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冬至在漢代是一個節日,類似現代的春節,那時的人們不過正月初一,過冬至。現代,西方人把這一節日保留至今,改名為「聖誕節」。按宋朝傳統當天要穿新鞋新襪子新衣服,西方人至今都有聖誕節大采購就是延續。
崖山之後說的就是這個--漢人傳統盡喪,反而西方人繼承發揚。。
按照古禮,冬至節這天,婦女要向一家之主獻鞋襪,此為古人所說的「履長」之意。意思是又長一歲了。至宋代,婦女冬至「獻履貢襪」的用以是為賀「一陽嘉節」、「迎福踐長」。
冬至節裡,穿老婆親手做得鞋襪,終歸是一種民族傳統禮節,
古人認為冬至是陽氣始動的日子,在這一天裡還有一個重要的節日是:釋菜先師。這一習俗,現代連日本人都不遵守了。
日本婦女在這天,常送給丈夫巧克力,寓意:感謝丈夫賜給自己一年的甜蜜生活。它已經失去了那種「中華味」。
冬至的詩歌、習俗、來歷、飲食等文化
2樓:延笑旋
1、冬至的詩歌:小 至 (唐)杜甫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刺繡五紋添弱線,吹葭六管動飛灰。
岸容待臘將舒柳,山意衝寒欲放梅。雲物不殊鄉國異,教兒且覆掌中杯。
2、冬至的習俗:享祀先祖,辦宴席。
3、冬至的來歷:傳說冬至節氣最早是周公採用土圭法測影測出來的,早在3000多年前,周公始用土圭法測影,在河南洛邑測得天下之中的位置,定此為土中。相傳「冬至」是24節氣(時間平均法)當中最早被周公測定出來的一個,因此有把冬至作為二十四節氣之首的說法。
《尚書·洛誥》中說:周公「朝至於洛師」,對洛陽周邊的幾個地方做了考察,最後確定澗水東、瀍水西、瀍水東皆「惟洛食」(都是興建宗廟社稷的好地方)。周公通過「土圭測景」選定洛邑基址的史實,被載入了古代典籍,也被後人奉為封邦建國的成法。
4、冬至的飲食文化:北方普遍吃水餃,山東喜歡喝滕州羊肉湯,寧波吃番薯湯果,安徽合肥吃冬至面。
3樓:爭霸天下第一關
冬至的詩歌:
1、《冬至》——左河水
西北風襲百草衰,幾番寒起一陽來。
白天最是時光短,卻見金梅競豔開。
2、《邯鄲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邯鄲驛裡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3、《冬至》——貴穀子
日照數九冬至天,清霜風高未辭歲。
又是一個平衡日,子線從南向北迴。
冬至的習俗:
南方沿海部分地區延續祭祖的傳統習俗。家家戶戶把祖先像、牌位等供於家中上廳,安放供桌,擺好香爐、供品等。
在我國北方許多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相傳醫聖張仲景告老還鄉時看到受凍的百姓,便用羊肉和一些驅寒藥材以及麵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做成一種叫「驅寒矯耳湯」的藥物,施捨給百姓吃。後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著吃,形成了習俗。
冬至的來歷: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二十四節氣」與「十二月建」是干支歷的基本內容,它在上古時代已訂立。古籍載,天皇氏始制干支之名,以定歲之所在。
「二十四節氣」是干支歷中表示季節、物候、氣候變化以及確立「十二月建」的特定節令。上古時代以北斗斗柄頂端的指向確定「二十四節氣」。干支歷將一歲劃分為「十二辰」,「建」代表北斗斗柄頂端的指向,斗柄旋轉依次指向「十二辰」。
冬至的飲食文化:
1、北方普遍吃水餃
每年農曆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雲:「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
2、江南米飯
在江南水鄉,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
3、江西麻餈
麻餈,是浙江,江西的特產,也是福建人的傳統小吃、福建人祭祀時的供品。麻餈陰乾後蒸、煎、火烤、砂炒皆宜。
4樓:匿名使用者
冬至(winter solstice),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 ,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公曆12月21日至23日之間。
冬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南端,幾乎直射南迴歸線(南緯23°26')。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陽光最少,比南半球少了50%。北半球的白晝達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晝越短。
如中國最南端——曾母暗沙(北緯2°33』)這天的白晝達11小時59分,海口市約為10小時55分,杭州市為10小時12分,北京約9小時20分,而號稱「中國最北端」的黑龍江省漠河縣(北緯52°58『)也僅有7小時34分。冬至過後,夜空星象完全換成冬季星空,而且從冬至這天開始「進九」。而此時南半球正值酷熱的盛夏。
比較常見的是,在中國北方有冬至吃餃子的風俗。俗話說:「冬至到,吃水餃。
」而南方則是吃湯圓,當然也有例外,如在山東棗莊、東平、汶上、曲阜、鄒城,冬至習慣叫做數九,流行過數九當天喝羊肉湯的習俗,寓意驅除寒冷之意。
民俗活動
冬至節亦稱冬節、交冬。它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宮廷和民間歷來十分重視,從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動。
《周禮春官·神仕》:「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目的在於祈求與消除國中的疫疾,減少荒年與人民的飢餓與死亡。
《史記·孝武本紀》:「其後二歲,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推歷者以本統。天子親至泰山,以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日祠上帝明堂,每修封禪。
」《後漢書禮儀》:「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還要挑選「能之士」,鼓瑟吹笙,奏「黃鐘之律」,以示慶賀。
唐宋時,以冬至和歲首並重。南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十一月冬至。
京師最重此節,雖至貧者,一年之間,積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備辦飲食,享祀先祖。官放關撲,慶祝往來,一如年節。」
傳統飲食
冬至是養生的大好時機,主要是因為「氣始於冬至」。因為從冬季開始,生命活動開始由衰轉盛,由靜轉動。此時科學養生有助於保證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
冬至時節飲食宜多樣,谷、果、肉、蔬合理搭配,適當選用高鈣食品。 各地在冬至時有不同的風俗,中國北方多數地方有冬至吃餃子的習俗。冬至經過數千年發展,形成了獨特的節令食文化。
吃餃子成為多數中國人冬至的風俗。當然也有例外如在山東省滕州市流行冬至當天喝羊肉湯的習俗,寓意驅除寒冷之意。
冬至吃水餃
每年農曆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 雲:「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
滕州羊肉湯
冬至吃羊肉的習俗據說是從漢代開始的。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了樊噲煮的羊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讚不絕口。從此在民間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習俗。
人們紛紛在冬至這一天,吃羊肉以及各種滋補食品,以求來年有一個好兆頭。現山東滕州一帶,這天被稱作伏九,節前會給長輩送諸如羊肉等禮品,伏九家家都要喝羊肉湯,對個人對長輩對家庭都為圖個好兆頭。
江南米飯
在江南水鄉,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 相傳,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惡多端,死於冬至這一天,死後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於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臺灣糯糕
在我國臺灣還儲存著冬至用九層糕祭祖的傳統, 用糯米粉捏成雞、鴨、龜、豬、牛、羊等象徵吉祥中意福祿壽的動物,然後用蒸籠分層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同姓同宗者於冬至或前後約定之早日,集到祖祠中照長幼之序,一一祭拜祖先,俗稱「祭祖」。祭典之後,還會大擺宴席,招待前來祭祖的宗親們。
大家開懷暢飲,相互聯絡久別生疏的感情,稱之為「食祖。」冬至節 祖先,在臺灣一直世代相傳,以示不忘自己的「根」。 蘿蔔、青菜、豆腐、木耳等。
台州擂圓
浙江台州人好美食,冬至是一年中重要節氣,在這一天要做些特色菜餚和食物,首先要祭奠祖先,祈禱祖先保佑全家人來年一切平安如意。然後全家人歡樂地聚在一起喝酒吃菜。其中吃「冬至圓」(擂圓,又叫硬擂圓、翻糙圓)是台州的老傳統,擂圓取圓圓潤潤、團圓之意。
擂圓是冬至的重頭戲,「圓」意味著「團圓」「圓滿」,與平日裡吃的湯圓相比, 臨海人的冬至圓不但內容豐富、形式各異,而且意味深長。擂圓是用糯米粉做的,先把糯米粉和溫水揉成麵糰,再摘成醋碟大小的圓子揉圓,煮熟後放在豆黃粉裡滾拌,因為這個過程臨海的方言叫「擂」,所以冬至圓起名叫「擂圓」,而豆黃粉是用黃豆炒熟後磨成粉再拌入紅糖,味道香甜濃郁,配上糯米圓的細膩糯軟,令人食慾大增。夾一個粘滿豆粉的擂圓,趁熱咬上一口,香噴噴、甜滋滋、暖烘烘、軟綿綿,一股幸福的滋味油然而生。
除了經典的甜圓,也有很多家裡喜歡鹹的冬至圓,鹹圓就是在糯米糰裡放餡,包類似豬肉、豆腐乾、冬筍、香菇、紅蘿蔔、白蘿蔔等細丁,可蒸可煮,鮮香多汁,另有一番滋味。
蘇州釀酒
姑蘇地區對冬至這一節氣非常重視,姑蘇地區有俗語云:「冬至如大年」。傳統的姑蘇人家,會在冬至夜喝冬釀酒,冬釀酒是一種米酒,加入桂花釀造,香氣宜人。
姑蘇百姓在冬至夜暢飲冬釀酒的同時,還會配以滷牛肉、滷羊肉等各式各樣的滷菜。在寒冷的冬天,冬釀酒不僅能夠驅寒,更是寄託了姑蘇人對生活的一種美好的祈願。
江西麻餈
麻餈,是浙江,江西的特產,也是福建人的傳統小吃、福建人祭祀時的供品。麻滋陰乾後蒸、煎、火烤、砂炒皆宜。 麻餈也是閩南著名小吃,其中又以南安英都出產最為出名,其原料為上好糯米、豬油、芝麻、花生仁、冰糖等。
麻餈香甜可口,食後耐餓,有著甜、滑的口感,且軟韌、微冰。成品色澤鮮白,滑韌透明。
廣東潮汕的湯圓
潮汕地區漢族民諺雲:「冬節大如年」、「冬節沒返沒祖宗」。意思是外出的人,到冬至這一天無論如何要趕回家敬拜祖宗,否則就是沒有祖家觀念。
海峽兩岸的同胞,都很看重冬至,把冬至當作團圓節。潮汕的人們吃了冬節圓後,還要在家宅的門、窗、桌、櫥、梯、床等顯眼處粘附兩粒冬節圓,甚至漁家的船首,農戶耕牛的牛角,果農種植的果樹也不例外。現代臺灣著名學者林再覆在《閩南人》一書中描述臺灣冬節(閩南語稱冬至為冬節)之日「家家戶戶清晨要以冬至圓仔致祭祖先……從大門、小門、窗門、倉門、床、櫃、桌、井、廁、牛舍、豬舍都得以冬至圓一二粒在上面,祭告一番,以求保佑一家大小平安」。
四式湯圓
先將綠豆、紅豆、糖冬瓜、 芋頭分別煮或蒸熟,去皮,分別加入白糖、芝麻、熟豬油等調味品製成四種甜餡料,將湯圓皮分別包入四種不同的餡心,做上記號。將四種湯圓放入加糖的水中煮熟。每碗裝不同餡料的湯圓各一個。
浙江嘉興桂圓燒蛋
冬至古代為大節日,嘉興重冬至,俗諺「冬至大似年」,保留古風。據《嘉興府志》(卷34·風俗)記載:「冬至祀先,冠蓋相賀,如元旦儀」。
民間崇尚冬至進補,有赤豆糯米飯、人蔘湯;白木耳、核桃仁燉酒、桂圓煮雞蛋等。 至今,嘉興仍然傳承冬至吃「桂圓燒蛋」的習俗,老人們說因為一年中冬至夜晚最長,不吃的話會凍一晚上,半夜還會肚子餓。
合肥南瓜餅
冬至過了眼看年,合肥人到了冬至都要吃南瓜餅,大街小巷瀰漫著南瓜餅的香味,並且還有一句諺語叫做「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就是說過了冬至,就會夜短日長了。
詩詞《小至》——杜甫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刺繡五紋添弱線,吹葭六管動浮灰。
岸容待臘將舒柳,山意衝寒欲放梅。
雲物不殊鄉國異,教兒且覆掌中杯。
《冬至》——左河水
西北風襲百草衰,幾番寒起一陽來。
白天最是時光短,卻見金梅競豔開。
《冬至》——杜甫
年年至日長為客,忽忽窮愁泥殺人。
江上形容吾獨老,天邊風俗自相親。
杖藜雪後臨丹壑,鳴玉朝來散紫宸。
心折此時無一寸,路迷何處見三秦。
冬至的詩歌 習俗 來歷 飲食等文化
延笑旋 1 冬至的詩歌 小 至 唐 杜甫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刺繡五紋添弱線,吹葭六管動飛灰。岸容待臘將舒柳,山意衝寒欲放梅。雲物不殊鄉國異,教兒且覆掌中杯。2 冬至的習俗 享祀先祖,辦宴席。3 冬至的來歷 傳說冬至節氣最早是周公採用土圭法測影測出來的,早在3000多年前,周公始用土圭法...
冬至的習俗,冬至的習俗有哪些
冬至歷史淵源,冬至過節源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至今。唐 宋時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在這一天要向父母尊長祭拜。祭祀 吃水餃 九九消寒 冬至的習俗有哪些 冬至的習俗有數九九 贈鞋帽 藏冬冰 1 民間把冬至又稱作 交九 或 回數九 即答從冬至這一天起,每隔九天作為一...
冬至一般有什麼習俗,冬至的習俗有哪些
冬至歷史淵源,冬至過節源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至今。唐 宋時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在這一天要向父母尊長祭拜。冬至的習俗有哪些 冬至的習俗有數九九 贈鞋帽 藏冬冰 1 民間把冬至又稱作 交九 或 回數九 即答從冬至這一天起,每隔九天作為一個 九 共分成9個 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