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在古漢語中有哪些解釋?最好能引出處

時間 2021-06-03 15:16:31

1樓:

◎ 力 lì

〈名〉(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耒形,有柄有尖,用以翻地。用耒表示執耒耕作需要花費力氣。“力”是漢字部首之一。本義:體力,力氣)

(2) 同本義 [effort;physical strength]

力,筋也。像人筋之形。——《說文》。筋下曰:肉之力也。二篆為轉註。筋者其體,力者其用也。

其行之以貨力。——《禮記·禮運》。注:“筋骸強者也。”

力農數耘。——《漢書·食貨志》。注:“謂勤作之也。”

有力如虎,執轡如組。——《詩·邶風》

力足以至焉,於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宋· 王安石《遊褒禪山記》

以縛背刃,力上下,得絕。——唐· 柳宗元《童區寄傳》

吾力足以舉百鈞,而不足以舉一羽。——《孟子·梁惠王上》

(3) 又如:四肢無力;力人(力氣很大的人);力盡神危(力氣精神都疲憊到極點);力軟筋麻(力盡筋疲。筋疲力盡);力屈(力竭);力盡(力氣用盡);力竭(力氣用盡)

(4) 力量 [force;power;strength]

戰疾力。——《漢書·灌嬰傳》。注:“強力也。”

願將軍量力而處之。——《資治通鑑》

朽蠹不勝刀鋸力,匠人雖巧欲何如?——韓愈《題木居士》

盛夏力作。——宋· 蘇軾《教戰守》

(5) 又如:力劣(力量薄弱);力薄(力量薄弱)

(6) 能力 [ability;capability]

欲為陛下所為者甚眾,顧力不能耳。——《史記·淮陰侯列傳》

(7) 又如:理解力;才力(才能;能力);腦力(人的記憶、理解、想像等的能力);力用(能力和作用);力怯(力小膽怯)

(8) 威力;權勢 [power;might;influence]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孟子》

(9) 又如:權力(政治上的強制力量);暴力(強制力;武力);力征(以武力征伐);力正(以武力征伐);力制(以權力統御、控制);力攻(以武力攻伐);力役(以武力征伐);力政(以武力為政,**)

(10) 物質之間的相互作用。凡能使物體獲得加速度或者發生形變的作用都稱為力 [force]。如:摩擦力;斥力;引力;合力;衝力;壓力;阻力;推力;拉力

(11) 勞役;僕役 [penal servitude;forced labour;(domestic)servant]

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論語》

(12) 又如:力役(勞役);力征(力役之徵)

(13) 本指製法成治之功,後泛指功勞 [merit]

事功曰勞,治功曰力。——《周禮》

擁佑太子,頗有力焉。——《漢書》

(14) 兵士 [soldier]

率見力決戰。——《宋書·謝誨傳》

(15) 姓

詞性變化

◎ 力 lì

〈動〉(1) 勤;致力,努力;從事於 [engage]

古訓是式,威儀是力。——《詩·大雅·烝民》

力周公正先天下。——《漢書·王莽傳》。注:“勉力也。”

郡中莫不耕稼力田。——《漢書·召信臣傳》

(2) 又如:力農(從事於農業);力田(致力耕種);力耕(努力耕作);力碌碌(匆忙的樣子)

(3) 役使

視賤軀之可力,傾盡而為。——宋· 葉適《湖南運判到任謝表》

(4) 又如:力役(強制老百姓從事的一種無償勞動,是徭役的一種;服役;幹體力活);力伐(力攻頑敵;力攻智取);極力指摘、駁斥

◎ 力 lì

〈副〉(1) 盡力,竭力

樓船力攻燒敵。——《漢書·南粵王傳》

遊子常貧苦,力子天所富。——《後漢書·樊曄傳》

力請客。——明· 魏禧《大鐵椎傳》

力主變法。——清· 梁啟超《譚嗣同傳》

力摧豪強。——清· 張廷玉《明史》

力叮不釋。——《聊齋志異·促織》

(2) 又如:力正(盡力匡正);力子(勤勉力行的人);力田(致力農耕);力疾(盡力支撐著病體);力戰(全力作戰);力鄧(勉強,奮力);力力碌碌(勤敏的樣子)

常用片語

◎ 力臂 lìbì

槓桿的受力點和支點之間的距離

◎ 力不從心 lìbùcóngxīn

心裡想做,但能力達不到

今使者大兵未能得出,如諸國力不從心,東西南北自在也。——《後漢書·西域傳》

◎ 力場 lìchǎng

一種向量場,其中與每一點相關的向量均可用一個力來量度

◎ 力促 lìcù

竭力促使

力促此事成功

◎ 力大無比 lìdà-wúbǐ

形容力量巨大。指因質或效能使某物具有的力量(如體質健壯情況或軍事組織中的巨大裝置),能使之產生力量,或在抵抗、進攻、持久中顯示出的巨大力量

力大無比的人

◎ 力度 lìdù

(1)指曲譜或**表演中音響的強度

(2) 力量的強度

◎ 力攻 lìgōng

以強大的武力攻伐;極力指摘、駁斥

力攻頑敵

力攻智取

◎ 力戒 lìjiè

極力避免

力戒臨戰分散兵力

力戒浪費

力戒驕傲

◎ 力矩 lìjù

使物體轉動時力和力臂的乘積

◎ 力量 lìliang

(1) 力氣

當這一打擊臨到他身上時,已經沒有什麼力量了

(2) 能力

國防力量

(3) 強大的性質或程度;產生某一效果的能力;勢力或影響的**

政治(經濟,文化,法律,革命)力量

團結就是力量

知識就是力量

◎ 力偶 lì’ǒu

作用於同一物體上的一對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不在一直線上的力。它可使物體轉動

◎ 力排眾議 lìpái-zhòngyì

竭力排除各種議論,使自己的主張佔上風

諸葛亮舌戰群儒, 魯子敬力排眾議。——《三國演義》

◎ 力氣 lìqi

(1) 拉弓用力的計量單位,一力氣等於老秤九斤十二兩

(2) 身體肌肉收縮或擴張產生的效能

(3) 體力

力氣活兒

◎ 力求 lìqiú

盡最大的努力

我們力求取得一致意見

◎ 力士 lìshì

力氣大的人

此人力士。——《史記·魏公子列傳》

◎ 力所能及 lìsuǒnéngjí

儘自己能力所能做到的

倘使那價目為我力所能及,大約明年便當去印。——《魯迅書信集》

◎ 力圖 lìtú

(1) 竭力謀求

(2) 功力的分佈圖

◎ 力挽狂瀾 lìwǎn-kuánglán

比喻控制猛烈的潮流,挽救危險的局勢

中流砥柱,力挽狂瀾,具大才,立大業。——《秋瑾集》

◎ 力心 lìxīn

中心力作用的點

◎ 力學 lìxué

努力學習

力學不倦

◎ 力學 lìxué

自然科學的一個分支,研究能和力以及它們與固體、液體及氣體的平衡、變形或運動的關係

◎ 力戰 lìzhàn

努力奮戰

◎ 力爭 lìzhēng

極力爭辯;盡力爭取

力爭當班主席

◎ 力爭上游 lìzhēng-shàngyóu

盡力爭取先進

動員大家力爭上游,完成計劃

◎ 力主 lìzhǔ

極力主張

力主和談

◎ 力作 lìzuò

(1) 努力勞作

耕田力作

(2) 精心完成的作品

這個劇本是他晚年的力作

【子集下】【力字部】力 ·康熙筆畫:2 ·部外筆畫:0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林直切,陵入聲。【說文】筋也。象人筋之形。

【徐曰】象人筋竦,其身作力,勁健之形。【增韻】筋,力氣所任也。【禮·聘義】日幾中而後禮成,非強有力者不能行也。

又【曲禮】老者不以筋力為禮。又【韻會】凡精神所及處,皆曰力。【孟子】聖人旣竭目力焉,旣竭耳力焉。

又【韻會】物所勝亦曰力。【家語】善御馬者均馬力。【杜甫·張旭草書詩】溟漲與筆力。

又勤也。【書·盤庚】若農服田力穡,乃亦有秋。【前漢·司馬遷傳】力誦聖德。

【注】師古曰:力,勤也。又【禮·坊記】食時不力珍。

【注】力,猶務也。又【後漢·銚期傳】身被三創,而戰方力。【注】力,苦戰也。

又病甚曰力。【唐書·汲黯傳】臣犬馬病力。又為人役者曰力。

【晉·陶潛·與子書】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勞。又姓。【韻會】黃帝佐力牧之後。

又【韻補】葉力櫱切,苓入聲。【蘇軾·香積寺詩】此峰獨蒼然,感荷祖佛力。幽光發中夜,見者惟木客。

【卷十三】【力部】力

筋也。象人筋之形。治功曰力,能圉大災。凡力之屬皆從力。林直切〖注〗?,古文。

2樓:匿名使用者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林直切,陵入聲。【說文】筋也。象人筋之形。

【徐曰】象人筋竦,其身作力,勁健之形。【增韻】筋,力氣所任也。【禮·聘義】日幾中而後禮成,非強有力者不能行也。

又【曲禮】老者不以筋力為禮。又【韻會】凡精神所及處,皆曰力。【孟子】聖人旣竭目力焉,旣竭耳力焉。

又【韻會】物所勝亦曰力。【家語】善御馬者均馬力。【杜甫·張旭草書詩】溟漲與筆力。

又勤也。【書·盤庚】若農服田力穡,乃亦有秋。【前漢·司馬遷傳】力誦聖德。

【注】師古曰:力,勤也。又【禮·坊記】食時不力珍。

【注】力,猶務也。又【後漢·銚期傳】身被三創,而戰方力。【注】力,苦戰也。

又病甚曰力。【唐書·汲黯傳】臣犬馬病力。又為人役者曰力。

【晉·陶潛·與子書】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勞。又姓。【韻會】黃帝佐力牧之後。

又【韻補】葉力櫱切,苓入聲。【蘇軾·香積寺詩】此峰獨蒼然,感荷祖佛力。幽光發中夜,見者惟木客。

3樓:一歲就很嗲

回答即可得2分,回答被採納則獲得懸賞分以及獎勵20分 li,四聲 ri 四聲(心勞力拙)

五筆:lt

部首:力

內碼:529b

筆順:35

物理學中所指的力(f)是物體間的相互作用。相互作用是指一個物體的運動會因為其他物體的存在而改變。如何定量地描述相互作用呢?

我們定義某時刻作用在某物體上的力這種相互作用正比於該物體此刻速度的變化率,也正比於該物體的質量。如果選取一定的單位制取比例係數為一就是牛頓定義的力的定量方法,即f=ma.其中m代表物體的慣性質量,a代表加速度。

此公式使用國際單位制,質量單位用千克,加速度單位用米每二次方秒,所以si中力的單位是千克米每二次方秒(kg·m·s-2),即牛頓(n)。 為什麼要這樣定義呢?因為定義任何概念的原則就是要便於使用。

我們可以從最基本的事實出發研究這種定義的合理性。這些事實是:時空的均勻性與各向同性,任意慣性系的平權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