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亦夢之城
1、望洞庭的和字是指:月光和水色相互融和。
和:協調,和諧。
2、出處:唐代詩人劉禹錫的《望洞庭》。
3、《望洞庭》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盤裡一青螺。
4、譯文
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風平浪靜如同未磨拭的銅鏡。
遠遠眺望洞庭湖山水蒼翠如墨,好似潔**盤裡託著青青的螺。
5、創作背景
《望洞庭》作於長慶四年(公元824年)秋,劉禹錫被貶逐南荒,二十年間去來洞庭,據文獻可考的約有六次。其中一次,劉禹錫轉任和州經過洞庭湖,觀望洞庭湖的景色而寫下了此詩。
6、作者簡介
劉禹錫(772年—842年),字夢得,漢族,洛陽人。自稱“家本滎上,籍佔洛陽”,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中山靖王劉勝,晚年自號廬山人。唐代大儒、哲學家、文學家、詩人,有“詩豪”之稱。
2樓:
這裡的“和”是和諧的意思,是說湖光和秋色二者相和諧,應該讀二聲he。
“和”字用得真好,下得很工練,表現出了水天一色、玉宇無塵的融和的畫境。
望洞庭 詩中的'和'是什麼意思
3樓:您輸入了違法字元
和:和諧,這裡指水色與月光融為一體。
望洞庭唐代: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盤裡一青螺。(山水翠 一作:山水色)
譯文秋夜明月清輝,遍灑澄淨湖面,湖面平靜無風,猶如鐵磨銅鏡。
遙望美麗洞庭的湖光山色。真的令人浮想聯翩。那翠綠的君山,真像銀盤裡的一枚玲瓏青螺。
擴充套件資料:
賞析秋夜皎皎明月下的洞庭湖水是澄徹空明的。
與素月的清光交相輝映,儼如瓊田玉鑑,是一派空靈、縹緲、寧靜、和諧的境界。這就是“湖光秋月兩相和”一句所包蘊的詩意。“和”字下得工煉,表現出了水天一色、玉宇無塵的融和的畫境。
而且,似乎還把一種水國之夜的節奏——盪漾的月光與湖水吞吐的韻律,傳達給讀者了。接下來描繪湖上無風,迷迷濛濛的湖面宛如未經磨拭的銅鏡。“鏡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貼切地表現了千里洞庭風平浪靜的安寧溫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別具一種朦朧美。
“潭面無風鏡未磨”以生動形象的比喻補足了“湖光秋月兩相和”的詩意。
因為只有“ 潭面無風 ” ,波瀾不驚 ,湖光和秋月才能兩相協調 。否則,湖面狂風怒號,濁浪排空,湖光和秋月便無法輝映成趣,也就無有“兩相和”可言了。
4樓:取個名字難捏
和:知諧,清澈見底的湖水和彎彎的月亮融成一體。
5樓:匿名使用者
和:互相映襯,相得益彰。
6樓:
和:和諧,這裡指水色和月色融為一體。
《望洞庭》古詩中的“和”字解釋為()
7樓:匿名使用者
讀音:hé,協調,和諧。詩中指水色與月光互相輝映。
《望洞庭》是唐代文學家劉禹錫所作的一首七絕,描寫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優美景色。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盤裡一青螺。
望洞庭的全文意思是什麼?
8樓:金果
意思是: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風平浪靜如同未磨的銅鏡。遠遠眺望洞庭湖山水蒼翠如墨,好似潔**盤裡託著一枚青螺。
出自:《望洞庭》是唐代文學家劉禹錫創作的一首詩。
原文:望洞庭
唐代: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盤裡一青螺。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望洞庭》是唐穆宗長慶四年(824年)秋劉禹錫赴和州刺史任、經洞庭湖時所作。劉禹錫在《歷陽書事七十韻》序中稱:“長慶四年八月,予自夔州刺史轉歷陽(和州),浮岷江,觀洞庭,歷夏口,涉潯陽而東。
”劉禹錫貶逐南荒,二十年間去來洞庭,據文獻可考的約有六次。其中只有轉任和州這一次,是在秋天。而此詩則是這次行腳的生動記錄。
這是詩人遙望洞庭湖而寫的風景詩,明白如話而意味雋永。第一句從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寫起,表現湖面的開闊廖遠,這應該是日暮時分的景象,天還沒黑但月亮已經出來。
如果天黑就看不出兩者色彩的融合了。第二句用鏡子的比喻表現夜晚湖面的平靜,因為太陽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鏡子沒磨時光澤暗淡的樣子。
第三句寫遠望湖中君山翠綠的色彩,這裡的“山水”實際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屬於古代漢語中“偏義複詞”的用法。
第四句再用一個比喻,將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擱在**盤子裡的青螺。全詩純然寫景,既有描寫的細緻,又有比喻的生動,讀來饒有趣味。
作者介紹:
劉禹錫(772~842),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夢得,洛陽(今屬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治今河北定縣)。
貞元(唐德宗年號,785~805年)間擢進士第,登博學巨集辭科。授監察御史。曾參加王叔文集團,反對宦官和藩鎮割據勢力,被貶朗州司馬,遷連州刺史。
後以裴度力薦,任太子賓客,加檢校禮部尚書。世稱劉賓客。其詩通俗清新,善用比興手法寄託政治內容。
《竹枝詞》、《柳枝詞》和《插田歌》等組詩,富有民歌特色,為唐詩中別開生面之作。有《劉夢得文集》。
9樓:阿狸路路的城堡
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風平浪靜如同未磨的銅鏡。遠遠眺望洞庭湖山水蒼翠如墨,好似潔**盤裡託著一枚青螺。
《望洞庭》是唐代文學家劉禹錫創作的一首詩。此詩描寫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優美景色,表達了詩人對洞庭風光的喜愛和讚美之情,表現了詩人壯闊不凡的氣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首句描寫湖水與素月交相輝映的景象,第二句描繪無風時湖面平靜的情狀,第
三、四句集中描寫湖中的君山。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望洞庭》是唐穆宗長慶四年(824年)秋劉禹錫赴和州刺史任、經洞庭湖時所作。劉禹錫在《歷陽書事七十韻》序中稱:“長慶四年八月,予自夔州刺史轉歷陽(和州),浮岷江,觀洞庭,歷夏口,涉潯陽而東。
”劉禹錫貶逐南荒,二十年間去來洞庭,據文獻可考的約有六次。其中只有轉任和州這一次,是在秋天。而此詩則是這次行腳的生動記錄。
作者簡介
劉禹錫(772~842),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夢得,洛陽(今屬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治今河北定縣)。貞元(唐德宗年號,785~805年)間擢進士第,登博學巨集辭科。
授監察御史。
曾參加王叔文集團,反對宦官和藩鎮割據勢力,被貶朗州司馬,遷連州刺史。後以裴度力薦,任太子賓客,加檢校禮部尚書。世稱劉賓客。其詩通俗清新,善用比興手法寄託政治內容。
10樓:娛樂智多星星
望洞庭古詩的意思,你知道嗎
11樓:完美假知己
《望洞庭》是唐代文學家劉禹錫創作的一首詩。此詩描寫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優美景色,表達了詩人對洞庭風光的喜愛和讚美之情,表現了詩人壯闊不凡的氣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首句描寫湖水與素月交相輝映的景象,第二句描繪無風時湖面平靜的情狀,第
三、四句集中描寫湖中的君山。全詩選擇了月夜遙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盡收眼底,抓住最有代表性的湖光山色,輕輕著筆,通過豐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獨出心裁地把洞庭美景再現於紙上,顯示出驚人的藝術功力。
原詩: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盤裡一青螺。
譯文: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風平浪靜如同未磨的銅鏡。
遠遠眺望洞庭湖山水蒼翠如墨,好似潔**盤裡託著一枚青螺。
12樓:火影忍者鳴人君
1、譯文
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風平浪靜如同未磨拭的銅鏡。
遠遠眺望洞庭湖山水蒼翠如墨,好似潔**盤裡託著青青的螺。
2、原文
望洞庭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盤裡一青螺。
3、註釋
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湖光:湖面的波光。兩:指湖光和秋月。和:和諧。指水色與月光互相輝映。
潭面:指湖面。鏡未磨:古人的鏡子用銅製作、磨成。這裡一說是湖面無風,水平如鏡;一說是遠望湖中的景物,隱約不清,如同鏡面沒打磨時照物模糊。
山水翠:也作“山水色”。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盤:形容平靜而又清的洞庭湖面。**:一作“白雲”。青螺:這裡用來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4、《望洞庭》是唐代詩人劉禹錫所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望洞庭》載於《全唐詩》卷三百六十五。此詩通過對洞庭湖高曠清超的描寫,充分表現出詩人的奇思異采。
表達了詩人對洞庭湖的喜愛和讚美之情。
13樓:戒為良藥
原文望洞庭 (唐 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盤裡一青螺。
譯文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風平浪靜如同未磨的銅鏡。
遠遠眺望洞庭湖山水蒼翠如墨,好似潔**盤裡託著一枚青螺。
擴充套件資料:
《望洞庭》是唐代文學家劉禹錫創作的一首詩。此詩描寫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優美景色,表達了詩人對洞庭風光的喜愛和讚美之情,表現了詩人壯闊不凡的氣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首句描寫湖水與素月交相輝映的景象,第二句描繪無風時湖面平靜的情狀,第
三、四句集中描寫湖中的君山。
全詩選擇了月夜遙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盡收眼底,抓住最有代表性的湖光山色,輕輕著筆,通過豐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獨出心裁地把洞庭美景再現於紙上,顯示出驚人的藝術功力。
作品鑑賞
此詩描寫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優美景色。微波不興,平靜秀美,分外怡人。詩人飛馳想像,以清新的筆調,生動地描繪出洞庭湖水寧靜、祥和的朦朧美,勾畫出一幅美麗的洞庭山水圖,表現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也表現了詩人壯闊不凡的氣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首句描寫澄徹空明的湖水與素月青光交相輝映,儼如瓊田玉鑑,是一派空靈、縹緲、寧靜、和諧的境界。表現出天水一色,玉字無塵的融和畫面。“和”字下得工煉,表現出了水天一色、玉宇無塵的融和的畫境。
而且,似乎還把一種水國之夜的節奏——演漾的月光與湖水吞吐的韻律傳達出來。
第二句描繪湖上無風,迷迷濛濛的湖面宛如未經磨拭的銅鏡。“鏡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貼切地表現了千里洞庭風平浪靜、安寧溫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別具一種朦朧美。因為只有“潭面無風”,波瀾不驚,湖光和秋月才能兩相協調。
否則,湖面狂風怒號,濁浪排空,湖光和秋月便無法輝映成趣,也就無有“兩相和”可言了。
第三、四句詩人的視線從廣闊的湖光月色的整體畫面集中到君山一點。在皓月銀輝之下,洞庭山愈顯青翠,洞庭水愈顯清澈,山水渾然一體,望去如同一隻雕鏤透剔的銀盤裡,放了一顆小巧玲瓏的青螺,十分惹人喜愛。詩人筆下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變成了一件精美絕倫的工藝美術珍品,給人以莫大的藝術享受。
“**盤裡一青螺”,真是匪夷所思的妙句。此句的擅勝之處,不止表現在設譬的精警上,還表現了詩人壯闊不凡的氣度和寄託了詩人高卓清奇的情致。
在詩人眼裡,千里洞庭不過是妝樓奩鏡、案上杯盤而已。舉重若輕,自然湊泊,毫無矜氣作色之態,這是十分難得的。把人與自然的關係表現得這樣親切,把湖山的景物描寫得這樣高曠清超,這正是詩人性格、情操和美學趣味的反映。
沒有蕩思八極、納須彌於芥子的氣魄,沒有振衣千仞、涅而不緇的襟抱,極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壯採。
作者簡介
劉禹錫(772~842),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夢得,洛陽(今屬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治今河北定縣)。貞元(唐德宗年號,785~805年)間擢進士第,登博學巨集辭科。
授監察御史。曾參加王叔文集團,反對宦官和藩鎮割據勢力,被貶朗州司馬,遷連州刺史。
後以裴度力薦,任太子賓客,加檢校禮部尚書。世稱劉賓客。其詩通俗清新,善用比興手法寄託政治內容。
《竹枝詞》、《柳枝詞》和《插田歌》等組詩,富有民歌特色,為唐詩中別開生面之作。有《劉夢得文集》。
望洞庭的詩意簡短,望洞庭詩意簡短
一世明媚 白話譯文 秋夜明月清輝,遍灑澄淨湖面,湖面平靜無風,猶如鐵磨銅鏡。遙望美麗洞庭的湖光山色。真的令人浮想聯翩。那翠綠的君山,真像銀盤裡的一枚玲瓏青螺。原文如下 望洞庭 唐代 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翠,盤裡一青螺。擴充套件資料 賞析這是詩人遙望洞庭湖而寫的風景詩,...
望洞庭是秋天的詩句嗎,望洞庭,總寫洞庭湖秋色的詩句是
望洞庭 是唐代文學家劉禹錫創作的一首詩。此詩描寫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優美景色,表達了詩人對洞庭風光的喜愛和讚美之情,表現了詩人壯闊不凡的氣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首句描寫湖水與素月交相輝映的景象,第二句描繪無風時湖面平靜的情狀,第 三 四句集中描寫湖中的君山。全詩選擇了月夜遙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盡收眼底...
望洞庭寫出了洞庭湖,望洞庭寫出了洞庭湖的什麼特點
望洞庭 唐 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色 翠 盤裡一青螺。譯文洞庭湖的湖水和月亮交相輝映,顯得十分和諧。潭面沒有風好像一面沒有磨的鏡子。遙望洞庭湖非常美麗。好像 盤裡面有一個青螺。賞析這是詩人遙望洞庭湖而寫的風景詩,明白如話而意味雋 juan四聲 永。第一句從水光月色的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