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鑑定方法:
1、淚痕
淚痕是指器表的流釉表象,定瓷流釉往往呈條狀,宛如垂淚,故稱淚痕。淚痕表象僅見於北宋定窯器,唐至五代定瓷並無此特徵。唐代定瓷釉薄而皎白,胎釉結合十分嚴密,無流釉表象。
北宋則凝厚而泛黃,釉內氣泡大而多,釉層在燒結過程中隨器垂掛流動,構成淚痕。北宋早期,定窯選用正燒,流釉方向自口至底,北宋中期今後,定窯創造了覆燒的技法,流釉方向自底向口。
2、竹絲刷痕
在定窯碗、盤類器物的外壁,常常可看見細密如竹絲的劃痕,這些劃痕是器物開始成型後旋坯加工時留下的,當然在其它窯口的器物外壁也可見到旋坯痕,但不如定窯的纖細密佈,此為判定定窯器物的一個特徵。
3、底足
定窯器物的底足型別不多,首要分為平底與圈足兩大類,而其圈足具有與其它窯口器物圈足顯著不一樣的特色,這些特色體如今北宋中期今後覆燒成型的定窯器上,因為覆燒的創造,器物圈足得以裹釉,而將露胎處移至器上。
但是裹上釉層的器足在外觀上的體現並不那麼完滿,足面(圈足與地上觸控有些)總是顯得不行平坦,有些當地釉厚,有些當地釉薄,以手撫之,顯著地感到高低不平。
定窯圈足器之圈足有鉅細兩種型別,大圈足器之足底往往可見竹絲刷痕,刷痕呈同心圓,而小圈足器則無這種表象,但無論鉅細圈足,足均極淺,足牆均窄,小圈足器挖足不過肩,簡直無鉤手。
4、變形
定窯器物,尤其是碗類器物,大都有些變形,假若完好器,將器物倒扣於桌面,便很簡單發現這一特色。
就當前在市場上所見到的仿定白瓷而言,淚痕表象已可做到,竹絲刷痕亦不難完成,至於器物的變形非人力而可強為,而取決於燒造時的火候、窯位、氣氛等等要素,若以人力做作,難免留下成心做作的,不天然的痕跡。
2樓:張大大大鬆
宋代定窯瓷器鑑定技巧之釉色:定窯瓷器多為白胎,尤其宋代產品,幾乎都是白瓷胎,胎質十分堅硬。這是因為原料中含氧化鋁量較高。
所以釉面之色呈所謂的“象牙白”色。少數質差的釉為白中微閃灰黃。白定釉面呈半透明狀,因為施釉較薄,所以薄處能隱約看到胎色。
在器物的折腰處可見積釉呈淺淺的黃綠色。積釉處氣泡稀疏通透,大小不一。這是鑑識時要注意的要點。
宋代定窯瓷器鑑定技巧之玉質感:要有玉質感。宋代制瓷追求玉質效應,以有玉質感的為上品,特別是作為宮廷燒造的瓷品,更是必須要燒出玉質感來的。
宋代定窯瓷器鑑定技巧之竹絲刷痕:要見“竹絲刷痕”。定窯的制胎工藝中,在胎半乾之時,有用竹絲刷子旋修這一道工藝,因此在胎面上就留有一些“竹絲刷痕”。
宋代定窯瓷器鑑定技巧之淚痕:宋代定窯白釉還有一個明顯的特徵,即所謂的“淚痕”。這是上釉過程中,釉漿流淌的痕跡,“淚痕”厚處均有明顯的偏黃色。
無論是正燒,還是覆燒,“淚痕”流向均是自上往下流淌。這是鑑定定窯瓷器尤其要仔細觀察的重要特徵。
3樓:陶心齋主
您的問題,這樣的事情,如何辨別宋代定窯瓷器,主要是從材質、製作工藝、釉色整體綜合評判;真品收藏價值比較高的!
4樓:佳逸茶具
4種方式來鑑定。釉色、裝飾工藝、淚痕、芒口。
1、釉色。
定窯白瓷燒製工藝水平很高,瓷土篩選精細,燒成的瓷胎細密堅緻,體輕薄,釉色白中泛黃,呈牙白色。定窯顏色釉品種均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全系白胎,即與白瓷所用胎料完全一樣,只是外罩色釉不同。這是紫定、黑定、綠定與 其他窯口區別的重要標誌。
宋代是定窯的發展時期,產量、質量及製作工藝較五代又有明顯提高。定窯瓷器多為白釉,亦有少量的黑釉、醬釉、褐釉、綠釉等品種。宋代白釉顏色偏黃。
宋代定窯雖然以生產白釉瓷為主,但生產黑釉器和醬色釉器物,定窯的黑釉色黑如漆,與其他窯口黑釉器不同的是胎體極白,胎質細而薄,與白瓷的胎一祥。
2、裝飾工藝。
宋代定窯瓷器紋飾以刻、印為主。早期刻、劃花為主並貫穿始終,中晚期盛行的印花裝飾使裝飾方法日趨豐富。刻花線條流暢、清晰明快,簡練豪放,瀟灑剛勁。
同時刻、劃並用,先用刻刀刻出紋飾的外輪廓線,再於輪廓線另一側劃一細線,而另一側斜削減地,形成一側雙線,一側斜削的刻花特點,使圖案具有立體感。在花卉一類紋飾中還廣泛使用篦劃法,淺而細密的線條排列整齊,與輪廓線形成粗與細、深與淺、疏與密的對比,使主題紋飾更為突出,收到了很好的裝飾效果。印花裝飾工整富麗,變化自如,重疊之中層次清晰,複雜之中主題突出,具有淺浮雕的藝術效果。
3、淚痕。
宋代定窯白釉還有一個明顯的特徵,即所謂的“淚痕”。這是上釉過程中,釉漿流淌的痕跡,“淚痕”厚處均有明顯的偏黃色。無論是正燒,還是覆燒,“淚痕”流向均是自上往下流淌。
這是鑑定定窯瓷器尤其要仔細觀察的重要特徵。
4、芒口。
宋代定窯口沿多不施釉,古董行內人士稱為芒口。為了掩飾這種缺陷,芒口處往往鑲上金銀或銅邊。
宋代官窯瓷器的辨別方法
5樓:心遠地自偏
官窯青瓷聞名於世,北宋汴京官窯青瓷繼汝窯燒造,其形制、釉色、工藝與汝窯有共同之處。《格古要論》說汴京官窯器"色好者與汝窯相類"器多仿古,釉色有淡青、粉青、灰青等多種色調,釉質勻潤瑩亮,大紋片,胎骨深灰或紫色,滿釉裹足支燒,器底有支釘痕。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官窯圓洗中,有洗身近直微外撇,平底,裡外滿釉裹足支燒, 底有支釘痕,造型、 釉色與汝窯器相近,裝燒工藝亦與汝窯支燒法相同者,應是北宋汴京官窯製品。
南宋官窯是北宋汴京官窯的繼續,郊壇官窯考古發掘的資料表明,南宋早期的青瓷產品,為薄胎薄釉青瓷,胎薄質細,色黑褐或深灰,釉色以粉青為主,兼有青灰、青黃和炒米黃等色調,釉層薄而潤澤,有紋片,滿釉支釘裝燒, 器底有圓形支釘痕,工精質高。 青瓷的形制、胎、釉和支燒工藝都與北宋汝、官窯青瓷特點相類,確為"襲故宮遺制"。南宋後期官窯青瓷的燒造追求玉石質感,改變制瓷工藝,創用素燒胎多次上釉二次燒成的厚釉工藝,製出薄胎厚釉青瓷,釉質如玉石般的光亮瑩潤,釉面上顯露橫豎交織的蟹爪紋片或層層疊錯的冰裂紋片,有說不盡的奧妙。
厚釉工藝的具體做法是先低溫素燒坯,後施三至四道釉,釉厚如堆脂,再經高溫成器,一般釉層厚在 2毫米以上。厚釉易粘接支燒工具,造成廢品,厚釉工藝的使用導致裝燒工藝的改良,變滿釉支釘裝燒為刮釉墊餅裝燒,即將碗、盤、洗、瓶等圈足器的底端釉刮掉露胎,以墊餅墊燒。由於青瓷胎料中含鐵量高達3.
5~5%,致使製品的口緣釉薄處露灰或灰紫色與圈足底端刮釉露胎處呈黑褐或深灰色,形成"紫口鐵足"的特徵。故宮博物院藏品中的一件官窯圓洗,口沿部位青釉微泛紫色,通體粉青釉純正瑩澈,滿布冰裂紋片,寬圈足墊燒,是南宋郊壇官窯的晚期"紫口鐵足"作品。此洗備受清代皇室賞識,器底刻有乾隆御題詩。
郊壇官窯燒製的青瓷器物除碗、盤、洗外,又多仿周、漢時期青銅器式樣,如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官窯弦紋瓶,洗口,長頸,碩圓腹,圈足,頸至腹部凸起弦紋數週,圈足兩側有對稱的橫孔,古樸端莊,為仿漢銅壺的式樣。明清兩代,仿製宋官窯青瓷成風,以清代雍正朝景德鎮御窯仿官品為最。
6樓:匿名使用者
這編文章整體寫的不錯,但是有的寫得論據不夠嚴謹,如鈞窯定為官窯有待商榷,不管怎樣這篇文章值得點贊。
北宋時期定窯白瓷有什麼特點,北宋定窯瓷器的特點是什麼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北宋時期定窯白瓷在釉色上略帶牙黃,這主要因為瓷器是在氧化焰中燒成。釉薄而透明,胎上的印花 刻花明顯透露,有的連胎色也顯現在外。宋代定窯白瓷除其釉色有獨特風格外,新穎的裝飾藝術也是使它聞名的重要因素。其裝飾方法有3種 刻花 劃花 印花。定窯白瓷吸取了越窯的浮雕技法,又以刻花結合篦狀...
宋代官窯瓷器的辨別方法,宋代官瓷器鑑定方法?
心遠地自偏 官窯青瓷聞名於世,北宋汴京官窯青瓷繼汝窯燒造,其形制 釉色 工藝與汝窯有共同之處。格古要論 說汴京官窯器 色好者與汝窯相類 器多仿古,釉色有淡青 粉青 灰青等多種色調,釉質勻潤瑩亮,大紋片,胎骨深灰或紫色,滿釉裹足支燒,器底有支釘痕。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官窯圓洗中,有洗身近直微外撇,平底,裡...
北宋定窯瓷器的特點是什麼
不曾明瞭 定窯產品以白瓷為主,也燒製醬 紅 黑等其他名貴品種,如黑瓷 黑定 紫釉 紫定 綠釉 綠定 紅釉 紅定 等,都是在白瓷胎上,罩上一層高溫色釉。定窯器以其豐富多彩的紋樣裝飾而深受人們喜愛。裝飾技法以白釉印花 白釉刻花和白釉劃花為主,還有白釉剔花和金彩描花,紋樣秀麗典雅。北宋早期定窯刻花 構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