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外國名著與讀中國名著分別有何好處?就《唐吉可德》和《三國

時間 2021-07-18 01:28:43

1樓:黑白世界的雨

您好中國的名著由於有這種本國的背景,所以更容易聯絡到更深層次的東西,而且讀中國名著我們所想的東西會更多,比如中國人讀三國和外國人讀三國,同樣讀三遍,感悟一定不同,因為中國人知道的比外國人更多,看的也就更深,這是知識背景先天豐富的優勢

同樣,我們閱讀外國名著,比如堂吉訶德或者別的,我們往往只能體會到作者想表達的人類共有的情感和思想,但是我們對近代西班牙的資本歷史一無所知,所以讀了堂吉訶德並不能有很多深入的思考,不會研究當時當地的社會人文制度,而讀三國我們常常不自禁的去想一些古代社會的變化人文

這是區別

以上是我的一點點建議和想法,不知道您是否同意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額採納

2樓:匿名使用者

共同的好處:可以在2_b面前裝_b。

3樓:匿名使用者

《堂吉訶德》是文藝復興時期的現實主義傑作,作者塞萬提斯。主要描寫和諷刺了當時西班牙社會上十分流行的騎士**,並揭示出教會的專橫,社會的黑暗和人民的困苦。《堂吉訶德》問世以來,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堂吉訶德的名字在不同歷史年代,不同國家都流傳著。

別林斯基曾說,堂吉訶德是一個「永遠前進的形象」。堂吉訶德的名字已經變成一個具有特定意義的名詞,成了脫離實際、熱忱幻想,主觀主義,迂腐頑固,落後於歷史程序的同義語。革命導師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在著作裡不止一次地提到堂吉訶德。

堂吉訶德的形象在今天仍保持它的意義。

堂吉訶德這個人物的性格具有兩重性:一方面他是神智不清的,瘋狂而可笑的,但又正是他代表著高度的道德原則、無畏的精神、英雄的行為、對正義的堅信以及對愛情的忠貞等等。他越瘋瘋癲癲,造成的災難也越大,幾乎誰碰上他都會遭到一場災難,但他的優秀品德也越鮮明。

桑丘·潘沙本來為當「總督」而追隨堂吉訶德,後看無望,仍不捨離去也正為此。堂吉訶德是可笑的,但又始終是一個理想主義的化身。他對於被壓迫者和弱小者寄予無限的同情。

從許多章節中,我們都可以找到他以熱情的語言歌頌自由,反對人壓迫人、人奴役人。也正是通過這一典型,塞萬提斯懷著悲哀的心情宣告了信仰主義的終結。這一點恰恰反映了文藝復興時期舊的信仰解體、新的信仰(資產階級的)尚未提出的信仰斷裂時期的社會心態。

《三國演義》不僅是較早的一部歷史**,而且代表著古代歷史**的最高成就。**採用淺近的文言,明快流暢,雅俗共賞;筆法富於變化,對比映襯,旁冗側出,波瀾曲折,搖曳多姿。又以巨集偉的結構,把百年左右頭緒紛繁、錯綜複雜的事件和眾多的人物組織得完整嚴密,敘述得有條不紊、前後呼應,彼此關聯,環環緊扣,層層推進。

讀名著,寫讀後感

4樓:星辰浩天

《鋼鐵是這樣煉成的》讀後感

「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於每個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

回首往事,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 悔恨,也不會因為陸路無為而羞愧;臨終之際,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世界上最壯 麗的事業——為解放全人類而鬥爭.』」這是在《鋼鐵是這樣煉成的》這本書裡最廣為人知的一句話,在 戰亂和鬥爭的年代,它一度成為無數年輕人的座右銘。

它告訴我們的只是一個道理:為自己的理想而奮鬥,不要虛度了生命。

對於我們或許沒有保爾那樣遠大的理想和堅強的意志,因為我們只是平凡中的平凡。我們生活在這麼一個 世界,沒有了戰亂,一片繁華,燈紅酒綠,霓虹百轉,金錢和權力是人們爭奪的標把。享受成了一種必須 。

我們忘記了什麼是「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只把自己看做至高無上的中心。

但儘管如此,每個人仍然有自己的目標,為自己的目標而不懈努力的精神卻依舊是每個人必須的動力。一 如保爾所說,每當回首往事,你是否為自己的碌碌無為而悔恨呢?

譬如現在,我看著舊的一年過去了,再看著新的一年的到來。時間過的就是這麼快,冬去春來、夏至秋往 ,俯首是日仰頭是月,日月如斯而年復一年。絲毫沒有多少知覺,然而等忽然反應,它已經過去了。

想想 自己又做了多少事情呢?這終究很難解釋。玩樂是一種很好的麻醉劑,時間也就在麻痺中晃啊晃的走過了 。

過後或許會去想:咦?真快呀!

一下就放假了……哎,又開學了。就這麼想了好幾年,忽然發現曾經說 過的「我要成為***x」都是象夢一樣的泡抹,經不起風吹,一碰就碎了。

還是回到開頭的那句話,其實我們並不需要那樣高尚的理想,我們需要的只是一種為理想奮鬥的精神,也 使自己在猛然回首往事時能安然自得的說:嘿,你看,我做到了!

5樓:殘情劍仙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作者——奧斯特洛夫斯基,出生在一個工人家庭,飽嘗人間疾苦,二十歲參加了共產黨員,因積勞成疾導致全身癱瘓,後雙目失明,輾轉病榻長達九年,然而臥病期間,在令人難以想象的困境中,他並沒有心灰意冷,而是把筆作為**,把文學創作當作自己新的工作崗位,開始新的奮鬥,並以驚人的毅力寫出了這部不朽的名著。

文中,奧斯特洛夫斯基所塑造的主人公,保爾·柯察金,同樣也鼓舞著千千萬萬的讀者。

保爾·柯察金——一個雙目失明,身體癱瘓的人,在重重的人生道路障礙前,憑自己鋼鐵般的意志及親友的鼓舞,勇敢地與疾病搏鬥.

保爾是一個苦孩子,他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受壓迫受欺侮,處在飢餓和死亡線上。但是,他敢於向不公平的屈辱的社會地位挑戰,敢於起來改善自己和勞苦大眾的命運。他在朱赫等老一輩布林什維克的教育幫助下,積極投身於捍衛蘇維埃政權的鬥爭。

保爾一生的經歷實際上是向不公正的命運挑戰,向困難挑戰,向自身的殘疾和不幸挑戰的過程。可是,一個人究竟能夠承受多大的苦難和打擊呢?一天之中冒著槍林彈雨向敵人發起17次衝鋒,身患傷寒餓著肚子踩著冰冷刺骨的泥漿修路,從死神那裡掙扎出來,躺在病榻中受盡傷痛的折磨。

雙目失明後,他回到家鄉,只求能聽見母親的聲音,然而親愛的母親卻已化作了一堆黃土,即使是這樣,直到最後,他還要把自己的經歷經過昇華之後變成精神財富獻給人類:

保爾是正直的,十幾歲的他,因為正義,敢出手教訓市裡的無賴;

保爾是機靈的,身處牢中的他,能抓住機會,輕而易舉地使愚昧的敵人中計而躲過魔爪;

保爾是勇敢的,剛參軍的他,縱馬揮刀地向前猛衝,完全進入奮不顧身和忘我殺敵的精神境界『

保爾是堅強的,作戰的他,在頭部嚴重燒傷後,在堅定的革命信念的支援下,奇蹟般的活了下來,以繼續抗戰;

保爾是偉大的,他幾次與死神進行生死搏鬥,最終以勝利而回到親人的身邊,回到戰友的身邊;

…… 在學習中,我們應該學習保爾不怕困難、刻苦鑽研的精神;

在生活中,我們應該學習保爾勤奮進取、不怕挫折的精神;

在勞動中,我們應該學習保爾吃苦耐勞、堅忍不拔的精神;

…… 當我們失敗時,我們應該以保爾為榜樣,分析原因,鼓起勇氣,重新開始;

當我們成功時,我們應該以保爾為榜樣,嚴肅認真,謙虛謹慎,繼續努力;……

6樓:匿名使用者

1.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有感

7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演義一書,使我受益匪淺。 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三國演義》刻劃了近200個人物形象,其中最為成功的有諸葛亮、曹操、關羽、劉備等人。

《三國演義》以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個統治集團相互鬥爭為主要描寫內容。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其中有庸主獻帝劉禪,氣量狹隘的周瑜,忠厚的魯肅,勇猛的張飛,重義的關羽,納賢的劉備等等,無不個極其態。

這些人物給了我很深的教育。雖有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這本書當中所描述的幾個英雄人物。

先說關羽。這是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

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訊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三國演義》表現關羽的方法也極簡單:

「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後來加上「赤兔馬」,刮骨療毒不怕疼,斬顏良,誅文丑,幾乎變得天下無敵。

國家的統治需要忠臣,需要一個能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臣,這就是諸葛亮。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火燒新野,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七擒七放孟獲,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

我本以為這種人應該相貌非凡,可書中描繪的卻十分簡單: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

再說曹操。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為奸雄。他說劉備與他是並世英雄,說得劉備都不敢聽,但是他沒有殺劉備,雖劉備正是他的甕中之鱉。

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夢也夢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諸葛亮,與其誓不兩立,只要把諸葛亮殺了,東吳的天下就太平了。後來又發現劉備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殺劉備,至少把他留在東吳,東吳的天下也太平了。

目光短淺,氣量狹小,非英雄也。這也與曹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還有趙子龍長阪坡單騎救主,巧用苦肉計黃蓋受罰、三江口周瑜縱火等

名著讀書筆記1000字以上

8樓:匿名使用者

童年高爾基

步入初中的我回憶起童年是多麼美好的時光啊,讀了高爾基的《童年》後,才知道什麼是童年,什麼是幸福童年,什麼叫做珍惜童年。也許你正在為媽媽沒有帶你去買你想要的東西而抱怨著,可如果你想象一下高爾基的童年,那麼你將會感受到自己的幸福,去主動幫助媽媽工作!這本書告訴我們,要珍惜現在!

高爾基雖然小時候生活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但是竟然還能成為一位如此傑出的人,真是了不起!他發表過的文章數也數不清。高爾基從來不放棄可貴的光陰,他在一九二八年至一九三六年寫了一部長篇**《克里母.

薩姆金的一生》,但直到他臨終都沒有完成。這部**作品再現了**社會生活,反映了各個階級和社會集團在不同歷史階段的變化。高爾基於一九三六年六月十八日在哥爾克病逝。

讀了《童年》,我深深感受到了當時**社會的那種腐敗,當時人民生活的痛苦。相比之下,我們現在的社會是多麼美好!我認為,如果我們在這樣的好環境中浪費時間實在是天大的錯誤。

記得魯迅先生曾經說過「時間就是生命」「珍惜時間是成功的祕訣」。我們現在有如此好的環境,是多麼難得呀!所以我們不是更應該去努力嗎?

這本書告訴我們,要把握未來!

每個人的心充斥著暴力,麻木不仁,他們放縱自己,麻醉自己,去努力忘掉窮困,病痛的折磨,那種灰暗的日子,真的很難熬過,大家記得書中那句話嗎?漫漫日月,憂傷是它的節日,火災是它在狂歡,在一無所有的面孔上,傷痕也成了點綴——我想這就是對《童年》中生活的最好詮釋!

段落選抄:此時此刻,我就會產生一些特別純潔的、飄忽不定的思緒,但這種思緒是細膩的,像蛛網一樣透明,很難用語言表達清楚。它們往往是突然爆發,馬上就像隕星似的迅速消逝了,在你心中留下莫名的憂傷。

這有時會使你得到安慰,又令你惶恐不安。這時你的生靈在沸騰,在融化,漸漸形成一種終生不變的形狀,於是你的心靈的面孔就這樣產生了。

腦海中常浮現這樣的場景:在一所老木屋裡,外祖母坐在炕爐沿上,望著被小洋燈的亮光照耀著的小外孫,滔滔不絕地講述著勇士伊凡等許多童話。我彷彿能夠聽到外祖母那不緊不慢且細膩柔和的聲音。

外祖母的疼愛和那些如現實生活一般不幸卻又閃爍著善良和理想光芒的童話,使小小年紀就飽嘗社會底層生活艱辛的高爾基獲得了堅強的力量,去面對困苦的生活。

高爾基的《童年》蘊含著一種直接訴諸感性動人的能量,我找不到那些深刻而悽美的語句,有的只是最直接的文字,哪怕是在描述死亡的時候。

高爾基的童年,經歷了太多人的離開,其中有他的父親,他的母親,這些都是他最最親近的人,對於一個孩子來說,過早地認識死亡,無非是一種折磨;當他寄宿在外祖父家的時候,常常目睹家裡的親人為了錢財**地爭吵、鬥毆,自己也常因犯一些小錯而被外祖父毒打,如此小小的身心怎能承受這樣的痛苦和壓力?至於外祖母,則是他童年時唯一親近的人。

讀著《童年》,我感受到那時候的俄羅斯人,有太多的不可理喻,太多的冷酷無情,但是事情的背後常常又存在著太多的無奈和感人。複雜的人際關係,社會底層殘酷的生存環境,許許多多人都為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但生活,也畢竟會有陽光,就像外祖母的童話,不會永遠只充斥著艱辛和困苦。高爾基那些不幸但卻同樣嚮往未來的小夥伴們是他童年生活中輝煌的翅膀,一起拾破爛,一起上學,一起玩耍,一起惡作劇……

比起高爾基的童年,我的童年也許比他要幸運的多,我的眼睛,看到的是親人間相互關愛,每個人都健康地活著;我可以大肆地讀書,玩樂,不必為生存擔心,可以和夥伴們盪鞦韆,qq聊天,卻不必忍受長輩們對於身世、地位的封建批評。但我總覺得自己缺少些什麼,自己的童年意味深長的事幾乎沒有,就這樣混混沌沌長到了15歲,雖然純真快樂,卻的確少了些經歷,少了這個年齡我覺得應該懂的一些真理。

還是要感謝《童年》,為我的記憶增加了一些重量。

童年,每個人都擁有的時光,沒有人可以逃避,沒有人可以刻意經營,但同時它又為每個人安排了不同的角色,因此,童年只是童年,沒法用任何詞來形容,所以,我為這段感受取名《童年》。

求外國名著摘抄 點評,求外國名著摘抄 點評300字三篇

讀 名人傳之貝多芬傳 有感 著名法國作家羅曼 羅蘭曾經用這樣一段話來形容一個人 物質生活的窘迫毫無改觀。他貧病交加,孤立無援,但他卻是個戰勝者 人類平庸的戰勝者,他自己命運的戰勝者,他的痛苦的戰勝者。是的,作家口中的 他 就是指偉大的 家 貝多芬。這段話出自於世界名著 名人傳 名人傳 講述的是貝多芬...

我看外國名著彆扭,是不是外國人看中國名著也彆扭

搞笑 中國人看西方的文學最主要的是衝擊。震撼。西方人基本上宣傳的是今天的主流價值觀。自由。民主。人權。西方人看中國的文學基本保證一種無知。可笑。特別是紅樓夢。中國最著名的文學作品之一。裡面主流的中國價值觀就是和西方沒有文藝復興之前的價值觀和像。所以別人感覺你們中國人都是怪物。你林黛玉這麼慘。怎麼都不...

讀外國名著最困難的地方是什麼 怎樣克服

有英發 首先應當具備一定的語言水平,即便有些不懂的,也應當堅持閱讀,可以嘗試跳躍性閱讀,個別詞語意思不明可以稍事忽略,於不懂中懂,悟不可言之物。事後再點查推敲,不思考,看名著和看街頭 又有什麼區別? 做個美好的女子 我比較喜歡讀外國名著,在讀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以下問題 不瞭解外國的當時的歷史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