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遊天姥吟留別的夢境部分可以細分為幾個畫面

時間 2021-05-06 02:38:28

1樓:曉風殘月

謝公宿處今尚在

天雞報曉

雲清水澹

與仙共樂

夢遊天姥吟留別夢中描繪那四幅畫

2樓:小白家裡小白

唐代李白的《夢遊天姥

吟留別 》夢中描繪四幅畫分別是:

一、「我欲固之夢吳越,一夜飛渡鏡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盪漾清猿啼。

」這裡展示的是夢中第一景,朗朗月色,澄碧湖水,漾漾淥水,清亮猿啼,構成了一幅清麗恬靜的幽美畫面。

二、「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千巖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這一段移步換形而變化迅疾。

石徑通雲,海日升空,天雞高唱,山花爛漫,似已見到光明而仍在曖昧之境。這是夢中展現的第二景。

三、「熊咆龍吟殷巖泉,深林兮驚層巔。雲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但隨著夜晚的降臨,詩人夢中的見聞已是熊在咆哮,龍在吟嘯,而且震得山石、泉水、深林、峰巒都在發抖。

天氣也在急驟變化,青青的雲天像要下雨的水面騰起煙霧,置身這樣的環境,令人感到身居高危之地而毛骨悚然。可用陰森恐怖來形容這夢中的第三景。

四、「列缺霹靂,丘巒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開。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

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如果說前面僅僅是詩境的奇異的話,那麼這接下來則是光怪陸離,夢境也隨之進入高潮。

剛才雖是令人驚憟之境而舉目所見,依然一片寧靜。緊接著便寫到山崩地裂之聲,彷彿《天方夜譚》中的石穴洞開一樣,一幅奇異而璀璨的景象呈現在眼前,由晦暗突然轉為光芒萬丈。古人說山中別有洞天,這一景詩仙有意識地把它形象化了。

既有奇麗的形象,又有色彩的描繪,且有舒捲的情域,這是詩人夢遊暢想的最高境界,也是全詩最為飽滿、明朗的藝術畫面。

擴充套件資料:

《夢遊天姥吟留別 / 夢遊天姥山別東魯諸公》唐代:李白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越人語天姥,雲霞明滅或可睹。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天台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盪漾清猿啼。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

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千巖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龍吟殷巖泉,慄深林兮驚層巔。雲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

列缺霹靂,丘巒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開。

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 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

惟覺時之枕蓆,失向來之煙霞。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

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釋義:來往於海上的人談起仙人居住的瀛洲,煙霧,波濤迷茫無際,實在難以尋求。越地的人談起天姥山,在雲霧霞光中時隱時現有時還能看見。

天姥山高聳入雲,連著天際,橫向天外。山勢高峻超過五嶽,蓋過赤誠山。天台山高四萬八千丈,對著天姥山好像要向東西傾斜拜倒一樣。

我因此想夢遊吳越,一天夜裡,飛渡過了明月映照的鏡湖。鏡湖的月光照著我的影子,一直送我到了剡溪。謝靈運住的地方如今還在,清水盪漾,猿猴清蹄。

腳上穿著謝公當年特製的木鞋,攀登像青雲梯一樣險峻的石梯。

半山腰就看見了海上的日出,空中傳來天雞的叫聲。山路盤旋彎曲,方向不定,倚石欣賞迷人的山花忽然天色已經昏暗。熊咆龍吟震動了山岩清泉,茂密的森林為之戰慄,層層山峰為之驚顫。

雲層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水波動盪生起了煙霧。電光閃閃,雷聲轟鳴,山峰好像要被崩塌似的。

神仙洞府的石門,訇然一聲從中間裂開。天色昏暗看不到洞底,日月照耀著金銀臺。用彩虹做衣裳,將風作為馬來乘,雲中的神仙們紛紛下來。

老虎彈琴,鸞鳳拉車。仙人門排成列,多如密麻。忽然驚魂動魄,恍惚間驚醒起來而長長地嘆息。

醒來時只有身邊的枕蓆,剛才夢中的綺麗仙境已經消失。

人世間的歡樂也不過如此,自古以來萬事都像東流水一去不復返。與君分別何時才能回來,暫且把白鹿放牧在青崖間,等到遊覽時就騎上它訪名山。我豈能低頭彎腰,去侍奉權貴,使我心中鬱鬱寡歡,極不舒坦!

賞析:詩人夢境的第一個層次:「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渡鏡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盪漾清猿啼。」「飛」「送」兩字先後運用了誇張和擬人的手法,生動地表現了詩人夢遊路上那種急切、興奮、輕快、神往的心情。

這種心情恰恰是詩人被唐玄宗召入宮中任供奉翰林的寫照。李白恃才傲物,渴望建功立業,這種願望也像嚮往名山一樣夢寐以求。

天寶元年(742),四處遊歷二十幾年的李白由道士吳筠推薦,在金鑾殿上得到唐玄宗的召見;唐玄宗既「降輦步迎(釋義:下車步行迎接)」、「御手和羹(釋義:親手給他端湯)」,還賜官翰林待詔,可謂是「一夜飛渡(釋義:

 一個夜晚飛渡過去)」。

「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為詩人夢境的第二個層次。「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步態何等瀟灑!

「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景象何等壯觀,不正是李白由布衣而卿相,青雲直上志得意滿的反映嗎?

能夠伴駕並記錄君王的生活,李白深感榮幸。實際上「翰林待詔」不過是個閒職,其職務是草擬文告,做皇帝的御用文人,用詩文記錄皇帝的生活。

僅天寶二年的春夏之間,李白伴駕出遊奉命所作的詩就有十多首:天寶二年初春奉召作《宮中行樂詞》八首,仲春作《龍池柳色初青,聽新鶯百囀歌》,暮春作《清平調》三首,夏季作《白蓮花開序》。

也許李白是興奮過度了,非但沒有覺察,反而以此為傲,其詩《駕去溫泉宮後贈楊山人》充分表達了自己受到君王寵愛後意氣風發的喜悅心情:

一朝君王垂拂拭,剖心翰丹雪胸臆。忽蒙白日迥景光,直上青雲生羽翼。

幸陪鑾駕出鴻都,身騎飛龍天馬狗。王公大人借顏色,金章紫綬來相趨。

釋義:一旦天子垂顧,加以佛拭之恩,我則盡心竭力以盡忠心。忽蒙天子白日之光垂照,我如同脅王兩翅,直飛青雲之上。

有幸陪天子鑾駕東入鴻都之門,身騎官中之龍馬,好不威風。這時王公大人無不借我以顏色,金章紫綬之**也來奔走相趨。

「千巖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為夢境的第三個層次。夢中詩人對山中美景流連忘返不覺天色已晚。現實中李白本以為陪侍皇帝左右,自己「濟蒼生,安黎元」的理想就要實現了。

李白曾利用與玄宗接近的機會,向玄宗申述過自己對國家大事的看法和主張。

遺憾的是,這時的玄宗,已不是早年那個勵精圖治、能夠任用賢才的開明君主,而是已經變成貪圖享樂、不問政事的人了,他深居宮中,沉溺聲色。玄宗曾一度重用李白,目的是要他寫詩作詞,供自己享樂。

意識到一點,李白心理上是多糾結,究竟該何去何從,前路迷茫「路不定」,「濟蒼生,安黎元」又是多麼渺茫,自然是「忽已暝」。夢境中的流連忘返恰恰是詩人糾結迷茫的表現。

「熊咆龍吟殷巖泉,慄深林兮驚層巔。雲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列缺霹靂,丘巒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開」為夢境的第四個層次。

日間暢遊天姥山之後,深夜再次來臨時的景物特徵,顯得陰森恐怖。

傳來「熊咆龍吟」之聲,如萬鈞雷霆,瀑布轟鳴,深林為之戰慄,層巒因此震驚。那麼此時此刻,人何以堪?恐怕早已是毛髮俱聳、魂飛魄散了。

現實中的李白處於什麼境況呢:滿懷壯志不得酬的苦悶和壓抑與日俱增,加上放浪形骸,對朝中那些只會吹噓拍馬又仗勢欺人的權貴深表蔑視,並經常調侃嘲笑他們,這使他在當職期間樹敵不少。

比如他敢讓楊貴妃為他捧硯磨墨,讓高力士扶他上船為他脫靴,還對皇帝的女婿不敬等,這些瘋狂不要命的行徑自然使李白成為朝中諸權貴的眼中釘。朝中某些同僚的嫉恨、排擠與詆譭使他處於黑暗的包圍之中,隨時都可能丟掉性命。

一種「高處不勝寒」的驚懼涼透脊背。「雲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列缺霹靂,丘巒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開」,天地雲墨,風雨欲來。

李白的心靈受到「列缺霹靂,丘巒崩摧」式的震撼。天姥山的電閃雷鳴折射出詩人處境的險惡。

3樓:寶格格

詩人因情設夢,精心描繪了四幅精彩的畫面.

《夢遊天姥吟留別》是盛唐大詩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這首詩寫於天寶四年(745),是詩人行前書贈友人的一首樂府古詩.全詩意境雄偉,離奇惝恍,藝術形象繽紛多采,表現手法新巧奇特,向來為人所傳誦.而最值得稱道的是李白在這首詩中締造了奇妙瑰麗的意境.

詩中夢境節節,景物步步變化,越變越奇,把人帶入夢遊天姥的浪漫主義的奇特想象之中.

詩境雖奇,脈理極細.略作梳理,可見夢境四景:

「我欲固之夢吳越,一夜飛渡鏡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盪漾清猿啼.

」這裡展示的是夢中第一景,朗朗月色,澄碧湖水,漾漾淥水,清亮猿啼,構成了一幅清麗恬靜的幽美畫面.

「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千巖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這一段移步換形而變化迅疾.

石徑通雲,海日升空,天雞高唱,山花爛漫,似已見到光明而仍在曖昧之境.這是夢中展現的第二景.

「熊咆龍吟殷巖泉,深林兮驚層巔.雲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但隨著夜晚的降臨,詩人夢中的見聞已是熊在咆哮,龍在吟嘯,而且震得山石、泉水、深林、峰巒都在發抖.

天氣也在急驟變化,青青的雲天像要下雨的水面騰起煙霧,置身這樣的環境,令人感到身居高危之地而毛骨悚然.可用陰森恐怖來形容這夢中的第三景.

第四景:「列缺霹靂,丘巒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開.

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如果說前面僅僅是詩境的奇異的話,那麼這接下來則是光怪陸離,夢境也隨之進入高潮.剛才雖是令人驚憟之境而舉目所見,依然一片寧靜.緊接著便寫到山崩地裂之聲,彷彿《天方夜譚》中的石穴洞開一樣,一幅奇異而璀璨的景象呈現在眼前,由晦暗突然轉為光芒萬丈.

古人說山中別有洞天,這一景詩仙有意識地把它形象化了.既有奇麗的形象,又有色彩的描繪,且有舒捲的情域,這是詩人夢遊暢想的最高境界,也是全詩最為飽滿、明朗的藝術畫面.

對現實的強烈不滿,促使他追求夢寐以求的樂土,這就是他夢中追求的第四景.因此,我們不妨說,夢中四景是詩人人生旅途的曲折再現.詩人的那種高於生活的浪漫主義的奇特想象是植根於現實生活的.

這是一首記夢詩,也是一首浪漫的遊仙詩.在這首詩中,以浪漫的筆調抒寫了夢中漫遊天姥山的迷人境界,景象瑰麗,亦真亦幻,光怪陸離,變化莫測,充滿了熱烈奔放的激情和富於幻想的氣魄,表現了詩人豐富的想象力,也表達了詩人憤世嫉俗、不滿黑暗現實、蔑視封建權貴的反抗精神,抒發了詩人渴望自由、追求個性解放的強烈心情.意境雄偉,變化惝恍莫測,繽紛多采的藝術形象,新奇的表現手法,向來為人傳誦.

全詩興到筆隨,酣暢淋漓地傾瀉感情,完全不受形式的束縛,只有李白這樣的偉大詩人才有如此磅礴的氣勢.

夢遊天姥吟留別 / 別東魯諸公(李白)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

越人語天姥,雲霞明滅或可睹。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

天台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盪漾清猿啼。

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

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千巖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龍吟殷巖泉,慄深林兮驚層巔。

雲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

列缺霹靂,丘巒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開。

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

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

惟覺時之枕蓆,失向來之煙霞。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

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夢遊天姥吟留別》賞析

來自龍興寺風風韻韻的海豚 寒枝碎影 這是一首記夢詩,也是一首遊仙詩。意境雄偉,變化惝恍莫測,繽紛多采的藝術形象,新奇的表現手法,向來為人傳誦,被視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這首詩的題目一作 別東魯諸公 作於出翰林之後。天寶三載,李白被唐玄宗賜金放還,這是李白政治上的一次大失敗。離長安後,曾與杜甫 高適遊樑...

夢遊天姥吟留別,夢遊天姥吟留別的介紹

詩歌的最後一段,由寫夢轉入寫實,表現了詩人的內心矛盾,揭示了全詩的中心思想。一方面由於政治上受挫,產生了 人生無常 的感傷情緒,但另一方面隨之而來的,並不是趨炎附勢,也不是同流合汙。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作為全詩的點睛之筆,旗幟鮮明,震撼人心,充分體現出李白追求自由,蔑視權貴的反抗精神...

如何評價李白的《夢遊天姥吟留別》

學國學網 19第5章 第5節 李白 夢遊天姥吟留別 李白的 夢遊天姥吟留別 原文和賞析 唐代大詩人李白 夢遊天姥吟留別 原文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 越人語天姥,雲霞明滅或可睹。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天台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