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此句出自陶淵明的《歸園田居》之三: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陶淵明之寫田園生活,寫體力勞動,陶淵明的思想,是以老莊哲學為核心,對儒、道兩家取捨調和而形成的一種特殊的 “自然”哲學。他心目中的理想社會,是一種“自然”的社會。他常常把儒家虛構的淳 樸無爭的上古之世與道家宣揚的小國寡民的社會模式結合成一體,作為理想世界來歌頌。
如《勸農》詩說:“悠悠上古,厥初生民,傲然自足,抱朴含真。”《時運》詩說:
“黃唐莫逮,慨獨在餘。”《飲酒》詩說:“羲農去我久,舉世少復真!
”同樣的思想, 又藉助虛構,在《桃花源記》中加以形象的表現。在這種“自然”的社會中,人人自耕 自食,真誠相處,無競逐無欺詐,甚至無君無臣。而歷史在陶淵明看來,是一個墮落的 過程。
由於人們的過度的物質慾望,引起無窮的競爭,產生了種種虛偽、矯飾、殘忍的行為,使社會陷入黑暗。 然而上古之世,悠邈難求,世外桃源,也無處可尋。陶淵明只能把淳樸的鄉村生活, 作為他的社會理想的比較現實然而十分有限的寄託。
他的大量田園詩中,既有紀實的成 分,反映了他在家鄉生活的情況,也有相當一部分內容並不完全是寫實的,而是按照某 種理念要求對現實素材加以處理的結果。試看《勸農》詩中的一節: 熙熙令音,猗猗原陸。
卉木繁榮,和風清穆。紛紛士女,趨時競逐。桑婦宵興,農夫野宿。
這裡呈現出一幅和平的農作圖,實際是把中國農村封閉式的、自給自足的特點加以 美化的結果。《歸園田居》組詩的第一首久享盛名,也有類似的特點: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餘畝,草屋**間。榆柳蔭後簷,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閒。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
這詩大約作於從彭澤令解職歸田的次年,抒發回到田園生活的愉悅心情。中間寫景 的一節,“方宅”以下四句,以簡淡的筆墨,勾畫出自己居所的樸素美好;“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視線轉向遠處,使整個畫面顯出悠邈、虛淡、靜穆、平和的韻味。 作者正是以此作為汙濁喧囂的官場——所謂“樊籠”——的對立面,表現自己的社會理 想和人生觀念。
結末“復得返自然”的“自然”,既是指自然的環境,也指自然的生活。 作為自然的生活的一部分,陶淵明的田園詩還寫到了農業勞動;在他歸隱時期,自己也曾參加耕作。他的體力勞動在其經濟生活中究竟有多大的意義?
大約是很有限,甚至,也許是可有可無。這種農業勞作的實際意義,在於它體現了陶淵明的一種信念。 《庚戌歲九月中於西田獲早稻》開頭就是:
“人生歸有道,衣食固具端。孰是都不營, 而以求自安!”自耕自食,是理想的社會生活方式和個人生活方式。
儘管詩人實際做不 到這一點,但他嘗試了,這就是很了不起的。同時又說:“田家豈不苦?
弗獲辭此難。 四體誠乃疲,庶無異患幹。盥濯息簷下,斗酒散襟顏。
”這裡寫到了體力勞動的艱苦和 由此帶來的心理上的寧靜乃至安樂。同類詩中意境最美的,當數《歸園田居》之三: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結尾兩句再一次說明,陶淵明之寫田園生活,寫體力勞動,實際都是在詠歌自己的 理想,顯示出理想獲得實現的愉快。
2樓:春日野穹
晉 陶潛 《歸園田居》詩之三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的意思 5
3樓:卑微式迷戀
意思是清上早起下地剷除雜草,夜幕降披月光扛鋤歸去。此句來自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其三》,全詩如下: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白話譯文:
我在南山下種植豆子,地裡野草茂盛豆苗豌稀。清上早起下地剷除雜草,夜幕降披月光扛鋤歸去。狹窄的山徑草木叢生,夜露沾溼了我的衣。衣衫被沾溼並不可惜,只希望不違揹我歸耕田園的心意。
擴充套件資料
1、創作背景
陶淵明從二十九歲起開始出仕,任官十三年,一直厭惡官場,嚮往田園。他在義熙元年(405年)四十一歲時,最後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澤縣令即辭官回家。以後再也沒有出來做官。
歸來後,作《歸園田居》詩一組。
2、作品鑑賞
在這首詩中陶淵明卻勇敢地反對了傳統觀念,衝破了陳舊的精神枷鎖,毅然地告別官場,辭去了彭澤縣令,不做勞心治人的“君子”。
決然地返回家園,心甘情願地扛起了鋤頭,辛勤地躬耕壟畝,偏要做個勞力的“小人”。這等無畏的精神,美好的人格,高尚的境界,贏得了後世多少人的稱讚、欽佩乃至效仿。
4樓:求策瑜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早晨起來到田裡清除野草,星月下我扛著鋤頭回家歇息。
[註釋]
興: 起床。
荒穢:形容詞作名詞,荒蕪,指豆苗裡的雜草。
穢:骯髒。這裡指田中雜草
荷(hè)鋤:扛著鋤頭。荷,扛著。
[出處]
歸園田居·其三
陶淵明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翻譯]南山坡下有我的豆地,雜草叢生,豆苗長得很稀疏。 早晨起來到田裡清除野草,星月下我扛著鋤頭回家歇息。草木覆蓋了狹窄的歸路,夜露打溼了我的粗布上衣。
衣服溼了又有什麼可惜,只要不違揹我歸耕的意願就行了。
5樓:匿名使用者
出自 晉 陶潛 《歸園田居》詩之三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詩歌註解】
1荷鋤:扛著鋤頭。荷,扛著。
2草木長:草木叢生。
3南山:江西廬山。
4晨興:早上起床。
5沾:沾溼。
【詩歌譯文】
南山坡下有我的豆地,雜草叢生,豆苗長得很稀疏。 早晨起來到田裡清除野草,星月下我扛著鋤頭回家歇息。草木覆蓋了狹窄的歸路,夜露打溼了我的粗布上衣。
衣服溼了又有什麼可惜,只要不違揹我歸耕的意願就行了。
【詩歌中心思想】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這兩句寫在南山下種豆,草很茂盛豆苗卻稀稀疏疏的。起句很平實,就像一個老農站在那裡說話,讓人覺得很親切。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為了不使豆田荒蕪,詩人一大早就下了地,到了晚上才披著月光回來。雖然很辛苦,但他並不抱怨,這從“帶月荷鋤歸”的美景就可以看出來。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路窄草長,夕露沾衣,但衣服打溼了有什麼可惜的呢?這句話看似平淡,但這種平淡正好映**結尾這一句“但使願無違”,使得“願無違”強調得很充分。這裡的“願”更蘊含了不要在那汙濁的現實世界中失去了自我的意思。
這首詩用語十分平淡自然。“種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樸素如隨口而出,不見絲毫修飾。這自然平淡的詩句融入全詩醇美的意境之中,則使口語上升為詩句,使口語的平淡和詩意的醇美和諧地統一起來,形成陶詩平淡醇美的藝術特色。
陶詩於平淡中又富於情趣。陶詩的情趣來自於寫意。“帶月荷鋤歸”,勞動歸來的詩人雖然獨自一身,卻有一輪明月陪伴。
月下的詩人,肩扛一副鋤頭,穿行在齊腰深的草叢裡,這是一幅多麼美好的月夜歸耕圖啊!其中洋溢著詩人心情的愉快和歸隱的自豪。“種豆南山下”平淡之語,“帶月荷鋤歸”幽美之句;前句實,後句虛。
全詩在平淡與幽美、實景與虛景的相互補襯下相映生輝,柔和完美。
6樓:有夢想的夢中人
這句詩的意思是早晨起來就去地裡清理雜草,等天黑了才揹著鋤頭回家。
7樓:夢瑤巴布亞
古詩賞析:陶淵明《歸園田居》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8樓:月鄉魂
為了不使豆田荒蕪,詩人一大早就下了地,到了晚上才披著月光回來。雖然很辛苦,但他並不抱怨,這從“帶月荷鋤歸”的美景就可以看出來。“晨興”寫早起;“帶月”寫晚歸,看出他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辛勞。
“理荒穢”,寫他歸耕後墾荒工作的艱難。儘管每天勞動時間很長,從日出到月出,身體很疲憊,然而詩人沒有絲毫怨言,反而有“帶月荷鋤歸”的悠閒筆調寫出他勞動後的輕快。 陶詩於平淡中又富於情趣。
陶詩的情趣來自於寫意。“帶月荷鋤歸”,勞動歸來的詩人雖然獨自一身,卻有一輪明月陪伴。月下的詩人,肩扛一副鋤頭,穿行在齊腰深的草叢裡,這是一幅多麼美好的月夜歸耕圖啊!
其中洋溢著詩人心情的愉快和歸隱的自豪。 我們好象看見詩人在月出山崗後,心滿意得地扛著鋤頭,哼著詩句,漫步歸家的情景。此時,人與月與自然環境構成了一個和諧的統一體,詩人心靈的舒暢,通過藝術的筆觸,淨化為一種崇高的自然美、精神美、詩歌美,活脫出一個美好靜謐的意境和悠閒自得的形象。
“帶月”句可說是神來之筆,它變勞苦為歡快,化睏倦為輕鬆,具有點染之功。。“種豆南山下”平淡之語,“帶月荷鋤歸”幽美之句;前句實,後句虛。全詩在平淡與幽美、實景與虛景的相互補襯下相映生輝,柔和完美。
9樓:花靜待花開
這是不會種地的大傻子吧,早出晚歸還草盛豆苗稀,這是白天都除了豆子留了草了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的荷字讀音?
10樓:流年輕輕過
he(四聲)背,拿的意思。
詩中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描繪了怎樣的情景?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11樓:驕傲的智者
早晨披著朝陽走向田地清除雜草,夜晚才伴著月光扛著鋤頭走回屋舍,描繪了一幅山間晨曦耕作圖,表達了作者醉心山水的灑脫和對田園生活恬淡的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