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假面
附加箍筋施工中每側加三道。
1、附加箍筋施工中一般在主次樑相交處,結構應力比較集中,設計會規定在主樑上設定吊筋與附加箍筋(次樑加筋)。
2、如果相交處有柱或牆,產生二種以上的節點構造,主樑與次樑,主樑與柱,主樑與牆,鋼筋錨固彎折較為複雜,不易設定吊筋或附加箍筋;如果想強制設定,可以在主樑原位標註中在相鄰跨輸入吊筋或附加箍筋的資訊。
箍筋的肢數是看樑同一截面內在高度方向箍筋的根數。小截面樑因寬度較小,相應產生的樑內剪力較小,採用單肢箍即可,類似於一個s鉤。像一般的單個封閉箍筋,在高度方向就有兩根鋼筋,屬於雙肢箍。
2樓:大陶學長
每側加三道。附加箍筋施工中一般在主次樑相交處,結構應力比較集中,設計會規定在主樑上設定吊筋與附加箍筋(次樑加筋)。如果相交處有柱或牆,產生二種以上的節點構造,主樑與次樑,主樑與柱,主樑與牆,鋼筋錨固彎折較為複雜,不易設定吊筋或附加箍筋;如果想強制設定,可以在主樑原位標註中在相鄰跨輸入吊筋或附加箍筋的資訊。
3樓:匿名使用者
看圖紙的需要。每個設計院,沒個工程都不一定。
一般在主樑與次樑交界處 樓層板的轉角處 樓層板的預留洞口 會加鋼筋
一般在主樑與次樑交界處 一般是加在主樑上,離次樑50mm處開始間距50mm連續3擋加密箍筋
樓層板的轉角處 樓層板的預留洞口 看結構說明,有的
4樓:學痕楊
附加箍筋施工中按設計圖紙和規範及圖集要求加設,每側加三道;詳見11g101-1圖集:
5樓:夢想真
一般在主次樑相交處,箍筋加在主樑上次樑的兩側,以次樑邊50mm開始間距50mm各3個
附加箍筋的設定
6樓:
樑的附加箍筋在主樑上是插空佈置.參見圖集03g101-1第62頁。圖中附加箍筋構造說明裡,明確指出:「該區域樑正常箍筋照設。」我們設計院裡的做法亦是如此說明。
7樓:匿名使用者
附加箍筋是插空佈置,不取代主樑鋼筋
8樓:匿名使用者
圖集上所說的照常時指次樑的箍筋(62-65頁附加箍筋構造,注意引線所指區域),主樑箍筋重點在於滿足圖示的箍筋形式,本身對附加箍筋的間距要求就是一個字「小」,實際主樑箍筋間距往往大於該要求。所以既然可以滿足在主樑箍筋正常佈置的情況下合理安置附加箍筋,那麼就應該按圖施工。實際施工中,用附加箍筋代替了主樑箍筋,從圖集的角度來講倒也沒有違反什麼。
9樓:匿名使用者
應該可以取代吧!第一,它們直徑一樣;第二,附加箍筋密度比正常箍筋更大~~都是抗剪,個人認為是直接取代原來的箍筋~
附加箍筋怎麼設定,請看圖
10樓:旁人
圖呢?bai看不見!
樑上的附加箍du筋是設定在zhi次樑支承在主樑dao處的(次樑內兩側),次樑的容支座反力相當於作用在主樑上的集中荷載,集中荷載處的應力線密集,傳遞作用複雜。
gb50010-2010《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ⅲ)區域性配筋,第9.2.11條:
位於樑下部或樑截面高度範圍內的集中荷載,應全部由附加橫向鋼筋承擔;附加橫向鋼筋宜採用箍筋。見圖9.2.
11。由設計的結構師經核算確定。規範有最低的構造要求,即次樑兩側各不少於3φ8@50.
主次樑交接處的附加箍筋有什麼作用
一般的鋼筋混凝土書上都有的麼,次樑傳力給主樑的時候不是以集中力傳的麼,然後由於次樑高度一般比主樑低,使得集中力在主樑樑腹中間的位置,主樑截面成了上部受拉,下部受壓,衝切的效果使得次樑底以下的主樑樑腹上出現八字形的裂縫,這樣在主次樑交界處設定附加箍筋或者吊筋都能限制次裂縫的發展了 檢視原帖 在結構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