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小說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算的, 新時期文學 一般認為從何時開始

時間 2021-05-07 08:12:55

1樓:樺城伊霜

新時期**指文革後寫作或文革中寫作文革後發表的**。

開端:傷痕文學:劉心武《班主任》為開端,得名於盧新華**《傷痕》揭示文革……

代表作《我該怎麼辦?》

反思文學:50年代中期以來共和國走過的艱辛歷程,對歷史道路反思……

代表作 茹志娟《剪輯錯了的故事》王蒙《布禮》《蝴蝶》

改革文學:蔣子龍《喬廠長上任記》為開端……呼喚、表現……變革。新時期文學的主旋律,也是新時期持續最久、影響最大的文學思潮。

代表作:高曉聲《陳奐生上城》

尋根文學:1985,反思文學的延續和深化,政治反思後走向文化反思,民族性、國民性反思。

現代派**:1985,當代城市青年……觀念意識到形式技巧全面借鑑西方現代派**

代表作:劉索拉《你別無選擇》

新寫實**:抽掉了啟蒙意識和主流意識形態觀念的寫實手法,對2023年後國人生存進行客觀敘述的**,主張還原現實生活的原生態。

開篇之作:池莉《煩惱人生》

代表作:方方《風景》 劉震雲《一地雞毛》《單位》

新時期戰爭**里程碑 :

《東方》《高山下的花環》《皖南事變》

2樓:匿名使用者

魯迅的<狂人日記>吧

3樓:

文革之後至今的**稱為新時期**,是新時期文學最有成就的一個領域。特點是**創作潮流的不斷更迭與演進。主要**潮流有:

傷痕**,反思**,改革**,尋根**,現代派**,實驗**,新寫實**等。代表作家作品:劉心武《班主任》、盧新華《傷痕》、魯彥周《天雲山傳奇》、張潔《沉重的翅膀》、莫言《紅高梁》池莉《煩惱人生》等

"新時期文學"一般認為從何時開始

4樓:匿名使用者

新時期文學一般指2023年後的中國文學,是我國當代文學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階段。

在中國當代文學發展過程中,根據其發展的各個不同歷史階段,我們又通常將中國當代文學劃成三個部分:

一、建國十七年文學:1949—2023年;

二、文革十年文學:2023年—2023年;

三、新時期文學(2023年—— )

傷痕文學是新時期出現的第一個文藝思潮,以劉心武的《班主任》為發端,以盧新華的《傷痕》而得名,回憶十年浩劫帶給人精神上的扭曲和傷痕的文藝思潮,他們成為新時期文學思潮的發軔之作,代表作:《班主任》、《傷痕》、《回答》、《哥德**聯想》。

5樓:匿名使用者

「新時期文學」一般認為從何時開始:( )

a.2023年 b.2023年 c.2023年 d.2023年

答案:a

6樓:匿名使用者

新時期文學是我國當代文學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階段,是指2023年以後的我國文學家創作活動,是指人們對「文革」後正在的文學的命名。

新時期文學」一般認為從何時開始

7樓:匿名使用者

新時期文學一般指2023年後的中國文學,是我國當代文學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階段。

在中國當代文學發展過程中,根據其發展的各個不同歷史階段,我們又通常將中國當代文學劃成三個部分:

一、建國十七年文學:1949—2023年;

二、文革十年文學:2023年—2023年;

三、新時期文學(2023年—— )

傷痕文學是新時期出現的第一個文藝思潮,以劉心武的《班主任》為發端,以盧新華的《傷痕》而得名,回憶十年浩劫帶給人精神上的扭曲和傷痕的文藝思潮,他們成為新時期文學思潮的發軔之作,代表作:《班主任》、《傷痕》、《回答》、《哥德**聯想》。

8樓:囦焱

新時期文學是我國當代文學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階段

,是指2023年以後的我國文學家創作活動,是指人們對「文革」後正在的文學的命名。2023年粉碎**反革命集團以後,尤其是從2023年12月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起,開始全面糾正「*****」中及其以前的左傾錯誤,進而作出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戰略決策,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進入新的歷史時期。中國文學也發生了歷史性的轉折變化,從此被稱為「社會主義新時期文學」。

新時期**的發展演變

如何界定新時期**

9樓:

6261696475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236373162a:中國文學自2023年發展至今,已有30年曆程了。2023年到2023年這一段,一般稱作「新時期文學」。

自2023年到現在,一般不再稱為「新時期文學」。但對這一時期的中國文學如何命名目前尚無共識。多見有「後新時期文學」的說法,也有人主張稱為「多元化時期文學」。

你對此如何看?

b:「新時期文學」已是約定俗成的一個歷史概念,不能再變動了。但「多元化時期文學」還值得推敲。

對文學發展的過程進行分期要考慮它的銜接性和延續性。最好在歷史給定的條件下思考。我的意思是說,兩個相關時期的劃分和命名最好是有相關性,命名要有前後的呼應。

如與「新時期文學」相關的後一時期,就應該是「後新時期文學」。這不是偷懶,是因為很難用一個描述性的命名為一個時期複雜的文學發展畫像。當然從細究的立場看,「後新時期文學」是一個模糊的概念,可「新時期文學」的稱呼不也是個籠而統之的概念麼?

「後現代主義」、「後現**論」也是如此,有其不得已之處,是不得已而為之。其實概念未必一定要從字面上就能悟出其內涵,關鍵是解釋或闡述。「多元化」的表述也只涉及到上世紀90年代以來文學發展的表象,而重要的是追究表象下的那個本質。

我覺得,「後新時期文學」的說法似乎更具有包容性和理論的張力,為進一步的深度闡釋留下了空間。當然,「多元化」的說法本身也沒錯,但考慮到前此的「新時期文學」的稱謂已不能改動,作為30年來的文學分期的一個命名,用一個注重表象的「多元化」來概括並非是最理想的。如果當時就把「新時期文學」命名為「一元化時期文學」,好象現在再使用「多元化時期文學」的概念要顯得更順理成章一些。

可是在當時,這樣去命名那個時期的文學是不可能的。再說,「新時期文學」也不能就說是一元化文學,如果說是一元化文學,又怎麼與建國後17年文學時期相區別呢?

a: 「新時期文學」與「後新時期文學」 其實相異之處很多,這也是人們認為應該將它們作分期的一個原因。你能談談這兩個時期中國文學的基本特徵嗎?

b:在我看,「新時期文學」與「後新時期文學」的一個最重要的不同,是前者尚有明確的社會改造目標的引導而後者已趨向於沒有。

這個話題容我稍微扯遠一點。

意識形態意義上的「積極的主題」,自馬克思主義傳入後,隨著階級鬥爭的思想和蘇聯經驗在中國的逐漸普及,就慢慢滲透了中國的文學。在巨集大敘事的理論感召下,左翼文學家的政治使命感日益強烈。到了解放區文學時期,文學成為「宣傳群眾、發動群眾」,為實現巨集大社會改造目的服務的工具。

作為解放區文學精神特徵的延續,建國後17年的文學創作——以農村題材**為例,是被要求反映農村現實和體現改造農村社會的政治熱望的,它是理想信念支配下的社會主義寫作實踐的產物。這就決定了這種**樣式所反映的農村社會的現狀和變化是以巨集大敘事的框架來理解和把握的,在本質上要受到歷史大敘事理解框架的制約和引導。換言之,是一種先知式的文學把握方式。

文學要為、也必須為政治服務。觀察和編織生活素材要有政治意識形態的高度自覺。而當時最大的政治,就是要證明農村集體化、農業合作化道路的必然性和光明前途;這從《創業史》、《山鄉鉅變》、《太陽剛剛出山》、《豔陽天》等具有代表性的**標題即可看出。

對巨集大敘事的信仰者來說,不確定的歷史迷霧已被驅散,未來盡入囊中。凡無法納入此理解框架的人生情感和生活畫面,都是目的**學所要排斥、否定和迴避的。於是,人文關懷的目光從作品中消失了。

凡不能與巨集大敘事的歷史理解保持一致的人和事,都是落後的甚或是反動的。文學創作緊跟執政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是因為認為後者是對歷史發展必然程序的深刻洞察和科學把握。**家的任務,就是充滿信心地描寫奔向極樂世界的必然歷程。

a:你剛才說,「新時期文學」還有明確的社會改造目標的引導——是說它與「17年」的文學創作並沒有截然的不同?

b:「新時期文學」雖冠之以「新」字,但仍沒有走出「17年文學」的投影。當時涉及「傷痕」和「反思」的經典作品,如《李大順造屋》、《犯人李銅鐘的故事》、《被愛情遺忘的角落》、《鄉場上》、《芙蓉鎮》等,在價值觀上還是停留在「撥亂反正」、迴歸正道的認識階段,仍受著巨集大敘事認知框架的影響。

真可謂:雖悲情難抑卻信念猶在。對歷史的過去痛心疾首的批判和反思是為了揭示道路曲折而前途光明,是為了振作精神更好地朝著理想的目標前行。

廓清阻障、求索前行之路的「改革文學」自不必說,就是面向更為遙遠的過去作發掘狀的「尋根文學」,也是為了理清一個民族的脈系,再度找到前進的方向。

a:你的意思是說,「新時期文學」其實並不怎麼「新」,而「後新時期文學」才具有了文學發展意義上的「新質」?

b:事實恐怕確實如此。讓我繼續說下去。

上個世紀80年代中後期,一些作家對長期以來的烏托邦追求產生的幻滅感和厭惡感,終於充分體現在借鑑和模仿西方現代主義文學的「先鋒**」的作品裡。在他們的創作中,基本的主題之一就是歷史的虛無和人生的荒誕。作為精神遊戲,「先鋒**」的創作以不反映現實的方式在努力擺脫傳統意識形態的控制。

這表明,「先鋒**」作為通向下一階段文學發展之路的必要過渡,昭示著「新時期文學」已到了它的尾聲。80年代末,由「新寫實**」的開端而引發的文學寫作開始偏離主流的軌道。這些**以平實的低姿態開始著力描寫人的「生存」主題,展現普通人在食物、居所的匱乏中的掙扎和焦慮。

池莉有篇**名為《煩惱人生》,可以視為這類**的破題之作。**中的主人公已不復有理想的激情,只是在日常生活的困頓中「討生活」。有研究者指出,「新寫實**」中的貧困「不再預示著解脫的希望」,而是表現出一種對國家現代化的企盼失望的、文化悲觀主義的傾向。

這是有道理的。到了90年代,讀者已很難看到前此時期的文學中由於明確的社會改造前景的引導而導致的「積極主題」。在《分享艱難》、《挑擔茶葉上北京》、《年前年後》、《扶貧紀事》、《九月還鄉》、《殺羊》等一系列觸及現實的鄉土**作品中,上至鄉鎮領導,下至村幹部和村民,都忙於應對當下現在那令人焦頭爛額、捉襟見肘的困局;他們得過且過,而且也只對解決當前工作或生活的燃眉之急感興趣。

讀者再也看不到、感覺不到原先必然會懸置於**遠景中的那個曾讓人空泛地激動了20多年的明確而鼓舞人心的社會改造目標了。《九月還鄉》中的「楊大疙瘩」,作者寫他還記得解放後搞土改分田地時熱鬧而歡喜的景象,然而這一切如今都已消逝,而且在他有生之年再也看不到了。《挑擔茶葉上北京》中的鎮領導為了向上頭送禮,召集各村村長開會部署採冬茶的任務,村長們幾經猶豫討論,最後竟「一致認為,反正農村是窮定了,多那點茶葉,少那點茶葉都沒有利害關係,反倒是丁鎮長萬一利用冬茶打通了什麼關節,為鎮裡要個什麼專案來,說不定真能給全鎮帶來什麼變化。

」由於「遠景」早已無影無蹤,短期行為、權宜之計也就在所難免。現實逼得人說一套做一套,權衡變通而已。最終的目標既已失去,又何必在意使用什麼手段?

《殺羊》中的小橋村村長四平奉鄉長之命,需要在幾天的晚上把村民召集到一起宣讀計劃生育教育材料,以應付上面形式主義的突然檢查。巨集大的社會改造目標的消逝,原來起作用的思想控制已經解體。在此背景下,要把村民召集在一起又談何容易!

四平只得絞盡腦汁用殺羊燉肉湯作誘餌把村民騙來。

在這些**裡,我們再也難見**中由巨集大敘事許諾給讀者的所謂「遠大前程」的半點蹤跡,面對的只是「一地雞毛」的、不如意的現實。文學以這樣的方式向「人學」迴歸,不再唱頌高調,而是致力於揭示人生世相的複雜,展現塵世煩惱和人生掙扎的畫卷,人性的剖析和和人情的抒寫也有了用武之地。此外,還出現了大量彰顯獨特個性、著眼於非常個人化的內在經驗的寫作。

一些**的描寫中甚至展示出越來越多的、被稱之為精神「狂歡」和「沉淪」的末世景象。

由此可見,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文學中意識形態意義上的「積極的主題」由於社會改造目標之遠景的淡出而日益削弱的趨勢是越來越明顯。重新尋找和構建社會改造目標和不再執著於、也沒有了這種目標,是「新時期文學」與「後新時期文學」分野的一個重要的標誌。兩個分期的文學階段的所有相異之處,都**於此。

這也是我對「新時期文學」與「後新時期文學」的總體認識。

2008.2.13.草成 2008.2.15.修訂

新時期愛國主義的主題是,如何理解我國新時期愛國主義的主題

三六沖九 新時期愛國主義的主題是一個四個選項都對abc d。 佳 c在當代中國,新時期愛國主義的主題是 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是我國各族人民愛國主義的主要內容。 a 新時期愛國主義和愛社會主義是一致的 書院清香 c 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如何理解我國新時期愛國主義的主題 昊懸天下 新時期的愛國主...

如何做好新時期的一名合格黨員,新時期,怎樣做好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

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 一 提高政治理論修養,堅定共產主義信念 信念是一個人的靈魂,有著怎樣的信念,決定著一個人的人生色彩。共產主義的信念,是我們共產黨人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實現共產主義是我們的畢生追求。確立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那是黨對每一個學生黨員最基本的要求。作為新時期的黨員,就更應不停地學...

新時期的愛國主義有哪些主要內容,簡述新時期愛國主義的主要內容

韓琴 當代中國大力弘揚偉大愛國主義精神,既要傳承歷史上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的優良傳統,又要體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任務。具體說來,就是要做到以下 五個相統一 1,愛國主義與愛社會主義 愛中國共產黨相統一。今天的中國,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