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說 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恥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

時間 2021-05-04 22:52:33

1樓:匿名使用者

每一句的釋義如下:

1、「無惻隱之心,非人也,」就是說,對受苦受難的人,如果沒有同情心,不能算是人。

2、「無羞恥之心,非人也」,就是說,如果沒有對自己或者別人的壞處感到羞恥和厭惡的心,不能算是人。

3、「無是非之心,非人也」,就是說,沒有是非善惡的心,就不能算是人。

孟子(約公元前372-前289),名軻,字子輿。戰國時鄒國(現山東鄒縣)人。我國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散文家。是孔子以後的儒學大師,被尊稱為「亞聖」。

《孟子》是孟子與他的**合著的,內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動、政治學說、哲學思想和個性修養等。

孟子的其他經典名言及釋義如下:

1、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釋義:不用圓規和曲尺,就不能正確地畫出方形和圓形。

2、權,然後知輕重;度,然後知長短。

釋義:稱一稱,才曉得輕重;量一量,才曉得長短。

3、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

釋義:人要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

4、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釋義:即使有一種最容易生長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凍它十天,沒有能夠再生長的。

5、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

釋義:天子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天下;諸侯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國家;卿、大夫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宗廟;一般的老百姓不行仁,便保不住自己的身體。

6、國君好仁,天下無敵焉。

釋義:一國的君主如果喜愛仁德,整個天下便不會有敵手。

2樓:匿名使用者

.「無惻隱之心,非人也,」就是說,對受苦受難的人,如果沒有同情心,不能算是人。

「無羞惡之心,非人也」,就是說,如果沒有對自己或者別人的壞處感到羞恥和厭惡的心,不能算是人。

「無辭讓之心,非人也」就是說,沒有謙辭禮讓的心,不能算是人。

「無是非之心,非人也」就是說,沒有是非善惡的心,就不能算是人。

3樓:世儉景錦

沒有同情和惻隱之心的不能算人,沒有羞愧和恥辱之心的不能算人,凡事不分對錯,不分是非的也不能算人。

4樓:匿名使用者

我們應該這樣理解:人應該有惻隱之心,要知羞恥,要有是非觀念

5樓:匿名使用者

就是一個人沒有同情心,不懂廉恥,不辨是非就不是人

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什麼意思?

6樓:遊於藝志於道

中華五千文明,古聖先賢給人留下了做人的標準,就是現在世人都能理解的「道德」孔子教人要「仁義禮智信」在具體行為上孟子有界定了人的標準,偏離了這些,即使有人身也不能算做人

孟子對「人」的界定:孟子曰:"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

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公孫丑上》

◎ 白話解:孟子說:「沒有憐憫傷痛的心,不能算是人;沒有羞恥憎惡的心,不能算是人;沒有謙辭禮讓的心,不能算是人;沒有是非善惡的心,不能算是人;憐憫傷痛的心,是仁的發端;羞恥憎惡的心,是義的發端;謙辭禮讓的心,是禮的發端,辨別是非善惡的心,是智的發端;一個人有仁義禮智這四端,就如同身上有手足四肢一樣。

」這段話是說,作為一個人當有憐憫之心(惻隱之心);有羞恥心,謙虛禮讓之心,不可恃強凌弱欺辱老弱;沒有辭讓之心不能算做人;沒有是非好壞善惡之心也不能說是人;惻隱之心是仁憫的初始,羞惡之心是仗義的初始,謙虛禮讓之心是禮儀文明的初始開端;能區分是非善惡真假好壞才是明理有智慧,否則,即使有人的外相也不可算是人

7樓:百度使用者

我認為是:人不可無同情之心,不可無羞恥之心,不可無謙讓之心,不可無分清是非之心,這四心是仁德,正義,禮儀,智慧的主要源頭,對於我們十分重要。

8樓:殘風落葉傷

憐憫傷痛的心,是仁的發端;羞恥憎惡的心,是義的發端;謙辭禮讓的心,是禮的發端,辨別是非善惡的心,是智的發端;一個人有仁義禮智這四端,就如同身上有手足四肢一樣.

荀子說 “名無固宜,約之以命。約定俗成謂之宜,異於約則謂不宜。”你如何理解?試加以論述

課文與閱讀 一 句子理解及論述 1 句子釋義 名無固宜,約之以命。約定俗成謂之宜,異於約則謂不宜。的意思是 事物名稱沒有本來就合適的,而是由人們共同約定來命名,約定俗成,這個名稱就合適了,反之,這個名稱就是不合適的了。約定 共同制定 俗成 大家都這樣,習慣上一直沿用。約定俗成 指事物的名稱或社會習慣...