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君子蘭
魯迅端午節讀後感
周作人和魯迅的文章都讀過幾篇,兩人的共同點是深有國學淵源。從**來看,魯迅遠比周作人更令我心折。魯迅的**通常立意深刻,佈局嚴謹而筆墨凝練。
兩年前因為跟同事辦讀書會,將《阿q正傳》又讀了一遍,感覺是他老的水平遠遠超過同代的任何人。就是在今天,中國作家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之後,仍然沒有能寫出跟正傳比肩作品的。我認為它的成功不在常說的刻劃了「國民性」,而在成功地刻劃了一種人類共同的心理現象。
這篇**不僅有思想力度,而且在寫作技巧上相當成熟。我認為魯迅以後的**也沒有超過這篇的。
相比之下,我讀過的周作人的**則多無足觀。不在語言或情節,而在立意過於平庸。
周作人大約是玩學問的,他的文章多考證,少激-情,老兄似乎應該去讀一下周作人早期的作品。功力見於平淡之中。而魯迅是神情生動的人物,他把激-情和國學功力結合起來,造成了中國文學史上的奇觀。
幾年前六·四發生後,和幾位朋友杯酒相聚,一時興起,把那篇「墨寫的謊言,決掩不住血寫的事實」翻出來,讀一句,嘆一句,這樣的文字,揭示統治者殘忍的一面,過去,現在,將來,大約是永遠不須改動的。學魯迅的作家不在少數,不是沒有他的國學,就是沒有他的激-情,最主要的是沒有他思維的力度。我看過幾篇胡風和聶紺弩,跟魯迅多少有點形似,可以明白地看出在學,但是相去何以道里計。
李白、蘇東坡、魯迅這樣的才致,大約是永遠學不來的。至於周家兄弟在歷史上的高下,各人喜好不同,我得投魯迅一票。
魯迅的自信力很強,我唯一讀到他落敗的文字是《硬譯與文學的階級性》一文。那篇文章中他的對手是梁實秋,樑說他譯的蘇聯文學是「硬譯」,確實很客觀。我也曾讀過魯迅譯的那篇**,水平之低可說是慘不忍睹。
樑譏笑說讀那翻譯,必須跟看地圖似的,用手指加以指點,大概算是很厚道的了。魯則大怒,說真正會看地圖的人,並不須用手指點的。話說到此,勝負已分。
我推想若不是魯迅那時身體不好,樑是佔不了這個上風去的。
一作品如一華廈,翻譯了或者從洋房變成中式瓦房,但總是一房子。如果成了一片殘磚斷瓦,則不免淒涼之慨。魯迅先生譯的蘇聯革命文學,讀之便有此意。
以先生文筆,本應多寫幾篇傳世的雜文,我不解先生何苦為他人作嫁,去弄那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翻譯。
我說魯迅先生如果身體好,樑佔不了便宜去。並不是說先生在理,只是覺得先生那篇文章精神有不足的樣子,彷彿生了玻假如沒病,則或推枰認負,或繼續收官,至少不會輸了風度。先生是場面上的人,這種初段的判斷力不是沒有,不過因病而臨場發揮不好罷了。
求魯迅《端午節》讀後感,300字左右~!!!!
急求魯迅吶喊的每篇的內容梗概,精彩描寫,讀後感(每篇共要100——200字)
魯迅端午節 主要內容,魯迅寫的端午節的內容
你說的是什麼意思。魯迅傳有一段關於端午節的記述。就是魯迅邀請許廣平 那時還只是師生關係 等學生在家裡過端午。不知是不是要的。主要內容?這幫不到你哈。我最害怕的就是劃分意義段和概括主要內容了。可以給你一點建議。圍繞端午節 教育 油鹽用 差不多 連結起來。基本就行了。 洋辰韋 吶喊裡面的確有篇是 端午節...
端午節來歷,端午節的來歷
端午節,又稱為五五節,是中國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個節日的由來是相傳戰國時。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亦稱端五,端 的意思和 初 相同,稱 端五 也就如稱 初五 端五的 五 字又與 午 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 午 月。又因午時為 陽辰...
端午節由來,端午節的來歷?
端午節,又稱為五五節,是中國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個節日的由來是相傳戰國時。端午節的來歷?端午節,又稱為五五節,是中國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個節日的由來是相傳戰國時。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據 荊楚歲時記 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