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易書科技
張大千,四川內江人,生於2023年。他的家世很大,是內江的望族。原籍廣東番禺,先世於康熙年間遷徙入蜀,定居內江,從事鹽業。
幼年時,張大千就在擅長繪畫的母親和以畫虎著稱、自號「虎痴」的二哥張善子的薰陶指引下,對繪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除臨摹歷代名畫外,他還遍遊名山大川,以造化為師,刻苦鑽研。
青年時期,張大千就能畫出具有石濤、八大山人畫風的作品,幾乎可以亂真,有「南方石濤」之稱。他早年畫的《石濤畫冊》,被著名鑑賞家、畫家陳半丁作為石濤「真跡」珍藏起來。這足以證明,張大千臨摹古人繪畫的功力十分驚人。
2023年前後,張大千用兩年半的時間,對我國敦煌洞窟逐個整理編號,並進行臨摹。這不僅豐富了繪畫技法,也保留了大量的珍貴藝術品。這時,張大千的畫風以臨古、仿古為多。
他從隋唐到清代,逐一研究古人的作品。
2023年,張大千定居海外。遠離故土,鄉戀之情久而愈深。他慨嘆道:
「看山還是故鄉青。」他在海外創作謳歌祖國山河的作品難以數計;如2023年所作的《長江萬里圖》,自灌縣至崇明,萬里江山,收於一卷,節奏跌宕,激情滿紙,為極難得的鉅製。
另外,張大千還為保護國畫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很愛收藏古字畫,無論中國人或外國人,給多少錢他都不賣。而2023年他卻決定**五代南唐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五代南唐董源的《瀟湘圖》和元代方從義的《武夷山放棹圖》三幅無價國寶,以最低的**轉讓給他的一位朋友。
原來,張大千怕自己寓居海外,國寶難保不會流失。於是他決定將畫留在大陸。不久,在***總理的指示下,當時任國家社會文化事業管理局局長的鄭振鐸趕赴香港,從張大千那位朋友手中購回這三幅國寶。
在海外的30多年中,張大千還來往於亞、歐各國,舉辦畫展,聲噪國際,被譽為「當今最負盛名之國畫大師」。他也為宣揚我國傳統文化藝術作出了卓著的貢獻。早在30年代初,張大千的作品初次參加赴歐展出時,徐悲鴻先生就曾說他的畫「實令歐人神往」、「為國人臉上增色」。
張大千是天才型畫家,池的創作「包眾體之長,兼南北二宗之富麗」,集文人畫、宮廷畫和民間藝術為一身。人物、山水、花鳥、魚蟲、走獸,無一不精。張大千57歲時創立潑彩畫法,創造出一種半抽象、墨彩交輝的意境。
這是在繼承唐代王洽的潑墨畫法的基礎上,揉入西歐繪畫的光色關係發展出來的一種山水畫筆墨技法。
張大千的畫風先後幾度改變,30歲以前可謂「清新俊逸」;50歲時「瑰麗雄奇」;60歲以後達「蒼深淵穆」之境;80歲後氣質淳化,筆簡墨淡,其獨創潑墨山水,奇偉瑰麗,與天地融合,增強了意境的感染力和畫幅的整體效果。
除繪畫外,張大千還對詩詞、古文、戲劇、**以及書法、篆刻等方面有所涉獵。他的詩文真率豪放,書法勁拔飄逸,外柔內剛,獨具風采。
2樓:湖北大揭祕
大揭祕:國畫大師《張大千》,從出生便註定不平凡
3樓:匿名使用者
潑墨山水和臨摹莫敦煌高窟壁畫就是張大千在藝術上的最高成就。
國畫大師張大千為什麼拒絕回大陸
4樓:深藏bule的故事
張大千(chang dai-chien),男,copy四川內江人,祖籍bai廣東省番禺,2023年5月du10日出生於四川省內zhi江市中
區城郊安良dao裡的一個書香門第的家庭,中國潑墨畫家,書法家。
20 世紀50年代,張大千遊歷世界,獲得巨大的國際聲譽,被西方藝壇贊為「東方之筆」。[1]
他與二哥張善子昆仲創立「大風堂派」,是二十世紀中國畫壇最具傳奇色彩的潑墨畫工。特別在山水畫方面卓有成就。後旅居海外,畫風工寫結合,重彩、水墨融為一體,尤其是潑墨與潑彩,開創了新的藝術風格,因其詩、書、畫與齊白石、溥心畲齊名,故又並稱為「南張北齊」和「南張北溥」,名號多如牛毛。
與黃君璧、溥心畲以「渡海三家」齊名。二十多歲便蓄著一把大鬍子,成為張大千日後的特有標誌。
張大千,這個名子取自什麼成語,張大千取自什麼成語
一問時代 張大千這個名字來自成語,大千世界。大千世界 d qi n sh ji 詳細釋義 解釋 佛教用語,世界的千倍叫小千世界,小千世界的千倍叫中千世界,中千世界的千倍叫大千世界。後指廣大無邊的人世。出自 宋 釋道原 景德傳燈錄 卷九 長老身材勿量大,笠子太小生。師雲 雖然如此大千世界總在裡許。張大...
張大千的故事,張大千怎麼勵志學畫的小故事
數畫家才華風流古有唐伯虎,今有張大千。去了趟臺北。街頭巷尾,最不會缺的是 川味 紅燒牛肉麵的招牌,小小一條永康街,居然能有三四家。奇怪的是,四川並無此味。臺北的 川味 牛肉麵,源頭當然出自眷村,而以岡山的眷村可能性最大。岡山是空軍官校所在,官校自成都遷來,眷屬多半為四川人。丈夫們每天駕駛飛機出門,也...
張大千荷花圖的作品特色
鵎燢 被稱為 五百年來一大千 的張大千,其花卉畫中以荷花居多,作品不斷推陳出新,形成了馳名中外的 大千荷 張大千先生晚年畫荷作品,其畫筆大多是沒骨 寫意或潑墨潑彩,格新韻古,且依舊是恪守他一以貫之的強調物理 物情 物態。此外,張大千先生在操持畫筆之際,始終特別注意繪畫與書法之間的關係,提出畫荷需用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