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蝸牛得快跑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地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納蘭性德(1655----1685),字容若,滿族正黃旗人。本詞寫於康熙二十一(1682)年,時作者隨康熙帝出山海關,祭祀長白山。
“山一程,水一程”彷彿是親人送了我一程又一程,山上水邊都有親人送別的身影。“身向榆關(這裡借指山海關)那畔行”是使命在身行色匆匆。“夜深千丈燈”則是康熙帝一行人馬夜晚宿營,眾多帳篷的燈光在漆黑夜幕的反襯下在所獨有的壯觀場景。
“山一程,水一程”寄託的是親人送行的依依惜別情;“身向榆關那畔行”激盪的是“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的蕭蕭豪邁情;“夜深千丈燈”催生的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烈烈壯懷情。這情感的**跳,既反映出詞人對故鄉的深深依戀,也反映出他渴望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二十幾歲的年輕人,風華正茂,出身於書香豪門世家,又有皇帝貼身侍衛的優越地位,自然是眼界開闊、見解非凡,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定會比別人更強烈。
可正是由於這種特殊的身份反而形成了他拘謹內向的性格,有話不能正說,只好藉助於兒女情長的手法曲折隱晦地反映自己複雜的內心世界。這也是他英年早逝的重要原因。
“夜深千丈燈”既是上闕感情醞釀的高潮,也是上、下闕之間的自然轉換。夜深人靜的時候,是想家的時候,更何況“風一更,雪一更”。風雪交加夜,一家人在一起什麼都不怕。
可遠在塞外宿營,夜深人靜,風雪瀰漫,心情就大不相同。路途遙遠,衷腸難訴,輾轉反側,臥不成眠。“聒碎鄉心夢不成”的慧心妙語可謂是水到渠成
“山一程,水一程”與“風一更,雪一更”的兩相映照,又暗示出詞人對風雨兼程人生路的深深體驗。愈是路途遙遠、風雪交加,就愈需要親人關愛之情的鼓舞。因為她是搏擊人生風浪的力量源泉,有了她,為了她,就不怕千難萬險,就一定會迎來團聚的那一天。
從“夜深千丈燈”壯美意境到“故園無此聲”的委婉心地,既是詞人親身生活經歷的生動再現,也是他善於從生活中發現美,並以此創造美、抒發美的敏銳高超藝術智慧的自然流露。
本詞既有韻律優美、民歌風味濃郁的一面,如出水芙蓉純真清麗;又有含蓄深沉、感情豐富的一面,如夜來風潮迴盪激烈。詞人以其獨特的思維視角和超凡的藝術表現力,將草原遊牧文化的審美觀與中原傳統文化的審美觀相融合,集豪放婉約與一體,凝鍊出中華詞壇上一顆風骨神韻俱佳的燦爛明珠,深受後人喜愛。國學大師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一書中將作者推為宋後第一真詞人,是非常有道理的。
2樓:
長相思1.課文簡說。
這是一首描寫邊塞軍旅途中思鄉寄情的佳作。詞的大意是:將士們跋山涉水,向山海關那邊進發。
夜裡,住宿帳篷,每個帳篷裡都點起了燈。入夜,又是颳風,又是下雪,將士們從睡夢中醒來,再也睡不著了,不禁思念起故鄉來,因為故鄉溫暖、寧靜,是沒有寒風朔雪之聲的。
2.詞句解析。
(1)“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詞的上闋”山一程,水一程”的疊用,說明了身離故鄉之遠,行軍之艱難。“身向榆關那畔行”點明瞭行進的方向。
“夜深千帳燈”,“千帳燈”點明瞭軍帳之多,此行隊伍之龐大。在這羈旅野外的深夜,頂頂帳篷,點點燈火,也算是一個特殊的景觀,足見將士之多,聲勢之浩大。
(2)“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下闋以“風一更,雪一更”氣候上的轉變來細緻描寫將士的心理。夜的靜謐更顯出了風雪的聲音之聒耳,睡夢被無情地打斷,思鄉之情油然而生,睡意全無。
聽著帳外的風聲雪聲,感受著襲來的陣陣寒意,更加懷念故園的溫暖、寧靜和祥和。“故園無此聲”雖寥寥幾個字,卻把將士的內心世界袒露無餘,使思鄉之意自然酣暢地流淌出來。
詞的上下兩闋開頭對仗,“一”字的運用,有連續不絕的含義,使詞風纏綿。而作者於清麗自然之中又不乏邊寨之雄奇風情的描述,細膩哀婉的人物內心世界和山高水長的場景及氣勢龐大的隊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並且它們巧妙地結合到一起,昇華了羈旅懷鄉的主題,意境也由此更加深長。
如果說,王安石的鄉愁是融於滿目的春色之中,張籍的鄉愁是肅殺的秋風引起,詩人納蘭性德所描寫的關外將士的鄉愁卻是由北方的風雪勾起的。
這首詞在表達上與李清照的“點滴霖霪,愁損北人,不慣起來聽(《添字採桑子?芭蕉》)”有異曲同工之妙。
選編這三首詩的目的,是使學生通過對詩詞的誦讀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通過幾首詩詞的對比體會,揣摩作者是怎樣表達自己的感情的;同時,積累古詩詞,增強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厚實文化積澱。
本文的教學重點應放在品味詩句,背誦,積累語言上。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體會詩人的思鄉懷親的思想感情,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3樓:匿名使用者
《長相思》
(清)納蘭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納蘭性德長相思的朗讀
4樓:武大郎哈哈
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關那畔行
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
聒碎鄉心夢不成
故園無此聲
[註釋]
1.聒: (guō)
急求納蘭性德的長相思的朗誦 要** 最好是優酷的
5樓:夏末久月
6樓:匿名使用者
山一程,水一程,.................................
請問納蘭性德《長相思》拼音帶聲調的全文?它的平仄關係又是怎樣的?
7樓:原來是知恩
1、拼音及全文
《cháng xiāng sī》-nà lán xìng dé
《長相思》-納蘭性德
shān yì chéng, shuǐ yì chéng , shēn xiàng yú guān nà pàn xíng, yè shēn qiān zhàng dēng.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fēng yì gēng , xuě yì gēng, guō suì xiāng xīn mèng bù chéng , gù yuán wú cǐshēng.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2、平仄關係:
中中平,仄中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中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
3、譯文:
將士們不辭辛苦地跋山涉水,馬不停蹄地向著山海關進發。夜已經深了,千萬個帳篷裡都點起了燈。
外面正颳著風、下著雪,驚醒了睡夢中的將士們,勾起了他們對故鄉的思念,故鄉是多麼的溫暖寧靜呀,哪有這般狂風呼嘯、雪花亂舞的聒噪之聲。
賞析:上片寫行程之勞。起句突兀,既顯空間之廣袤,又寓時間之流逝,氣象闊大。
“山一程,水一程”六字,直寫戍路途之曲折迢遙,側寫跋山涉水之艱險辛苦。疊用兩個“一程”,突出了路途的修遠和行程的艱辛。第三句“身向榆關那畔行”,交代行旅去向。
此處說“身”向榆關,而非“心”向。其實就是說,軀體越來越遠離了故鄉,而心靈卻越來越趨向京師,越來越拴緊了故園。
“榆關”是指山海關,“那畔”即“那邊”。當我們讀到這裡,彷彿浮現出這樣一幅圖景:大隊人馬,翻山越嶺,登舟涉水,風餐露宿,走了一程又一程,一直向山海關方向進發。
而詞人因為留戀家園,卻是頻頻回首,步履蹣跚,望斷白山黑水而不見故園影蹤。“夜深千帳燈”一句,寫的是夜晚宿營於曠野的情景:深青的天幕下,漆黑的曠野上,一座座營房,燈火熠熠,映照著永夜無眠的人。
“千帳燈”是虛寫,寫詞人這次出巡隨從眾多。為什麼夜深了,而仍然營火閃爍呢?這就為引出下片的“鄉心”蓄勢。
下片側重遊子思鄉之苦,交代了深夜不眠的原因。換頭寫景,“風一更”“雪一更”,突出塞外風狂雪驟的荒寒景象。這是以哀景襯傷情,風雪載途,行者鄉思更烈。
疊用兩個“一更”,突出塞外卷地狂風,鋪天暴雪撲打帳篷經久息的情景;也從一個側面寫出了天寒地凍之夜,人之輾轉難眠的狀態。“聒碎鄉心夢不成”呼應上片的“夜深千帳燈”一句,直接回答了深夜不寢的原因。
著一“聒”字,突出了風雪聲響之巨;且極具擬人味,彷彿這風雪也通人心似的,徹夜唸叨著故園的人事,讓人心潮起伏。“聒碎鄉心”,用的是誇張手法,形象地表現了“一夜徵人盡望鄉”的愁腸百轉的心態。“故園無此聲”,交代了“夢不成”的原因:
故鄉是沒有這樣的連綿不絕的風雪聒噪聲的,當然可以酣然入夢;而這邊塞苦寒之地,怎比鍾靈毓秀之京都,況且又是暴風雪肆虐的露營之夜,加之“鄉心”的重重裹挾,就更難入夢了。結尾這一句直截地表達了徵人對故鄉的深深眷戀之意。
總的來說,上闋寫面、寫外,鋪陳壯觀;下闋寫點、寫內,曲描心情。選取的都是平凡的事物,如山水風雪、燈火聲音。又採用短小精悍而通俗易懂的語句,輕巧排列,對應整齊。
信手拈來,不顯雕琢。全篇融細膩情感於雄壯景色之中,盡顯非凡,作者用山,水,千帳燈,風,雪等大的物像,來寄託細膩的情感思緒。纏綿而不頹廢,柔情之中露出男兒鎮守邊塞的慷慨報國之志。
沒有一般邊塞詩的大氣、沉痛、悲涼、雄壯,而是風格婉約,筆調纏綿,少了抑揚頓挫的沉雄,多了小女兒的纏綿情態。本詞既有韻律優美、民歌風味濃郁的一面,如出水芙蓉純真清麗;又有含蓄深沉、感情豐富的一面,如夜來風潮迴盪激烈。詞人以其獨特的思維視角和超凡的藝術表現力,將草原遊牧文化的審美觀與中原傳統文化的審美觀相融合,集豪放婉約與一體,凝鍊出中華詞壇上一顆風骨神韻俱佳的燦爛明珠,深受後人喜愛。
8樓:匿名使用者
shān yì chéng, shuǐ yì chéng , shēn xiàng yú guān nà pàn xíng, yè shēn qiān zhàng dēng.
fēng yì gēng , xuě yì gēng, guō suì xiāng xīn mèng bù chéng , gù yuán wú cǐ
shēng.
平仄一般來說第一和第二聲是平聲,第三和第四生是仄聲。
9樓:匿名使用者
自己看別人的,(火了就刪系列)???
長相思納蘭性德寫的什麼意思
戰士們跋山涉水,向山海關那邊進發。夜裡,住宿帳篷,每個帳篷裡都點起了燈。夜裡又是颳風,又是下雪,戰士們不禁思念起故鄉來。故鄉溫暖寧靜,是沒有寒風朔雪之聲的。我扈 hu 駕赴遼東巡視,隨行的千軍萬馬一路跋山涉水,浩浩蕩蕩,向山海關進發。入夜,營帳中燈火輝煌,巨集偉壯麗。夜已深,帳篷外風雪交加,陣陣風雪...
納蘭性德生平,納蘭性德的資料
納蘭性德 1655年1月19日 1685年7月1日 滿族,實為蒙古族,滿族正黃旗為政治身份,葉赫那拉氏,字容若,號楞伽山人。原名納蘭成德,為避當時太子 保成 的名諱,改名納蘭性德。一年後,太子改名為胤礽,於是納蘭性德的名字改回成德。他是滿洲正黃旗人,康熙十五年進士,為武英殿大學士明珠長子,一生淡泊名...
求 納蘭性德《蝶戀花出塞》賞析,求 納蘭性德《蝶戀花 出塞》賞析
今古河山無定據 是一句斷語,也是詞人的感嘆。它橫空出世,有上下千年 縱橫萬里之慨。從中可以看出史學家的深沉,哲學家的睿智,以及文學家的深情。 清代學者像中的納蘭性德 蝶戀花辛苦最憐天上月。一昔如環,昔昔都成玦。若似月輪終皎潔,不辭冰雪為卿熱。無那塵緣容易絕。燕子依然,軟踏簾鉤說。唱罷秋墳愁未歇,春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