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 上述材料說明了什麼哲學道理

時間 2021-06-26 01:56:40

1樓:趙庚白

【原文】知進退存亡,而⑴不失⑵其⑶正⑷者⑸,

【譯文】知道做官、隱退、生存、死亡道理,並且不背離這些道理的官長,

註釋: ⑴“而”並且。表示遞進關係。《荀子·勸學》:“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⑵“失”背離,放棄。《孟子·盡心上》:“故士窮不失義,達不離道。”

⑶“其”代詞。表近指或遠指。猶此,彼,或這些,那些。《書·皋陶謨》:“亦言其人有德。”

⑷“正”官長。《尚書·說命下》昔先正保衡,作我先王。

⑸“者”用於名詞之後,標明語音上的停頓,並引出下文,常表示判斷。《禮記》:“仁者,天下之表也。”

2樓:匿名使用者

終日乾乾,是要求我們每天都要保持警惕.與時偕行,不是說隨著時間的推進而前進,而是說要隨時間的不同而做出相應的行動,不可盲目.要時時保持警惕,要知道什麼時候該進什麼時候該退,什麼地方該存活什麼地方該滅亡.

做到不存偏見,不走極端,這樣才能守住正位.這幾句話其實並不矛盾.

總之,1.事物是不斷髮展的.2.事物是不斷運動的.3.要能動的認識世界.4.注意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到底是進還是退,要存還是亡.

我們能夠把握進退存亡得失而不失其正,這是我們取得成功的根本!

上述材料主要體現了哪些哲學道理

3樓:匿名使用者

哲學道理:

①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反作用於社會存在。當今中國面對難得的發展機遇和複雜的矛盾問題,要求深化改革更多釋放社會的積極性和創造力體現了這一點。(2分)

②生產關係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狀況,上層建築一定要適應經濟基礎狀況,是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要求通過改革使生產關係同生產力、上層建築同經濟基礎相適應。推動生產關係同生產力、上層建築同經濟基礎相適應,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說明了這一點。

(2分)

③物質資料的生產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發揮經濟體制

改革牽引作用體現了這一點。(2分)

④人民群眾是歷史主體,是歷史創造者。要激發人民群眾智慧,要激發人民群眾智慧,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更多釋放社會的積極性和創造力,釋放更多“改革紅利”說明了這一點。

上述材料反映了什麼哲學道理?結合材料分析說明.

4樓:匿名使用者

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有反作用.正確的意識對事物發展有促進作用。

事物是普遍聯絡的,整體與部分的聯絡是聯絡的一種基本形式,特別要抓好關鍵部分,達到理想結果。

5樓:

意識的反作用。正確的意識促進事物的發展。

整體與部分的關係。部分對整體功能的發揮有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