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竹香風
有一年秋天,貝多芬去各地旅行演出,來到萊茵河邊的一個小鎮上。一天夜晚,他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聽到斷斷續續的鋼琴聲從一所茅屋裡傳出來,彈的正是他的曲子。
貝多芬走近茅屋,琴聲突然停了,屋子裡有人在談話。一個姑娘說∶「這首曲子多難彈啊!我只聽別人彈過幾遍,總是記不住該怎樣彈,要是能聽一聽貝多芬自己是怎樣彈的,那有多好啊!
」一個男的說∶「是啊,可是**會的入場券太貴了,咱們又太窮。」姑娘說∶「哥哥,你別難過,我不過隨便說說罷了。」
貝多芬聽到這裡,就推開門,輕輕地走了進去。茅屋裡點著一支蠟燭。在微弱的燭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窗前有架舊鋼琴,前面坐著個十六七歲的姑娘,臉很清秀,可是眼睛瞎了。
皮鞋匠看見進來個陌生人,站起來問∶「先生,您找誰?走錯門了吧?」貝多芬說∶「不,我是來彈一首曲子給這位姑娘聽的。」
姑娘連忙站起來讓座。貝多芬坐在鋼琴前面,彈起盲姑娘剛才彈的那首曲子來。盲姑娘聽得入了神,一曲完了,她激動地說∶「彈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
貝多芬沒有回答,他問盲姑娘∶「您愛聽嗎?我再給您彈一首吧。」
一陣風把蠟燭吹滅了。月光照進窗子來,茅屋裡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銀紗,顯得格外清幽。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窮兄妹倆,藉著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鍵來。
皮鞋匠靜靜地聽著。他好像面對著大海,月光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來。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時間灑遍了銀光。
月亮越升越高,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雲。忽然,海面上颳起了大風,捲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個連一個朝著岸邊湧過來……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靜的臉上,照著她睜得大大的眼睛,她彷彿也看到了,看到了她從來沒有看到過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濤洶湧的大海。
兄妹倆被美妙的琴聲陶醉了。等他們甦醒過來,貝多芬早已離開了茅屋。他飛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剛才彈的曲子—《月光曲》記錄了下來。
2樓:有人老了
我說話比較精簡吶,沒一百字呵呵。就是…小學課本就有啊,有兩個窮盲人想聽貝多芬的演奏會,但沒有錢,貝多芬經過他們家就聽到了對話,就為他們演奏了月光曲,當時他是即性演奏,彈完之後可能感覺很好,就飛奔回旅館記錄了下來,這就是《月光曲》的創作背景。
3樓:匿名使用者
月光曲原名《升c小調鋼琴奏鳴曲》,這是一首享譽世界的名曲。
《月光曲》是貝多芬將它獻給自己第一位戀人,並欲娶之為妻的桂齊雅蒂女伯爵。然而當時他們已分手,貝多芬也正經受著失戀和耳疾帶來巨大的痛苦,曲子便是在這樣背景下完成的。
奏鳴曲中包含著貝多芬至深的感情,是失聰的**家用心和靈魂譜寫而成。琴音輕推慢陳,如傾瀉一地的月光,緩緩移至心房,照亮了那些許久不曾碰觸的角落,勾起回憶聯翩。
那一年貝多芬在信中承認他對耳疾的恐懼。他在一封信中還寫道:「我正過著一種稍微愉快的生活,這種改變是一個愛我,也為我所愛的可愛的,迷人的女孩帶來的……不幸的是,她不是我這個階級的人,而且我還不能結婚。
信中所說的「可愛的,迷人的女孩」就是十七歲的朱麗葉塔,她是貝多芬的鋼琴學生。她可能還是貝多芬作品第十八號之一弦樂四重奏中慢板樂章靈感的**。 這首奏鳴曲之所以被稱為「月光曲」,是由於德國詩人路德維希.
萊爾什塔勃將此曲第一樂章比作「猶如在瑞士琉森湖月光閃爍的湖面上搖盪的小舟一般」而來的。關於此曲還有一個動人的傳說,當貝多芬給一對盲人兄妹演奏鋼琴時,風將蠟燭吹滅了。當時月光靜靜地灑落在這個貧困的小屋裡,灑在鋼琴上和三個人的身上。
有感此情此景,貝多芬即興創作了「月光」奏鳴曲。無論如何,「月光」這個名稱使這首奏鳴曲成為 家喻戶曉的名曲。
4樓:忘不了你深邃的眼眸
1 《月光》是世界著名的鋼琴曲,是德國**家貝多芬的作品。原名《升c小調鋼琴奏鳴曲》,2023年貝多芬在經歷情感波折後創作出來的鋼琴奏鳴曲,德國詩人路德維希·萊爾斯塔勃聽後將此曲第一樂章比作「猶如在瑞士琉森湖月光閃爍的湖面上搖盪的小舟一般」,而冠以《月光曲》之曲名。
2 貝多芬的這個曲子作於一八o一年,當時他正和朱麗法塔·貴恰爾第(1784—1856)相愛,這個曲子是獻給她的。這一年的十一月十六日貝多芬寫給和勒的信中提到她時還說:「她愛我,我也愛她。
」但到一八o二年初,她已別外愛上了羅伯爾?哈倫堡伯爵,並於一八o三年和他結了婚。羅曼·羅蘭把此曲和貝多芬的失戀聯絡起來,說「幻想維持得不久,奏鳴曲裡的痛苦和悲憤已經多於愛情了。
」羅蘭把第一樂章解釋為憂鬱、哀訴和痛哭。****學家奧立比舍夫(1794—1858)第一樂章是失戀的「沉痛的悲哀」,好比「垂之火」。但一八o一年正是貝多芬和貴恰爾第熱戀的時候,說這個作品是寫失戀的痛苦,也和事實不符。
對於這個作品的解釋,也許**藝術批評家斯塔索夫(1824—1906)的見解,是比較合理的。他在回憶了一作為上二年聽李斯特在彼得堡的演奏後,認為這首奏鳴曲是一出完整的悲劇,第一樂章是暝想的的柔情和有時充滿陰暗預感的精神狀態。他在一作作九年聽安東·魯賓斯坦的演奏時也有類似的印象:
「……從遠處、遠處,好像從望不見的靈魂深處忽然升起靜穆的聲音。有一些聲音是憂鬱的,充滿了無限的愁思,另一些是沉思的,紛至沓來的回憶,陰暗的預兆……」
貝多芬《月光奏鳴曲》的寫作背景是什麼?
5樓:黛妮
一、創作背景:
貝多芬的《月光》奏鳴曲創作於2023年,那年他三十一歲。這首作品是目前在聽眾中最為流行的鋼琴奏鳴曲之一,而它的頗具文學色彩的標題也給人帶來了無盡的遐想。有人認為,「月光」一詞的**是因為詩人路德維希·萊爾斯塔勃把這首奏鳴曲第一樂章的**比作是費爾伐里斯吉特湖上月色的夜景而得名;但也有人反對這一觀點,如安·魯賓斯坦就認為「月光」這個名稱與作品不符,他認為第一樂章的**情緒是悲劇性的,與月光的含義完全相反。
然而,「月光」這一名稱的使用卻一直延續到今天,並受到了最為熱烈的推崇和熱愛。
貝多芬的作品總是根植於他所生活的現實之中,他在現實中承受著一切痛苦,享受著每一份歡樂,並將他們表現在他的作品之中。2023年至2023年,正是貝多芬的耳疾開始越來越深地影響著他的時期,他的耳朵日夜作響,似乎內臟也受著折磨,聽覺更是越來越衰退起來。他一直對自己的耳疾保持著緘默,直到2023年,他才在信中向他的好友韋該勒醫生才悲傷地傾訴道「我的最高貴的一部分,我的聽覺,大大地衰退了。
當我們在一起時,我已覺得許多病象,我瞞著;但從此越來越惡劣……還會痊癒嗎?我當然如此希望,可是非常渺茫;這一類的病是無藥可治的。我得過著淒涼的生活,避免我心愛的一切人物,尤其是在這個如此可憐、如此自私的世界上!
……」 這些話中我們不難看出在他身上濃濃的悲傷情緒,然而他卻是如此需要歡樂,在沒有歡樂時,他就創造歡樂!就這樣,在2023年他戀愛了,儘管他在戀愛上不斷地鍾情,不斷地夢想著幸福,最後幸福卻總是幻滅,使他陷入痛苦的煎熬之中,他卻仍舊一次又一次地墜入愛河之中,《月光奏鳴曲》就是他這段愛情的心理體驗,他創作了該首作品,並將他獻給當時的戀愛物件琪裡愛太·吉卻娣,然而,這位漂亮輕佻的貴族小姐卻最終無情地拋棄了他。正是在這種複雜的痛苦體驗和激烈的內心矛盾衝突中,在對愛情的期待與失望之中,才誕生了這部偉大的作品。
2023年是貝多芬思想上和創作上日漸成熟的時期,他瞭解到法國大革命的狀況,接觸了法國革命時期的**。他這時的創作風格已拋開了早期奏鳴曲中的舊有的刻板的規則,而追求崇高的理想和新的表現手法,追求形式的完美性和內容的深刻性,強調形式服從於內容,《月光奏鳴曲》也正是形式從屬於內容這一美學思想的最出色的例證。正是基於這一美學思想,才使他對奏鳴曲進行了大膽的革新,併成為了他對**史的最重要的貢獻。
比如,它打破了舊的奏鳴曲式快—慢—快三樂章的舊有模式,在該首樂曲中第一樂章出現的不是快板,而是持續的柔板。它所有的**形式都成為了表達真摯感情、展現戲劇衝突的途徑,其中更是充滿著現實主義的心理描寫。
二、作品簡介:
《升c小調第十四鋼琴奏鳴曲》,作品27/2,是路德維希·範·貝多芬於2023年創作的獨奏鋼琴作品,別稱「月光奏鳴曲」(德文:mondscheinsonate)。這首鋼琴奏鳴曲是貝多芬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三、作者簡介: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2023年12月16日生於德國波恩,2023年3月26日逝世,享年57歲,德國傑出的**家,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世界**史上最偉大的作曲家之一。
貝多芬的主要作品有降e大調第三交響曲《英雄》、c小調第五交響曲《命運》、f大調第六交響曲《田園》、a大調第七交響曲、d小調第九交響曲《合唱》(《歡樂頌》主旋律)、序曲《愛格蒙特》、《萊奧諾拉》、升c小調第十四鋼琴奏鳴曲《月光》、f大調第五小提琴奏鳴曲《春天》、f大調第二浪漫曲。
他的作品對世界**的發展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因此被尊稱為「樂聖」和「交響樂之王」。
6樓:匿名使用者
你好!關於這首貝多芬《月光奏鳴曲》之所以被稱為「月光」,是由於德國詩人路德維希·萊爾什塔勃(1799~1860)把此曲第一樂章比作「猶如在瑞士琉森湖月光閃耀的湖面上盪漾的小舟一樣」而來的。「月光」這個名稱使這首鋼琴奏鳴曲成為滿天下家喻戶曉的名曲。
此曲貝多芬寫於2023年,是題獻給他的第一個戀人朱麗葉·琪察爾蒂的。貝多芬與朱麗葉於是年在布倫斯維克家相識,朱麗葉年方15歲既在維也納成為貝多芬的學生。貝多芬對這位魅力十足的少女非常傾心。
2023年11月16日給友人的一封信中,貝多芬寫到:「我這一次的變化是因為一個非常有吸引力的小女孩而起。她愛著我,我也非常愛她。
兩年來頭一次幸福降臨在我身上了,我心理產生了結婚後一定會很幸福的感覺,這可以說是平生的第一次。只是很遺憾,我們的身份不同。」也許就是因為這一身份的差異,戀愛並沒有成功。
當貝多芬遭到戀愛失敗並患了耳病後,在他的作品裡反映了痛苦失望的心情。
這首曲子正是他「幻想維持得不久,痛苦和悲憤已經多於愛情」(羅曼·羅蘭語)心境的反映。
貝多芬將這首樂曲標為「幻想曲的奏鳴曲」。它自由、即興的性質突出地表現在結構上。全曲共3個樂章,打破了傳統奏鳴套曲各樂章的排列次序。
貝多芬的鋼琴曲月光曲!在什麼背景創作的!有故事嗎
貝多芬 1877 1827 德國作曲家.父親從小就逼迫他學琴.他13歲任宮廷樂隊大鍵琴手,14歲任宮廷管風琴師,18歲任歌劇樂隊中提琴手.1792年,海頓見到他,收其為學生.1795年首次在維也納以作曲家及鋼琴家身份登臺.1798 1800年除教授鋼琴外.埋頭作曲.1800年4月舉行作品 會,確立了...
月光奏鳴曲,貝多芬月光奏鳴曲的背景
月光奏鳴曲 是貝多芬題贈給他一八零一年時熱情的物件 朱麗埃塔 圭恰迪尼的一首作品,但後來他為這段感情付出了很大的代價。幾乎沒有一首名曲像這首奏鳴曲一樣,因 月光 這一俗稱而名滿天下 家喻戶曉。月光 這一名的由來眾說紛紜,但最多的是源於德國詩人路德維希 雷爾施塔布 1799 1860 形容這首樂曲的第...
誰知道貝多芬《月光》鋼琴奏鳴曲的創造背景
人間詞話 貝多芬 月光 創作背景及作品分析 內容摘要 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是闡述 家精神發展過程的獨特文獻。它們實際上囊括了貝多芬在鍵盤上全部的創作生涯。他先是像年輕的雄獅一樣創造英勇業績 中年時他表現出富有挑戰精神的英雄主義 在生命的後期,則感受到偉大的神祕境界。與鍵盤 的舊約,即巴哈的平均律 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