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出自清代吳敬梓《儒林外史》的第一回章節名稱,意思是:此回書,通過楔子鋪敘創作大意,塑造名流王冕的示例用來隱喻全書的中心思想。
「楔子」是元雜劇的專業術語,用於劇首,用以點明、補充正文,或者說引出正文或是為正文做鋪墊。常常用於概括劇中人物形象,交代劇目內容。在這裡即指回目序言。
此處的名流指元朝著名畫家、詩人王冕。王冕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整個**的人物塑造上,他奠定了作者理想人物的基本特點,正如回目所說「說楔子敷陳大義,借名流隱括全文」。王冕作為一個士人,作為一個「名流」,在他身上體現著中國士人的精神。
2樓:睡影望空
釋義:這一回作為全書的序言,概括了全書的大體內容,引用名人的事例隱喻全書中心思想。用王冕的一生隱喻對現實的諷刺。
出處:出自清代吳敬梓的《儒林外史》第一回。
主要內容:
元朝末年浙江諸暨農家子弟王冕自學成才後,因不願相與知縣時仁和鄉紳危素,避走山東濟南賣畫為生。半年後,黃河決堤,百姓流離,王冕乃回到故鄉。不久,母親病死。
又隔了一年,天下大亂。吳王平方國珍,特去訪問王冕,向他求教平天下之策。
數年後,吳王建國大明,禮部議定用四書、五經、八股文取士。由此,王冕預知「一代文人有厄」,乃及時避居會稽山中。到了成化末年,山東兗州汶上縣薛家集觀音庵中辦學堂,夏總甲推薦周進來教館。
周進為一老童生,先後受到秀才梅玖的嘲弄和舉人王惠的白眼,感到無限屈辱。
一年後又失卻館地,更是滿腹怨嗟。隨姊丈金有餘去省城為商人記帳時去貢院遊覧,見到號板,怨憤至極,一頭攮去,不省人事。後得商人資助捐監應試,先後中了舉人、進士,做了御史,點了廣東學道。
他在主試南海、番屬兩縣蜜生時,識拔了五十四歲的老童生范進入學。
3樓:
意思是:此回書,通過楔子鋪敘創作大意,塑造名流王冕的示例用來隱喻全書的中心思想
4樓:匿名使用者
第一回在全文中起到序言的作用,藉助一個名人(王冕)的故事,來暗示全篇的主題。
5樓:匿名使用者
「說楔子敷陳大義,借名流隱括全文」出自《儒林外史》第一回回目。「楔子」是元雜劇的專業術語,用於劇首,常常用於概括劇中人物形象,交代劇目內容。在這裡即指回目序言。
「名流」即名人,在這裡指王冕。
這句話意思是這一回作為全書的序言,概括了全書的大體內容,引用名人的事例隱喻全書中心思想。用王冕的一生隱喻對現實的諷刺。
儒林外史每回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