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本文寫劉禪被俘至洛陽後竟然樂不思蜀的事蹟。劉禪,小名阿斗,是三國時蜀國的後主。由於他昏庸無能,最終導致國家敗亡,被曹魏吞滅。
劉禪作為一個昏庸無能的君主可謂登峰造極,也正是這一點讓他在眾多的古代昏庸君主中「脫穎而出」,十分有名。由於他昏庸無能劉禪,十分有名,最終導致國家敗亡,告訴我們做事情,要堅持不懈!!
樂不思蜀,讀音:[lè bú sī shǔ ]
釋義:樂不思蜀:很快樂,不思念蜀國。
比喻在新環境中得到樂趣,快樂地忘了本,不再想回到原來環境中去。 「樂不思蜀」原意是劉禪安於逸樂不思亡國。後形容樂而忘返或樂而忘本。
出處:晉·陳壽《三國志·蜀志·後主傳》:「後主舉家東遷,既至洛陽裴松之注引晉·習鑿齒《漢晉春秋》:「王問禪曰:'頗思蜀否?'禪曰:'此間樂,不思蜀。'
近義詞樂不可支[lè bú kě zhī ]:快樂到不能撐持的地步。形容欣喜到極點。支:支撐
樂而忘返[lè ér wàng fǎn ]:樂而忘返,指非常快樂,竟忘記回家。形容沉迷於某種場合,捨不得離開
流連忘返[liú lián wàng fǎn ]:流連:留戀不止。玩樂時留戀不願離開。留戀得忘記了回去。
反義詞:落葉歸根[luò yè guī gēn ]:飄落的枯葉,掉在樹木根部。 比喻事物有一定的歸宿。多指客居他鄉的人,終要回到本鄉。
2樓:丨千里快哉風丨
蜀後主劉禪投降後,司馬昭設宴款待,先以魏樂舞戲於前,蜀官傷感,獨有後主有喜色。司馬昭令蜀人扮蜀樂於前,蜀官盡皆墮淚,後主嬉笑自若。酒至半酣,司馬昭謂賈充曰:
「人之常情,乃至於此!雖諸葛孔明在,亦不能輔之久全,何況姜維乎?」乃問後主曰:
「頗思蜀否?」後主曰:「此間樂,不思蜀也。
」人們常把樂以忘返或樂而忘本,無故國故土之思,稱作「樂不思蜀」。這個典故就產生於三國時的洛陽。
當時魏軍入川,蜀後主劉禪投降,被送到洛陽。司馬昭封他為安樂公,賜住宅,月給用度,僮婢百人。劉禪為表感謝,特意登門致謝,司馬昭於是設宴款待,並以歌舞助興。
當演奏到蜀地樂曲時,蜀舊臣們油然誦起國破家亡的傷懷之情,個個淚流滿面。而劉禪卻麻木不仁嬉笑自若。司馬昭見狀,便問劉禪;「你思念蜀嗎?
」劉禪答道:「這個地方很快樂,我不思念蜀。」
他的舊臣谷正聞聽此言,連忙找個機會悄悄對他說:「陛下,等會兒若司馬昭再問您,您就哭著回答:『先人墳墓,遠在蜀地,我沒有一天不想念啊!
』這樣,司馬昭就能讓陛下回蜀了。」劉禪聽後,牢記在心。酒至半酣,司馬昭果然又發問,劉禪趕忙把谷正教他的話學了一遍,只是欲哭無淚。
司馬昭聽了,說「咦,這話怎麼像是谷正說的?」劉禪驚奇道:「你說的一點不錯呀!
司馬昭及左右大臣全笑開了。司馬昭見劉禪如此老實,從此就再也不懷疑他。劉禪就這樣在洛陽安樂地度過了餘生,傳下了這令人捧腹的「樂不思蜀」典故。
樂不思蜀中,人物有誰,樂不思蜀的主人公是誰。。。
三國時,蜀主劉備死後,他的兒子劉禪襲位,史稱 蜀後主 這劉禪庸碌無能,雖有諸葛亮等人全力輔佐,也不能振興蜀國。諸葛亮死後,劉禪信任宦官黃皓,朝政日趨腐敗,終被魏國所滅。那時的魏國,魏主曹奐也不過是個名義上的皇帝,一切大權都操在司馬昭的手裡。司馬昭接受了劉禪的投降,就迫令他全家離開蜀國的成都,遷往魏都...
《塞翁失馬》讀後感,讀塞翁失馬的感想
我原本有一副清脆的嗓子。嗓子是父母賜給我的先天資本,要儘量體現它的價值,於是我參加了一次規模不大不小的歌唱比賽。我的自信,早已隨著一百分的消失而消逝,便把希望寄託在評委身上,屏棄了觀眾的感受。我選擇唱一首民歌。比賽前幾天,感冒讓我困頓。為我鍾愛的足球,也為了成為虛無的班隊領袖,而有一番聲嘶力竭,我連...
劉禪的「樂不思蜀」到底是真傻還是大智如愚
我們沒必要去貶損劉禪,也沒必要去美化劉禪,歷史上的劉禪確實是個非常平庸的皇帝。應該說,劉禪比較喜歡享樂,討厭整天勾心鬥角,爾虞我詐,懶得和別人鬥心眼,不願自尋煩惱,能省事就省事。歷史上的曹操是個何等聰明的梟雄,曹操這輩子相信過誰?想依靠一句 樂不思蜀 就能騙過曹操也太天真了吧?你們相信嗎?曹操對劉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