卷、四門謝氏四房譜六卷、蓋東謝氏族譜不分卷、紹興謝氏族譜不分卷、常山陳留謝氏族譜二卷、常山宗譜一卷 5安徽:祁門中山謝氏家譜不分卷、懷寧寶樹堂謝氏宗譜十八卷

江西:銅鼓謝氏家譜卷首一卷、豐城謝氏家譜、謝氏家乘不分卷

山東:煙臺福山謝氏家乘不分卷

河南:太康謝氏遷玉族譜十四卷末一卷

湖北:黃崗呂陽村謝氏宗譜十四卷首一卷、新州謝氏宗譜三卷

廣東:四會謝氏族譜一卷

廣西:橫縣謝氏族譜不分卷

歷史名人

1 謝清高;今廣東梅州市人,請代航海旅遊家,航海4年返國,後流寓澳門,今存《海錄》一書。

2 謝安: 東晉人,字安石。出生士族。年四十餘歲出仕,孝武帝時位至宰相,在淝水至戰中打敗苻堅,使晉朝轉危為安。

3 謝玄:東晉名獎。字幼度,陳郡陽夏人。謝安為宰相時哦任他為廣陵相,組織北府兵。在淝水之戰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4 謝夷吾:漢代人,曾經極力推薦班固的才華。

5 謝莊:文學家,陳郡陽夏人、曾官至吏部尚書。

6 謝赫:南齊著名畫家,善於作風俗畫、人物畫、著有《古畫品錄》是我國最早的繪畫理論書籍。

7 謝眺:陳郡夏陽人,南齊詩人,曾在朝廷任職,其詩多描寫自然景色,為為李白所推許,是永明體作家中成就最高的詩人。

8 謝靈運:陳郡陽夏人,南朝著名畫家文學家,後移居會稽,謝玄子孫,曾任永嘉太守等職。博覽全書,文學稱「江左第一」。

其詩歌創作開創了新風。開創了文學史上的山水詩派,許多佳句為後人所傳誦。

9 謝子遠:福建汀州人,清康熙二十八年進士,官至總兵。三十六年攜十六姓墾湘。

2樓:

我家輩份,我只記得上兩輩和下一輩了,「***修法,英傑***,我是英字輩

3樓:天天李

山東郯城一帶

尚大維恆方 肇春印士堂

繁憲繼由衍 遵龍思義揚

謝氏家譜字輩 務字輩

4樓:匿名使用者

曾姓的最早家譜修於何時,已無從可考,《宋史·藝文志》記載的曾肇的《曾氏譜圖》一卷,算是曾姓的最早族譜了,該譜已佚。

派者分也,行者同也。祖、孫、父、子名,兄、弟、叔、侄之分,自古有之。只有區別層次,才能以禮相稱。

全國曾氏起源之說基本一致,然而,曾氏繁衍至數代後,在全國各地文形成無數派行,各派又有各派字輩。雖然清聖祖仁皇帝(康熙)為孔、顏、曾、孟賜了統一的名派,但仍有一些派行沒有使用欽定派語。至清代著名「中興」名臣曾國藩(派名:

傳豫)方從曾參第六十四代起達到全國統一。 武城派行從曾參至六十二代無全國統一派行,自六十三代以清聖祖仁皇帝所賜「弘、聞、貞、尚、衍、興、毓、傳、繼、廣、昭、憲、慶、繁、祥」15字,為聖裔排行命名,故謂之名派。其它各派行先人定的字句,以之取字,故謂房派。

孔氏從六十一代始用此15字為名派。「弘」因敬避改作「巨集」,曾氏尊孔從六十三代始用此字,迭至「祥」字則是七十七派。「繼」字因曾族避大宗諱名改作「紀」。

因此,後來全國各派行統一使用名派15字是: 巨集、聞、貞、尚、衍、興、毓、傳、紀、廣、昭、憲、慶、繁、祥。 清朝道光年間,宣宗皇帝又續賜名派10字:

令、德、維、垂、佑、 欽、紹、念、顯、揚。 曾姓字輩 輩分就是家族中的世系次第關係,又稱輩、輩行。字輩是輩分的代表字,中國古代每個家族的字輩譜是十分講究、嚴肅的,族譜中字輩譜往往是必不可少的內容。

而且,到了清代,封建統治者還專門為曾顏孔孟四姓御賜統一的名派。

康熙六十一年(2023年),曾姓第 63派(「派」與「傳」、「代」、「世」同義)起使用聖祖仁帝所賜的3句、15字名派:

巨集聞貞尚衍,興毓傳繼廣,昭憲慶繁祥。

後宣宗成皇帝續賜名派2句、10個字:

令德維垂佑,欽紹念賢揚。 曾氏從六十三代開始,用與孔、孟統一的字輩,即巨集聞貞尚衍,興毓傳紀廣,昭憲慶繁祥,令德維垂佑,欽紹念顯揚,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煥景瑞,永錫世緒昌。

第59代 曾質粹,字南武,世居吉安永豐。生於明弘治五年(2023年)二月初一日,卒於明嘉靖三十九年(2023年)二月十六日。

第60代 曾昊,早卒未襲。

第61代 曾繼祖,字繩之

第62代 曾承業,字洪福,萬曆五年襲

第63代 曾弘毅,字泰東,崇禎元年

第64代 曾聞達,字象輿,崇禎十四年襲

第65代 曾貞豫,字麟楚,康熙七年襲

第66代 曾尚溶,字彙伯,康熙二十九年襲

第67代 曾衍肅,字雍若,雍正二年襲

第68代 曾興烈,字起祚,乾隆四年襲

第69代 曾毓尊,字注瀛,乾隆二十六年襲

第70代 曾傳鎮,字巨山,嘉慶元年襲

第71代 曾紀璉,字仲魯,襲不久,因事革職,並不準其後承襲。 曾紀瑚,字六華,嘉慶十八年襲,傳鎮弟傳錫之長子

第72代 曾廣芳,字汝徙,早卒未得承襲。

第73代 曾昭嗣,字伯續,系曾紀瑚次子曾廣莆長子,過繼於曾廣芳。早卒未得承襲。

第74代 曾憲祏,字奉遠,清光緒十二年襲。

第75代 曾倩源,字養泉,原名慶源,因「慶」字與37代祖諱,故改作倩。

第76代 曾繁山,字靜齋,**廿四年改封宗聖奉祀官。

第77代 曾祥符,曾繁山過繼子,其世襲為紀瑚-廣莆-昭吉-憲祜-慶潼-繁琪-祥符。生於一九四六年,幼年承襲宗聖奉祀官

第78代 曾令光,曾祥符長子

第78代 曾德宗,曾令光之子

曾子廟嘉祥縣城南23公里的曾子故里--風景秀麗的南武山南麓,有一處歷史悠久、氣勢輝巨集的古建築群體--曾廟。

曾廟,又稱曾子廟、宗聖廟,是歷代祭祀孔子著名高足曾參的專廟。有的

唐氏家譜字輩,唐氏家族族譜字輩排列

我四川樂至的,德洪天道永,世治啟文明,恭宗惟祖訓,孝友振家聲。 牢祺然 我是攀枝花的,我只知後八代字輩,它是,文運朝遠,世德心忠,忠字輩後就該轉宗了 湖北平平安安 我是湖北漢川的,唐氏族譜 文明應瑞祥,忠義啟賢良,詩書永傳世,福德耀宗光。 陽城幹部 全國唐姓只一個宗祠 山西太原的晉祠寺。一查全有 山...

唐氏家譜字輩大全,唐氏家譜字輩排列

晏豔嬌 湖廣遷移四川,現重慶 朝國大一仕,仁義禮智信,文科登金榜,富貴顯才能,榮華升旗進,永遠萬代興。推測此譜在公元1510左右永州府制定。 我是威寧姓唐的,我們字輩是,天上日月神,大政世國明,開文盛德廣,永遠紹發強, 來自獅子林小資的長春藤 有沒有四川省遂寧市射洪縣唐氏家譜字輩大全 我是山東煙臺唐...

高氏清字輩起名大全,高氏家譜字輩大全

易象談起名 500個好聽的高姓清字輩男孩女孩名字大全 高清鍛 高清徹 高清管 高清來 高清高 高清波 高清改 高清生 高清度 高清淵 高清數 高清柏 高清瀚 高清陽 高清巨 高清部 高清熱 高清箴 高清古 高清歇 高清欣 高清唐 高清桐 高清飛 高清昌 高清馳 高清原 高清錦 高清勺 高清智 高清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