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國天文曆法的重大成就,有什麼關於中國古代天文曆法的書籍,推薦一些吧。

時間 2021-08-30 10:03:03

1樓:匿名使用者

(1)先秦時期:

①春秋時期,留下了世界上公認的首次哈雷彗星的確切記錄。《春秋》記載,公元前613年,“有星孛入於北斗”,即指哈雷彗星,這一記錄比歐洲早六百多年。

②春秋時期我國曆法已經形成自己固定的系統,基本上確立19年7閏的原則,這比西方造160年。

③戰國時期,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學著作《甘石星經》,其中有豐富的天文記載,反映了那個時期人們對天文的認識。

(2)兩漢時期:

①漢武帝時,天文學家制訂出中國第一部較完整的歷書“太初曆”,開始以正月為歲首。

②西漢關於太陽黑子的記錄,被世界公認為是有關太陽黑子的最早記錄。

③東漢時,張衡從日、月、地球所處的不同位置,對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學解釋。④張衡發明製作的地動儀,可以遙測千里意外**發生的方向,比歐洲早1700多年。

(3)隋唐時期:

①唐朝天文學家僧一行制定的《大衍曆》比較準確地反映了太陽執行的規律,系統周密,表明中國古代曆法體系的成熟。

②僧一行還是世界上用科學方法實測地球子午線長度的創始人。在實測中他認識到,在小範圍有限的空間裡得到的認識,不能任意向大範圍甚至無際的空間推演,這是我國科學思想史上的一大進步。

(4)宋元時期:

①北宋科學家沈括的突出貢獻在天文學方面,把四季二十四節氣和十二個月完全統一起來的“十二氣歷”更加簡便,有利於農事安排。

②元初設立太史局編制新曆法。

③元朝傑出天文學家郭守敬,提出“歷之本在於測驗,而測驗之器莫先儀表”的正確主張,創制了簡儀和高表等近二十件天文觀測儀器,主持了全國範圍的天文測量。

④郭守敬主持編定《授時歷》,一年的週期與現行公曆基本相同,但問世比現行公曆早300年。

2樓:靜待嫻雅

曆法,節氣(候,季,時,年的概念)以及日月的視運動與人體生命活動均有重要的關係,因此得到中醫學的重視.《內經》中專設《素問 六節藏象論》討論人體生理病理變化與這些因素之間的內在規律性聯絡.指出曆法以日月星辰的執行為依據,曆法的功能在於反映天地陰陽之氣消長的律數,並最終落腳於生命運動的節律與天地日月相應的主題上.

2吸收地學研究成果

春秋戰國時期,有關地學的專著相繼問世,主要有《山海經》,《尚書 禹貢》和《管子 地員》.

《山海經》中的山經對超過黃河和長江流域的廣大自然環境作了綜合概括.對每一山嶽詳略不一地論述了關於位置,水文(包括河流的發源,流向,湖泊,沼澤等),動植物(包括其形態效能和醫療功效),礦物特產(包括產地,色澤等特點)以及神話傳說等,內容極為豐富,保留了許多極寶貴的自然地理知識.

《尚書 禹貢》在地學知識和地學思想方面比《山海經》又前進了一大步.它依據自然條件中的河流,山脈和大海的自然分界把所描述的廣大地區分為九州:冀,充,青,徐,揚,荊,豫,樑,雍,描述了各區自然條件(水文,土壤,植被)的特點,較好說明了不同地區的地理特色.

《管子 地員》中對土壤的論述非常深入,詳細.

它根據土色,質地,結構,孔隙,有機質,鹽鹼性和肥力等各方面的性質,並結合地形,水文,植被等自然條件,將土壤分為"上土","中土","下土"三大等級,每一等級又分為六類,這種分類方法基本上是符合實際的.

古人不但考察地形,土壤等情況,還將這些內容與農業緊密地結合起來.如"五穀不宜其地,國之貧也."(《管子 治國篇》)"辨於土而民可富.

"(《管子立政篇》)這時已有著作將地理條件與動植物結合起來進行論述:"以土之法,辨五地之物生:一曰山林,其動物宜毛物,其植物宜a物,其民毛而方.

二曰川澤,其動物宜鱗物,其植物宜膏物,其民黑而津.

三曰丘陵,其動物宜羽物,其植物宜a物,其民專而長.四日填衍,其動物宜介,其植物宜莢物,其民哲而痔.五日原n,其動物宜贏物,其植物宜叢物,其民豐肉而庫."(《周禮 地官》)

地學研究成果為天人相應論中人與地的關係提

供了科學依據.如《尚書 禹貢》中九州的概念,在《素問 六節藏象論》,《靈樞 邪客》中已有所反映,並與人體聯絡起來,作為人與天相應的具體內容之一.

《內經》中的"十二經水"中有九條可以在《尚書 禹貢》中找到其水源,流向,流經地,所納支流和河口等內容.在((內經》中將人體十二經脈與自然界的十二經水相匹配,成為天人相應論的內容之一.《內經》

中(素問 異法方宜論》是討論人地關係的專篇,其中所論五方之人的體質特點與《周禮 地官 大司徒》中的內容基本一致.於此可見古代地學知識在天人相應論中的地位和作用.

3採用物候學的方法

《夏小正》已經把物候,天文和與之對應的農事活動聯絡在一起論述,如:正月(月份),啟蟄,雁北飛,難震響,魚險負冰,田鼠出,獺祭魚,囿有見韭,鷹則為鴻,柳f$,梅杏拋桃則華,堤搞,雞摔粥(物候),初昏參中,斗柄懸在下(天象),農率均田,採芸(農事活動等).

對於物候與農作物之間的關係,《呂氏春秋 任地》也有記載:"草端大月,冬至後五旬.七日,營始生,營者百草之先生者也,於是始耕.

孟夏之昔,殺三葉而獲大麥.日至,苦菜死而資生,而樹麻與寂,此告民地寶盡死."這段論述將自然界的植物隨季節變化的規律與農耕活動及農作物的生長時期結合起來,使自然界植物變化的規律成為農業活動的指南,說明我國在很早時就已經具備了豐富的物候學知識.

《呂氏春秋 月令》的五行模式圖已經是一個近乎包羅永珍的天—物候(包括人)—地宇宙框架了.

物候知識在古代科學中有著重要的意義.在生

產力水平低下的情況下,物候是人類認識季節,氣候等自然規律的參照物

3樓:王杏林一

公元前613年,魯國天文學家觀測並記載工一顆彗星掃過北斗。這是世界關於哈雷彗星的最早記載

有什麼關於中國古代天文曆法的書籍,推薦一些吧。

4樓:匿名使用者

書名: 古代天文歷來法研源究 isbn號: 7810411519 出版社

: 河南大bai學 編/著者: 鄭慧生du古代歷zhi法計演算法 isbn號: 7310016793 出版社dao: 南開大學 編/著者: 劉洪濤

中國古代的天文與曆法 isbn號: 7100024226 出版社: 商務印書館 編/著者: 任繼愈

中國古代天文曆法方面較為先進的原因

5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中國是一個農復業國家,農業的制生產離不bai開曆法。古du人的歷法無外

zhi就是太陽曆與太陰曆兩種,dao

這兩種曆法,是參考太陽或月亮的天體執行而來的。所以中國古代在天文曆法上會選進一些。

同理,希臘的航海,埃及的建築,也是非常先進的。

結合材料一和所學知識,說明我國古代的天文曆法能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6樓:天頂星

我在網路上找到了這段的資料,加上我的理解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中國傳統版

文化有天人合一的權思想,自居為“天之子”的統治者自然會對天文星象加以關注。

我國設定曆法的專門機構歷史悠久,三皇五帝時期就有設定“火正”一致,專門的天文官的設定(儘管主業是跳大神)對於曆法質量的提升有重要的價值。

現實的農業生產及政治需要,農時對農業社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天象的發生,是文官系統對於皇權的約束,並且影響對史家對帝王的評價。

分別列舉兩漢、宋元時期的天文曆法成就(至少兩項)

7樓:匿名使用者

兩漢 (2)兩漢時期:

①漢武帝時,天文學家制訂出中國第一部較完整的歷書“太初曆”,開始以正月為歲首。

②西漢關於太陽黑子的記錄,被世界公認為是有關太陽黑子的最早記錄。

③東漢時,張衡從日、月、地球所處的不同位置,對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學解釋。④張衡發明製作的地動儀,可以遙測千里意外**發生的方向,比歐洲早1700多年。

中國曆代天文曆法方面的重大成就

允秀筠 1 先秦時期 春秋戰國時期,離開世界公認的第一次哈雷彗星的確切記錄。春秋 記載,公元前613年,到北斗 彗星,哈雷彗星,這個紀錄是比歐洲早600年。2 中國的日曆春秋,已形成自己固定的制度,基本建立了19個年閏原則,這使得160歲,比西方。戰國時期,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學著作 甘石,具有豐...

中國近幾年取得的重大成就有哪些,中國近年來取得的成就有哪些?

東揚繪畫 中國近幾年科技發展迅速,在很多領域做出了重大貢獻,可以說,在經濟發展和科技創新雙向驅動已成為當今中國發展進步的重要標誌。下面就是我國近幾年在科技突破上取得的傲人成績。近幾年在航空航天上的成就 2011年9月29日21點16分,天宮一號 目標飛行器由 長征二號 運載火箭送入太空,這標誌著中國...

中國近幾年的成就,中國近幾年取得的重大成就有哪些?

科技方面的成就 中國天眼,世界最大的望遠鏡 北斗衛星,世界排名第二位。神舟飛船,載人航天 我國是世界第三個把飛行員送入太空的國家長征系列火箭,發生成功率 有效載荷都是槓槓的!長征五號,大火箭,世界僅有中美俄能造。嫦娥工程,把飛船發射到月球。天舟貨運飛船,為太空站提供補給。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在太空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