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離別為話題,寫一首小詩,不要太難

時間 2021-08-11 16:35:36

1樓:改樂語野涉

秋天的風在清晨中吹起

卷落了那枯黃的葉子

相處的日子就像葉子般

隨風飄曳

好遠好遠

葉子留給老樹最燦爛的光陰

飛了飄了

落了散了

但是留下的卻是那最真摯的情愫

2樓:智光臨路剛

人生中的離別,

總是有很多,但是刻骨銘心的離別,

總是會讓我們記住一輩子!

家,是溫暖的港灣;

朋友,是我們希望的囑託;

愛人,卻是我們人生的歸宿!

其實暫時的離別,並不等於離開┄┄

從昨天到今天,如今一別就是很多年

流浪的辛酸,夢也遙遠

離別的思念,想你不在身邊

流浪人兒的失眠,夜夜在繼續!

從海角到天涯,昨日一別,何時才能相見

盼團圓,想團圓,家中的思念,與我夢相牽

無論多少年,對你的愛戀,永遠不會變!

從左邊到右邊,我們的距離很遙遠,下一次見面又要多少年任時間的變遷,盼望總會有相見

請給我時間,努力讓我把夢實現

不要害怕我難過和孤單,儘管前路多艱險,我的方向不改變!

從昨天到今天,如今一別就是n多年

離別故土,我生活在海角天邊

對你的思念,不僅是一天又一天,無論多少年,這是我一生的思念

3樓:苦驪穎革越

離別細雨紛紛

訴說著誰的過往

風中有苦澀的幽香

依稀可見

卻獨自彷徨

江邊的一葉扁舟

我想知道

它到底會划向何方

那個地方是否也如夜般蒼涼

不經意還會打一個浪

水花中再次出現古道的殘壁斷牆

4樓:素山藍棟

:《在世俗的過往中我遇到了你》

《在世俗的過往中我遇到了你》(詩/西瓜)

是否揮揮手

就可以不留一絲痕跡

在忘卻的河流邊我愛過了你

是否放開手

我也會變成忘卻的魚

可是當天空寫滿了忘記

你讓我從何忘起

又或者滿天的文字被風吹散

我只有一點一點

把落寞的心情落寞地拾起

早知道是如此

我們也許不該讓雙手那麼放肆

不該讓它們痴纏啊痴纏過整個雨季

事到如今啊我的微笑

如何才能從容啊從容得虛偽無比

5樓:厚柔淑刑瑪

<情殤>

原創訣別淚,離別傷,滄海依舊情卻亡.

前世情,今生帳,黃泉路上誰在唱.

落花殤,人斷腸,彼岸花叢歌聲漾.

紅顏醉,琴幽涼,奈何橋頭輕舞揚.

寫一首以離別為主題的古詩,求教

6樓:萌萌的小太陽

贈別二首

唐代:杜牧

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

春風十里揚州路,捲上珠簾總不如。

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

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淚求一首以離別為主題的詩

7樓:匿名使用者

陽關三別

含淚與君別,

多少春秋音塵絕?

終日望君君不見,

唯見夕陽斜。

含淚與君別,

肝腸寸斷又奈何?

夢裡問君君不語,

醒來空自嗟。

含淚與君別,

寂寞孤獨非豪傑。

明月伴君君何去?

一路山巍峨。

8樓:肖易財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岐路,兒女共沾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品賞析

離愁別緒,是古代詩歌中常見的一種主題。古代交通不便,一旦分離,再會難期,就連通訊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在這些送別或留別的詩裡,難免染上淒涼、傷感的色彩。

江淹《別賦》所謂“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在古代確乎是這樣的。但也不可一概而論,古人寫的別詩,也有明朗樂觀之作。初唐詩人王勃的名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就是這樣的一首好詩。

王勃,字子安,絳州龍門人。14歲時應舉及第,當了一名朝散郎,沛王召為修撰,但不久就被唐高宗貶黜了。於是王勃便漫遊蜀中,一度任虢州參軍,又犯了死罪,幸而遇赦,但官職還是丟掉了。

他的父親受他牽累,貶為交趾令。他渡海省親,不幸溺水而死。年僅25歲。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他在長安的時候寫的。“少府”,是唐代對縣尉的通稱。這位姓杜的少府將到四川去上任,王勃在長安相送,臨別時贈給他這首詩。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開頭兩句分別點出送別的地點和行人的去向。“城闕”,指京城長安,闕是宮門兩邊的望樓。

“三秦”,泛指長安附近。項羽破秦後,把秦國原來的地盤分為雍、塞、翟三國,封秦朝的三個降將為王,稱為“三秦”。“城闕輔三秦”,是說京城長安周圍有三秦夾輔著。

“五津”,是杜少府要去的地方。四川的岷江從灌縣到犍為這一段有白華津、萬里津等五個渡口,稱“五津”。長安是詩人和杜少府分手的地方,城郭宮闕,氣象雄偉,歷歷在目。

杜少府離開這裡,自然是戀戀不捨。而將去的蜀州呢?千里迢迢,風煙渺渺,極目望去不免產生幾分惆悵。

這兩句通過一近一遠兩處景物的對照,襯托出行者、送行者雙方依依惜別的感情。

這位姓杜的朋友在京城得到縣尉這樣一個小官,長途跋涉到蜀州去上任,恐怕是一個很不得志的知識分子。王勃自己遊宦在外,也不怎麼得意。當他們走出都城,遠望五津的時候,彼此的感情很自然地會溝通在一起。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這兩句詩把兩人之間感情的共鳴寫了出來。這兩句的大意是:我和你都是離鄉遠遊以求仕宦的人,你去蜀州,我留長安,去和留雖有不同,但此刻的惜別之意卻是一樣的啊!

這兩句表現的感情很真摯,態度很誠懇,一種體貼關注的語氣,從字裡行間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是很動人的。

五六句忽然將筆鋒一轉,轉而去寬慰那即將遠行的友人:“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意思是說:

我們分手之後,雖然天各一方,但是不必悲傷。海內有知心的朋友,即使遠隔天涯,也像是近鄰一樣。最後兩句就此再推進一層說:

“無為在岐路,兒女共沾巾。”意思是,不要在分手的岐路上因離別而悲傷,就像那些青年男女一樣地別淚沾巾。以上四句是從曹植的《贈白馬王彪》脫化出來的。

曹植在和他的弟弟曹彪分離時寫道:“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又說:

“憂思成疾 ,無乃兒女仁!”但王勃的詩更凝練、更鮮明。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長期以來膾炙人口的詩篇,特別是“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兩句,至今還常被人們引用。這首詩寫得樂觀開朗,沒有一般贈別詩常有的那種哀傷和悱惻。我想,這正是它受人喜愛的一個重要原因。

它的情調和唐朝前期經濟文化走向繁榮、封建社會上升發展的時代精神是一致的。

樸素無華是這首詩的藝術特色,也正是它的好處。從齊樑到初唐,浮華豔麗的詩風一直佔據著詩壇的統治地位。王勃和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等人扭轉了齊樑詩風,為詩歌創作開創了新的風氣。

王、楊、盧、駱,“以文章名天下”,稱“初唐四傑”,在中國文學史上有不可忽視的地位。杜甫在《戲為六絕句》裡說:“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杜甫說那些嗤笑“四傑”的人只能“身與名俱滅”,而“四傑”卻像萬古長流的江河,他們的美名永遠不會泯滅。杜甫對“四傑”的推崇是一點也不過分的。

就拿王勃這首詩來說吧,並不堆砌辭藻和典故,只是用質樸的語言,抒寫壯闊的胸襟。但在質樸之中又有警策,在豪語中又包含著對友人的體貼,絕不是一覽無餘、索然寡味。詩人本來是要勸慰杜少府的,勸他不要過於感傷。

但並不是一上來就勸他,而是先用環境的描寫襯托惜別的心情,表示自己是和他一樣的宦遊人,因而最能理解他那種離開親友遠出求仕的心情。接下去又說,山高水遠並不能阻隔知己的朋友在精神上和感情上的溝通,“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遂成為全篇的警策。直到最後才勸他不要在分手的時候過於悲傷。

這樣寫來多麼委婉!杜少府一定會感到親切,他那點纏綿悱惻的感情也一定可以排解開了。

參考資料

9樓:用安露

送元二使安西

王維渭城朝雨浥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

10樓:匿名使用者

生平簡介

柳永(987?—1055後)原名三變,字景莊,後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人稱“柳”,祖籍河東(今山西永濟),徙居崇安(今福建)。

祖父柳崇,以儒學名,父柳宜,曾仕南唐,為監察御史,入宋後授沂州費縣令,官終工部侍郎。永少時流連於汴京,秦樓楚館中恣情遊宴。後曾西遊成都、京兆,遍歷荊湖、吳越。

景佑元年(1034)登進士第,歷任睦州團練推官、餘杭令、定海曉峰鹽場監官、泗州判官、太常博士,終官屯田員外郎,世稱“柳屯田”。晚年流落不偶,卒於潤州(今江蘇鎮江)。為人放蕩不羈,終身潦倒。

《宋史》無傳,事蹟散見筆記、方誌。善為詩文,“皆不傳於世,獨以樂章膾灸人口”(《清波雜誌》卷八)。所著《樂章集》凡一百五十餘曲。

其詞自成一派,世稱“屯田蹊徑”、“柳氏家法”。《避暑錄話》卷三記西夏歸朝官語:“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可見柳詞影響之大。

其詞對後世詞家及金元戲曲、明清**有重大影響。

●雨霖鈴

柳永寒蟬悽切。

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今宵酒醒何處?

楊柳岸、曉風殘月。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柳永詞作鑑賞

此詞為抒寫離情別緒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詞和有宋一代婉約詞的傑出代表。詞中,作者將他離開汴京與戀人惜別時的真情實感表達得纏綿悱惻,悽婉動人。

詞的上片寫臨別時的情景,下片主要寫別後情景。全詞起伏跌宕,聲情雙繪,是宋元時期流行的“宋金十大麴”之一。

起首三句寫別時之景,點明瞭地點和節序。《禮記。月令》雲:

“孟秋之月,寒蟬鳴。”可見時間大約農曆七月。然而詞人並沒有純客觀地鋪敘自然景物,而是通過景物的描寫,氛圍的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別意。

秋季,暮色,驟雨寒蟬,詞人所見所聞,無處不淒涼。“對長亭晚”一句,中間插刀,極頓挫吞嚥之致,更準確地傳達了這種淒涼況味。這三句景色的鋪寫,也為後兩句的“無緒”和“催發”,設下伏筆。

都門帳飲”,語本江淹《別賦》:“帳飲東都,送客金谷。”他的戀人都門外長亭擺下酒筵給他送別,然而面對美酒佳餚,詞人毫無興致。

接下去說:“留戀處、蘭舟催發”,這七個字完全是寫實,然卻以精煉之筆刻畫了典型環境與典型心理:一邊是留戀情濃,一邊是蘭舟催發,這樣的矛盾衝突何其類銳!

這裡的“蘭舟催發”,卻以直筆寫離別之緊迫,雖沒有他們含蘊纏綿,但卻直而能紆,更能促使感情的深化。於是後面便迸出“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二句。寥寥十一字,語言通俗而感情深摯,形象逼真,如目前。

真是力敵千鈞!

詞人凝噎喉的就“念去去”二句的內心獨白。這裡的去聲“念”字用得特別好,讀去聲,作為領格,上承“凝噎”而自然一轉,下啟“千里”以下而一氣流貫。“念”字後“去去”二字連用,則愈益顯示出激越的聲情,讀時一字一頓,遂覺去路茫茫,道里修遠。

“千里”以下,聲調和諧,景色如繪。既曰“煙波”,又曰“暮靄”,更曰“沉沉”,著色一層濃似一層;既曰“千里”,又曰“闊”,一程遠似一程。道盡了戀人分手時難捨的別情。

上片正面話別,下片則宕開一筆,先作泛論,從個別說到一般。“多情自古傷離別”意謂傷離惜別,並不自我始,自古皆然。接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一句,則極言時當冷落淒涼的秋季,離情更甚於常時。

“清秋節”一辭,對映起首三句,前後照應,針線極為綿密;而冠以“更那堪”三個虛字,則加強了感**彩,比起首三句的以景寓情更為明顯、深刻。

“今宵”三句蟬聯上句而來,是全篇之警策。成為柳永光耀詞史的名句。這三句本是想象今宵旅途中的況味,遙想不久之後一舟臨岸,詞人酒醒夢迴,卻只見習習曉風吹拂蕭蕭疏柳,一彎殘月高掛楊柳梢頭。

整個畫面充滿了悽清的氣氛,客情之冷落,風景之清幽,離愁之綿邈,完全凝聚這畫面之中。這句景語似工筆小幀,無比清麗。清人劉熙載《藝概》中說:

“詞有點,有染。柳耆卿《雨霖鈴》雲:”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上二句點出離別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

點染之間,不得有他語相隔,隔則警句亦成死灰矣。“也就是說,這四句密不可分,相互烘托,相互陪襯,中間若插上另外一句,就破壞了意境的完整性,形象的統一性,而後面這兩個警句,也將失去光彩。

“此去經年”四句,改用情語。他們相聚之日,每逢良辰好景,總感到歡娛;可是別後非止一日,年復一年,縱有良辰好景,也引不起欣賞的興致,只能徒增棖觸而已。“此去”二字,遙應上片“念去去”:

“經年”二字,近應“今宵”,時間與思緒上均是環環相扣,步步推進。“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以問句歸納全詞,猶如奔馬收韁,有住而不住之勢;又如眾流歸海,有盡而未盡之致。

此詞之所以膾灸人口,是因為它藝術上頗具特色,成就甚高。早宋代,就有記載說,以此詞的纏綿悱惻、深沉婉約,“只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這種格調的形成,有賴於意境的營造。

詞人善於把傳統的情景交融的手法運用到慢詞中,把離情別緒的感受,通過具有畫面性的境界表現出來,意與境會,構成一種詩意美的境界,繪讀者以強烈的藝術感染。全詞雖為直寫,但敘事清楚,寫景工緻,以具體鮮明而又能觸動離愁的自然風景畫面來渲染主題,狀難狀之景,達難達之情,而出之以自然。末尾二句畫龍點睛,為全詞生色,為膾灸人口的千古名句。

我為老師寫一首小詩,以“我愛老師”為題,寫一首小詩。

歲月對您最不寬容,歲月對您最不留情,歲月奪走您的青春,而您卻不在乎。您默默地耕耘,您默默地奉獻,您默默地犧牲,而您卻不在乎。多少個夜晚陪伴您的是那盞燈,多少個夜晚陪伴您的是那枝筆,多少個夜晚陪伴您的是那疊簿,而您卻不在乎。您不在乎您的耕耘有沒有收穫,您不在乎您的奉獻有沒有回報,您不在乎您的犧牲有沒有...

誰能以悲春為題寫首古詩,以春為題寫一首自編古詩

智寄波 送別詩1 駱賓王 於易水送人一絕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衝冠。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崇敬荊軻古今一體,略去枝蔓直入史事,一種激越之情。後兩句寓情於景,景中帶比,荊軻精神千載猶存,還有詩人對現實環境的深切感受。沒有離別的情景也不知所送為誰,純是抒懷詠志之作,開風氣之先。2 王勃 別薛華 送進多歧...

蝶戀花最有名的是哪一首,以蝶戀花為題寫一首詩

板橋茗霜 蝶戀花 有很多,但個人以為,極佳者主要是以下幾篇,文辭很美,還特別有名。蘇軾的一首 花褪殘紅青杏小 柳永的一首 佇倚危樓風細細 歐陽修的一首 庭院深深深幾許 晏殊的一首 檻菊愁煙蘭泣露 前兩首可算絕品,後兩首可算佳品。蘇軾那首可謂極品,文字簡練,平實如白話,全詞沒有任何生僻字眼,描繪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