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上聯「與君初相識」
下聯「同汝永互知」
對對聯,要求朗朗上口。上聯「與君初相識」 要求下聯最後一個字是「知」 共五字。 要求有平仄,有韻。
2樓:芸芸眾生
與君初相識
有緣共相知
3樓:悠悠一點殘荷淚
上聯:與君初相識 仄平平平平
下聯:再遇未可知 仄仄仄仄平
4樓:因緣法
上聯:與君初相識;
下聯:偕汝共相知。
5樓:匿名使用者
上聯:與君初相識
下聯:宛如前世知
6樓:匿名使用者
上聯「與君初相識」,
下聯「同汝永互知」 。
7樓:匿名使用者
與君初相識
深感已相知
的對聯上聯和下聯的最後一個字都是一
8樓:匿名使用者
完整題:對聯上聯和下聯的最後一個字都是一二聲,怎麼分上聯和下聯?
**——睢寧一指禪
一般是用平仄的方法來區分上下聯,因為對聯要求「仄起平收」:仄(聲調第三聲、第四聲)起,平(聲調第一聲、第二聲)收,也就是聯句最後一個字為仄聲的是上聯,最後一個字為平聲的是下聯。
如果上下聯的尾字都是平聲或都是仄聲,不算工整的對聯。出現這樣的情況如何確定?
一是看尾字誰更平(平分陰平、陽平);誰更仄(仄分上聲、去聲、入聲);
二是按內容前因後果,「因」在前,「果」在後;
三是按時間先後,一般是先說早的,後說晚的;
四是看內容空間,一般是先說小的,後說大的,先說近的,後說遠的。總之要意思聯貫才為正確
求一副對聯,要求;有押韻感,上聯與下聯對應的字合起來又是一個字,如,田與心,今與心,合起來又是一個
9樓:匿名使用者
一次相遇讓我思念到如今,
再度相逢為你獻上至真心。
10樓:匿名使用者
可遇不可求…要求押韻,難度太高,須知拆開倆字同韻的少之又少啊!況且本來上下結構的字佔的就少…
11樓:匿名使用者
石下是水,水上是石,泵中抽水只留石。
石上有山,山下有石,巖下取石獨剩山。
對對聯有哪些基本要求
12樓:匿名使用者
1、要字數相等,斷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達到某種效果外,上下聯字數必須相同,不多不少。
2、要平仄相合,音調和諧。傳統習慣是仄起平落,即上聯末句尾字用仄聲,下聯末句尾字用平聲。
3、要詞性相對,位置相同。一般稱為虛對虛,實對實,就是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數量詞對數量詞,副詞對副詞,而且相對的詞必須在相同的位置上。
4、要內容相關,上下銜接。上下聯的含義必須相互銜接,但又不能重複。
擴充套件資料
對聯的格調型別:
1.律詩格調:最初,對聯多以
五、七言為多,它是對聯格調的主流,這種詩歌式的對聯,仍佔大多數。
2.詩詞格調: 到了宋朝,宋詞逐漸興盛,同時也豐富了對聯藝術。
3.民歌格調 :有的對聯很像民歌,語言通俗樸素,形式生動活潑,很有民歌情調。
4.戲文格調:有的聯從表情斷句、疊詞上看,很有戲文的味道,例如:想當年那段情由未必如此,看今日這般光景或者有之。
5.戲曲格調:曲的格調錶現在語言質樸自然,新鮮潑辣,形象生動、詼諧。
13樓:神後一曲流行
1、仄起平收。
上聯的最後一字,必須是仄聲字;下聯的最後一個字,必須是平聲字。這一條是對聯必須要遵守的,也就是基本中的基本。
2、平仄相對
上下聯相應的位置,要平仄對仗,上聯用平,下聯則用仄,反之亦然。關鍵的位置能要做到平仄相對。所謂關鍵位置,指的是詞的中心。
片語末尾的那個字、以及動詞一定要求對仗。如紅花的花字,笑春風的笑字、風字。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一三**論,二四六分明。
3、勿連平
一聯之中,平聲字排在一起不能太多。一聯的末尾,最多只能有兩個平聲字,超過三個就不行了。(仄起平收,這指的是下聯)一聯的中間,最多隻能三連平,超過四個就不行了。
詞效能對上,實字對實字,虛字對虛字,動詞對動詞,名詞對名詞。
4、勿孤平、孤仄
就是一聯之中,最好別隻有一個平聲字或仄聲字。這兩點要求我們平仄要叉花著來,也不能一平到底或一仄到底。勿重字,就是上下聯相同位置,不能是相同的字。
例如,你詩是畫,畫是詩。就不行了。這方面,實字要求高一點,虛字(之乎者也等)要求低一點。
擴充套件資料
對聯的發展過程
1、對偶階段
時間跨度為先秦、兩漢、三國、兩晉至南北朝。在中國古詩文中,很早就出現了一些比較整齊的對偶句。流傳至今的幾篇上古歌謠已見其濫觴。
如「鑿井而飲,耕田而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之類。至先秦兩漢,對偶句更是屢見不鮮。《易經》卦爻辭中已有一些對偶工整的文句,如:
「渺能視,跛能履。」
2、駢偶階段
駢體文起源於東漢的辭賦,興於魏晉,盛於南北朝。駢體文從其名稱即可知,它是崇尚對偶,多由對偶句組成的文體。這種對偶句連續運用,又稱排偶或駢偶。
劉勰在《文心雕龍·明詩》評價駢體文是「儷采百字之偶,爭價一句之奇。
3、律偶階段
律偶,格律詩中的對偶句。這種詩體又稱近體詩,正式形成於唐代。但其溯源,則始於魏晉。
曹魏時,李登作《聲類》十卷,呂靜作《韻集》五卷,分出清、濁音和宮、商、角、徵、羽諸聲。另外,孫炎作《爾雅音義》,用反切注音,他是反切的創始人。
14樓:三年離歌
1、字數相同,對聯的上聯和下聯必須相同,即使是現在網上整天叫囂不要被規則束縛的人,也無法打破這條規則。
曾經看到一幅趣味聯,上聯是:中國人民;下聯是:袁世凱,意思就是袁世凱對不起中國人民,這也間接表明,對聯的上下聯必須是字數相等。
2、平仄相對,對聯要求上聯和下聯的平仄是相對的,不過「一三**論,二四六分明」,只要偶數位上的字平仄相對就行了。
不過上下聯的最後一個字的平仄必須相對,而且上聯的最後一個字必須是仄聲,下聯的最後一個字必須是平聲,這就是所謂的「仄起平收」。如果放寬一點,上下聯前面和中間的平仄可以不相對,但是「仄起平收」是不能打破的規則。
3、詞性相同,簡單說就是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工對要求更嚴格,要地名對地名,人名對人名,寬對則在大的詞性上相對就可以了。
明末清初的李漁,寫了一本書叫《笠翁對韻》,裡面收集了天文、地理、花木、鳥獸、人物、器物等的虛實應對,按韻分編,讀起來琅琅上口,熟讀可以幫大家掌握詩詞對聯的對仗仄和押韻。
4、內容相關,上下聯之間的內容要有一定的相關性,但又不能重複,這個要求也不嚴格,對聯中還有一種趣味的對聯,叫無情對,即上聯與下聯內容完全不相關,但卻表達出一些有意思的內容出來。
古代有一位姓葉的先生,他出了一個上聯:「雞冠花未放」,有一學生對曰:「狗尾先生」。
這一對聯表面上對得十分工整,實際上是一個無情對,因為上下聯的意思不相關。上聯的主語是雞冠花,下聯的主語是先生,下聯意在諷刺這位姓葉的先生。
一般來說,上下聯的意思要有一定的相關性,只有在一些趣味對聯中,才不嚴格要求意思相關。
擴充套件資料
對對聯講究:
對聯和詩歌等文學藝術形式一樣,最初也起源於民間。早在秦以前,民間每逢春節就有懸掛桃符的習俗。所謂的桃符,就是兩個降鬼大神的名字寫在桃木板上,或者用紙畫上二神的影象,懸掛或張貼在門旁,用來驅鬼壓邪,滅禍求福。
據史料記載,我國最早的一副對聯(春聯) 出現在五代時期。作者是後蜀皇帝孟昶,他在桃符上寫了一副對聯:
新年納餘慶;佳節號長春。
當時雖然出現了這種形式,在民間,還沒有盛行。到了宋代, 對聯創逐漸形成了風氣,也出現了不少寫對聯的名家。如蘇軾,朱熹,黃庭堅,陸游等,都有不少對聯佳作傳世。
大文豪蘇軾提黃鶴樓的楹聯:
爽氣西來,雲霧掃開天地憾;
大江東去,波濤洗盡古今愁。
大詩人陸游的自勉聯:
萬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曉送流年。
對聯對聯,就是要求上,下聯對稱〈對偶),即上,下聯的字數句式,平仄聲調,結構內容等方面,都要求對稱(對偶)上聯和下聯的數字必須完全相同,這是對聯最起碼的要求和最基本的特點。除此之外,每副對聯數字的多少無限制,少則上,下聯各四字,多則百字。其次是平仄相對。
古人作了若干探索,具體對聯的寫作,要求平仄相對。平仄相對在對聯寫作中的應用,主要應注意三點:
其一,上聯和下聯互相對偶的字,一般要求平仄相對;
其二,上,下聯內部,字的排列要平仄交替起落,不能一句話都是平聲或都是仄聲;下聯(對句)的最後的一字必須為平聲。做到「上仄下平」,平仄相對,聲調起落,讀起來朗朗上口,富有節奏美。
15樓:王王王小六
對聯文字長短不一,短的僅
一、兩個字;長的可達幾百字。對聯形式多樣,有正對、反對、流水對、聯球對、集句對等。但不管何類對聯,使用何種形式,都必須具備以下要求:
1、要字數相等,斷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達到某種效果外,上下聯字數必須相同,不多不少。
上聯字數等於下聯字數。長聯中上下聯各分句字數分別相等。對聯中允許出現疊字或重字,疊字與重字是對聯中常用的修辭手法,只是在重疊時要注意上下聯相一致。
如明代顧憲成題無錫東林書院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2、要平仄相合,音調和諧。傳統習慣是「仄起平落」,即上聯末句尾字用仄聲,下聯末句尾字用平聲。
3、要詞性相對,位置相同。一般稱為「虛對虛,實對實」,就是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數量詞對數量詞,副詞對副詞,而且相對的詞必須在相同的位置上。
詞性相當指上下聯同一位置的詞或片語應具有相同或相近詞性。首先是「實對實,虛對虛」規則,這是一個最為基本,含義也最寬泛的規則。某些情況下只需遵循這一點即可。
4、要內容相關,上下銜接。上下聯的含義必須相互銜接,但又不能重複。
5、陰陽觀念表現在民族心理上,重要的特徵之一,就是對以「兩」、「對」的形式特徵出現的事物的執著和迷戀。對聯格式嚴格,分大小詞類相對。傳統對聯的形式相通、內容相連、聲調協調、對仗嚴謹。
對聯是以個體方塊形式而存在的,方方正正,整整齊齊,在書寫中各自佔有相等的空間位置。它具有可讀性,又具可視性。其方塊構形,既有美學的原則,又包含著力學的要求。
它無論是橫寫與豎排,都能顯得疏密有致,整齊美觀。
此外,張掛的對聯,傳統作法還必須直寫豎貼,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顛倒。與對聯緊密相關的橫批,可以說是對聯的題目,也是對聯的中心。好的橫批在對聯中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相互補充的作用。
擴充套件資料
對聯一般都是豎寫,上聯末字(仄聲)貼在右邊(上手),下聯末字(平聲)貼在左邊(下手)。對聯的平仄規律,與詩基本相同,一般套用律詩的 一三**論,二四六分明的基本法則。對聯嚴格規定上聯末字用仄聲,下聯末字用平聲。
後人稱這種規則為仄起平落。
16樓:龍毓麟
對對聯有以下幾個基本要求:
1、字數相同
對聯的上聯和下聯字數必須相同,這是對聯講求對仗工整的主要特徵之一。
2、平仄相對
對聯要求上聯和下聯的平仄是相對的,不過「一三**論,二四六分明」,只要偶數位上的字平仄相對就行了。不過上下聯的最後一個字的平仄必須相對,而且上聯的最後一個字必須是仄聲,下聯的最後一個字必須是平聲,這就是所謂的「仄起平收」,且上下聯在語意停頓、語音節奏上,也必須保持一致。
3、結構相稱
結構相稱,指上下聯語句的語法結構(或者說其片語和句式之結構)應當儘可能相同,也即主謂結構對主謂結構、動賓結構對動賓結構、偏正結構對偏正結構、並列結構對並列結構等等。
4、詞性相同
上下聯詞性必須相同,即名對名,動對動,形對形,數量對數量,代對代,副對副,介對介,虛詞對虛詞。
5、內容相關
上下聯之間的內容要有一定的相關性,但又不能重複,上下聯的思想內容一定要互相關聯,才成對聯。
求下聯 對對聯,對對對,聯對聯,對聯對對聯
下聯 武武術,武武武,術武術,武術武武術,書書法,書書書,法書法,書法書書法,包包子,包包包,子包子,包子包包子,評評語,評評評,語評語,評語評評語,親親子,親親親,子親子,親子親親子。人,愛,人愛人,愛人 人。量量具,量量量,具量具,量具量量具。猜猜想,猜猜猜,想猜想,猜想猜猜想。我頂愛人這一聯 ...
在對聯中,什麼叫「律」啊?對對聯又有什麼要求
對聯是一種文學形式的應用文。應用範圍廣,園林勝境 亭臺樓閣 婚喪喜事 壽祝慶典 遊樂交往 銘心勵志都可以用。對聯興於五代,盛於明清,現仍被人們喜愛。因此對聯優美精巧,能夠靈活多樣地表現人們的思想 感情 願望等,既可以激勵自己,又可以教育別人,既有趣味性,又有藝術性,寫對聯首先要看物件和場合,要力求切...
對對聯。(很難的!)
1 霖臨鄰林霖麟鱗 2 黴昧媚楣黴妹眉 3 媛怨鴛園源遠緣 4 影映英楹影鸚纓 5 笑消宵曉笑梟嘯 6 魚遇餘雨魚欲愚 7 漁遇雨欲與魚語 8 垢夠篝溝垢狗勾 9 販範番藩販犯幡 10 犁立籬裡犁礫粒 11 餘遇玉魚餘欲漁 12 酒就九韭酒舅舊 13 霧舞騖塢霧吾屋 14 樹輸數暑樹書塾 15 雨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